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47)
- 2023(11457)
- 2022(9513)
- 2021(9140)
- 2020(7550)
- 2019(16831)
- 2018(16621)
- 2017(31051)
- 2016(16898)
- 2015(19018)
- 2014(18376)
- 2013(17621)
- 2012(16493)
- 2011(15063)
- 2010(15200)
- 2009(14586)
- 2008(14367)
- 2007(12808)
- 2006(11604)
- 2005(10676)
- 学科
- 济(67863)
- 经济(67777)
- 管理(50795)
- 业(43096)
- 企(36345)
- 企业(36345)
- 方法(28283)
- 数学(24366)
- 数学方法(24075)
- 中国(22788)
- 财(20105)
- 农(18420)
- 制(16188)
- 贸(15380)
- 贸易(15367)
- 易(15017)
- 业经(14901)
- 学(14372)
- 银(12008)
- 银行(11987)
- 地方(11960)
- 行(11572)
- 体(11476)
- 农业(11371)
- 融(10759)
- 金融(10758)
- 环境(10571)
- 理论(10234)
- 务(10183)
- 财务(10156)
- 机构
- 大学(235329)
- 学院(233047)
- 济(99525)
- 经济(97600)
- 管理(85803)
- 研究(83572)
- 理学(73039)
- 理学院(72183)
- 管理学(70924)
- 管理学院(70481)
- 中国(67041)
- 京(50438)
- 财(49565)
- 科学(48253)
- 所(41472)
- 中心(38370)
- 财经(38283)
- 研究所(37174)
- 农(35726)
- 江(35076)
- 经(34980)
- 北京(32287)
- 经济学(32151)
- 范(31660)
- 师范(31405)
- 业大(30595)
- 院(30203)
- 经济学院(28849)
- 财经大学(28471)
- 州(28131)
- 基金
- 项目(149741)
- 科学(119056)
- 研究(111535)
- 基金(111272)
- 家(97037)
- 国家(96253)
- 科学基金(82154)
- 社会(73694)
- 社会科(69786)
- 社会科学(69772)
- 基金项目(56978)
- 省(54585)
- 教育(52050)
- 自然(50734)
- 自然科(49614)
- 自然科学(49602)
- 自然科学基金(48753)
- 划(47176)
- 资助(46121)
- 编号(44231)
- 成果(37848)
- 部(34879)
- 重点(34042)
- 国家社会(31744)
- 发(31634)
- 课题(31146)
- 创(30885)
- 教育部(30513)
- 中国(29435)
- 性(29241)
共检索到366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汪德华
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35年近10%的超速经济增长,可谓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的取得,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比较优势被市场经济导向的改革不断激发出来。但市场导向的改革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改革为何能导致超常的经济表现?——众多研究者已将目光投向中国的地区竞争制度,以及地方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突出作用。周黎安教授的近著——《转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夏芊 赵扶扬
本文在一个小国开放DSGE模型中,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刻画了地方政府内生最优行为和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为了缓解外需萎缩对辖区经济的负面影响,会提高对财政支出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需求,这一过程会要求其调整土地在出让和抵押之间的配置策略以维持房价;中央政府的宏观逆周期调控政策,包括宽松货币、刺激房地产、放宽地方政府债务管制、提高土地的审批供给等,会放宽地方政府的政策空间;最终,虽然两级政府行为叠加能够极大地稳定产出负向波动,但会不可避免地放大地方政府债务、房价等方面的波动。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蒋家亮
基于Holmstrom and Milgrom(1991)的多任务代理理论,本文论证了在经济发展初期,加大对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等容易度量指标的激励,以维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弱化对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不易考核指标的激励,是给定政治集权体制下中央政府的最优选择路径。但若持续地采取这种高能激励手段,经济增长将会和居民福利的提高渐行渐远,并将会对未来持续的经济增长造成损害。
关键词:
多任务 地方政府 高能激励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顾东明 周明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激励相容为原则,构建央地双向互动的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激励相容框架,分析部分地方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表现不力及成因。研究结果发现:在政策创新中,问责负向激励泛化和正向激励不足导致地方政府不愿主动进行政策创新;在政务营商环境建设中,正向保障不足和对地方及部门本位的问责力度不足,导致数据鸿沟和服务流程分散;在市场营商环境建设中,中央政府缺乏财税返还和补偿的机制设计,使得地方政府以行政收费变相弥补财政损失;在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地方立法权受限和对执法的负向约束不足损害企业利益,危害营商环境。据此,基于激励相容框架对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提出相应的激励机制建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佟健 宋小宁
利用职业生涯考虑模型,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官员在职业生涯的前期会选择努力工作,树立工作能力强的声誉;而在职业生涯的后期,地方政府官员的能力已经被上级政府了解,晋升无望的地方政府官员没有了工作的动力。领导干部终身制会产生激励不足,而官员的任期制解决了地方政府官员努力不足的问题。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乔永忠 王键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政治锦标赛制度对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的激励作用有效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其对劳动契约的逆向激励也成为中国经济诸多问题的根源之一。中国目前已步入改革深水区,面临经济结构转型、政府职能转变等重大问题,但以经济绩效为主要考核标准的政治锦标赛制度却与上述转型在深层次的制度设计上存在冲突,因此政治锦标赛制度的转型迫在眉睫。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正红 黄伟
转型深化时期的地方政府行为具有明显的"理性经济人"的特征。在耕地保护中建立清晰、明确、可预期、可实现的激励机制,对新时期促进地方政府有效开展耕地保护工作,实现中央政府设定的耕地保护管理目标至关重要。当前,地方政府应构建既包含物质性激励层面(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等等),又包含非物质性激励层面(高权重耕地保护指标政绩评价体系、政治奖励,等等)的地方政府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并尽快体现在现行耕地保护相关政策的改革和完善中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殿伟 赵黎明
由于财政分权和税制改革,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土地利用上的效用函数发生偏离。由于土地产权不清晰和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地方政府受现实地方利益最大化的驱动,追求土地出让收入最大化而滥占耕地,导致地方政府目标激励的偏差。因此,中央政府要将农地非农化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具体措施:一是合理安排土地产权制度,公平对待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二是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把征地范围严格界定在公益性用地之内,同时加大农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力度,使农地非农化完全遵循市场的供求变化;三是大幅度提高农地征用补偿标准。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甘林针 钟钰 普蓂喆
确保粮食安全,不仅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还要激发地方政府稳粮积极性。我国粮食生产取得重大成就,离不开地方政府和主政官员的贯彻落实。通过官员激励,确保中央与地方在粮食治理上目标一致,是政策落实的重要方面,但鲜有研究关注。以晋升锦标赛理论为基础,利用2003—2019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官员晋升模型,从官员激励角度分析提高地方政府稳粮积极性的路径,考察粮食生产绩效是否是官员晋升的要素之一。结果显示,粮食生产绩效利于主产区官员晋升,而对产销平衡区、主销区和全样本的官员晋升作用不显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也验证了这一结论。证实在粮食生产“主战场”的主产区,地方官员稳粮晋升通道已建立,晋升锦标赛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机制。未来应优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体系,提高官员在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的激励精准度和针对性;强化地方粮食安全考核结果运用,提高粮食安全官员激励强度;增强地方党政官员的稳粮责任意识,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尚虎平
30年来我国地方政府的效率之路,是建立在政府激励的制度之上的,即经济分权、"实绩"激励,并以政治保障体制作为前两者有效实施的制度保障。为了取得相对更大的"实绩",各地方政府主动探索出了一系列绩效评估措施。利用门捷列夫发现新元素的方式可以厘出包含11项内容的"绩效演化树"。在演化树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成果既取得了成功也带来了一系列"拐点问题"。为此,绩效评估基本制度设计的发展方向关键是制度创新,在制度创新上可以把按支付能力分权、对地方政府流动性创造功能进行限制、发达地区的"平民化"与在发达地区推行FOCJ模式作为经济分权的发展方向;把主权明晰、集中上交、决策"审议"分权、统一大市...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激励与效率 绩效评估 拐点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潘峰 西宝 王琳
针对环境规制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通过构建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给出了中央政府激励地方政府的最优契约形式,考察了最优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因素,着重分析了环境规制相关因素对最优激励契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对经济增长的重视度、中央政府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度、地方政府的风险偏好、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能力、经济增长方差、污染减排量方差、环境规制执行成本以及环境规制经济成本都会影响最优激励契约的确立。中央政府应根据自身对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结合地方政府的不同属性,确立或调整最优激励方案。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皮建才
本文通过激励理论的分析框架考察了"中国模式"。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方政府作用,以地方政府为主线分析了转型时期进取型地方政府是如何发挥"扶助之手"作用的,回答了进取型地方政府如何甄别当地企业经理能力、如何施出"扶助之手"以及如何实施分成契约等三个连贯的问题。总体上来看,本文探寻了"中国模式"背后的政治经济学基础,对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作用机制给出了一个经济学解释。
关键词:
中国模式 激励理论 地方政府 扶助之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卓君 郭雪萌
近年来,政府与社会资本PPP合作在中国基础设施领域的推广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利用世界银行数据,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官员晋升激励程度与地方政府选用PPP模式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对地方政府选用PPP模式有促进作用;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会降低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促进PPP合作。此外,官员晋升激励程度是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作用于PPP合作的渠道。要促进PPP模式快速、健康发展,应推动各级政府信息透明化,修正传统以"GDP锦标赛"为基准的官员晋升考核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节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过程,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是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近些年来,我国全面开展城市化建设工作,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化建设工作,将城市化列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城市化与地方政府治理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地方政府重新角色定位与治理转变的过程。在本文中,笔者从深入探讨城市化下我国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与治理转变,并就促进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转型提出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地方政府 角色 治理 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