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2)
- 2023(9568)
- 2022(8023)
- 2021(7224)
- 2020(6005)
- 2019(13668)
- 2018(13416)
- 2017(24706)
- 2016(13743)
- 2015(15475)
- 2014(15375)
- 2013(15149)
- 2012(14444)
- 2011(13455)
- 2010(13829)
- 2009(12670)
- 2008(12424)
- 2007(11162)
- 2006(10186)
- 2005(9540)
- 学科
- 济(65131)
- 经济(65077)
- 管理(32120)
- 业(31679)
- 企(24006)
- 企业(24006)
- 方法(23889)
- 数学(20925)
- 数学方法(20521)
- 中国(19974)
- 地方(19155)
- 学(18233)
- 农(16700)
- 业经(13797)
- 农业(11538)
- 地方经济(10780)
- 融(10612)
- 金融(10612)
- 发(10553)
- 财(10466)
- 银(10353)
- 银行(10312)
- 行(10134)
- 贸(9844)
- 贸易(9830)
- 制(9827)
- 环境(9799)
- 理论(9751)
- 易(9390)
- 技术(9088)
- 机构
- 学院(200261)
- 大学(199518)
- 研究(80561)
- 济(77986)
- 经济(76215)
- 管理(68369)
- 中国(59536)
- 理学(57497)
- 理学院(56665)
- 管理学(55078)
- 管理学院(54737)
- 科学(53952)
- 京(45084)
- 所(44113)
- 农(44035)
- 研究所(40271)
- 中心(35424)
- 农业(34855)
- 财(34687)
- 业大(33715)
- 江(32546)
- 范(29426)
- 北京(29238)
- 院(29042)
- 师范(28989)
- 省(27917)
- 财经(26548)
- 州(26386)
- 科学院(25323)
- 技术(24347)
- 基金
- 项目(132336)
- 科学(102595)
- 基金(93463)
- 研究(90972)
- 家(85125)
- 国家(84415)
- 科学基金(69536)
- 社会(55307)
- 省(54233)
- 社会科(52239)
- 社会科学(52226)
- 基金项目(47877)
- 自然(47068)
- 划(46535)
- 自然科(45949)
- 自然科学(45937)
- 自然科学基金(45074)
- 教育(42073)
- 资助(39780)
- 编号(35750)
- 发(34753)
- 重点(31674)
- 成果(29685)
- 部(27603)
- 课题(27457)
- 计划(27308)
- 创(27238)
- 发展(26601)
- 展(26129)
- 科研(25679)
共检索到320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玉欣 徐介卿 朵振华
对回交转育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可育株、不育株、T型不育小麦植株及回交亲本植株的茎、叶、叶鞘的解剖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数量化的解剖结构特征的单一自由度方差分析表明.茎、叶、叶鞘组织和维管束在发育过程中受到了不育基因的影响.初步证明不育基因不仅影响小麦生殖器官的发育,并引起败育.而且也影响营养器官的发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凯 高述民 胡青 程朋军 吴江黛 李凤兰
研究文冠果雄性不育机理 ,该文观察了文冠果雄蕊发育的形态及解剖结构 ,并通过双向电泳方法对花药蛋白进行差异分析 .结果表明 :①两性花花药和雄花长、短花丝花药中均含有具萌发能力的花粉粒 ,但两性花的饱满花粉粒比雄花的饱满花粉粒少 ,两性花花粉败育可能发生在双核花粉粒时期 ;②雄花的短花丝后期能伸长 ,花药能正常开裂散粉 ,而两性花的花丝始终不伸长 ,花药不能开裂 ,这表明文冠果雄性不育的症结主要在于花药不能正常开裂 ,其次在于部分花粉败育 ;③在蕾期 ,两性花花药蛋白与雄花花药蛋白无差异 ;至开花期 ,至少有 2个多肽(B1 ,B2 )的表达存在差异 .对B1 进行了纯化和测序 ,序列为AGS...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瞿波 李海渤 傅廷栋
花器形态和花药发育的解剖学观察表明 ,RGCMS S45A和RGCMS 117A中表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 (polCMS)的植株 ,其花器形态和花药发育的解剖学特点与polCMS相同 ,即在高温条件下 ,花瓣较小 ,表现彻底不育 ,无花粉囊的分化 ;在低温条件下 ,花瓣变大 ,表现部分雄性不育 ,可分化出 1~ 4个花粉囊 ,并产生一定数量可育花粉。表现核质不育 (RGCMS)的植株 ,在高温条件下 ,花瓣小 ,表现彻底的polCMS不育 ,无花粉囊的分化 ;在低温条件下 ,花瓣变大 ,也表现彻底雄性不育 ,具有核、质不育的共同特点 ,每个花药可分化出 1~ 4个花粉囊 ,但无可育花粉 ,其...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雄性不育 形态学 解剖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晓 闫洁 李青丰 吕梅
应用解剖学及组织化学方法对老芒麦种子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 ,其种子发育过程的形态变化具有禾本科植物的典型特征 :胚胎发育为禾本型 ,胚乳为核型胚乳 ,其最外一层细胞发育为糊粉层 ,籽实皮由内珠被及子房内表皮发育而成 ;但有其特性 :合子未显示出极性 ,中贮藏有丰富的淀粉粒 ,第 1次分裂为横分裂 ,偶有斜向分裂 ,之后顶细胞纵分裂 ,基细胞横分裂 ;宿存助细胞可保留到椭圆形原胚时期 ,与丝状器都有PAS正反应 ,显示了宿存助细胞及丝状器与营养物质的转运有关 ;少数种子有胚发育迟缓的现象 ;不同种子发育的早期原胚之间存在淀粉粒含量的差异 ;约有 1%的成熟种子中缺胚或胚极小。
关键词:
老芒麦 种子 发育 解剖学研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瞿波 傅廷栋
对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宜3A 花药发育过程中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 宜3A 雄性败育发生于花粉母细胞阶段, 其主要特点是花粉母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 不能形成二分体或四分体; 花粉母细胞原生质体浓缩并逐步收缩, 最后解体; 在相当于正常油菜的单核小孢子阶段, 花粉母细胞壁上形成“类花粉壁”; 同时, 其绒毡层细胞质浓缩, 并逐步解体。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核雄性不育 花药 解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会芳 巩振辉 赵利民 柯桂兰
采用解剖学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大白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C7及其保持系细胞学特征和蕾期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和淀粉酶(AMY)同工酶4种同工酶酶谱的变化。同工酶分析表明,RC7不育系的POD和AMY同工酶酶谱在小孢子发育的整个时期与保持系B7都存在明显差异,且CAT和EST同工酶酶谱在花粉粒成熟时期比保持系B7少了2条清晰的谱带,酶谱差异表达时期与细胞学上观察到的败育时期一致。结果表明,单核期RC7开始败育。
关键词:
大白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同工酶 解剖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传友 孙兰珍
对小麦83(21)35核背景下三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V,K)及保持系的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发现T型和V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前和败育中,液泡膜处于解体状态,细胞质和液泡间的有效分隔被破坏,液泡对细胞质的吞噬作用强烈,线粒体等细胞器解体或退化。V型不育系花药绒毡层内表面缺乏乌氏体分泌。在K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前,没有观察到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结构方面的异常变化,但见到一种同心圆复合膜状结构以很高的频率出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振东 张继新
京核三号是利用我国特有的珍贵种质资源———太谷核不育小麦培育成功的高产、优质、高效冬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系谱血缘关系复杂,遗传基础丰富;育种方法新颖;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诸多方面的突出优点。已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被列入北京市“126”种子工程,正在生产中推广。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育种方法,新品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晓青 徐汉卿 李惠芬 刘晓青
该文对梅果实发育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研究.梅子房内着生二个半倒生胚珠,开花时,胚囊处于4至8核阶段.内果皮分三个层次,最内层的4~6层细胞明显纵向加长,它的硬化大约从花后40~45d开始.外果皮是一种复合结构,由表皮毛、表皮细胞、气孔器和数层下皮组织细胞组成.中果皮主要是薄壁细胞,靠近内果皮的数层中果皮细胞径向显著加长.大约在开花后35~40d,珠被体积达最大,细胞内含大量淀粉.初生胚乳核分裂比合子早,但一直到原胚发育成球形胚时,胚乳游离核才转变为胚乳细胞.以后,胚乳细胞又被迅速发育的胚所吸收和利用.该文对胚珠类型、珠孔塞起源、胚乳吸器及果实发育速度与胚胎发育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梅,果实,发育解剖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平
利用细胞学观察和同工酶电泳测试,分析了普通小麦T型和K型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花药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用同工酶电泳检测小麦T型和K型雄性不育胞质效应的区别有效。(2)酯酶酶谱较过氧化物酶酶谱更能清楚地检测两类不同胞质不育系败育发生的时期和程度。(3)细胞学观察表明,T型不育系小孢子在双核期其细胞核绝大部分不存在,成为空壳,败育较早,较迅速,这可能是其恢复源较狭窄的原因之一;而K型不育系小孢子在发育后期,从外观看与保持系区别不大,但有的细胞核解体,内含物不充实,败育较晚,较缓慢,较浅,这可能是其恢复源较为广泛的原因之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传友 孙兰珍
从细胞学的角度对小麦83(21)35核背景的T型、V型和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粉败育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三类不育系的小孢子发生过程基本正常,T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小孢子后期发生败育,以典败型和圆败型为主;V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小孢子后期至二细胞花粉期败育,以圆败型和浅染败型为主;而K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二细胞花粉后期至三细胞花粉期败育,以浅染败型和深染败型为主。药室合并现象普遍发生是T型不育系花药的一个突出特点,而V型和K型人育系花药各壁层的发育是正常的。核质发育关系不协调是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根本原因。细胞学观察结果可以作为不育细胞质类型划分的一项参考指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段阳 姚盟 蒙立颖 石晓艺 齐智 叶佳丽 闫鹏娇 刘子涵 宋喜悦
为了明确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T763A败育的形态特征和细胞学特点及对T763A恢复系的选用提供依据,以不育系T763A,保持系763B,恢复系Tm3315B、Tm504B和TP731B为供试材料,进行外部形态特征观察和花粉粒制片(醋酸洋红、I2-KI和DAPI);并以中国春和黑麦为对照试材,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核型鉴定。结果表明:T763A败育类型为典败和圆败,成熟花粉粒皱缩无规则,内含物少,花粉败育,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晚期到二核期;所有供试材料均为非1B/1R类型;3个恢复系(Tm3315B、Tm504B和TP731B)恢复能力均较强,其中以Tm504B对T763A的恢复能力相对最好,这可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莎 姚家玲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对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可育水稻农垦58N的花粉及花药壁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垦58S雄性败育起始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在发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终结于单核晚期,形成典败型花粉;TUNEL检测显示,农垦58S的绒毡层细胞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PCD),但解体过程缓慢,一直持续到花粉发育后期,使单核花粉无法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而败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苗中芹 刘海虹 贾君镇 郭玉海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方法,研究管花肉苁蓉吸器侵入寄主根和幼苗分化建成过程的形态学。结果表明:1)管花肉苁蓉吸器接触柽柳根表皮层后,吸器顶端分化出侵入细胞。在侵入细胞引领下,吸器呈楔形结构依次侵入柽柳根皮层、中柱和木质部。在吸器侵入寄主根过程中,与寄主根皮层细胞接触的吸器细胞壁呈现增厚反应,与吸器顶端邻近的多层寄主皮层细胞被机械挤压而变形,乃至被破坏。2)在吸器侵入木质部后,与寄主根表皮连接的管花肉苁蓉芽端薄壁组织恢复分生能力,分化出芽端生长点;生长点分化鳞叶原基,鳞叶原基长大为鳞叶幼叶,在鳞叶幼叶的叶腋内分化出生长点,发育成肉苁蓉幼苗。结果显示,管花肉苁蓉吸器侵入寄主根是一个主动过程,并有...
关键词:
寄生植物 管花肉苁蓉 幼苗 吸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彦丽 温陟良 吕瑞江 段玉春 智福军
以无核小枣和金丝小枣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枣果核核层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核发育可大致分为3个时期即果核发育的前期,果核发育的中期,果核发育的后期。在果核发育的前期和中期无核小枣相对于金丝小枣其核层细胞的分裂速度慢,停止分裂的时间早,且酚类物质的积累少。果核发育的后期,无核小枣核层细胞的木质化程度低,且只是局部木质化。基于以上差异形成了无核小枣的果核较薄软且可食这一优点。
关键词:
无核小枣 果核 发育 解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