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42)
2023(8242)
2022(7378)
2021(6838)
2020(6230)
2019(14641)
2018(14629)
2017(30454)
2016(16461)
2015(19086)
2014(19240)
2013(19442)
2012(18679)
2011(17131)
2010(17377)
2009(16638)
2008(16560)
2007(15081)
2006(13256)
2005(11958)
作者
(49820)
(41838)
(41557)
(39912)
(26541)
(20089)
(19266)
(16464)
(15629)
(15044)
(14086)
(14076)
(13317)
(13222)
(13154)
(12989)
(12956)
(12160)
(12142)
(12114)
(10421)
(10417)
(10327)
(9512)
(9366)
(9365)
(9337)
(9290)
(8527)
(8352)
学科
(75450)
经济(75367)
管理(47735)
(45895)
方法(39820)
数学(36183)
数学方法(35974)
(35873)
企业(35873)
(20921)
(19822)
中国(19816)
(15679)
贸易(15675)
(15216)
(15192)
(15130)
地方(13742)
业经(13202)
农业(12815)
(12449)
银行(12419)
(12214)
财务(12197)
财务管理(12155)
(11809)
(11730)
金融(11728)
企业财务(11580)
环境(10819)
机构
大学(254076)
学院(250967)
(107199)
经济(104958)
管理(96385)
研究(83590)
理学(83030)
理学院(82098)
管理学(80855)
管理学院(80406)
中国(64964)
(53342)
(52622)
科学(50457)
(43819)
(43379)
财经(42027)
研究所(39096)
中心(38521)
(38084)
业大(37843)
(37297)
农业(34992)
经济学(34195)
北京(33908)
(31875)
师范(31592)
经济学院(31369)
财经大学(31160)
(29826)
基金
项目(160396)
科学(125654)
基金(117606)
研究(115457)
(102384)
国家(101580)
科学基金(85890)
社会(73798)
社会科(70031)
社会科学(70009)
基金项目(62507)
(61178)
自然(55476)
自然科(54080)
自然科学(54061)
教育(53789)
自然科学基金(53118)
(52337)
资助(49538)
编号(46877)
成果(38620)
(37579)
重点(36250)
(34061)
(32324)
教育部(32080)
课题(31849)
科研(31112)
人文(30922)
国家社会(30483)
期刊
(114942)
经济(114942)
研究(73514)
中国(44887)
(40114)
学报(39689)
(37985)
科学(36396)
管理(32226)
大学(29104)
学学(27508)
农业(25326)
(24948)
金融(24948)
财经(21645)
教育(21015)
技术(19281)
经济研究(19029)
业经(18626)
(18458)
问题(16869)
(15025)
(13536)
理论(13158)
技术经济(13038)
统计(12916)
商业(12674)
国际(11851)
实践(11792)
(11792)
共检索到367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欢浪  张曼  
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了中国各省的产能利用率情况,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着产能过剩,相比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产能利用率更为不足。实证分析发现,地方获得的来自中央的转移支付越多,产能利用率越低,产能过剩越严重;地方的市场分割不一定会抑制产能利用率,但是地方市场分割会加剧转移支付对产能利用率的抑制作用,产能过剩也会越严重。实证结论可以为中国产能越治理越过剩现象提供一个良好的解释视角。研究结果表明,建立透明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合理使用转移支付资金,以及打破地方市场分割,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对化解我国各地产能过剩至关重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冰  郑建锋  邓波  
省会城市在省域经济发展中经常发挥着增长极作用,但在其自身发展中也面临着相应问题。通过选取地方保护这一视角来解读我国省会城市的发展,首先借用新经济地理学三地区模型来分析地方保护是如何影响省会城市发展,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某省对外省的地方保护程度越深,该省省会城市发展的集聚力越大于分散力,从而导致省会城市过大过快发展,并进一步拉大了该省地区间经济差距。反之,当该省加强同外省的合作来往,省会城市发展会受到一定抑制,并促进了省内其他地区的发展。结合近年来相应的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也显示了地方保护对省会城市首位度影响作用是显著的,从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在进一步通过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消除内生性问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薛军  苏二豆  
绿地投资总体上促进了中国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并且这一促进作用呈递增趋势,投资次数检验发现,绿地投资的"产能利用率效应"随着投资次数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呈"倒U"形;基于企业类别、东道国收入水平以及投资行业技术水平层面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绿地投资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大规模、有出口经验、投资于高收入发达国家和高技术制造业的企业中;机理检验表明,绿地投资的"产能利用率效应"主要通过促使企业加大管理投入、提升管理能力得以实现。政府应加快推进绿地投资进程,推动企业提升产能利用率,以减少资源浪费。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曾莲  赵用雯  
以2010—2016年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对经过倾向值得分匹配方法(PSM)配对的样本进行回归,考察政府审计与国企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与国企产能利用率显著正相关,且非"十大"组较"十大"组显著,二次审计较一次审计对产能利用率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政府审计的监督力度越强,其对国企产能利用率的治理效果越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黎阳  杨航英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服务业的产能利用率值得关注。文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2004-2014年除西藏外30个省份的服务业产能利用率,并运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探讨了影响服务业产能利用率的因素。结果显示,2004-2014年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服务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分别为0.661、0.734、0.689、0.567,并且都呈现下降趋势。在主要影响因素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互动有利于服务业产能利用率提升;政府影响力对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是弊大于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龚群超  吴德尧  施雯琪  陈禹杭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对外贸易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了2008-2016年浙江省八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利用系统GMM实证分析了"一带一路"中浙江省对外贸易以及其他因素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所选大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有所改善,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对外贸易的增加可以改善过剩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投资的增加不会提高产能利用率;工业总产值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产能利用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军  窦超  
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支柱型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然而,近些年该行业呈现出产品大量积压、价格大幅下跌、大量资源闲置、生产率低下等现象,其产能过剩造成经济波动,不良贷款增加,引发金融风险。利用2001-2012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钢铁行业相关数据,运用协整法对我国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进行测度从而计算出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水平;并进一步构建面板模型,对影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地方政府投资和资本密集度与产能过剩正相关,市场需求对产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军  窦超  
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支柱型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然而,近些年该行业呈现出产品大量积压、价格大幅下跌、大量资源闲置、生产率低下等现象,其产能过剩造成经济波动,不良贷款增加,引发金融风险。利用2001-2012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钢铁行业相关数据,运用协整法对我国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进行测度从而计算出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水平;并进一步构建面板模型,对影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地方政府投资和资本密集度与产能过剩正相关,市场需求对产能过剩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冯伟  
构建数理模型发现,经济波动会对产能利用率产生影响,两者总体上呈现出顺周期特征。运用1999—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总体上来看,经济波动和产能利用率在我国产业发展中具有耦合性或顺周期的作用特征,即经济波动和产能利用率之间存在着协同关系。进一步通过分样本回归发现,对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金融危机之前等的产业发展而言,经济波动与产能利用率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而对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金融危机之后的产业发展,这两者之间则存在着背离或逆周期关系。这意味着在治理产能过剩的过程中,需要理性客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常晶  
生态环保及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在国家持续要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大背景下变得尤为重要。选取2014—2018年我国生态环保及环境治理行业35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进行测算,之后应用中介效应对产能利用率与公司效益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态环保及环境治理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较低,综合评价应为产能利用不足,而不是产能过剩,与行业所处发展阶段情况相符合;产能利用率与公司效益有正向相关关系,但公司营运能力的间接效应显著。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红旗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由来已久,梳理分析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结构特征及其经济影响对于中国当前的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了我国钢铁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变动趋势、企业性质及其与经营效益的关系。研究发现,产能利用状况一直以来都是影响我国钢铁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这一现象在国有钢铁企业尤为突出。从变动趋势和结构差异来看,我国钢铁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与利润率具有相近的变化趋势,且具有相似的企业性质差异,即国有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和利润率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实证结果表明,产能利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红旗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由来已久,梳理分析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结构特征及其经济影响对于中国当前的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了我国钢铁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变动趋势、企业性质及其与经营效益的关系。研究发现,产能利用状况一直以来都是影响我国钢铁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这一现象在国有钢铁企业尤为突出。从变动趋势和结构差异来看,我国钢铁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与利润率具有相近的变化趋势,且具有相似的企业性质差异,即国有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和利润率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实证结果表明,产能利用率是影响我国钢铁企业利润率的诸多因素中的主导因素,它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国有与非国有钢铁企业间的利润率差异。通过进一步区分企业的规模类型发现,我国钢铁企业产能利用率的企业性质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因此治理我国钢铁企业产能过剩问题除了考虑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外,还要区分企业的规模类型,同时坚持企业所有制改革和大型化的发展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捷敏  
要治理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就需要认识清楚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的演化情况。工业产能利用率被定义为实际工业产出与工业产能之比。由于实际工业产出往往表现为工业增加值,工业产能通常不能被直接观察,所以,工业产能数值只能依靠估算。本文依据工业产能和工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提出利用工业增加值逐期增长率来拟合工业产能逐期增长率的合理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估算工业产能的模型,进而解决工业产能利用率的估算问题。文章应用该方法估算1978-2009年的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结果显示,得到的工业产能利用率数据能反映我国的现实情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葛鹏飞  黄秀路  王泽润  
基于2001—2015年分省分行业的3060个样本,运用DSBM模型考察装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时空演变。研究发现,装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在样本时间内为74. 17%,整体上不存在产能过剩;东、中、西部分别为76. 40%、63. 53%、66. 44%,东部无产能过剩,中部和西部产能过剩严重;装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时间演变与宏观经济走势相吻合,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东部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严重,中西部则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下降明显。装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整体差距主要源于各子行业间的差异,其本质是地区过剩与行业过剩的交叉结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立勋  温海笑  
文章运用生产函数法测度我国31个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并进行评价得出,产能过剩行业为传统重工业,垄断行业产能依然不足。与此同时,利用向量自回归协整分析得出价格指数对产能利用率具有正向作用、库存率和企业亏损面对产能利用率具有反向作用,进一步通过脉冲响应函数与图示法分析得出,当期价格指数、库存率与滞后2期的产能利用率变化相匹配,当期的企业亏损面与滞后4期的产能利用率变化相匹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