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92)
- 2023(7531)
- 2022(6031)
- 2021(5500)
- 2020(4904)
- 2019(11072)
- 2018(11296)
- 2017(21462)
- 2016(11757)
- 2015(12705)
- 2014(12759)
- 2013(12495)
- 2012(11093)
- 2011(9392)
- 2010(9803)
- 2009(9615)
- 2008(10376)
- 2007(9131)
- 2006(8318)
- 2005(7956)
- 学科
- 业(76940)
- 企(74952)
- 企业(74952)
- 管理(57891)
- 济(53200)
- 经济(53122)
- 财(27593)
- 业经(24363)
- 方法(23308)
- 务(23030)
- 财务(23022)
- 财务管理(23004)
- 企业财务(21978)
- 农(18481)
- 制(17314)
- 数学(15973)
- 数学方法(15891)
- 技术(14556)
- 体(14379)
- 农业(13913)
- 体制(13251)
- 策(13091)
- 企业经济(12140)
- 划(12011)
- 经营(11505)
- 理论(10838)
- 和(10565)
- 中国(10295)
- 技术管理(9971)
- 决策(9215)
- 机构
- 学院(166417)
- 大学(158954)
- 济(73880)
- 经济(72681)
- 管理(71991)
- 理学(61026)
- 理学院(60588)
- 管理学(60097)
- 管理学院(59767)
- 研究(47275)
- 中国(42688)
- 财(41025)
- 京(32747)
- 财经(30935)
- 经(28057)
- 江(26892)
- 农(25159)
- 科学(24117)
- 所(23148)
- 财经大学(22692)
- 商学(22601)
- 商学院(22415)
- 中心(21966)
- 经济学(21328)
- 州(20832)
- 北京(20740)
- 业大(20204)
- 研究所(19828)
- 经济管理(19440)
- 农业(19379)
- 基金
- 项目(97382)
- 科学(79493)
- 研究(75181)
- 基金(72643)
- 家(60524)
- 国家(59884)
- 科学基金(54913)
- 社会(49588)
- 社会科(47133)
- 社会科学(47121)
- 省(39166)
- 基金项目(38521)
- 自然(34979)
- 教育(34351)
- 自然科(34265)
- 自然科学(34258)
- 自然科学基金(33747)
- 划(30575)
- 编号(30122)
- 资助(29172)
- 业(28855)
- 创(24360)
- 成果(23640)
- 部(22330)
- 制(22290)
- 创新(21664)
- 重点(21173)
- 性(20781)
- 发(20283)
- 国家社会(20166)
共检索到264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秦帅 孔祥婷 谭劲松
以央企集团建立规范董事会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DID模型,考察了控股股东董事会改革对企业现金持有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央企集团建设规范董事会能够显著降低控股上市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水平;现金股利和R&D投资的增加是其中的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显示,央企集团规范董事会对上市公司超额现金持有的抑制作用会受到规范董事会特征、董事个体异质性、央企集团所有者缺位程度、上市公司功能分类与金字塔层级,以及央企集团对上市公司管控力度的影响。央企董事会改革能够改善国有企业财务结构,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规范董事会 现金持有 控股股东 代理问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秦帅 王晨曦 谭劲松
中国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长期高于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降低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水平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内容,需要强化控股股东这一关键少数的治理。本文以央企集团建设规范董事会为准自然实验,尝试打开控股股东治理结构的黑箱,通过构建多时点DID模型研究发现,央企集团建设规范董事会能够显著抑制控股上市公司的过度负债水平。机制检验发现,央企集团建设规范董事会降低了控股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硬化了预算约束、提升了内部控制水平和内源融资能力,进而降低了上市公司过度负债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央企集团建设规范董事会对上市公司过度负债的抑制作用会受到规范董事会外部董事比重、央企集团所有者缺位程度以及央企集团对上市公司管控力度的影响。本文基于控股股东董事会的视角回答了控股股东治理结构变化如何影响上市公司治理效果的问题,对国有企业改革、董事会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亦有所贡献。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过度负债 央企集团 规范董事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秀华 郭绍俊
已有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超额控制权与公司价值呈负相关关系。本文考察了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在制约控股股东侵害行为,进而缓解控股股东的超额控制权与公司价值的负相关关系的作用。结果显示,独立董事比例越大,独立董事人数越多,在制约控股股东侵占问题上越有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组独立董事制约控股股东侵害行为效果显著,而非国有组效果则不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万立全 赵馨 陈峻博
文章以2015—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控股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独立董事提前辞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独立董事提前辞职产生促进作用。(2)控股股东超额委派董事通过降低独立董事薪酬水平和更多的信息披露违规导致独立董事选择提前辞职。(3)区分公司结构是单个大股东还是多个大股东,控股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独立董事提前辞职的促进作用在多个大股东并存的公司更加显著。结论对规范控股股东超额委派董事行为和抑制独立董事提前辞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规范公司内部信息披露和独立董事薪酬制定标准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超额委派董事 独立董事提前辞职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牛建波 李胜楠
论文对2002-2004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行为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根据面板数据本身的特征选择适宜回归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发现,在通过家族控股上市而形成的民营上市公司中,年度内董事会会议次数对企业的市场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通过兼并重组取得控股地位的民营上市公司中,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在考虑控股股东现金流权与投票权分离程度的调节作用后发现,随着控股股东现金流权与投票权分离程度的提高,年度内董事会召开会议次数的增加有利于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加。同时,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回归方法的结果还发现,如果不注意控制面板数据本身可能存在的非观测因素的影响,就可能会得出虚假的结论,这启发...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沈艺峰 况学文 聂亚娟
文章以我国资本市场2002年非金融类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及其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当终极控股股东为国有股东时,控制权/现金流权系数与现金持有量水平显著正相关;而当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时,控制权/现金流权系数与现金持有量水平虽然正相关,但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国有终极控股股东对高现金持有量水平具有较高的偏好;(2)当终极控股股东为国有股东,且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存在分离时,现金持有量的价值为0.769元;而当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不存在分离或虽存在分离但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时,现金持有量的价...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孔晓旭 唐晓萌 柳学信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而引入非国有资本是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模式,但现有研究缺少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如何影响董事会决策的内在机制研讨。本文以2008—2019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通过增加国有企业董事会异议影响治理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对国有企业董事会异议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政府干预难度、行业竞争程度、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并且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通过增加董事会异议提升国有企业治理绩效,从而实现“君子和而不同”的效果。本研究厘清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董事会内部决策过程及影响机制,能够为进一步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熊磊 李先洪 苏春
如何认识股东超额委派董事这一行为,切实规范董事会决策机制,已成为公司治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控股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企业经济决策行为的影响,鲜有文献从非控股股东超额委派董事的视角展开讨论。鉴于此,本文以2008—2021年我国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非家族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家族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会降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机制分析表明,非家族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会加剧第一类代理冲突,进而导致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内部控制质量较低、企业处于非数字化转型期、外部审计监督较弱、地区市场化进程较慢时,非家族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负向影响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非家族股东超额委派董事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由此增加了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即会计信息质量在两者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仲鸣 夏银桂
基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理论,以2002~200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在中国转型经济的制度背景下,公司控股股东、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正自由现金流易导致过度投资;并且在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中,正自由现金流更易导致过度投资;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趋于一致,可以抑制过度投资行为,而地方政府作为控股股东,减弱了持股比例上升带来的积极治理作用,产生了"溢出"效应。本文为理解终极控股股东对公司投资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自由现金流 过度投资 控股股东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姜英兵 于彬彬
本文以截至2011年底完成股改并满足一定条件的78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2004-2011年为时间窗口,研究了控股股东的现金积累偏好在股改前后的差异。按照股权性质分组的研究结论表明,非国有企业控股股东的现金积累偏好在股改后明显减弱,而国有企业前后没有明显变化。按照股改批次分组研究结论表明,控股股东对公司持现比率的影响在股改后存在明显减弱的证据,证实了股改对控股股东侵占动机的缓解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高彦 王雅静 张婷婷
现金分红是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对于构建高效有序的资本市场至关重要。混合所有制改革后,非国有股东进驻国有企业并取得董事会权力有助于改善治理行为,这能否提升国有企业的现金分红水平呢?基于上述问题,将非国有股东董事会权力与国有企业分红纳入同一解释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董事会权力的取得能够显著提升分红水平;当派出超额董事时,分红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机制分析表明,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减轻国有企业政策负担和降低代理成本得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该结果在地方国有企业和实际控制人权力较大的条件下更为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春玲 李妍
提升国企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国企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利用2013—2021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在国企混改的背景下,实证分析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与国企创新投入的关系、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可以显著提高国企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风险承担和融资约束在二者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国企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地方国企、高科技国企和市场化较高地区的国企更加显著。研究印证了混改中非国有股东深度参与国企治理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促进国企创新投入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为混改国企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泽民 刘杰 李刚
本文以2012-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角度出发,考察现金股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不同层次下的差异。研究表明:总体上控股股东代理问题对现金股利影响企业绩效的关系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但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0%条件下不显著;现金股利分配与企业绩效呈显著的正向关系;合理分配现金股利可以作为抑制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治理机制,从而提升企业绩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新华 王怡鸿
利用我国2002-2006年上市公司的会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从董事会特征的视角出发,实证研究了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情况、女性董事比率、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率、董事持股比率、董事会会议次数与现金持有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董事持股比率、独立董事比率、两职兼任情况、女性董事比率、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显著正相关;董事会会议次数与现金持有水平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董事会特征 女性董事 现金持有水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志刚 胡晓霁 黄继承
长期以来被视作董事积极行使监督权力的投非赞成票行为在中国资本市场公司治理实践中无论从数量还是监督效果上都比预期的要少、要差。本文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现象的存在往往对董事以投非赞成票方式履行监督职责构成严重干扰,成为上述结果出现的潜在原因之一。采用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本文实证检验了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对董事投非赞成票行为以及对董事投非赞成票的实际监督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比例越高,董事投非赞成票的可能性越低,超额委派董事程度的一个标准差的变化将引起董事投非赞成票的几率比下降约17%;而以往文献证明的董事投非赞成票所带来的提升经济绩效、降低控股股东以资金占用形式实现的隧道挖掘行为等效应在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的情形下大打折扣,失去了应有的监督效果。因此,实际控制人没有超额委派董事,成为董事投非赞成票发挥监督效力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由此,本文不仅从董事投非赞成票的视角为"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是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显现"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而且识别了董事投非赞成票行为具有监督效力的前提条件。在公司治理实践中,为了提高董事会监督的有效性,需要在诸如董事会组织等制度环节确保不同股东力量之间形成制衡,避免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