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63)
2023(7249)
2022(6088)
2021(5697)
2020(4636)
2019(10644)
2018(10322)
2017(20269)
2016(11103)
2015(12017)
2014(12309)
2013(11997)
2012(11191)
2011(10296)
2010(10437)
2009(9421)
2008(9567)
2007(8565)
2006(7722)
2005(7079)
作者
(32040)
(26570)
(26469)
(25358)
(17342)
(12706)
(12122)
(10140)
(10128)
(9918)
(9113)
(8909)
(8729)
(8671)
(8582)
(8260)
(7946)
(7910)
(7871)
(7633)
(6685)
(6616)
(6534)
(6203)
(6185)
(6071)
(5932)
(5916)
(5470)
(5347)
学科
(43227)
经济(43180)
管理(31541)
(30842)
(25493)
企业(25493)
方法(19038)
数学(16898)
数学方法(16611)
(12766)
(12016)
中国(11642)
(9931)
(9516)
贸易(9512)
业经(9459)
(9410)
(9322)
(8915)
(8889)
银行(8881)
(8532)
(8220)
金融(8220)
地方(8210)
(8029)
财务(7997)
财务管理(7983)
企业财务(7668)
农业(7620)
机构
学院(156489)
大学(155380)
(66288)
经济(64768)
管理(59192)
研究(55620)
理学(50497)
理学院(49951)
管理学(49034)
管理学院(48722)
中国(43996)
(33777)
科学(32900)
(32276)
(28434)
财经(25933)
(25816)
中心(25754)
研究所(25564)
(23990)
(23602)
业大(21708)
北京(20519)
经济学(20375)
农业(20253)
(20014)
(19944)
师范(19727)
财经大学(19384)
(19307)
基金
项目(100430)
科学(79390)
研究(73254)
基金(73230)
(64118)
国家(63575)
科学基金(54286)
社会(46097)
社会科(43851)
社会科学(43840)
(38818)
基金项目(37302)
自然(35452)
自然科(34653)
自然科学(34643)
教育(34100)
自然科学基金(34052)
(33325)
资助(31726)
编号(29065)
成果(24708)
重点(22825)
(22718)
(21487)
课题(21211)
(20823)
(20633)
创新(19484)
教育部(19408)
科研(19326)
期刊
(73048)
经济(73048)
研究(49931)
中国(31033)
(25424)
学报(23274)
(23115)
管理(22667)
(22568)
金融(22568)
科学(21446)
大学(17653)
教育(17236)
学学(16731)
农业(15480)
技术(13336)
经济研究(12766)
财经(12600)
业经(11094)
(10771)
(8973)
问题(8920)
统计(8526)
国际(8102)
(7975)
(7824)
理论(7600)
技术经济(7263)
决策(7024)
现代(6962)
共检索到241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姚余栋  谭海鸣  
当前货币政策操作发展趋势是由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体系转型,此过程的关键是找出能取代M2来代表货币政策状况的综合性指标。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并证明了央票发行利率能够综合代表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其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比较理想,优于新增贷款和M2等数量型指标,也优于SHIBOR、基准存款利率等价格型指标。进一步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先于对物价的影响,很好地显示了当前产出和物价的波动;货币政策对贷款的影响先于对存款的影响,货币政策调控重点关注信贷增长是合适的;在货币政策调控中,把握时滞很关键,不能仅根据物价走势决定货币政策松紧。可结合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改革的推进,完善央票利率期...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丁妍  
近年来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商品期货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指标以及货币政策变量的相关性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本文较为系统的分析了商品期货价格指数与货币政策的互动关系,首先对传统货币政策操作规则进行了包含商品期货市场的理论拓展,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6年至2015年的数据,采用小波变换、BEKK-MGARCH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商品期货价格指数与货币政策的长期互动关系及短期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可以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参考变量,改善经济调控效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丁妍  冯芸  
对经典货币规则进行了理论拓展推演,分析了商品期货价格信息的引入对货币政策决策机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1996年至2015年的宏观经济数据与商品期货价格数据,采用小波变换与时差相关系数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商品期货价格可以作为货币政策锚定变量,且能缩短货币政策时滞。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冀志斌  周先平  
本文通过检验我国中央银行沟通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间接考察了其是否具有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央银行沟通对短期利率和股票日收益率水平及波动性具有显著的、与预期一致的影响,但对长期利率的影响不明显;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相比,后者的效力更强一些,并且在口头沟通中,中央银行行长比其他人更能影响金融市场。主要的政策含义是沟通可以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一种新的工具,与传统的工具配合使用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红兵  李继伟  
文章基于2005Q3~2009Q3的数据,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和普遍承认的"中介变量法",并结合"三性"标准,对人民币汇率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中的中介目标功能进行了实证考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晓强  
金融资源能够引导社会上庞大、分散和无序的资本自动地流向那些最有效率的产业和企业,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明志  
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变化对通胀变化有着明显影响,因此现阶段继续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在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的情况下,继续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将中介目标动态化。在利率形成机制尚不完善、银行间利率变动与经济景气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非足够强的情况下,银行间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否可行,尚须进一步观察。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为使用银行间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创造条件。当前可继续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同时对银行间市场利率进行监测,条件成熟时发布货币市场利率预测值,作为中介目标转向货币市场利率的过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托马斯·乔丹   肖林  
<正>当实际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意味着货币政策处于紧缩状态;而当实际利率低于自然利率时,则表明货币政策正处于扩张状态近年来,自然利率再次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测算自然利率,计算其与实际利率的差值有助于更好地评估货币政策立场。然而,自然利率的测算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这可能会对政策效果评估产生影响和误导。我将从实际利率的演变开始,结合瑞士的实例,介绍瑞士中央银行如何对自然利率这项不确性指标进行测算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关键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宏  邱晨曦  
将近似理性假设引入新兴新古典综合理论,建立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理论模型和新兴新古典综合泰勒规则模型,从理论上解决泰勒规则在计量上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和潜在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困难问题。以此为基础,对中国1993年第1季度到2005年第4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货币当局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度下的泰勒规则,用以稳定物价并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冠清  
近年来,宏观经济学出现了一个融合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优点,并取得学术界普遍共识的新综合——新兴的新古典综合学派。对于这场被称之为"宏观经济学革命"的变化,国内学术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对宏观经济学这一最新进展进行全面和深入的介绍,从微观层面,对新综合的建模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引入了一个比较完整和具有代表性的小规模新综合模型,并对模型的前瞻性和动态性特征给予了介绍。以此为基础,本文还对最优货币政策设计的探讨进行了梳理;从宏观方面,以宏观经济学演变为主线,对新综合的理论和政策共识,以及存在分歧进行概括和总结,并结合我国宏观环境,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范从来  张宏亮  
本文利用2000-2019年宏观金融数据,计算中国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对比2002年以前的数据,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甄别三个不同货币供应层的作用差异,剖析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研究发现,作为货币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依然有效,其中狭义货币M1的稳定增长对GDP增速的提高具有显著长期倾向,M0和央行的资金投放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着直接影响,广义货币M2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并没有能够反映到通货膨胀度量体系中。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春琦  王文龙  
文章围绕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特征,系统地对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进行模型分析和数据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降低;短期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货币供给的可测性较差。但是,货币供给量与GDP和物价之间的相关性较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明明  陈蔚宁  
通过梳理十余年来中美货币政策变迁,我们发现两国货币政策主要还是受其国内环境的影响;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对国内长期利率的影响远大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危机已过去近十年,目前各国央行货币政策似到了一个转折的关口。美、欧央行逐渐转鹰,日本由于通胀水平长期低迷,退出QE底气不足。在各国央行政策转折的分岔道上,中国央行将如何行动?中美货币政策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明明  陈蔚宁  
通过梳理十余年来中美货币政策变迁,我们发现两国货币政策主要还是受其国内环境的影响;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对国内长期利率的影响远大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危机已过去近十年,目前各国央行货币政策似到了一个转折的关口。美、欧央行逐渐转鹰,日本由于通胀水平长期低迷,退出QE底气不足。在各国央行政策转折的分岔道上,中国央行将如何行动?中美货币政策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