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35)
- 2023(6460)
- 2022(5241)
- 2021(4758)
- 2020(3898)
- 2019(8896)
- 2018(8325)
- 2017(15881)
- 2016(7989)
- 2015(8729)
- 2014(8320)
- 2013(8003)
- 2012(7386)
- 2011(6428)
- 2010(6698)
- 2009(6706)
- 2008(5589)
- 2007(4644)
- 2006(4232)
- 2005(3987)
- 学科
- 济(30278)
- 经济(30246)
- 融(26364)
- 金融(26364)
- 业(25978)
- 管理(24731)
- 银(23553)
- 银行(23552)
- 行(22953)
- 企(22191)
- 企业(22191)
- 中国(16665)
- 财(12163)
- 制(11609)
- 方法(11502)
- 中国金融(11077)
- 数学(10293)
- 数学方法(10224)
- 地方(9461)
- 务(8865)
- 财务(8848)
- 财务管理(8827)
- 企业财务(8586)
- 业经(8131)
- 农(8054)
- 体(7241)
- 体制(6493)
- 农业(6127)
- 贸(6012)
- 贸易(6003)
- 机构
- 学院(101533)
- 大学(100614)
- 济(45330)
- 经济(44406)
- 管理(39954)
- 中国(36772)
- 研究(34156)
- 理学(33984)
- 理学院(33675)
- 管理学(33193)
- 管理学院(33014)
- 财(24760)
- 京(20173)
- 财经(19250)
- 中心(18936)
- 银(17955)
- 经(17651)
- 科学(17595)
- 银行(17164)
- 融(17079)
- 金融(16762)
- 所(16124)
- 行(15950)
- 经济学(15026)
- 农(14893)
- 财经大学(14833)
- 江(14704)
- 人民(14508)
- 研究所(14355)
- 经济学院(13686)
- 基金
- 项目(68863)
- 科学(55680)
- 基金(52238)
- 研究(51739)
- 家(44936)
- 国家(44554)
- 科学基金(39402)
- 社会(35123)
- 社会科(33531)
- 社会科学(33527)
- 基金项目(27534)
- 省(26022)
- 自然(24482)
- 自然科(23955)
- 自然科学(23953)
- 自然科学基金(23588)
- 教育(22760)
- 划(21954)
- 资助(20912)
- 编号(19817)
- 成果(15783)
- 重点(15762)
- 部(15723)
- 创(15515)
- 发(15413)
- 国家社会(15192)
- 制(14790)
- 创新(14491)
- 教育部(14012)
- 人文(13815)
共检索到164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盼
我国金融业体量庞大且关联复杂,金融治理愈发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的协作,形成合力。近年来,各地均在探索建立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的监管协调机制,但仍缺乏系统、明确的顶层设计,且面临中央指导不够、基层力量不足、法律规定不明等挑战。本文对国内外的央地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作了梳理,按互动程度深浅将国际上金融监管协作机制分为无需互动、有限互动和深度互动三种模式,并按时间和特点将国内央地监管协作机制建设分为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现有机制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本文提出了构建双层监管协作框架、完善金融委地方协调机制、完善法律配套体系等系列建议。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陈文斌
金融审计不仅是规避金融风险的手段,也是完善金融监管制度的重要举措。目前主流的观点普遍认为,金融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应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和独立的审计机构,才能保证或激励金融企业获得效益。在目前我国的国情下,加强金融审计和金融监管的相互沟通,促进金融审计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的相互协作,将会有效地椌制我国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祁红 司海建
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云南省)(以下简称"云南协调机制")自2020年4月建立以来,把准职责定位,积极大胆探索,推动形成了央地金融监管协调新格局。当好政策"传达人"、监管"协调人"、落实"监督人"第一时间学习传达是落实好金融政策的重要前提。云南协调机制注重强化自身建设,强调"先学一步",召集人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重大金融决策部署;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和秀星 曹严礼
本文以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政府金融审计与金融监管相互协作的必要性,提出政府金融审计应当发挥独立性、综合性优势,突出检查和再监督功能,而金融监管机构则应当重新整合现有职责,重点发挥行业管理和常规风险监管职能,以构建政府金融审计与金融监管的总体协作框架。从而形成审计与监管合力,促进金融业的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蒋锋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整体可控,但是金融乱象偶有发生,对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带来威胁。反洗钱资金监测能够有效追踪资金流向,发现可疑交易线索,对于治理金融乱象、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反洗钱新形势下,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反洗钱金融监管协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是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的内在要求与现实需要。
关键词:
反洗钱 资金监测 金融乱象 监管协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汤柳 王旭祥
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监管的理念、方法和制度安排正在经历着全面的变革。本文概括并评价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六个主要方面:宏观审慎管理工具与政策框架、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的进展、巴塞尔银行监管新规的推行、对主权债务风险的监控、制定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建议以及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未来全球经济复苏形势复杂,本文认为欧美国家对于监管改革的论调不会逆转,发生变化的只是对改革的步伐和手段、经济复苏以及主权债务风险的缓释等诸多变量之间的权衡关系的认识。
关键词:
监管改革 国际金融 后危机时代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林玮 李思佳
互联网金融等数字平台具有空间外部性与无界性。现行政策强调属地监管,地方政府的能力与意愿能否担此重任?如何防止竞相逐底产生监管洼地,以及当地懈怠他地买单的权责利错配?基于分权竞争下的地方政府行为模型可知,数字平台需要中央监管,否则会导致监管套利和激励不相容。根据风险外溢范围是全国的、本地的还是区域的,可将央地分权模式分成三类基准:垂直监管、分城施策和混合监管。数字金融属地监管造成激励与能力的错配,各地竞相逐底造成监管标准放松,府际之间、条块之间监管存在重叠和空白,泛亚日金宝和杭州网贷雷区都是例证。解决该问题需由中央统一设置监管标准,成立金融行为监管机构直接实施调查打击,以替代属地监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钱小安
本文从分析金融开放条件下金融中介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变化入手 ,探求金融开放对金融运行机制的影响 ,论证金融开放会削弱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提出要适应金融开放的要求 ,对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目标、手段、功能等进行重新定位 ,实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分工 ,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制度 ,健全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机制 ,以保证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金融开放 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 分工协作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婧 雷梦娇
金融监管的央地分工变迁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同步,拥有大量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始终是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改革开放后金融监管央地分工变迁的梳理发现,金融监管存在垂直系统内地方金融监管权增强、横向监管体系从多头并举向单头集中转变,以及中央为主、地方为辅双层监管模式中地方监管职能增强的特点。这将引发农村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普惠深化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配置优化,但对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既可能出现监管真空又可能出现过度监管。优化农村金融监管,应动态调整金融监管央地分工、确保金融监管主体的权责对等、构建金融监管激励相容机制,以服务农村金融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农村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文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保险业务的恢复发展,我国保险监管正式起步并逐步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决策部署,我国保险监管顺应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初步构建起比较系统、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在防范化解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明海 麻君 赵舜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金融监管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金融监管在规范和促进我国金融业发展 ,实现金融对经济强有力的支持作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发展 ,我国金融监管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如何通过创新与发展来实现金融监管对金融业的强力支持 ,成为摆在金融监管当局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关键词:
全融监营 历史回顾 创新思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宋清华
金融混业经营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加强协调与配合。为了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一些国家建立了专门的金融监管协调机构,如美国有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FFIEC),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有类似组织。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GLB法案)对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作出了明确规定。我国金融监管协调重在机制建设,而不在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完善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应包括立法合作机制、牵头监管机制、联合行动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等。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监管协调 监管合作 信息共享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晓勇
本文以监管者的视角,从市场环境、市场格局、市场管理、市场主体和市场产品五个维度回顾了30年来我国金融体制中的主要变化,并从金融市场融通资金这一最基本功能出发,将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变化作为评价标准,对金融体制改革的五个维度进行了评价。本文认为,未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增进金融体系的市场效率。
关键词:
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市场 监管者视角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达 刘勇
监管机构希望维护金融系统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因此监管模式如何设计非常重要。然而,无论是采用哪种金融监管模式,都无法预料金融科技在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及其带来的冲击。2019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武建议试点推进"监管沙盒"机制,同时肯定了金融科技对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促进金融创新发挥的重要作用。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傲霜则向大会提交了
[期刊] 征信
[作者]
金虎斌 王璐
金融科技的跨界特征对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在制度上与技术上提出了双重挑战。提出金融科技风险“双螺旋”生成机理,廓清了金融科技风险沿着“行业+区域”进行传导的双重路径,从而锁定了金融科技风险高发的地方性非传统金融领域。双层监管框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监管博弈,是导致金融科技风险和政府监管失灵的制度性缺陷。“一行一局一会”的新监管格局下,监管制度的横向安排更加完善,但在纵向安排上还必须加强中央与地方在监管主体、监管目标、监管模式与监管方法上的多重协调,才能真正弥补监管漏洞,构建“四位一体”的协同监管体系。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监管制度 央地协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