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69)
- 2023(5669)
- 2022(4867)
- 2021(4387)
- 2020(3877)
- 2019(8515)
- 2018(8522)
- 2017(15908)
- 2016(9047)
- 2015(10209)
- 2014(10302)
- 2013(9952)
- 2012(9200)
- 2011(8367)
- 2010(8675)
- 2009(8502)
- 2008(8466)
- 2007(7872)
- 2006(7137)
- 2005(6901)
- 学科
- 管理(34083)
- 济(31703)
- 经济(31622)
- 业(27611)
- 企(24289)
- 企业(24289)
- 制(13966)
- 财(12827)
- 方法(10875)
- 中国(9632)
- 农(9203)
- 体(9111)
- 数学(8947)
- 数学方法(8780)
- 业经(8695)
- 银(8050)
- 银行(8041)
- 体制(7796)
- 行(7663)
- 务(7545)
- 财务(7520)
- 财务管理(7497)
- 融(7260)
- 金融(7258)
- 企业财务(7073)
- 学(6645)
- 度(6488)
- 制度(6457)
- 税(5991)
- 划(5859)
- 机构
- 大学(128536)
- 学院(126817)
- 济(52200)
- 经济(50912)
- 管理(47491)
- 研究(42607)
- 理学(39553)
- 理学院(39122)
- 管理学(38546)
- 管理学院(38284)
- 中国(35822)
- 财(29937)
- 京(27178)
- 科学(23420)
- 江(22255)
- 财经(22168)
- 所(21052)
- 中心(21020)
- 经(19867)
- 农(18958)
- 研究所(18219)
- 北京(17210)
- 州(16950)
- 业大(16433)
- 财经大学(16252)
- 经济学(16171)
- 范(15874)
- 师范(15718)
- 院(15643)
- 省(15433)
- 基金
- 项目(78655)
- 科学(62450)
- 研究(59569)
- 基金(57771)
- 家(49505)
- 国家(49082)
- 科学基金(42455)
- 社会(39087)
- 社会科(37025)
- 社会科学(37020)
- 省(30119)
- 基金项目(29858)
- 教育(27851)
- 自然(26168)
- 自然科(25534)
- 自然科学(25528)
- 划(25312)
- 自然科学基金(25097)
- 编号(23801)
- 资助(23404)
- 成果(21328)
- 制(21229)
- 部(18150)
- 重点(17800)
- 课题(17294)
- 国家社会(16382)
- 创(16311)
- 性(16159)
- 教育部(16032)
- 发(15937)
共检索到210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小强
2013年,人民银行在创设常备借贷便利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时,引入了合格抵押品制度。作为一项相对较新且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有必要在其发展初期对相关问题进行厘定。本文主要就合格抵押品制度的法律属性及其特点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央行 抵押品 法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军
提供流动性是中央银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从国外情况看,合格抵押品要求是中央银行流动性支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8月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推出的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PDCF)、短期证券借贷工具(TSLF)、商业票据信贷便利(CPFF)等流动性支持工具,均需要交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敏 牛慕鸿 张黎娜
中央银行抵押品是指在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等交易对手方提供的直接交易或偿债担保资产的统称。在抵押品制度框架下,是否拥有抵押品是商业银行获取中央银行信用的重要约束。从这种意义上讲,合格的央行抵押品就是潜在的货币,商业银行可以将央行抵押品框架下的各种金融工具,通过一定的程序转化为可用资金。因此,建立健全有关中央银行抵押品的评估、管理等内容的一整套规则,是现代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框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曾山
抵押品政策的实施在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的同时,也推高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再贷款与常备借贷便利抵押品管理指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在抵押品制度框架的构建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本文在分析人民银行抵押品价值评估及预先备案制度、风险控制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中央银行抵押品制度框架的建议。
关键词:
中央银行 抵押品 制度框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洪昊 王立平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央行降低抵押品资格标准,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虽然在短期内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抵押品资格标准降低也增加了欧央行自身的信贷风险。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以来欧央行抵押品资格标准的调整情况和主要影响,比较了欧央行、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抵押品框架,并针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欧央行 抵押品 资格标准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广杰 陈明威 郭红玉
央行抵押品框架具有量化宽松或信贷宽松政策的基本功能,成为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等发达经济体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和金融稳定工具。本文通过构建内嵌抵押品折扣率和流动性创造的金融中介利润最大化模型,并基于人民银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央行抵押品框架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因果影响。理论推导和实证研究表明:第一,央行抵押品框架扩容会显著提高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第二,央行抵押品框架扩容通过资产配置机制和风险承担机制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本文为货币当局通过央行抵押品框架促进流动性创造、增贷款促投资、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供可能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彬彬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价值2亿元酒店抵押4000万元贷款风险案例的分析,建立并验证了有效抵押品的新命题。有效抵押品必须具有有效控制借款者履行其保证承诺,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发展可能性或者用途和方便处置的种种便利;其中,抵押品的保证和控制功能是第一位的,变现和替代功能是第二位的。
关键词:
贷款 抵押品 有效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戈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是农地产权流转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能盘活宅基地产权、开拓农民融资渠道,还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金融改革。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则、土地政策与实践现状都为宅基地抵押的推广奠定了基础。然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制度层面包括立法体系不完善,抵押人、抵押权人范围不明确,抵押登记制度不健全,抵押权难以实现等;配套机制层面包括风险保障机制缺位、缺乏专门的价值评估机构与农地金融机构等。对此,应当对立法作出调整,并结合试点经验逐一完善。
关键词:
宅基地使用权 抵押 土地政策 农村金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福德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应设计、安排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保障制度的安排应坚持效率、公平的原则。食品安全保障制度首先要确立生产者第一责任人制度;其次要确立食品召回制度;第三要健全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安全保障 制度安排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毛善华
林权抵押贷款作为林权制度改革的衍生金融信贷产品,其的施行拓宽了农村、农民融资抵押物范围,盘活了丰富的森林资源,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融资难的现状,但从推出到展开,历经九年实践,业务量呈下滑趋势。问题的原因系法律制度上的缺陷,延伸出抵押物——森林、林木及其林地的流转和处置难等问题。笔者借丽水成为中央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区域的契机,对林权抵押贷款的现状作一剖析,提出改革和完善的意见,与业者商榷,供决策层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文森 戴俊 唐成伟
合格抵押品在保证央行资金安全和货币政策操作有效性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确定适度的合格抵押品范围,是央行抵押品框架最核心的内容合格抵押品是保障中央银行资产安全和货币政策操作有效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等以抵押方式操作的货币政策工具,对合格抵押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近期将地方债和信贷资产纳入合格抵押品范围,体现了对央行合格抵押品管理框架(以下简称央行抵押品框架)的调整和优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曼君 代雨杭
采用抵押贷款模型,基于中国央行实施流动性便利操作的实践经验,从央行目标函数、预期违约选择价值评估的角度出发,通过实验模拟商业银行贷款的相关行为,并分析在不同折损率和利率策略下银行违约情况等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合理折损率标准的设计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借贷动机、扭曲资产配置和价格、增加央行风险敞口,从而影响社会总福利。因此,央行在操作流动性便利货币政策工具时,必须同时考虑折损率和利率的影响,才能达到其控制风险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曼君 代雨杭
采用抵押贷款模型,基于中国央行实施流动性便利操作的实践经验,从央行目标函数、预期违约选择价值评估的角度出发,通过实验模拟商业银行贷款的相关行为,并分析在不同折损率和利率策略下银行违约情况等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合理折损率标准的设计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借贷动机、扭曲资产配置和价格、增加央行风险敞口,从而影响社会总福利。因此,央行在操作流动性便利货币政策工具时,必须同时考虑折损率和利率的影响,才能达到其控制风险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小茜 孙璐佳
2007年《物权法》和《动产抵押登记办法》的颁布,扩大了可移动固定资产抵押标的物范围,明确了可移动固定资产抵押的具体内容。本文针对这一法律改革冲击,以2002—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准自然实验"的双重差分和匹配估计发现:动产抵押法律改革带来的抵押品清单扩大,有助于可移动固定资产密集型行业拓宽融资渠道,导致杠杆率上升;这种信用增进导致企业预防性动机下降,资本结构中现金留存减少;基于Altman-Z值的风险分析进一步发现企业破产风险显著上升。研究结果揭示了这次改革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有显著的信用增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有放大公司破产风险的负面作用。本文对企业可移动固定资产指数的计算,有助于明晰可移动固定资产的行业分布和对企业融资影响的演化过程。进一步增加考虑商业周期、结构差异和剂量效应的稳健性检验,也均显示这次法律改革冲击的影响很显著。文章的研究结论有利于全面观察动产抵押法律改革的实际效果,也揭示了企业过度杠杆化演化进程中的一个制度来源,丰富了MM定理有关公司资本结构的制度和法律因素,对于法与金融领域关于动产抵押法律效应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小茜 孙璐佳
2007年《物权法》和《动产抵押登记办法》的颁布,扩大了可移动固定资产抵押标的物范围,明确了可移动固定资产抵押的具体内容。本文针对这一法律改革冲击,以2002—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准自然实验"的双重差分和匹配估计发现:动产抵押法律改革带来的抵押品清单扩大,有助于可移动固定资产密集型行业拓宽融资渠道,导致杠杆率上升;这种信用增进导致企业预防性动机下降,资本结构中现金留存减少;基于Altman-Z值的风险分析进一步发现企业破产风险显著上升。研究结果揭示了这次改革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有显著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