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92)
2023(3486)
2022(3003)
2021(2857)
2020(2264)
2019(5143)
2018(4967)
2017(10185)
2016(5611)
2015(6071)
2014(6155)
2013(5910)
2012(5712)
2011(5284)
2010(5475)
2009(5018)
2008(5087)
2007(4590)
2006(4330)
2005(3947)
作者
(15103)
(12570)
(12426)
(12164)
(8366)
(5867)
(5743)
(4793)
(4786)
(4756)
(4256)
(4173)
(4121)
(4066)
(4062)
(3946)
(3815)
(3725)
(3683)
(3674)
(3209)
(3102)
(3071)
(3003)
(2916)
(2875)
(2836)
(2789)
(2508)
(2500)
学科
(19953)
经济(19932)
管理(17633)
(16617)
(13298)
企业(13298)
(7565)
(7167)
方法(7153)
(6881)
数学(6406)
中国(6293)
数学方法(6256)
(5149)
及其(5122)
政策(5018)
(4925)
贸易(4918)
(4823)
农业(4643)
(4542)
银行(4542)
业经(4519)
方针(4399)
(4357)
(4350)
(4350)
阐述(4350)
(4305)
地方(4282)
机构
学院(77778)
大学(75691)
(34584)
经济(33771)
管理(30592)
研究(27524)
理学(25656)
理学院(25412)
管理学(25012)
管理学院(24852)
中国(22672)
(18245)
(15665)
科学(14697)
(13576)
财经(13331)
中心(13300)
(12975)
(12080)
研究所(11971)
(11354)
北京(10245)
(10216)
师范(10160)
(10125)
经济学(10091)
(10067)
财经大学(9667)
业大(9229)
经济学院(8997)
基金
项目(46839)
科学(37606)
研究(37273)
基金(33722)
(28417)
国家(28145)
科学基金(24454)
社会(23043)
社会科(21877)
社会科学(21875)
(17966)
教育(17357)
基金项目(16568)
编号(15954)
(15397)
自然(15290)
自然科(14938)
自然科学(14934)
资助(14922)
自然科学基金(14664)
成果(14066)
课题(11548)
(10909)
(10837)
(10440)
重点(10372)
(10163)
(9582)
项目编号(9556)
(9545)
期刊
(41434)
经济(41434)
研究(27097)
中国(16067)
(13256)
(12434)
金融(12434)
管理(12124)
(10660)
教育(10348)
科学(8763)
学报(8126)
农业(7088)
业经(6942)
技术(6936)
经济研究(6788)
大学(6698)
财经(6499)
学学(6198)
(5589)
(5156)
问题(4988)
国际(4638)
理论(3989)
现代(3944)
(3784)
论坛(3784)
技术经济(3775)
世界(3706)
实践(3565)
共检索到126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少林  丁杰  
未来政策不确定是公众通胀预期波动的重要源泉。基于此,建立具有时变参数的VAR模型(TVP-SV-VAR),分析政策不确定性如何作用于公众通胀预期,然后界定央行沟通通过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公众通胀预期这一路径的解释力。结果表明:第一,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将提高公众通胀预期,这主要源自于在较高政策不确定性下政策制定者的宽松型政策偏好;第二,央行沟通上升1个点将最大降低政策不确定性10个点左右,而政策不确定性降低1个点将最大降低公众通胀预期0. 003个点左右;第三,央行沟通上升1点将最大降低公众通胀预期0. 1个点左右。央行沟通通过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实现公众通胀预期管理这一途径的解释力明显不足。深化央行沟通与提高其他政策的透明度是进一步减少政策不确定性和稳定公众通胀预期的有益尝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洛丽塔·梅斯特  王宇  
量化的通胀目标有助于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形成通胀预期锚。通过货币政策操作来实现物价稳定目标,需要科学地测算通货膨胀率并进行通胀预测。货币政策需要前瞻性,然而基于市场数据的通胀补偿等指标无法准确评估长期通胀预期,需要通过对多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对通胀趋势和通胀预期的理解。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洛丽塔·梅斯特  王宇  
量化的通胀目标有助于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形成通胀预期锚。通过货币政策操作来实现物价稳定目标,需要科学地测算通货膨胀率并进行通胀预测。货币政策需要前瞻性,然而基于市场数据的通胀补偿等指标无法准确评估长期通胀预期,需要通过对多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对通胀趋势和通胀预期的理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豫媚   郭俊杰  
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通过央行沟通引导预期对稳定经济变得越发关键。本文通过构建包含经济不确定性和央行沟通在内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央行沟通如何通过信息机制起作用,并探讨了经济不确定性可能产生的影响。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央行沟通通过信息机制能够降低市场波动,但是经济不确定性会对央行沟通的信息机制产生削弱作用。本文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为沟通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中国人民银行的沟通能够通过信息机制降低金融市场波动,但经济不确定性会抵消上述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基准模型拓展到汇率市场,探讨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信息机制的影响,并通过“8·11”汇改进一步在实证层面证实了央行沟通能够通过信息机制发挥作用。本文是对央行沟通理论机制研究的重要补充,不仅从经济不确定性视角为已有研究的分歧提供了一种解释,而且对改善央行沟通的政策效果、提高央行沟通引导预期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全  刘文轩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导致我国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通过央行沟通进行预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大数据文本分析方法构建的央行沟通指数和动态因子随机波动模型构建经济不确定性指数,使用MF-VAR和FA-TVP-VAR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央行沟通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政策反馈及其政策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央行沟通指数能够较好地拟合我国货币政策的松紧变化,央行沟通指数与经济不确定性指数具有耦合性。在重大危机事件发生导致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时,我国央行沟通能够及时对其进行政策反馈,并且对金融市场预期管理效果显著,同时也通过货币政策实际操作来干预金融市场,但实际调控存在一定的传导时滞和阻滞。对于不同类型的重大危机事件造成的经济不确定性冲击,央行沟通的政策反馈程度以及预期管理效果存在差异性,金融危机时期的效果最强,疫情时期和贸易摩擦时期的效果较小。为提升央行沟通的预期管理效果,建议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预警,第一时间释放清晰的政策信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涛  杨镇瑀  
本文采用概率测算法测算我国居民的通胀预期和通胀预期不确定性,并使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考察通胀预期及其不确定性对国债期限溢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通胀预期在高通胀区间或低通胀区间偏差较大;通胀预期不确定性与政策不确定性紧密相关;通胀预期与通胀预期不确定性的增加会引起期限溢价上升,进而提高长期资金的成本。因此,应同时关注通胀预期和通胀预期不确定性,控制通胀波动幅度,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尝试发行和推广通胀保护债券。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英俊  夏仕龙  
完善中央银行沟通机制,引导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采用2001~2014年的季度数据,利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分析了央行沟通和实际干预在管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在经济快速增长区制下,央行沟通和实际干预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较强;在经济缓慢增长区制下,央行沟通和实际干预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较弱。但央行沟通的非对称效应较小,而实际干预的非对称效应比较显著。在通胀预期的管理中,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型工具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强于央行沟通,价格型工具的引导效果优于数量型工具。实际通货膨胀率,公众通货膨胀预期自身对通胀预期有着显著的影响,是央行管理通胀预期时应关注的重要经济变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英俊  夏仕龙  
完善中央银行沟通机制,引导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采用20012014年的季度数据,利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分析了央行沟通和实际干预在管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在经济快速增长区制下,央行沟通和实际干预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较强;在经济缓慢增长区制下,央行沟通和实际干预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较弱。但央行沟通的非对称效应较小,而实际干预的非对称效应比较显著。在通胀预期的管理中,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型工具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强于央行沟通,价格型工具的引导效果优于数量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军  王喜平  
对于资本不足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 ,FDI是促进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 ,对于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这些国家 ,由于其政策不确定性的存在 ,影响了跨国公司的预期收益 ,降低了发展中国家FDI的流入量 ,针对这一问题 ,采取政府—跨国企业合资的引资方式 ,能够消除这一消极影响 ,推动东道国FDI流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田磊  林建浩  
本文采用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系统考察其宏观经济效应,结果显示:(1)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实际产出的影响较为微弱;(2)虽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工业产出影响较小,但对工业销售产值影响较大,这为理解产能过剩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价格水平具有明显的负向效应,且在时间上呈现倒驼峰型响应轨迹;(4)中国货币政策当局并未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做出针对性反应。本文认为:国有企业微观投资行为、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底线思维"等中国经济结构特征弱化了不确定冲击的"实物期权效应",可以部分地解释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微弱产出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蓝湛恒  
高通货膨胀不仅带来严重的社会成本,其导致的高通货膨胀不确定性还可能推高未来的通货膨胀水平,我国货币政策的滞后期较长,合理预测将有利于通货膨胀的有效管理。尝试在对Phillips曲线改进的基础上,建立我国通货膨胀预测的理论模型。以此为基础推衍出货币经济指标、生产价格指标和资产价格指标三类通货膨胀预测的先行指标,三类指标的预测先行期依次递减,由此构建出我国通货膨胀预测的多层次先行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对于政府制定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管理通货膨胀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锋  
文章使用1987年以来的月度CPI数据,考察了中国通胀率与通胀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应用GARCH模型测量通胀不确定性,建立VECM模型检验两者的Granger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在中国较高的通胀伴随较高的通胀不确定性,但并不存在明显的线性数量关系;(2)通胀率具有明显门槛效应,通胀率超过门槛值会引起通胀不确定性迅速剧烈波动。文章结论支持,保持物价的稳定、维持低通胀的经济环境,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选择取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留彦  王一鸣  蔡婧  
本文使用中国1985年以来月度数据,基于马尔柯夫域变模型考察了通胀水平及其与不确定性的关系。我们将通胀的不确定性分解为两类成分:未来通胀冲击的不确定性和未来通胀均值域变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高的通胀水平伴随着这两类不确定性成分的同时增大,这意味着通胀成本很大程度上和不确定性的成本联系在一起,稳定价格和维持低通胀环境可能成为央行减少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本文结果还表明,域变模型相对线性自回归模型以及ARCH模型更好地刻画了中国通胀率过程的特点。以往应用中忽略了这种域变特点可能导致通胀预测值相对于真实值的系统性偏差,或者通胀不确定性的错误估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焕平  李泽成  
构建理论模型以刻画不同经济背景下央行沟通对公众通胀预期的非对称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2001-2014年的季度经济数据并应用MS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经济背景下我国央行沟通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在经济衰退时期,央行沟通后经济主体通胀预期水平的变动并不显著,即表明央行沟通引导公众通胀预期的效果较差,不能够有效地引导经济主体形成合理的通胀预期;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央行沟通后经济主体通胀预期水平的变动幅度较大,表明央行沟通引导公众通胀预期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引导经济主体形成合理的通胀预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焕平  李泽成  
构建理论模型以刻画不同经济背景下央行沟通对公众通胀预期的非对称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2001-2014年的季度经济数据并应用MS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经济背景下我国央行沟通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在经济衰退时期,央行沟通后经济主体通胀预期水平的变动并不显著,即表明央行沟通引导公众通胀预期的效果较差,不能够有效地引导经济主体形成合理的通胀预期;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央行沟通后经济主体通胀预期水平的变动幅度较大,表明央行沟通引导公众通胀预期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引导经济主体形成合理的通胀预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