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51)
2023(7608)
2022(6466)
2021(6056)
2020(4895)
2019(11208)
2018(10977)
2017(21385)
2016(11970)
2015(13081)
2014(13071)
2013(12898)
2012(12225)
2011(11270)
2010(11435)
2009(10356)
2008(10359)
2007(9413)
2006(8448)
2005(7810)
作者
(36039)
(29889)
(29700)
(28567)
(19497)
(14536)
(13528)
(11481)
(11455)
(11115)
(10410)
(10079)
(9954)
(9910)
(9713)
(9376)
(9021)
(9016)
(8990)
(8754)
(7664)
(7526)
(7381)
(7027)
(6956)
(6912)
(6757)
(6671)
(6201)
(6149)
学科
(42447)
经济(42393)
管理(32623)
(31702)
(25738)
企业(25738)
方法(18690)
数学(16494)
数学方法(16181)
(13181)
(12744)
中国(12161)
(10985)
(10311)
(10131)
贸易(10122)
(9929)
(9719)
业经(9107)
(8771)
银行(8743)
(8395)
(8096)
金融(8096)
农业(8019)
理论(7906)
(7724)
财务(7708)
财务管理(7690)
地方(7596)
机构
大学(168411)
学院(167158)
(68028)
经济(66434)
研究(64093)
管理(59411)
理学(50395)
理学院(49744)
中国(49330)
管理学(48664)
管理学院(48367)
科学(39817)
(36249)
(34313)
(34246)
(33198)
研究所(31009)
中心(29321)
(26921)
农业(26434)
财经(26147)
业大(25984)
(23900)
北京(23192)
(23142)
(22921)
师范(22588)
(21295)
经济学(20965)
(20440)
基金
项目(109149)
科学(85528)
基金(79317)
研究(77032)
(71525)
国家(70934)
科学基金(59031)
社会(47319)
社会科(44801)
社会科学(44788)
(41870)
基金项目(40042)
自然(40016)
自然科(39127)
自然科学(39110)
自然科学基金(38452)
(37341)
教育(36643)
资助(34601)
编号(30111)
成果(26114)
重点(25553)
(24664)
(23529)
课题(22917)
(22362)
(21682)
科研(21413)
计划(21202)
创新(20972)
期刊
(76112)
经济(76112)
研究(53805)
中国(38089)
学报(30610)
(30027)
科学(26836)
(25820)
管理(23599)
(23182)
金融(23182)
教育(23057)
大学(22575)
学学(21336)
农业(20128)
技术(13449)
财经(13306)
经济研究(13136)
(11455)
业经(11400)
(10592)
(9573)
问题(9474)
国际(8890)
(8304)
业大(7961)
世界(7661)
理论(7633)
技术经济(7389)
科技(7313)
共检索到264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豫媚  周璇  
沟通已成为发达国家央行引导市场预期的主要方式,那么央行究竟是否应该进行沟通,央行沟通是否能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在适应性学习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包含央行公共信息和公众私人信息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了央行沟通影响公众学习和预期的传导机制。这不仅弥补了已有文献中对公众预期形成机制刻画的不足,而且从适应性学习角度为解释央行沟通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供了一条新机制。研究发现,由于信息噪声和学习偏差的存在,公众预期会偏离理性预期。此时,央行通过提供准确度较高的公共信息不仅能够降低公众可获得信息的噪声,而且能够促进公众的学习过程,降低公众预期偏差。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央行沟通能够加快适应性学习向理性预期均衡收敛的速度,降低福利损失,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央行沟通存在边界。当央行的公共信息不如私人信息准确时,央行沟通反而会增加福利损失。因此,对于目前仍不够重视沟通的中国央行而言,应在提高信息准确度的基础上重视并加强与市场的沟通,从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成思  
前瞻性货币政策可以理解为一套系统的政策框架,涵盖政策目标变量的选择、政策反应形式以及政策传导体系的构建前瞻性货币政策理念的提出随着全球经济运行不断面临各种新局面和新挑战,各国货币当局普遍认识到前瞻性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前瞻性货币政策的基本涵义是货币当局基于对未来相关经济指标的前瞻(预测)考虑,相应制定当前的货币政策。尽管前瞻性货币政策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云峰  李仲飞  
根据《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本文构造了中央银行沟通指示器变量,检验了中央银行沟通在货币政策中的有效性。本文分别比较了沟通信息、前瞻性宏观经济信息和当期宏观经济信息对利率变化的影响及各自对利率变化的预测能力,检验了沟通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评论、预期宏观经济信息以及通货膨胀都与利率变化显著相关;但在预测利率变化上,沟通信息不能胜过宏观经济信息。此外,中央银行沟通信息只是宏观经济信息的补充,并不能完全替代宏观信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史焕平  胡滨  陈琪  
近年来,随着预期管理逐渐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任务,各国央行开始逐渐摒弃以往的"隐秘性文化",逐渐转向"开放化"与"透明化",并且更乐于利用央行沟通的方式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因此央行沟通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干预工具。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两个VEC模型,分析了央行沟通对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央行沟通对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且书面沟通的影响效果更强,央行沟通同时也会对市场预期与传统货币政策干预工具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效果最终也会传导至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琳  赵登攀  刘宏雅  邓亚玲  
本文基于市场主体异质性,通过构建央行政策沟通模型对保守风格、稳健风格和开放风格三种不同风格的央行在"承诺式沟通"和"预测式沟通"两种方式下的央行最优市场信号关注度进行求解,并探讨该关注度下市场信号价值及央行政策沟通有效性。研究表明:(1)若市场参与者中"依赖型"群体比例增加,央行最优市场信号关注度会显著降低。(2)若采用"承诺式沟通",开放风格央行的政策沟通有效性最高;若采用"预测式沟通",稳健风格央行的政策沟通有效性最高。(3)无论"承诺式沟通"还是"预测式沟通",开放风格央行最优市场信号关注度对应的的市场信号价值最高。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运信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绝大多数央行的货币政策透明性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未表现出一致性收敛特征。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信息沟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现实约束,有的央行在某些方面透明性还非常有限。在央行信息沟通方面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策略性、细节性技巧,处理不当就可能损害央行信誉。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还处于较低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彭方平  展凯  李琴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我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如何度量流动性过剩?我国是否存在流动性过剩?以及流动性过剩对货币政策有效性有何影响?本文首次应用非线性STS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试图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金融机构存贷差为流动性过剩度量指标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明显处于流动性过剩状态;流动性过剩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调控能力,但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的影响能力,反而有所加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忱阳  刘园  
文章基于央行沟通指数的测算和货币政策独立性指数的计算,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为中间变量,研究央行沟通行为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关联性。结果显示,通货膨胀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呈现稳定的反比关系,且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内能够缓解通胀从而提高央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里奥·德拉吉  刘鹏  聂欧  
欧洲央行的资产购买计划将贯彻到底,直至通胀水平显著改观,欧洲央行的货币刺激政策将持续下去,直到完全实现既定政策目标2014年,欧洲中央银行(以下简称"欧洲央行")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货币政策措施,并在2015年1月将资产购买计划的范围扩大到公共部门债券。这些措施旨在维持欧元区中长期物价稳定,是欧洲央行一贯的政策目标。事实上,这种货币政策措施在欧洲也是前所未见的。我们正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决策环境:首先,欧元区的名义利率已达到下限,使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局限性更加明显。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崎  王迪  
2007年次贷危机后,各国央行都承担起"最后贷款人"的职责,救助金融机构,央行自身资产负债表的质量不断恶化,引发对中央银行资本金的关注。央行在履行维持物价稳定和一些"准财政"职能时,资本金可能遭受损失,资本金的损失会影响到央行的公信力和独立性,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充足的央行资本金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来说是一种有力的保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旭东  
预期在宏观经济学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研究中通常是采用理性预期假定,该假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准,但它对于某些应用研究来说是太强了。预期形成的适应性学习假定能够更好地反映现实。对适应性学习的最初研究是注重如何设计货币政策规则以使得经济在长期中向理性预期均衡收敛。后来的研究主要关注把适应性学习用于分析经济在短期和中期中的行为。本文就是对适应性学习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进行一个综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亮  纪明明  张茜  
电子货币通过对传统货币进行替代改变了货币流通速度,进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认为,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程度较低时,替代转化效应起主导作用;随着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程度不断提高,替代加速效应会起到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流通速度会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形变化特征。基于协整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电子货币对M0的替代程度较高,这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电子货币对M1的替代程度相对较低,这降低了货币流通速度。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电子货币仍处于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阶段。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亚平  
经济的动态变化,人们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有限认知,决定了人们处于一种动态学习过程之中。并且,经济主体不仅是根据某种计量方法或经验自我学习,有时更多的也是通过人们之间的信息传播相互学习。在这种互相学习和影响的过程当中,由于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中央银行对公众的预期和决策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已越来越借助于货币政策的预期引导功能。当前,在防止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稳定和引导公众的通胀预期对于货币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郭红玉  王可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一致性的视角,以金融危机后日本货币政策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央行采取具有时间一致性的货币政策进行预期管理所采用的政策工具及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日本央行通过具有一致性的货币政策管理预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基础货币扩张和汇率贬值提高了远期利率水平,反映了公众通胀预期的上升;日元贬值改善了公众对未来前景的预期,但基础货币扩张和低利率政策对改善未来预期的效果有限。结合日本货币政策操作的特征,本文作者认为:一致性货币政策改善公众预期的有效性取决于货币政策工具以往的效果以及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心;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等多种政策工具的合理配合有利于提高预期管理的效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全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通过对货币政策状态(扩张性和紧缩性)的度量,我们检验发现在我国经济运行当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减速作用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加速作用。因此,在经济收缩阶段应该实行稳健性货币政策来规避金融风险和防范通货膨胀,采用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以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