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3)
- 2023(10859)
- 2022(9766)
- 2021(9299)
- 2020(7728)
- 2019(17682)
- 2018(17881)
- 2017(34098)
- 2016(18690)
- 2015(20947)
- 2014(20541)
- 2013(20116)
- 2012(18062)
- 2011(16160)
- 2010(15861)
- 2009(14749)
- 2008(13798)
- 2007(11771)
- 2006(10044)
- 2005(8445)
- 学科
- 济(67850)
- 经济(67772)
- 管理(52026)
- 业(48570)
- 企(41036)
- 企业(41036)
- 方法(32842)
- 数学(28203)
- 数学方法(27852)
- 农(18768)
- 中国(17026)
- 财(16800)
- 学(16206)
- 业经(15605)
- 地方(13910)
- 理论(12573)
- 农业(12433)
- 贸(12393)
- 贸易(12387)
- 易(12004)
- 和(11948)
- 环境(11296)
- 务(11235)
- 制(11202)
- 财务(11170)
- 财务管理(11153)
- 技术(10958)
- 企业财务(10503)
- 教育(10152)
- 划(9910)
- 机构
- 学院(254392)
- 大学(253472)
- 管理(102409)
- 济(92388)
- 经济(90185)
- 理学(89572)
- 理学院(88594)
- 管理学(86902)
- 管理学院(86479)
- 研究(81942)
- 中国(58599)
- 科学(54683)
- 京(53710)
- 农(43489)
- 业大(41474)
- 所(41328)
- 财(41026)
- 研究所(38156)
- 中心(36839)
- 江(35405)
- 农业(34548)
- 范(33921)
- 财经(33696)
- 师范(33600)
- 北京(33481)
- 经(30564)
- 院(29728)
- 州(29421)
- 技术(28556)
- 师范大学(27004)
- 基金
- 项目(182092)
- 科学(141732)
- 研究(132326)
- 基金(130119)
- 家(114005)
- 国家(113053)
- 科学基金(96464)
- 社会(80237)
- 社会科(75840)
- 社会科学(75821)
- 省(72717)
- 基金项目(69863)
- 自然(64587)
- 自然科(63013)
- 自然科学(62994)
- 自然科学基金(61799)
- 划(61291)
- 教育(60753)
- 编号(55505)
- 资助(53342)
- 成果(44176)
- 重点(40672)
- 部(38862)
- 发(38573)
- 创(38151)
- 课题(37737)
- 创新(35485)
- 科研(35198)
- 项目编号(34385)
- 计划(33744)
共检索到353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晓芬 冯伟 杨军芳 孙丽敏 杜金钟 王素英 赵志兰
研究了在推行秸秆还田技术、土壤肥力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的条件下冬小麦磷、钾丰缺指标,采用以缺肥区与全肥区的籽粒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的回归关系进行分级的方法,确定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的丰缺指标:测定值(P)33.3 mg/kg为丰富。土壤有效钾的丰缺指标:测定值(K)
关键词:
太行山山前平原 冬小麦 磷、钾丰缺指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军芳 周晓芬 孙丽敏 冯伟 杜金钟 崔瑞秀 孙苏卿
以藁城、无极、正定三个县(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太行山前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土壤养分状况与农田氮、磷、钾三要素养分平衡特征。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三县(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由1.13%提高到1.86%,全氮平均含量由0.73g/kg提高到1.14 g/kg,速效磷含量由10.3 mg/kg提高到29.83 mg/kg,速效钾含量由103.0 mg/kg提高到117.2 mg/kg,总体而言,土壤有机质虽有大幅提高,但仍然处于低水平,全氮由很低水平提高到中等水平,速效磷由中等水平提高到高水平,速效钾略有提高,处于中等水平;三县(市)农田氮、磷、钾总体均处于盈余状态,平均盈余量分别为11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邢素丽 刘孟朝 徐明岗
针对太行山山前平原生态类型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氮储量偏低,增产潜力下降和稳定性差等问题,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进行小麦培肥定位试验,研究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培肥的影响。设5个处理:①对照(不施肥);②NPK化肥;③秸秆还田;④NPK化肥+秸秆还田;⑤NPK化肥+有机肥。结果表明,NPK化肥配合有机肥施用,其作用优于化肥配合等养分含量的秸秆直接还田。相对于对照,不同肥力地块产量增加75.64%~79.7%,增稳系数增加3.03~3.19,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14.59%~19.2%,5.7%~14.81%,10.38%~24.30%,8.63%~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磊 张维乐 鲁剑巍 戴志刚 易妍睿 丛日环
【目的】研究不同供钾能力土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减量施用对水稻、油菜、小麦的产量、钾素吸收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计算秸秆还田条件下3种作物的钾肥适宜用量,为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田钾素养分管理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5年在湖北省38个县(市)的水稻、油菜及小麦3种作物上开展秸秆还田钾肥减量施用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不施钾(CK);(2)施用全量化学钾肥(+K);(3)秸秆还田处理(+S);(4)秸秆还田配施50%钾肥(S+1/2K);(5)秸秆还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云马 贾树龙 孟春香 孙颜铭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氮、磷、钾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免耕覆盖与常规耕作相比显著降低了小麦秸秆和籽粒产量。氮、磷利用率分别降低了8.19和0.64个百分点,钾素利用率提高了3.05个百分点。氮磷钾平衡施用,两种耕作方式下的小麦养分利用率均能提高。免耕覆盖处理小麦秸秆氮、磷、钾含量均高于常规耕作处理,钾素尤为明显。
关键词:
小麦 养分利用率 免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智平 杨居荣 胡春胜
秸秆是太行山前平原的重要农业资源 ,可还田、饲用、制沼气以及作为食用菌生产和化工原料 ,其中还田和饲用是主要利用途径。秸秆还田表现出显著的水分、培肥和增产增质效应。覆盖能提高水分利用率约 1 0 % ;小麦 -玉米两熟制的 50 %~ 60 %秸秆还田加施化肥能够实现土壤养分平衡 ;秸秆覆盖的作物增产约 1 0 % ,果树增产约 2 0 %。秸秆还田采取覆盖、留茬和翻压等方式 ,实施配套技术。秸秆利用技术应纳入到整个农事操作技术体系之中 ,实施秸秆还田、饲用处理以及沼气技术 ,发展秸秆多级利用技术 ,提高秸秆转化效率 ,发挥秸秆在农牧结合中的重要作用。从战略层次上调整秸秆利用结构 ,如可调整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景 陈曦 张雅洁 郜红建
采用网袋培养法,研究在好气和厌氧条件,小麦秸秆腐解过程中碳、氮释放及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在好气和厌氧条件的残留质量、碳和氮残留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呈前期(0~3个月)降解较快,而后(3~12个月)逐渐减缓的趋势。用一级动力学方程y=y0+a·e-kt对小麦秸秆在好气和厌氧条件的残留质量随时间变化进行拟合(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57),质量腐解半衰期分别为72.8和121.9d,腐解速率常数(k)分别为0.022 0和0.014 0/d。在好气条件,小麦秸秆中碳和氮元素释放速率常数分别是其在厌氧条件的1.79和1.67倍,小麦秸秆中碳和氮元素的释放率...
关键词:
小麦秸秆 好气 厌氧 腐解特征 拟合方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晓欣 胡春胜 张玉铭 董文旭
通过监测玉米生长季前后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及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玉米季硝态氮的淋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太行山前平原地区现有的灌溉施肥制度下,夏玉米生长季存在硝态氮的淋失,在每年施200,400,800 kg/hm2处理下硝态氮的淋失量分别为2,16,50 kg/hm2。玉米生长季的第一、第二次灌水对土体硝态氮的分布有重要的作用,使不同处理的硝态氮累积在40~160 cm土层。
关键词:
NO3--N淋失 水量平衡 太行山前平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绍仁 邱志强 林宗义 崔绍平 孙世珍
本文从太行山前平原高产农区作物结构以粮为主的特点出发,拟定了该区应以提高粗蛋白质产量为目标,以兼用型饲料作物和蛋白质型饲料作物为引种栽培途径;並根据粒秆兼用型玉米的“两高”筛选标准,筛选出了四个达标的玉米杂交种和新组合,证实了在玉米品种中存在着可开发的秸秆粗蛋白质潜在资源;同时评价了苜蓿的初、次级生产效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同朝 卫丽 程相武 李凤民 黄冰艳
利用PEG-4000对春小麦根系进行了不同时间和浓度下水分和磷素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根系和叶片干重均随胁迫时间的推移而显著下降,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从处理开始到胁迫24h明显下降,其后变化呈起伏现象。根系中无机磷随胁迫时间的推移呈倒“V”型趋势,其中,以处理24h根中磷素的浓度较高。不同浓度处理下,峰值出现在15%。根系活力随胁迫浓度的提高而下降,在5%~15%范围,根系过氧化物同功酶带无显著的变化,但在最高浓度下,缺少一条谱带。
关键词:
春小麦,根系,水分胁迫,磷素胁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子义 郑海春 郜翻身 樊明寿
为了解决内蒙古阴山北麓区旱作马铃薯施肥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于2006-2008年在该地区进行了198个"3414"试验,通过对结果的统计分析,将内蒙古阴山北麓旱作马铃薯土壤全氮划分为极低(2.64 g/kg)5个等级,对应的推荐施氮量分别为>8.0、8.0~6.5、6.5~4.3、4.3~3.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继福 鲁剑巍 任涛 丛日环 李小坤 周鹂 杨文兵 戴志刚
【目的】研究稻田不同土壤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水稻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以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秸秆还田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2年在鄂中、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的10个县(市)选择不同供钾水平田块布置水稻试验。根据湖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制定的速效钾分级标准,本文将土壤速效钾含量>150 mg·kg-1的试验点如钟祥和宜城归为高钾供应能力土壤(1级水平),简称为高钾土壤,标记为High-K;土壤速效钾含量100—150 mg·kg-1的试验点如团风、仙桃、洪湖和枝江归为中钾供应能力土壤(2级水平),简称为中钾土壤,标记为Middle-K;土壤速效钾含量<10...
关键词:
稻田 供钾能力 秸秆还田 钾肥 替代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德纯 任春玲 王兴仁
采用土柱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磷位置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情况下,表层施磷和全层施磷处理冬小麦地上部干物重、根干重、N,P,K吸收量及磷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底层施磷处理。随施磷量的增加,冬小麦地上部干物重增加而磷肥利用率降低。干旱胁迫高施磷量条件下,全层施磷处理冬小麦地上部干物重、根干重、N,P,K吸收量及磷肥利用率最高,而低施磷量时则表层施磷处理最高,但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不及正常供水条件下明显。相同施磷量时正常供水情况下磷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干旱胁迫条件下磷肥利用率。
关键词:
施磷位置 土壤水分 冬小麦 磷营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淑靖 吴金芝 黄明 王春平 李友军 汪洪涛 赵雯馨 黄修利 李文娜 李爽
为了研究旱地条件下不同地理来源小麦品种及同一来源高低产小麦品种的产量和氮磷钾积累利用差异,以来源于中国(58个)、CIMMY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42个)和国外其他地区(65个)的165个品种(品系)为材料,分析了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成熟期氮磷钾积累分配利用和需求特征。结果表明,与国外其他品种相比,CIMMYT品种的籽粒产量、穗粒数、千粒质量以及氮、磷、钾生理效率分别显著提高21.3%,39.1%,26.4%,33.2%,22.6%,36.1%,中国小麦品种分别提高10.5%,18.1%,24.3%,29.4%,12.1%,24.3%,但二者的穗数,茎叶氮、磷、钾积累量,百千克籽粒需氮磷钾和干物质量均显著降低,且CIMMYT品种的增降幅均高于中国品种。同一地理来源下高产品种较低产品种,中国品种的产量、穗数、穗粒数和生物量分别显著提高122.4%,38.7%,39.3%和96.1%,CIMMYT品种的产量、穗数和生物量分别显著提高97.6%,68.2%和71.7%,国外其他品种的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生物量分别显著提高157.2%,33.0%,43.6%,35.9%和76.4%;中国品种的地上部和籽粒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98.8%,101.0%,83.7%和118.8%,104.7%,131.2%,氮磷钾吸收效率显著提高93.6%,84.6%,70.3%,籽粒氮磷钾含量形成的养分需求量显著提高102.8%,109.5%,75.9%,但百千克籽粒需钾、干物质量显著降低16.8%,11.1%;CIMMYT品种的氮磷钾吸收效率显著提高68.5%,71.4%,63.6%,籽粒氮磷钾含量形成的养分需求量显著提高79.2%,81.7%,76.5%,但百千克籽粒需氮、磷量分别显著降低10.7%,10.3%;国外其他品种的氮磷钾生理效率显著提高34.7%,30.2%,60.6%,籽粒氮磷钾含量形成的养分需求量显著提高73.0%,110.8%,52.1%,但百千克籽粒需氮、磷、钾、干物质量显著降低26.7%,23.6%,36.8%,24.7%。综上,不同地理来源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氮磷钾吸收利用特征多表现出了显著差异,CIMMYT品种具有较高的穗粒数、千粒质量、收获指数、籽粒氮积累量、磷钾生理效率,国外其他品种具有较高的穗数、茎叶氮磷钾积累量、地上部氮钾积累量、氮钾吸收效率、百千克籽粒需干物质和氮磷钾量,中国品种的多数指标居于二者之间。同一地理来源高产品种较低产品种提高了产量构成因素、收获指数和氮磷钾吸收效率,但籽粒氮磷钾含量形成的养分需求量也显著提高,在以高产高养分含量为目标的生产体系中应适当增加氮磷钾投入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兰清 杨晨璐 王维钰 孔德杰 KASHIF Akhtar 任广鑫 冯永忠 杨改河
为研究免耕条件下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内试验地进行试验,设3个秸秆还田水平:秸秆全量还田、秸秆半量还田、秸秆不还田,施肥和不施肥2个施肥水平,共6个处理,以秸秆不还田+不施肥作为对照,研究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一年内两季不同作物收获期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收获期土壤不论是020 cm还是2040 cm土层,秸秆全量还田+施肥和秸秆半量还田+施肥处理相比秸秆不还田+不施肥均能增加土壤有机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