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94)
- 2023(12773)
- 2022(11272)
- 2021(10619)
- 2020(8884)
- 2019(20563)
- 2018(20450)
- 2017(39352)
- 2016(21741)
- 2015(24207)
- 2014(24182)
- 2013(23804)
- 2012(21937)
- 2011(19851)
- 2010(19773)
- 2009(17947)
- 2008(17591)
- 2007(15214)
- 2006(13243)
- 2005(11546)
- 学科
- 济(82471)
- 经济(82374)
- 管理(63025)
- 业(56540)
- 企(47280)
- 企业(47280)
- 方法(38828)
- 数学(33086)
- 数学方法(32655)
- 学(23236)
- 农(21879)
- 财(20383)
- 中国(19662)
- 环境(19550)
- 地方(18211)
- 业经(18183)
- 和(14938)
- 农业(14773)
- 理论(14731)
- 贸(14416)
- 贸易(14409)
- 划(14324)
- 易(13952)
- 制(13750)
- 务(13540)
- 财务(13479)
- 财务管理(13458)
- 技术(13204)
- 企业财务(12781)
- 融(12141)
- 机构
- 大学(310601)
- 学院(307869)
- 管理(119971)
- 济(113868)
- 经济(111235)
- 研究(105644)
- 理学(104744)
- 理学院(103442)
- 管理学(101434)
- 管理学院(100893)
- 中国(75281)
- 科学(70937)
- 京(66672)
- 农(54602)
- 所(54518)
- 财(51467)
- 研究所(50470)
- 业大(50349)
- 中心(46767)
- 江(43929)
- 农业(43082)
- 财经(42299)
- 范(42298)
- 北京(41877)
- 师范(41842)
- 院(38834)
- 经(38448)
- 州(36167)
- 师范大学(34106)
- 经济学(33318)
- 基金
- 项目(220236)
- 科学(171865)
- 基金(159717)
- 研究(155904)
- 家(141846)
- 国家(140725)
- 科学基金(119081)
- 社会(96242)
- 社会科(91057)
- 社会科学(91030)
- 省(85853)
- 基金项目(85822)
- 自然(80427)
- 自然科(78420)
- 自然科学(78393)
- 自然科学基金(76943)
- 划(73670)
- 教育(70351)
- 资助(65352)
- 编号(62281)
- 成果(50408)
- 重点(49876)
- 部(47623)
- 发(46540)
- 创(45229)
- 课题(43009)
- 科研(42868)
- 创新(42248)
- 计划(41900)
- 大学(40097)
共检索到432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志清 李昌哲 刘创民
太行山石质砂岩区——北京九龙山,其原生森林植被早已破坏殆尽,经近30年来的封山育林,形成了以灌丛和灌草丛为主的次生植被类型.这在太行山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在对这些次生植被类型全面调查分析基础上,首先运用主坐标分析(PAA)和Fuzzy-ISODATA法,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和排序,并将各群丛的空间分布概括到排序的两个坐标轴上;其次通过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从数量上描述植被分布与生境因子的相关性;最后论述了该区天然次生植被的演替规律和不同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经营利用.
关键词:
石质砂岩区 灌木林 生境因子 演替规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志清 刘创民 张理宏 杨立文
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北京九龙山主要4种森林植被类型涵养水源效能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油松林涵养水源效能最好;其次为阴坡灌木林和侧柏林;阳坡灌木林最次.根据这种结果,分析了该4种类型的经营、保护、利用措施.讨论了该类型在应用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志清 李昌哲 刘创民 张理宏
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出了10个环境指标是构成森林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系统聚类分析划分出来的4个肥力类型所表明的土壤肥力差异,对合理利用、恢复土壤资源及营林有实际生产意义;并经Fisher判别方法检验了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是正确的.典范相关及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了坡向、海拔、土层厚及A层厚在宏观上综合地反映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关键词:
多元统计分析 土壤肥力 封育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敏华 王棣 谢英杰
在对灌木树种的生物量、产草量、热值、粗蛋白、粗脂肪、氮、磷、钾等参数测定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石灰岩区6种主要灌木的"三料"价值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6种灌木的"三料"价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杭子梢、狼牙刺、虎榛子、黄刺梅、山皂角、连翘.
关键词:
石灰岩区 灌木 “三料”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敏华 王棣 李任敏
对8个水土保持树种根系分布特征及抗拉力的测定分析表明: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主要吸收层在0~20cm;根的抗拉力随着根径的增加而迅速增大,且二者呈幂函数相关;不同树种根抗拉力差异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昌哲 贾志清
研究了太行山石质山区主要植被类型特征,生境及其相互关系,尤其是对封育年限长,植物群落比较复杂的砂岩区采取了PAA和ISODATA技术研究该区植被特征及生境相互关系.分析了太行山石质山区在封育过程中植被演替进程.在此基础上划分了6种加速太行山植被恢复类型及其主要对策.这6种类型为清杂抚育类型,清杂补育类型,封山育草育灌类型,封山成林类型,封造成林类型及封,育、造结合成林类型.运用PCA聚类分析、Fisher判别法及典范相关分析法作为一个多元统计分析序列,研究了砂岩低山区的森林土壤肥力类型划分和经营利用方向.提出了"模拟天然母树天然落种在地表存在形式"的封山播种技术,天然更新苗移植法及利用微域小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贾志清 郭保贵 李昌哲
以太行山石质砂岩区山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在对典型植被类型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山地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的10项指标,并通过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效能指标测定和径流小区泥沙对比分析,认为人工—天然复合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乔木林最适郁闭度为0 6~0 7。阐述了突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的植被优化结构建设是太行山石质山地植被恢复的根本途径和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敏华 李任敏 霍履远
对平顺县天然更新的种源、种子繁殖特性、油松封山育林区天然更新状况的调查和定位试验研究表明,在太行山石灰岩区开展油松封山育林,恢复和扩大油松资源是可行的.在有油松母树的地段内进行封山育林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恢复植被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超凡 张会儒 卢军 张晓红
对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林、阔叶红松林和山地云冷杉林三大地带性顶级群落衍生出的主要次生林的生态演替过程规律,以及干扰在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的作用影响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人为干扰对次生林演替的作用有利有弊,但大部分的自然干扰不利于次生林进展演替,利用好采伐、补植和火烧等人为干扰可以有效地促进次生林的演替进程,次生林演替全周期经营和复杂的自然干扰对东北次生林演替的作用机制是未来进一步的研究重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敏华 李永生 王棣
封山育林能使生态环境得以自然恢复,投资少见效快,在林业建设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文根据样线技术以及样方外业调查的结果,分析了晋东南石灰岩山区封禁区植被及生物量的自然恢复情况,以重要值的大小来衡量分析各个坡向植物群落中起主要作用的树种,探索石灰岩山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经过10年的封禁,区域植被总的覆被率达0.75,生物量达4084.71~10767.76kg/hm~2,使封禁区由一个简单生态系统恢复成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
封禁 植被 植物群落演替规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沈亚婷 路国慧 胡俊栋 王学军
以短期的植被更替如何影响土壤剖面的13C富集以及这些富集现象揭示的土壤碳循环机理为目的,采集云南省曲靖地区发生植被演替的山地土壤剖面5组,分别测定了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总有机碳含量(TOC)和碳密度,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短期植被改变(约10年)对土壤剖面中0~30 cm层的δ13C值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对0~10 cm层土壤影响最大。灌木更替为森林和草地后土壤有机质的δ13C变化分别达2.28‰和5.08‰。30~50 cm层土壤δ13C值对植被改变不敏感,该层可以作为土壤剖面的基准剖面层。大气δ13C值变化不是森林土壤0~50 cm剖面层中13C随深度减小而富集的主要原因。10年间,植被从灌木演替为人工种植的麻栎乔木或从灌木植被退化为草本植被,0~30 cm层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密度改变量分别为2.30 kg/m2和-1.00 kg/m2。而植被从灌木到人工种植麻栎的碳密度改变率为0.230 kg/m2/a,这对改变山地土壤的碳密度、短期增加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δ13C在C3植被的短期演替过程中具有很好的辨识力,可以作为土壤碳库更替和碳循环的研究工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敏华 王棣 李任敏
在封山区以山地植被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坡为对照,分别从(1)地上部分截持降雨的作用;(2)土壤物理性状及储水能力;(3)土壤的渗透性;(4)土壤中水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动态;(5)不同植被下土壤抗蚀性;(6)不同植被对径流及侵蚀的影响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岩封山区植被在涵养水源、改善土壤结构、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明显效益.
关键词:
石灰岩山地 山地植被 水土保持功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龙 姚云峰 郭月峰 祁伟 尉迟文思 韩兆敏 董晓宇
为探究沙棘的蒸腾耗水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砒砂岩区典型造林树种沙棘为研究对象,采用SF60茎流计于2016年8月9—15日对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蒸腾速率进行监测,并同时结合HOBO小型气象站监测相关环境因子,对沙棘液流蒸腾速率及其与周围环境因子的连日变化的相关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沙棘的液流蒸腾速率表现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的蒸腾速率远高于夜间,夜晚有微弱的稳定的树干液流存在,呈双峰曲线趋势;2)沙棘树种液流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连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并且昼夜变化规律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且存在时滞效应,液流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有密切的联系,同太阳辐射、空气温度、风速、10cm地温、水汽压亏缺环境因子呈正相关,而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3)沙棘液流蒸腾速率与各环境因子回归方程为Vs=-0.007-0.004V-0.025T_b+0.679VPD+0.155Rs+0.011RH+0.207T_a,其中Vs为液流蒸腾速率,kg/h;V为风速,m/s;T_a为空气温度,℃;VPD为水汽压亏缺,kPa;RH为空气相对湿度,%;Rs为太阳辐射,W/m~2;T_b为10cm土层地温,℃,决定系数R~2为0.971。
关键词:
沙棘 蒸腾速率 砒砂岩区 相关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文雅香 钟全林 夏金林 肖海燕 张晓芳
采用对比样方调查法对武夷山旅游区内的武夷宫、大红袍、龙川瀑布和天游峰4个典型景区灌木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植被盖度及根系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对旅游活动对灌木林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旅游活动对景区灌木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影响(Shannon-weiner均匀度指数除外),对林下根系生物量虽有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干扰区的灌木林物种多样性指数、盖度、总根系及细根生物量均小于非干扰区。4景区灌木林的干扰变化率依次为:物种多样性指数为武夷宫>天游峰>龙川瀑布>大红袍,盖度为大红袍>武夷宫>天游峰>龙川瀑布,总根系生物量为天游峰>大红袍>龙川瀑布>武夷宫,细根生物量为天游峰>龙川瀑布>武夷宫>大红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涛 党小虎 刘国彬 刘宝军 邵传可
【目的】比较宁夏隆德县3种灌木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以便选择和发展固碳能力较强的灌木种。【方法】在宁夏隆德县退耕还林实施区,选择7年生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山毛桃(Prunus davidiana)灌木林,设置样地,测算灌木层、草本层的生物量,并取0~100cm土层土样,测定不同土层土壤体积质量,计算灌木层、草本层和土壤层的碳密度,分析3种灌木林各组分及土壤碳密度的变化。【结果】沙棘、柠条、山毛桃灌木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别为63.29,52.82和77.78t/hm2,其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即土壤层碳密度所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