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45)
- 2023(5622)
- 2022(3786)
- 2021(2984)
- 2020(2260)
- 2019(4559)
- 2018(4475)
- 2017(8827)
- 2016(4781)
- 2015(5156)
- 2014(5223)
- 2013(5283)
- 2012(4991)
- 2011(4659)
- 2010(4611)
- 2009(4661)
- 2008(4472)
- 2007(3880)
- 2006(3374)
- 2005(3282)
- 学科
- 济(23057)
- 经济(23041)
- 业(14309)
- 管理(12699)
- 险(10666)
- 保险(10575)
- 企(10358)
- 企业(10358)
- 方法(9988)
- 业经(9463)
- 数学(9180)
- 数学方法(9118)
- 中国(8394)
- 银(8363)
- 银行(8361)
- 行(7942)
- 信息(7920)
- 产业(7898)
- 总论(7696)
- 信息产业(7667)
- 融(7071)
- 金融(7071)
- 制(5599)
- 财(5580)
- 贸(5148)
- 贸易(5141)
- 易(5069)
- 各种(4351)
- 类型(4259)
- 种类(4249)
- 机构
- 大学(72365)
- 学院(70415)
- 济(31377)
- 经济(30663)
- 管理(27185)
- 中国(24845)
- 理学(22121)
- 研究(21990)
- 理学院(21891)
- 管理学(21547)
- 管理学院(21420)
- 财(18604)
- 京(14835)
- 财经(14466)
- 经(13265)
- 融(13161)
- 金融(13011)
- 中心(12181)
- 银(11190)
- 财经大学(11186)
- 科学(11098)
- 经济学(10991)
- 银行(10744)
- 江(10274)
- 经济学院(10118)
- 所(10049)
- 行(9920)
- 北京(9766)
- 人民(9642)
- 国人(9306)
- 基金
- 项目(44208)
- 科学(35244)
- 基金(33737)
- 研究(32964)
- 家(28598)
- 国家(28372)
- 科学基金(25058)
- 社会(22869)
- 社会科(21798)
- 社会科学(21792)
- 基金项目(16400)
- 省(15235)
- 自然(14705)
- 自然科(14393)
- 自然科学(14391)
- 资助(14319)
- 自然科学基金(14158)
- 教育(14070)
- 编号(13317)
- 划(13209)
- 成果(11122)
- 国家社会(10390)
- 部(9696)
- 重点(9536)
- 创(9002)
- 教育部(8871)
- 项目编号(8784)
- 性(8782)
- 制(8733)
- 大学(8616)
共检索到114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清刚 赵珂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研发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动机是为适应支付手段和私人加密数字货币的发展,并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金融、会计、法律等领域的制度建设还滞后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创新发展,因此后者的推出将给上述领域带来诸多风险挑战。文章聚焦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和功能,深入探讨其对相关领域的风险挑战及应对举措。
关键词:
央行数字货币 目标功能 风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贾鹏飞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和私人加密货币广泛兴起,央行数字货币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构建新货币主义模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支付系统以及经济产出的影响,重点关注央行数字货币是否引发金融脱媒问题。研究发现,央行数字货币的引入将规范商业银行的存款行为,迫使银行增加存款利率,使得银行吸收更多存款;在存款准备金约束下,更多的存款意味着更多的银行贷款和信用创造。机制分析表明,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垄断权力,银行将通过降低贷款利率以匹配更高的贷款需求;存款利率的增加以及贷款利率的减小将挤压银行利润;贷款利率的减小也意味着厂商面临更低的借贷成本,这将鼓励厂商投资进而增加产出。进一步分析表明,央行数字货币的引入可增加流动性。在存在流动性约束的环境下,流动性资产的增加将放松消费者约束,进而鼓励消费者交易更多的商品并提高支付效率,这同时也促进了生产端活动,增加产出。最后,本文认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与使用可对金融体系、支付系统以及经济产出产生正面影响,并且不会导致金融脱媒。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永利
如果央行发行网络数字货币,意味着央行将成为网上货币发行和清算中心,从而彻底改变目前央行基本上没有进入互联网线上金融领域的被动局面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举行了数字货币研讨会,来自人民银行、花旗银行和德勤公司的数字货币研究专家分别就数字货币发行的总体框架、货币演进中的国家数字货币、国家发行的加密电子货币等专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会议认为,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终端安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永林
央行设计和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旨在探索全新的支付体系架构,创设更丰富的货币政策工具,在风险防控与金融监管方面有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从央行的角度而言,数字货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资产(包括货币)持有和交换机制,有可能为现有支付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种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为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数字货币及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更为未来数字化经济与金融描绘了一幅诱人的蓝图。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众
基于目前二元体系下的实物现金投放和回笼模式,央行数字货币使用环境建设要重点考虑数字货币的提存、使用数字货币购买商品或服务等场景的搭建近年来,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广泛应用,推动金融业务不断创新。作为主权货币的发行者,中央银行密切跟踪金融业务创新发展,运用新技术及时启动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研发应用,有利于推动现金业务电子化发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正>报告总结了BIS创新中心(1)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经验,并从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对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及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项目进行了研发经验总结,以为各央行研发央行数字货币提供有益指引。一、BIS创新中心的央行数字货币项目央行货币具备安全性、结算最终性(finality)、流动性和完整性(integrity)等独特优势。伴随着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央行数字货币将持续扮演重要角色。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树新
当前,各国央行正在加紧法定数字货币研究,但是,一方面担忧技术本身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担忧其对现有货币体系产生的冲击,在推出时间上非常谨慎。本文基于审慎稳健理念,从央行数字货币补充、替代流通中现金假设出发,对其供需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两户两库一钱包"发行模式。并从货币供给层次、货币乘数的变化,探究其对现有货币体系的影响,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海波 聂舒
自2009年比特币问世以来,数字货币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是否需要发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各界一致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不仅关系到支付系统的安全运转,而且关系到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以及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本文试图从技术的角度研究央行数字货币本质,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数字货币 电子货币 支付体系 货币发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忠 汤莹玮 林雪
中心化、弹性化和虚拟化是货币演进的趋势,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应综合采取各种成功的技术,而不仅仅是区块链技术中心化、弹性化和虚拟化发行是货币演进的趋势货币的发展历史表明,随着市场的整合,各种分散的货币逐步趋于中心化。早期的货币通常是实物形式,如种子、米、布、盐、贝壳等,都曾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内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后来货币材质逐渐集中在金银上。随着金融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永林
央行设计和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旨在探索全新的支付体系架构,创设更丰富的货币政策工具,在风险防控与金融监管方面有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从央行的角度而言,数字货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资产(包括货币)持有和交换机制,有可能为现有支付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种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为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数字货币及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更为未来数字化经济与金融描绘了一幅诱人的蓝图。数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丁一
数字货币与央行数字货币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货币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快,目前看来,数字货币主要包括了下面三类:第一,以比特币、以太坊等为代表的存在于公有链上的加密币。这一类型的加密币根据特定算法产生,通过分布式数据库进行交易确认和记账,引领了新兴技术驱动的数字货币发展第一阶
关键词:
央行数字货币 微观视角 最小变动单位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明元鹏 陈伟光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私人数字货币横空出世,对既有的国家货币发行机制提出挑战,央行数字货币由此应运而生。私人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之间存在彼此竞争、相互补充的复杂关系。竞争层面,央行数字货币可对冲私人数字货币带来的风险挑战,并防范私人数字货币的过度衍生。私人数字货币在国际结算、跨境支付领域蚕食央行数字货币的交易体系,甚至会形成数字货币区,与央行数字货币分庭抗礼。互补层面,央行数字货币可兼容私人数字货币的技术,私人数字货币可借鉴央行数字货币技术特性实现社会共识机制。央行数字货币通过为私人数字货币提供信用“背书”、稳定加密币的币值、完善稳定币的功能,使得私人数字货币之间有效互通。央行数字货币与稳定币结合形成数字版货币提款权,补充私人数字货币的支付功能。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彦迪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金融业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大批依托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的兴起,更是对金融支付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各类私人数字货币不断被一些民间团体接纳及2019年Libra白皮书的发布,各国央行纷纷加大对数字货币底层技术及发行制度的研究和投入,在对数字货币
关键词:
数字货币 区块链技术 主权货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邱勋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宣布将尽快发行数字货币,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本文首先从发行主体的视角对数字货币进行分类和定义;接着从货币的演进过程讨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必然性及其带来的积极作用;然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高层及数字货币项目组公开发表的论文对中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路径选择展开分析;最后基于理论和逻辑推演的视角,分析中国央行数字货币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邱勋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宣布将尽快发行数字货币,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本文首先从发行主体的视角对数字货币进行分类和定义;接着从货币的演进过程讨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必然性及其带来的积极作用;然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高层及数字货币项目组公开发表的论文对中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路径选择展开分析;最后基于理论和逻辑推演的视角,分析中国央行数字货币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