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8)
- 2023(14897)
- 2022(12991)
- 2021(12262)
- 2020(10144)
- 2019(23412)
- 2018(23184)
- 2017(45632)
- 2016(24573)
- 2015(27537)
- 2014(27408)
- 2013(26706)
- 2012(24462)
- 2011(21828)
- 2010(21579)
- 2009(19555)
- 2008(18591)
- 2007(15991)
- 2006(13935)
- 2005(11912)
- 学科
- 济(94663)
- 经济(94562)
- 管理(72077)
- 业(68032)
- 企(56730)
- 企业(56730)
- 方法(46148)
- 数学(40633)
- 数学方法(40059)
- 农(26285)
- 财(25611)
- 中国(24205)
- 业经(21183)
- 地方(18915)
- 学(18737)
- 贸(18052)
- 贸易(18043)
- 易(17473)
- 农业(17435)
- 制(16913)
- 务(16348)
- 财务(16274)
- 财务管理(16239)
- 理论(16217)
- 企业财务(15372)
- 技术(15306)
- 环境(15125)
- 和(14898)
- 策(14554)
- 银(14465)
- 机构
- 学院(336382)
- 大学(336357)
- 管理(138594)
- 济(135748)
- 经济(132812)
- 理学(120705)
- 理学院(119461)
- 管理学(117375)
- 管理学院(116761)
- 研究(108123)
- 中国(81841)
- 京(69868)
- 科学(65499)
- 财(62311)
- 所(52006)
- 中心(50964)
- 财经(50284)
- 农(49905)
- 业大(48836)
- 江(48065)
- 研究所(47501)
- 经(45947)
- 范(44048)
- 师范(43692)
- 北京(43539)
- 经济学(40514)
- 院(40055)
- 州(39160)
- 农业(38839)
- 财经大学(37679)
- 基金
- 项目(236022)
- 科学(186731)
- 研究(175324)
- 基金(172005)
- 家(148389)
- 国家(147154)
- 科学基金(128022)
- 社会(109949)
- 社会科(104260)
- 社会科学(104233)
- 省(91429)
- 基金项目(91274)
- 自然(83525)
- 自然科(81566)
- 自然科学(81548)
- 教育(81059)
- 自然科学基金(80060)
- 划(76931)
- 编号(72541)
- 资助(71062)
- 成果(57865)
- 部(52500)
- 重点(52160)
- 发(49898)
- 创(49134)
- 课题(48969)
- 创新(45723)
- 教育部(45506)
- 科研(45115)
- 国家社会(44849)
- 期刊
- 济(142407)
- 经济(142407)
- 研究(98073)
- 中国(58971)
- 管理(50022)
- 学报(48944)
- 财(46606)
- 科学(45967)
- 农(44529)
- 大学(38245)
- 教育(37649)
- 学学(35970)
- 融(31707)
- 金融(31707)
- 农业(31127)
- 技术(30499)
- 业经(24061)
- 财经(23652)
- 经济研究(22745)
- 经(20135)
- 问题(18422)
- 图书(17414)
- 理论(16694)
- 技术经济(16092)
- 科技(15764)
- 实践(15429)
- 践(15429)
- 业(15359)
- 现代(15044)
- 版(14631)
共检索到481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芳 甘静芸 钱宗鑫 何青
本文采用门限误差修正模型,将外汇市场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联动关系划分到两个区制。作者发现:⑴当在岸-离岸汇差小于门限值时,市场处于"均衡区制",在岸汇率对离岸汇率具有引导作用,市场自我调节机制重建长期均衡关系速度较快。⑵当在岸-离岸汇差大于门限值时,市场处于"偏离区制",离岸汇率呈现均值回归特征,在岸市场呈现"追涨杀跌"特征,人民币汇率失衡严重。在岸市场的投机性使汇差进一步扩大,通过市场机制重建长期均衡关系需要的时间更长。⑶若中央银行以维持外汇市场"均衡区制"作为汇率政策目标,有效推动"偏离区制"向"均衡区制"回归,则可引导市场预期,使市场自我调节机制更好...
关键词:
离岸汇率 在岸汇率 联动机制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石建勋 孙亮
自"811"汇改以来,在岸与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汇率价差不断扩大,甚至演变成愈演愈烈的人民币汇率争夺战,这背后折射的是人民币汇率定价权之争。基于此,本文通过VECM模型和STAR模型,研究在岸市场CNY汇率与离岸市场CNH汇率和NDF汇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与门限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民币汇率由哪个市场主导的问题。实证发现:一是在岸与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门限特征,当人民币升贬值超过门限值时,其升贬值的冲击显示出更持久的预期性和延续性;二是"811"汇改后,在岸CNY市场已经失去了人民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石建勋 孙亮
分别采用DCC-GARCH(1,1)模型和多元TAR模型测算了CNY、CNH和NDF汇率的相关关系,并在升值、贬值和转变三种不同的人民币预期条件下分析了影响这种联动关系的诸多因素。实证结果表明:CNY、CNH与NDF汇率之间存在强烈且持续的相关关系。其中,离岸CNH市场的引导作用最大,NDF市场次之,而在岸CNY市场最弱,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有可能会旁落至离岸市场。国际资本市场波动预期和中美利率的差异的外部影响可能是造成此次人民币汇率定价权转移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应该协调推进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以防范国际市场的投机行为,否则,汇率改革容易受到利率改革落后和金融监管不到位的掣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石建勋 孙亮
分别采用DCC-GARCH(1,1)模型和多元TAR模型测算了CNY、CNH和NDF汇率的相关关系,并在升值、贬值和转变三种不同的人民币预期条件下分析了影响这种联动关系的诸多因素。实证结果表明:CNY、CNH与NDF汇率之间存在强烈且持续的相关关系。其中,离岸CNH市场的引导作用最大,NDF市场次之,而在岸CNY市场最弱,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有可能会旁落至离岸市场。国际资本市场波动预期和中美利率的差异的外部影响可能是造成此次人民币汇率定价权转移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应该协调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淑庚 张润苇 余博
随着离岸市场的发展、在岸市场的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民币在岸市场汇率与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汇率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本文重点研究CNH汇率与CNY汇率在汇改进程中联动性的动态变化。本文选取了2012年5月2日至2017年2月20日的CNY即期汇率、CNH即期汇率,以两次汇改为时间节点,将人民币汇率数据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来揭示CNY和CNH两个市场汇率的联动性。结果表明:人民币中间价机制改革前,CNH汇率与CNY汇率是互相引导关系;人民币中间价机
关键词:
在岸汇率 离岸汇率 人民币汇改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淑庚 张润苇 余博
随着离岸市场的发展、在岸市场的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民币在岸市场汇率与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汇率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本文重点研究CNH汇率与CNY汇率在汇改进程中联动性的动态变化。本文选取了2012年5月2日至2017年2月20日的CNY即期汇率、CNH即期汇率,以两次汇改为时间节点,将人民币汇率数据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来揭示CNY和CNH两个市场汇率的联动性。结果表明:人民币中间价机制改革前,CNH汇率与CNY汇率是互相引导关系;人民币中间价机制改革的一段时间内,离岸市场汇率成为人民币市场价格的主导力量。因此,在未来汇改进程中,预期管理应成为中间价指导受限后央行外汇干预措施的重要形式。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同时,要选择正确的汇改时机,并且理顺国内金融改革、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的先后顺序。
关键词:
在岸汇率 离岸汇率 人民币汇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冯永琦 迟静
随着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发展,离岸人民币汇率价格体系不断地完善。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BEKK-GARCH(1,1)模型,研究了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之间的价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在岸人民币即期和远期汇率对离岸汇率能够产生较为显著的价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NDF汇率对在岸即期和远期汇率有显著地价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离岸即期汇率对在岸远期汇率有显著地价格溢出效应,但波动溢出效应较弱;离岸即期汇率对在岸即期汇率未产生价格溢出效应,但波动溢出效应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帆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在岸与离岸市场的联动性越来越强。文章运用MVGARCH-BEKK模型和Wald系数检验,选取2012年以来在岸即期汇率(CNY)、远期汇率(DF)及香港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CNH)、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NDF),分别探讨人民币在岸与离岸市场汇率的引导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岸即期汇率对离岸市场的引导效应更显著,离岸NDF市场汇率对在岸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更突出,而香港离岸即期汇率对在岸市场的两种效应均不明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亚飞 石建勋
基于前人研究,笔者构建DCC-GARCH模型克服恒定联动系数的局限性,实证研究人民币在岸离岸汇率的非线性动态联动关系,发现在岸离岸汇率间存在持久、显著的联动关系,且联动系数具有长期记忆性和动态时变性。在此基础上,构建SVAR模型实证研究人民币在岸离岸汇率联动性的影响因素,发现在岸离岸市场的风险偏好差异、汇率差异、利率差异均对其联动效应有负向影响,差异越大在岸离岸汇率联动系数越小;而以“811”汇改为代表的人民币定价机制改革则能显著提高在岸离岸汇率的联动性。据此,提出充分利用在岸离岸汇率联动性引导离岸人民币预期、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资金价格市场化定价、多元化外汇市场交易类型促进汇差收敛、主动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丁剑平 陆长荣 蔚立柱
本研究首次将成交量要素纳入人民币汇率在岸与离岸价格互动的分析框架之中,运用SEM模型并借助MLMV研究方法分析了引入成交量后CNY、CNH、NDF的价格引导与形成机理中所展现的新特征。本文研究发现:(1)CNY与CNH之间长期相互影响,"8.11汇改"后,这种联动效应出现了弱化的迹象,成交量对两者的影响不断加强;另一方面,NDF对CNY、CNH的直接作用并不显著,而是通过作用于在岸成交量,间接影响两市场汇率价格形成。(2)CNH对成交量的影响大于CNY对成交量的影响;"8.11汇改"前后,CNY对成交量的影响方向和成交量对CNY的影响方向均发生了变化。(3)CNY和CNH价差也会直接影响到在岸市场成交量,尤其在"8.11汇改"后,这种波动更为剧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树强 姜伟
自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CNH)形成以来,关于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Y)与香港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多数认为在岸人民币汇率对离岸汇率具有引导关系。随着内地与香港之间人民币流通渠道不断拓宽,两地之间汇率联动关系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运用时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研究CNY与CNH的动态联动关系:带断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在样本初期阶段CNY对CNH有引导关系,随后两者之间相互引导,近期CNH对CNY具有引导关系;时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显示,CNH对CNY的影响逐渐增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顾嵩楠 万解秋
在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的背景下,香港离岸市场通过与在岸汇率的传导机制,具有抵御外部金融危机冲击的功能,促进人民币在全球市场的自由流通。因此,研究离岸与在岸汇率的联动机制,有利于推进我国汇率的市场化定价、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我国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的能力。本文结合"8·11汇改"背景,选取2012年11月至2018年3月间人民币离岸汇率与在岸汇率相关指标的高频日度数据,通过构建VAR-DCC-MVGARCH-BEKK波动模型来分析人民币离岸汇率与在岸汇率之间的联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离岸汇率与在岸汇率之间存在双向传导效应,并且两者间的联动关系随着汇率改革的推进更为紧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莉丽 杨升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市场波动状况和大量研究表明,原有的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方式导致了市场交易价与中间价、在岸价格与离岸价格之间的长期背离,从而影响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2015年"8·11"汇改后,汇率中间价、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汇率走势明显趋同,汇差也明显缩小。因此,分别基于"8·11"汇改前和汇改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离岸汇率和在岸汇率日数据,首先通过Chow检验从定量角度验证"8·11"汇改后汇率中间价、离岸汇率与在岸汇率时间序列发生结构突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框架下的脉冲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分别研究了"8·11"汇改前和汇改后上述汇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状况,并对其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严兵 张禹 刘娜
文章通过建立基本的GARCH模型和扩展的GARCH模型,探讨了市场基本面、全球金融市场环境以及相关政策等因素对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市场的定价差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市场定价差异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两个市场流动性差异和参与者预期差异对于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定价差异及其波动会产生显著影响,全球风险厌恶情绪上涨和美元升值会增大人民币在两个市场的定价差异及其波动。在政策方面,允许人民币资本跨境流出的措施会明显减少两个市场的定价差距,反之亦然。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显著地扩大了人民币两个市场的差异,加剧了其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