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59)
- 2023(17962)
- 2022(15613)
- 2021(14429)
- 2020(12235)
- 2019(28242)
- 2018(27916)
- 2017(54064)
- 2016(29368)
- 2015(33281)
- 2014(33455)
- 2013(33216)
- 2012(30553)
- 2011(27646)
- 2010(27646)
- 2009(25623)
- 2008(24896)
- 2007(22010)
- 2006(19153)
- 2005(16761)
- 学科
- 济(135466)
- 经济(135333)
- 管理(83684)
- 业(78408)
- 企(64155)
- 企业(64155)
- 方法(59381)
- 数学(52263)
- 数学方法(51631)
- 农(32956)
- 中国(30839)
- 财(30625)
- 学(29431)
- 地方(28851)
- 业经(27018)
- 农业(22446)
- 贸(21640)
- 贸易(21632)
- 制(21051)
- 易(20902)
- 环境(19597)
- 理论(19391)
- 和(19306)
- 务(19176)
- 财务(19095)
- 财务管理(19051)
- 企业财务(18000)
- 技术(17502)
- 银(17204)
- 银行(17147)
- 机构
- 大学(426000)
- 学院(425564)
- 济(176508)
- 经济(172801)
- 管理(167223)
- 理学(145291)
- 研究(143750)
- 理学院(143659)
- 管理学(141012)
- 管理学院(140260)
- 中国(105478)
- 科学(90685)
- 京(89659)
- 财(77867)
- 所(73060)
- 农(70972)
- 研究所(66866)
- 中心(65223)
- 业大(65072)
- 财经(63101)
- 江(61931)
- 经(57228)
- 北京(56186)
- 农业(55780)
- 范(55274)
- 师范(54738)
- 经济学(53897)
- 院(52105)
- 州(49772)
- 经济学院(48470)
- 基金
- 项目(291775)
- 科学(228807)
- 基金(211819)
- 研究(209533)
- 家(185273)
- 国家(183802)
- 科学基金(157444)
- 社会(132050)
- 社会科(125139)
- 社会科学(125106)
- 省(114206)
- 基金项目(112577)
- 自然(103702)
- 自然科(101237)
- 自然科学(101211)
- 自然科学基金(99387)
- 教育(96322)
- 划(96085)
- 资助(87825)
- 编号(85047)
- 成果(68034)
- 重点(65479)
- 部(64111)
- 发(62539)
- 创(59818)
- 课题(58316)
- 科研(56182)
- 创新(55956)
- 教育部(54664)
- 国家社会(54175)
- 期刊
- 济(192452)
- 经济(192452)
- 研究(122021)
- 中国(75189)
- 学报(69142)
- 农(63354)
- 科学(63173)
- 财(60196)
- 管理(59211)
- 大学(51696)
- 学学(49074)
- 农业(43510)
- 教育(41064)
- 技术(37855)
- 融(33088)
- 金融(33088)
- 经济研究(31475)
- 财经(30822)
- 业经(30330)
- 经(26418)
- 问题(24868)
- 技术经济(22256)
- 业(22202)
- 统计(20947)
- 图书(20222)
- 版(19967)
- 理论(19884)
- 资源(19609)
- 科技(19603)
- 商业(19173)
共检索到612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凡凡
基于“代偿性”制度的理论视角理解央地对口支援制度,并利用2005—2019年9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SCM)检验了央地对口支援制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央地对口支援政策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使赣州的实际GDP和人均实际GDP分别增长约11.56和5.66%,吉安的实际GDP和人均实际GDP分别增长了约8.60%和3.87%。上述结论在经过安慰剂检验、排序检验、迭代法检验和DID检验之后依旧非常稳健。央地对口支援的目标和任务应当向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转变,逐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磊
对口支援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区域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协作机制。从理论层面解析了对口支援政策促进受援地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西部10个省份43个地级城市1991—2017年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17个省份对口支援政策对西藏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口支援政策显著地促进了西藏经济增长,但其增长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差异性。与西藏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比较而言,对口支援政策对西藏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正向影响要更为明显一些。因此,对口支援双方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合理确定对口援建项目,提高对口支援资源使用的精准性和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对口支援政策的附加经济效应,提升西藏的内生发展动力;优化对口支援格局,统筹使用对口支援资源;完善对口支援政策绩效综合考核评价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俞晓晶
对口支援是我国多年来发展和实践的一项制度创新。对口支援旨在改善受援地的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长效合作则旨在提升受援地的自我发展能力,也是后援建阶段。通过建立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认为,两地政府之间的合作态度影响着对口支援的成效,而以产业转移为主要方式的长效合作——通过产业转移,促进受援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改造,不仅能够实现受援地的自我发展,还能够实现双方合作的"共赢"。
关键词:
对口支援 长效合作 政府 博弈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曾亚纯 梁快
高职院校对口支援成为解决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有效途径。从经费支持、教师进修(挂职)、实训室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建设六个维度构建了高职院校对口支援项目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证明不同区域的高职院校对对口支援项目的需求不一样,同时要有效处理智力支持和经费支持的关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因子分析 对口支援 综合评价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在西部贫困地区要增强巩固脱贫成果和内生发展能力。本文基于我国地级面板数据,借助“西部大开发”和省际间“对口支援”两次区域发展战略,采用项目评价中的双重差分方法,比较研究了中央纵向转移支付和省际横向转移支付的政策效果、禀赋条件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央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的转移支付均可以有效推进欠发达地区总体劳动生产率攀升,因而两类不同性质的转移支付均具有减贫效应,并且转移支付对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经济禀赋条件。第二,转移支付的政策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具体而言,西部大开发的中央转移支付主要提高了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省际对口支援的转移支付既提高了受援地区农业生产效率,也改善了非农产业生产效率。进一步地,从转移支付引致的生产性支出和人口城镇化两方面进行政策效应的机制识别。第三,转移支付执行的政策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实施主体和支援方式是否多元化和多样性,以及支持强度和目标差异是上述两次区域政策异质性效果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对于理解财政转移支付如何影响欠发达地区发展以及新发展阶段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徐明 刘金山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本文利用2010年在新疆地区实施的19省市对口支援政策作为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5年地级面板数据,采用基于样本匹配的双重差分法、三重差分法以及多重中介效应方法,实证分析了省际对口援助政策对受援地区经济绩效的政策效果和影响过程。本文发现:第一,政策推进了受援地区总体劳动生产率和居民收入显著提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第二,在经济发展水平高和城镇化率高的城市,政策更容易发挥对当地劳动生产率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提升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和城镇化率低的城市,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效果更明显。第三,劳动力产业转移和人均财政支出规模,是政策影响受援地区经济绩效的中间过程,可以解释部分政策效应。研究表明,受援地区政府在激励和约束制度框架下,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劳动力产业间流动,并发挥发展型和服务型政府等有为政府公共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兼顾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公平"权衡,可实现省际对口支援促进受援地区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趋同双重政策效应。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解群 房剑森
政策分析以理性分析、科学决策为核心,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研究范式,对提高决策的质量、规范政策的执行和增进政策的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高校对口支援政策过程中,运用政策分析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政策质量,也有助于整个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建设。阶段模型是分析高校对口支援政策主导模型。论文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等方面对高校对口支援政策进行分析。运用渐进主义分析理论模型分析高校对口支援政策制定过程;通过对政策制定者的访谈及政策文本研究,探析政策制定的实际情形与理性决策流程的"吻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曦辉 王贵铎 段朋飞 黄基鑫
文章通过系统梳理中国特色对口支援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演进逻辑,总结回顾了对口支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命任务,发掘了对口支援的理论内涵及其促进受援地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运用1990~2020年3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对口支援对西藏、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对口支援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受援地的经济增长,推动了西藏、新疆各地级市(州、地区)的发展。第二,对口支援政策在促进受援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动了受援地经济增长。第三,公共服务方面,从经济效果来看,对口支援政策通过促进受援地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提升促进受援地经济增长,相较于基础设施建设来说,短期间接效应相对较弱,但从社会效果来看,对口支援政策对于教育和医疗水平提升效果显著,有利于更好满足满足受援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丰富和拓展了对口支援政策效果评估的相关研究,为对口支援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俞步松
本文简要介绍了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实施层面形成的一些经验:在区域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进程中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对口支援不同模式间相互借鉴;推动东西部职业教育从"差距合作"向"差异合作"转型。
关键词:
产业援疆 职教援疆 对口支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晓光 董维春 唐昕
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政策实施5年来,成效显著。而现行模式中也存在运行资源不足、高校成本与收益不相称、与相关政策联系松散、政府与学校的责任界限模糊等问题。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对口支援 西部 高校 问题 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闫卫华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政策具有国家强制性、历史时效性、地区互动性、涵盖全面性、影响持久性的特征。构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长效机制,应保持对口支援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长期性,确保各项针对西部受援高校的政策配套衔接,激活对口支援支受双方的内在动力,争取学校学术权力积极参与,建立对口支援资金保障机制。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对口支援 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钟开斌
对口支援灾区是在我国政治生态环境中萌芽和发展起来的一项中国特色的政策模式,对灾害损失严重地区的对口支援是三种主要模式之一。文章采取历史分析方法,探讨了对口支援灾区政策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并将该过程划分为探索与孕育(新中国成立至1977年)、提出与起步(1978~1998年)、巩固与提高(1998~2008年)、扩大与持续(2008年以来)四个阶段。进入21世纪后,我国对口支援灾区政策在规模、内容、机制、投入和时间上都有了新的飞跃,覆盖领域从自然灾害拓展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向兵 伍聪 曾丙健
自生能力理论是林毅夫先生在21世纪初提出的理论,其背景在于分析如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自生能力理论引入到对口支援工作中,是指一所大学是否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融合并形成比较优势、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能否具备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通过详尽的数据和案例分析,认为我国十年间的对口支援工作显现出受援高校自生能力得到了提升,提出了大学的自生能力组成要素为融合能力、生产能力和自我推动能力,以及受援高校提升自生能力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对口支援 自生能力 高等学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花中东 周理瑞
对口支援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弥补了地方的财政缺口,缓解了由于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缺陷所带来的问题。同时,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口支援政策对转移支付制度的运行起到了有效的补充作用。但政策与制度的分工协作机制、统筹管理层次及长效评估体系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依据对口支援政策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对口支援 转移支付 互补效应 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铁
分析对口支援与分税制下财政均衡之间的关系,并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该方案体现了财政均衡的理念,对口支援的本质是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同时指出我国应将这种临时性措施上升到法律层面,变成一种长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