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9)
2023(10042)
2022(8850)
2021(8459)
2020(7056)
2019(16344)
2018(16367)
2017(31348)
2016(17135)
2015(19312)
2014(19408)
2013(19020)
2012(17314)
2011(15428)
2010(15274)
2009(13827)
2008(13246)
2007(11411)
2006(9768)
2005(8291)
作者
(51005)
(42122)
(41972)
(39689)
(26753)
(20326)
(19015)
(16812)
(16023)
(14963)
(14622)
(14028)
(13243)
(13229)
(13078)
(12849)
(12814)
(12578)
(11992)
(11893)
(10615)
(10195)
(10166)
(9501)
(9484)
(9460)
(9333)
(9299)
(8452)
(8418)
学科
(64104)
经济(64038)
管理(49269)
(45538)
(38835)
企业(38835)
方法(32764)
数学(28206)
数学方法(27786)
(16847)
(16324)
中国(15513)
(15419)
业经(14649)
地方(12710)
理论(12304)
(11164)
农业(11043)
技术(10855)
环境(10842)
(10544)
贸易(10538)
(10499)
财务(10432)
财务管理(10414)
(10205)
(10197)
企业财务(9820)
(9436)
教育(9186)
机构
大学(241398)
学院(240168)
管理(98179)
(86043)
理学(85892)
理学院(84952)
经济(83877)
管理学(83221)
管理学院(82818)
研究(77825)
中国(56210)
科学(52650)
(52524)
(40659)
业大(39880)
(39389)
(38003)
研究所(36528)
中心(35261)
(33266)
北京(33263)
农业(32147)
(31556)
财经(31334)
师范(31218)
(28735)
(28487)
(27910)
技术(27088)
师范大学(25303)
基金
项目(173369)
科学(134447)
基金(124047)
研究(123811)
(109376)
国家(108502)
科学基金(92543)
社会(74107)
社会科(70117)
社会科学(70099)
(68420)
基金项目(66865)
自然(63194)
自然科(61661)
自然科学(61646)
自然科学基金(60486)
(58160)
教育(56703)
资助(51506)
编号(50965)
成果(40413)
重点(38749)
(36888)
(36134)
(35921)
课题(34815)
科研(33618)
创新(33448)
计划(32806)
大学(31985)
期刊
(89842)
经济(89842)
研究(65146)
学报(42621)
中国(41739)
科学(37585)
(36022)
管理(35144)
大学(31390)
学学(29493)
(27822)
教育(27383)
农业(25952)
技术(22448)
(15784)
金融(15784)
图书(15176)
业经(14905)
财经(13962)
经济研究(13624)
(13405)
科技(13220)
理论(12593)
实践(11932)
(11932)
技术经济(11721)
(11661)
情报(11617)
业大(11545)
(11545)
共检索到332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威  王铁良  刘文合  张莹  
为了改善冬季日光温室作物生长环境,设计了日光温室太阳能土壤加温系统。通过试验研究了在该系统作用下地温随不同地热管埋深的变化情况,并与地埋秸秆和无处理两种情况的地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加温系统可提高地温4~5℃,比地埋秸秆增加地温3~4℃;0.8cm埋深的地热管道比0.4cm埋深的地热管道增温效果更明显。太阳能土壤加温系统对夜间土壤温度有显著地提升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炳海  须晖  李天来  卫向东  王欣欣  
为保证日光温室作物在沈阳地区寒冷季节正常生长,在日光温室中设置了太阳能地热加温系统,以期提高温室内土壤温度。采用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地热加温系统,在16:00~20:00对辽沈Ⅳ型日光温室土壤进行加温,结果表明:日光温室使用地热加温系统后,室内15cm深土温在晴天时平均比不加温的对照区提高2.94℃,阴天提高2.56℃。最低土温由11.0℃提高到13.9℃。而且发现对5cm以上的土壤温度和温室内气温的差异较小。太阳能地热系统能够对土壤温度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热能主要集中加热了15~25cm深度的土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彦涛  邹志荣  李凯  
为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提高冬季温室的夜间气温,设计一种太阳能相变蓄热系统。白天利用太阳能集热板吸收太阳辐射并将其转化成热能储存到相变材料内;夜间以空气为热媒将相变材料内的热能输送到温室内,为温室加温。试验结果表明:晴天应用该系统,温室夜间平均气温可提高2.0℃,夜间最低气温提高3.1℃;在不同天气状况的综合条件下应用该系统,温室夜间最低气温平均提高2.5℃,20cm处地温平均提高1.5℃;经计算,晴天条件下,该系统的平均集热效率为59.2%,夜间单位面积放热量为4.05mJ/m2,平均加温热流密度为83.4 W/m2;应用该系统温室增温效果明显。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威  王铁良  刘文合  白义奎  佟国红  
为了明确日光温室地中埋热水管对土壤加温效果的影响,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日光温室内地埋热水管在不同进回水平均温度(30,40,50℃)、水流速度(0.05,0.10,0.25,0.50m·s-1)、管道埋深(30,40,50,80cm)、埋管间距(20,40,50,60,80,100cm)和管道直径(25,32,40,50,63mm)下的土壤温度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对地表温度影响显著,管道内水流速≥0.10m·s-1时地表温度变化不大,在长期平稳条件下,埋管深度、管径对地表温度影响不大,而管间距对土壤温度分布影响显著。选择适宜条件:进回水温度40℃,水流流速0.10m·s-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威  刘艳华  刘文合  赵荣飞  张玉清  
寒冷地区,日光温室越冬生产需要补充热能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的温度环境,传统加温方式不但增加农业生产的运营成本,也污染环境。为了改善这一问题,研究设计温室太阳能辅助加温系统,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能,用水做媒介存储热能,在温室后墙布设散热水管,根据室内外环境条件控制运行,对温室内小气候主动调节,创造温室作物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该研究对系统墙挂水管散热方式的加温效果、热效率、节能减排效率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加温系统,在晴天条件下,可使温室内平均气温提高5.7℃,最低气温提高3.7℃;在阴天条件下,应用加温系统使温室内平均气温提高3.5℃。最低气温提高7.1℃。但墙挂式加温系统对土壤温度的影响较小。选择沈阳地区冬季最寒冷的4个月为加温系统的运行测试和试验数据采集时段,计算得到墙挂式太阳能辅助加温系统的工作热效率为41.1%,对比传统燃煤锅加温方式,系统可节约传统能源量折合成标煤5.13t,同时可减少CO_2排放量12.8 t,减少SO_2排放量0.38 t。同时,根据该试验结果对前期系统优化的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二者满足吻合度要求。该设计为生态温室墙挂式太阳能辅助加温系统的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芬  富建鲁  丁小明  潘守江  李振兴  周长吉  
针对日光温室冬春季育苗温度低且传统加温设备能耗高的特点,设计基于毛细管网的日光温室苗床热水加温系统,并于冬季在河北省永清县对系统的加温效果进行实际测试。以无加温育苗区为对照,研究分析毛细管网加温对空气温度和基质温度的影响,探讨了隔热层在加温苗床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毛细管网苗床加温可使育苗基质夜间温度平均值及最低值提高3.23.4℃和0.81.4℃;铺设聚苯板可使夜间基质温度平均值提高0.6℃;基质温度的最低值偏离度为09.4%,平均值为1.5%2.5%。基于毛细管网的苗床加温系统可有效提高苗床局部温度环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和永康  杨其长  张义  方慧  柯行林  魏晓然  
针对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所集热能利用率低,温室加温不足的问题,采用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为集热系统,根际-空气加温为放热系统,对大跨度主动蓄能型温室在不同天气仅根际加温和根际与空气同时加温的加温效果,集、放热系统运行性能,集热效率,热能利用率,节能率和集热系统的优化运行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连续阴天和连续晴天,放热系统的热能利用率分别高于97.2%和92.7%;2)不同天气试验区的根际温度在17.9℃以上,比对照区高1.5℃,空气温度在11.6℃以上,比对照区高3.6℃,相对湿度在90.8%以下,比对照区低3.2%;3)不同天气整套系统的节能率R在47.2%以上,性能系数在1.9以上;4)不同天气集热系统均能在设定时间内达到设定集热温度目标,且其集热性能系数COPc在2.3以上,其集热效率在149.6%以上;5)9:30—11:30集热系统COPc随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大,从1.4增大至3.0,11:30—14:50集热系统的集热性能系数均高于3.8,15:10以后,蓄热水池水温高于47℃时,集热性能系数由3.2最终降至0.8。该研究表明根际与空气结合的加温方式不仅提高了温室加温效果,还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和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的集热性能。此外,根据集热条件调节集热系统的运行模式,可提高集热性能,达到温室加温节能的目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柳  张福墁  高丽红  
本试验旨在摸清目前京郊日光温室土壤养分特征 ,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以保持温室土壤环境优化和蔬菜高产优质。对京郊日光温室土壤取样研究表明 :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磷、钾含量分别为 18.4 6g·kg-1、5 9.38和178.1mg·kg-1,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而微量元素含量除硼外均处于高水平。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 ,日光温室土壤养分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与日光温室种植年限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75和 0 .6 90 ;速效磷、有效锌含量与日光温室种植年限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2 3和 0 .5 2 8。经过一茬长季节果菜的种植 ,0~ 2 0c...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齐卫  姜惠玲  张卫华  冯连杰  王志峰  孙小镭  
采集山东济南日光温室蔬菜地表层土壤(0~20 cm)和棚外露地表层土壤,测定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电导率等土壤养分含量,通过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21.6 g/kg,碱解氮含量平均值为115.4 mg/kg,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值为122.4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455.5 mg/kg,pH平均值为7.90,电导率平均值为0.457 ms/cm,其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电导率显著高于露地土壤,增幅分别为77.0%,66.7%,472.0%,173.4%,60.9%;而pH低于露地土壤0.23。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碱解氮的积累规律不明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红明  王士超  刘岩  陈竹君  周建斌  
【目的】评价陕西不同地区日光温室系统养分平衡及土壤养分累积状况,为当地日光温室土壤养分管理提供技术指导。【方法】2013年7月和2014年7月连续2年分别在陕西杨凌(土娄土)、安塞(黄绵土)和靖边(风沙土)3个区县调查了193个日光温室的施肥状况,分析日光温室的养分总投入量、养分携出量及表观养分盈余量变化;并采集日光温室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基本理化指标。【结果】(1)研究区域日光温室养分总投入量因地区而异,年均氮(N)、磷(P_2O_5)、钾(K_2O)养分总投入量分别为1 933.3,1 587.2和1 799.2Kg/hm~2,而养分携出量仅占氮、磷、钾养分总投入量的22%,7%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婉婷  雷飘  刘晓宇  朱晓峰  王媛媛  范海燕  陈立杰  段玉玺  
番茄在我国日光温室中连作栽培现象非常普遍,其根围土壤线虫的变化尤其是植物病原线虫的积累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明确日光温室番茄根围土壤线虫的群落特征和时间空间分布对有效控制番茄线虫病害具有重要意义。对辽宁省铁岭市日光温室番茄土壤线虫群落和时间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分别在番茄定植前期、盛果期和成熟期,定点采集0~10,10~20,20~30cm深度土壤样本135份。结果表明:共鉴定土壤线虫14科30属,其中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小杆属(Rhabditis)和原杆属(Protorhabditis)为优势属,植物寄生线虫营养类群在番茄整个生育期都是优势营养类群;利用Graphpad Prism和Canoco的主成分分析和交互分析发现,时间上番茄成熟期为土壤线虫群落数量的高峰期,番茄盛果期和成熟期根结线虫属的线虫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空间上靠近日光温室中心点处,根结线虫属的线虫数量最多;番茄定植前期不同土层深度间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GR)差异性显著,番茄盛果期不同土层深度间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优势度指数(λ)、丰富度指数(GR)、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和瓦斯乐斯卡指数(WI)差异性显著,番茄成熟期只有富集指数(EI)在0~10cm土层中显著高于20~30cm土层,其他生态指数差异不显著,说明番茄定植前期和盛果期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相对比较丰富,但成熟期由于根结线虫的激增使EI指数差异明显,食物网结构较单一。通过揭示日光温室番茄土壤线虫群落和优势属根结线虫属的时空分布,为番茄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佟国红  罗新兰  刘文合  李天来  
半地下式日光温室的下沉深度不仅影响室内太阳能得热,也影响温室向室外的散热,科学评价温室内光能利用十分重要。建立了半地下式温室内太阳能得热、热负荷、太阳能供热保证率的计算模型,并针对沈阳地区12月22日(冬至日)、1月20日(大寒日)及2月20日3个典型日,分析了10,12,14m跨度温室在下沉0.3,0.6,1.0 m情况下室内太阳能的热利用。结果表明:太阳能供热保证率随下沉深度、跨度的增加而降低;保持跨度、下沉深度不变,1月20日太阳能供热保证率最低,平均为20%;2月20日太阳能供热保证率最高,平均为67.5%。应用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以对任何地区的温室进行光能利用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赛音朝格图  马文娟  塔娜  
为探究土壤表层的含水率随土壤温度变化的规律,以呼和浩特地区的日光温室室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测试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采用Gaussian函数多峰拟合和线性拟合方法对土壤温度与含水率的关系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试验区域的不同深度土层内,土壤含水率随土壤温度的变化均呈现线性变化规律,且越接近土壤表层,线性关系越显著。通过拟合方程得到的含水率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小于5%。本研究对日光温室内土壤环境的监测与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传坤  魏珉  徐平丽  
为探究日光温室土壤温度偏低的原因,以传热学对流换热理论为基础,以土壤蓄热温差占温室垂直方向上最大空气温度与地面温度之差的比例(温差比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日光温室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开展研究。在位于山东泰安的日光温室内,选取温室中部后墙南5.4m,距离地面0,0.1,1.1,2.1,3.1,4.27,4.37m高度处为测点,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T1~T7,地面设置热流板H1;选取试验期间土壤蓄热量高、中等、低3天试验数据,对不同高度各测点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计算垂直高度上的最高空气温度,计算不同太阳辐射情况下的温差比例。试验数据验证了温室空气温度自下而上逐渐升高,然后逐渐降低;温室空气存在逆温层和对流层,存在逆温现象;逆温层上部空气密度小于下部空气密度,上部高温空气不能流动到地面,逆温层两端温差较大。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太阳辐射情况下垂直方向上最大空气温度积分与地面温度积分之差分别为890℃、770℃、175℃,土壤蓄热温差积分分别为310℃、200℃、68℃,温室散热温差积分分别为120℃、20℃、27℃,土壤蓄热时间分别为6h 55min、4h 50min、2h 20min;后墙南5.4m处逆温层、对流层高度分别为0~3.1m、3.1~4.37m;试验期间不同太阳辐射情况下温差比例分别为34.8%、26%、38.9%。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强度高时土壤蓄热温差和蓄热时间多于太阳辐射强度低时的土壤蓄热温差和蓄热时间;对流层空气产生自然对流,温室热量向温室外部大量散失;逆温现象造成的温差比例偏小是造成土壤总体蓄热量少、土壤温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元  高丽红  吴艳飞  郭瑞英  张雪艳  
针对日光温室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环境恶化的问题,利用温室夏季休闲期设计了4种填闲作物,研究其对温室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休闲期间种植大葱改善了土壤微生物区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多,真菌数量减少,B/F值显著升高,镰刀菌下降了69.17%,同时降低了土壤养分的积累。夏季休闲期间种植甜玉米可大量吸收土壤中多余的营养成分,但真菌数量偏高,B/F值与对照相比相差不大;种植速生叶菜虽然能降低土壤盐分含量,但对降低黄瓜致病菌数量和改善微生物区系组成方面无显著效果;豆科作物毛苕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盐分含量,但土壤微生物总量有所减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