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89)
2023(18674)
2022(15408)
2021(13906)
2020(11628)
2019(26472)
2018(25988)
2017(49677)
2016(26825)
2015(29971)
2014(29938)
2013(29695)
2012(27651)
2011(25277)
2010(25009)
2009(22975)
2008(22662)
2007(20065)
2006(17274)
2005(15556)
作者
(80368)
(67188)
(66963)
(63374)
(42501)
(32374)
(30675)
(26477)
(25422)
(23872)
(22748)
(22512)
(21312)
(21068)
(20817)
(20772)
(20559)
(19926)
(19370)
(19367)
(16778)
(16480)
(16368)
(15437)
(15329)
(15033)
(14880)
(14834)
(13521)
(13375)
学科
(117343)
经济(117230)
管理(74973)
(73571)
(59177)
企业(59177)
方法(50708)
数学(44346)
数学方法(43810)
中国(32120)
(31635)
业经(27963)
(27816)
地方(26867)
(23599)
(23110)
贸易(23094)
(22398)
农业(21512)
(19957)
(19163)
银行(19100)
(18737)
金融(18733)
(18275)
(17515)
(17515)
财务(17451)
技术(17425)
财务管理(17411)
机构
大学(387445)
学院(386741)
(160192)
经济(156971)
管理(148775)
研究(133920)
理学(128441)
理学院(126967)
管理学(124729)
管理学院(124013)
中国(102303)
科学(83442)
(81581)
(71673)
(71211)
(68488)
中心(63075)
研究所(62457)
业大(60785)
(57667)
财经(57297)
农业(56386)
(52142)
北京(51020)
(50858)
师范(50199)
经济学(48937)
(47937)
(46424)
经济学院(44322)
基金
项目(262924)
科学(206330)
基金(191057)
研究(186362)
(168836)
国家(167430)
科学基金(142959)
社会(119126)
社会科(113072)
社会科学(113041)
(103342)
基金项目(101333)
自然(93915)
自然科(91809)
自然科学(91781)
自然科学基金(90142)
(87645)
教育(85255)
资助(77507)
编号(74561)
(60099)
成果(59782)
重点(59637)
(57367)
(55068)
创新(51479)
科研(51331)
课题(51111)
国家社会(49628)
计划(49415)
期刊
(173206)
经济(173206)
研究(108402)
中国(74852)
学报(65587)
(63990)
科学(58068)
(54801)
管理(53911)
大学(48573)
学学(45582)
农业(43428)
(38730)
金融(38730)
教育(37910)
技术(33569)
业经(29291)
经济研究(28215)
财经(27409)
(23601)
(23391)
问题(22842)
图书(21471)
技术经济(19088)
(18960)
(18950)
商业(18515)
统计(18401)
科技(18037)
理论(17771)
共检索到572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宏杰  
在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和私营数字货币发展影响下,学者们加大了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关注与讨论。首先,通过在理论和实践上比较分析央行数字货币与现有各类数字货币的信用基础和职能发挥情况,发现央行数字货币主权信用特征强,主要优化了交换媒介的职能,容易同时满足市场对货币价值稳定性、便利性、应用广泛性等需求,在自由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其次,基于现有研究和实践探索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潜在影响进行系统性阐述,发现央行数字货币在货币政策、金融稳定、支付体系、商业银行和非法经济活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积极影响,而一些风险挑战也需关注。再次,因央行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设计及技术选择,基于市场需求分析对其技术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发现分布式账本技术存在不足,预计货币当局倾向于选择技术中性路线进行研发。最后,研究了央行数字货币未来提供与转移问题,并对研发央行数字货币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沟通交流、中性选择技术、公私充分合作、注重国际协调等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周有容  
通信技术的进步、加密数字货币与稳定币的兴起,推动全球央行开展数字货币研发。全球尚未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义达成共识,但从国际组织及各国发布的数字货币白皮书来看,由中央银行发行(政府担保)、数字形态是央行数字货币的基本特征。央行数字货币分为零售型与批发型,全球主要央行对零售型的关注度已经远远超过批发型。在认识到央行数字货币将带来金融稳定、货币政策、金融普惠及支付效率与安全等方面的好处后,近期,美、日等主要经济体对央行数字货币态度转向积极,主要西方经济体之间加强了针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合作;瑞典等国家已经开展了央行数字货币试点工作;巴哈马、东加勒比海则已正式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基于各国的研发、试点经验,全球对央行数字货币设计的核心原则与主要特征等部分问题已形成一定共识,但就央行数字货币具体路径选择,如功能定位、制度设计、技术选择等,则因各国国内金融市场情况与实际需求而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凯  李育  郭明旭  
央行数字货币是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系统梳理了欧元区、美国、日本、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与试验进展。总体来说,欧洲央行、日本银行、英格兰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等已经开展了试验或试点工作,而美联储等处在论证阶段。本文还就央行数字货币对经济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从支付体系与货币供求、货币政策及金融稳定与监管、社会总产出、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本文的研究既为未来从经济理论层面进一步分析央行数字货币的运行机制及其经济影响提供了一个参照点,也针对中国发行数字人民币提出了多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正>报告总结了BIS创新中心(1)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经验,并从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对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及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项目进行了研发经验总结,以为各央行研发央行数字货币提供有益指引。一、BIS创新中心的央行数字货币项目央行货币具备安全性、结算最终性(finality)、流动性和完整性(integrity)等独特优势。伴随着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央行数字货币将持续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文章概述了2021年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进展,已推出CBDC的经济体均为加勒比小型经济体,CBDC研发工作正显著提速,各方正在研究的CBDC存在较多共性,但侧重点有所差异。2021年初,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央行数字货币(CBDC)调查问卷指出,在参加问卷调查的65家央行中,56家已启动CBDC研发工作,占总数的86%,未开展相关工作的多为小型经济体。具体而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贾鹏飞  
我国数字人民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强调与传统现金之间的替代和互补关系。深入研究央行数字货币与现金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世代交叠模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和现金的选择问题。央行数字货币“基于账户”的特点反映了其不具备完全的匿名性,在经济个体需要隐私的环境中,持有央行数字货币将产生隐私成本。然而,央行数字货币“电子货币”的特点使其可以获得大于零的利息。因此,经济个体将在央行数字货币和现金间权衡。基于经济个体的不同选择,本文刻画了央行数字货币和现金共存的经济环境。本文进一步分析货币政策冲击、偏好冲击以及隐私成本冲击对央行数字货币和现金的动态影响。在模型中,外部冲击将从集约边际和广延边际两个维度来影响央行数字货币和现金的需求。本文发现,央行数字货币利率的增加将导致央行数字货币总需求增加,现金总需求减小。偏好变量的增加将使央行数字货币总需求增加,但其对现金总需求的影响难以确定。隐私成本的增加将导致央行数字货币总需求减小,现金总需求增加。本文的研究为中央银行有效处理央行数字货币与现金的关系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太辉  张皓星  
本文基于央行数字货币专利申请信息和相关专家公开论述,系统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演变、双层投放体系及其对金融体系、政策调控的潜在影响。研究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在中心化、双层投放体系设计下,定位于现金替代,对商业银行存款挤出及货币乘数影响较小。央行数字货币在保护用户隐私、提高监管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和简化跨境支付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对现有第三方支付业务产生替代效应。央行数字货币也会影响以支付为重要入口的金融科技业务和数字金融解决方案输出业务的发展,但若数字货币支付交易数据能够在保证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向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开放数据分析接口,则有利于打破数据孤岛,推动金融科技业务和金融数字化转型更好更快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海波  聂舒  
自2009年比特币问世以来,数字货币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是否需要发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各界一致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不仅关系到支付系统的安全运转,而且关系到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以及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本文试图从技术的角度研究央行数字货币本质,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丁一  
数字货币与央行数字货币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货币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快,目前看来,数字货币主要包括了下面三类:第一,以比特币、以太坊等为代表的存在于公有链上的加密币。这一类型的加密币根据特定算法产生,通过分布式数据库进行交易确认和记账,引领了新兴技术驱动的数字货币发展第一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石午光  
在金融和互联网相互融合的背景下,数字加密货币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研究工作从技术分析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入。本文从数字加密货币基本原理、它的货币特征和争议、发展与演变、对支付创新的启示、合法化和监管等六个方面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随着商业化创新和监管的完善,数字加密货币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势必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将丰富传统的货币和支付理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钟红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随着欧洲美元债券市场和外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关于国际债券市场的研究文献。其中,部分文献涉及欧洲美元债券市场对美元国际化影响的研究,为我们认识国际债券市场发展与货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文献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国际债券市场的研究逐渐转向亚洲债券市场发展问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呼声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在对人民币国际化职能演进的相关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研究。本文按照相关研究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国际债券市场发展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为逻辑主线,从国际债券市场发展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亚洲债券市场发展与亚洲货币金融合作、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等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综述。本文认为,发展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能够在资本与金融账户项下提供更加顺畅的人民币流出通道和回流通道,将有助于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更加坚实持久的基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永利  
如果央行发行网络数字货币,意味着央行将成为网上货币发行和清算中心,从而彻底改变目前央行基本上没有进入互联网线上金融领域的被动局面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举行了数字货币研讨会,来自人民银行、花旗银行和德勤公司的数字货币研究专家分别就数字货币发行的总体框架、货币演进中的国家数字货币、国家发行的加密电子货币等专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会议认为,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终端安全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赵雪情  
疫情以来,全球货币支付体系加速数字化变革,作为一种最安全的数字资产,央行数字货币(CBDC)发行具有众多优势,将为全球货币金融体系注入新活力,可能成为支付交易与未来发展的新基石;但同时也会带来潜在风险,并引发复杂的政策问题。中央银行需要适应新技术潮流与经济社会变化,开发新的公共产品,确保下一代货币服务于公共利益。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程  
将央行数字货币视为付息的金融资产,构建具有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对传统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在对多种货币政策组合进行数值模拟后发现,数量型或价格型法定数字货币政策与传统价格型货币政策之间具有互补性。在传统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下,实施价格型法定数字货币政策通过改变法定数字货币利率,造成法定数字货币利率与国内外名义利率之间的利差扩大,进而放大宏观经济波动。据此,提出考虑央行数字货币发行产生的时滞性影响、设计灵活的央行数字货币产品以及完善央行数字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等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博  赵真真  
技术变迁正推动着新一轮的货币替代,引发居民支付工具的不断变革,央行数字货币就是顺应技术进步和时代变迁的产物,为居民消费支付提供了一种更高效快捷的工具,深刻影响着居民的消费生活。在此背景下,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在具有现金、存款以及CBDC三种支付工具的消费环境中构建包含支付选择效用的居民消费效用模型,来研究央行数字货币以及货币支付属性对居民消费效用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货币支付属性与居民消费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愿意持有的支付工具与该支付工具自身的正向属性成正比,与其他支付工具正向支付属性呈反比;各支付方式支付属性的正向变动均会增强消费者支付选择效用;发行类现金的央行数字货币更有助于提高消费者支付选择效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