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94)
- 2023(3814)
- 2022(3156)
- 2021(2963)
- 2020(2478)
- 2019(5589)
- 2018(5807)
- 2017(10273)
- 2016(5954)
- 2015(6824)
- 2014(6952)
- 2013(6817)
- 2012(6600)
- 2011(5852)
- 2010(6284)
- 2009(5869)
- 2008(6162)
- 2007(6173)
- 2006(5795)
- 2005(5073)
- 学科
- 济(21916)
- 经济(21889)
- 管理(17793)
- 业(12525)
- 企(9659)
- 企业(9659)
- 农(8860)
- 环境(8227)
- 中国(7652)
- 学(7218)
- 地方(6925)
- 方法(6906)
- 农业(5742)
- 财(5726)
- 业经(5638)
- 生态(5591)
- 数学(5215)
- 制(5110)
- 和(5072)
- 数学方法(4921)
- 理论(4881)
- 资源(4547)
- 划(4507)
- 发(4447)
- 教育(4339)
- 银(4059)
- 银行(4052)
- 行(3828)
- 策(3807)
- 融(3593)
- 机构
- 学院(84228)
- 大学(83007)
- 研究(31596)
- 管理(29822)
- 济(29396)
- 经济(28361)
- 中国(26185)
- 理学(23394)
- 理学院(23087)
- 管理学(22357)
- 管理学院(22227)
- 科学(20751)
- 京(20488)
- 所(16876)
- 江(15707)
- 财(15443)
- 农(15335)
- 中心(15270)
- 研究所(14798)
- 北京(14191)
- 业大(13454)
- 省(12807)
- 州(12735)
- 范(12624)
- 师范(12535)
- 院(12188)
- 农业(11312)
- 技术(10934)
- 财经(10831)
- 师范大学(9741)
- 基金
- 项目(49984)
- 研究(38244)
- 科学(37723)
- 基金(32723)
- 家(28864)
- 国家(28600)
- 科学基金(23585)
- 社会(21227)
- 省(21065)
- 社会科(19866)
- 社会科学(19857)
- 教育(17465)
- 划(17451)
- 基金项目(16689)
- 编号(16554)
- 自然(15312)
- 自然科(14793)
- 自然科学(14791)
- 自然科学基金(14459)
- 成果(14428)
- 资助(14247)
- 课题(12928)
- 重点(11939)
- 发(11260)
- 年(10586)
- 部(9947)
- 创(9411)
- 科研(9371)
- 规划(9206)
- 项目编号(9106)
共检索到150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昌哲
该文针对太行山植被与土壤严重退化和季节性干旱的特点,结合"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技术经验,概要提出了太行山区生态林业建设的方法与步骤,以使太行山区建成生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地区.
关键词:
太行山 生态林业工程 建设方法 步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陶佩君 姜雪梅 柴江 张月辰
河北省太行山区受人口与生态环境脆弱双重压力而成为典型的贫困地区,如何依据生态经济建设实现该区持续发展,成为这一地区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河北太行山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从山区生态、产业和社会经济现状以及生态产业面临的挑战入手,结合持续发展太行山区相关的生态经济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气候干燥度理论、"两聚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农业生态工程原理等科技理论进行了创新性分析,并对发展山区生态产业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太行山区 生态经济建设 科技理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团荣 刘占朝 马建平 王立安 张麦记
根据太行山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及林业资源特点,提出了该区生态林业的发展战略及开发模式。认为不同类型生态林业示范区的建立要有各自的特色,采取长短结合、试验—示范—推广一条龙运作方式,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桂香 李亚娜
根据河南太行山区目前存在的生态经济问题,提出了立足生态、着眼经济、系统开发、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指导思想下进行造林育林,治山治水,并强调加强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保证山区资源的综合开发治理与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河南太行山区 生态工程建设 综合开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小泉 杨继镐 陈永富 华网坤
本文以太行山区刺槐立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地位指数、标准林分蓄积量、土壤侵蚀性和保水蓄水性、立地期望值等一系列定性和定量指标,分别对立地生产力、立地水保特性和立地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试图寻求一套合理的立地质量多用途评价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满田 张福计 吴玉柏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是我国北方分布广、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种,据调查,山西有天然油松林22.6万ha,其中林龄在45年生左右,每公顷蓄积在45m~3以下的低产残次林13.3万ha,集中分布在太行山区。为了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在改造前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油松残次林采脂试验研究。一、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选在太行山森林经营局铁桥林场的大西沟作业区,位于东径113°25′,北纬37°32′,海拨1400-1500m,坡度25-35°,油松林平均林龄43年,平均树高8.7m,平均胸径17.4cm;优势树种油松,植被绣线菊、沙棘、胡枝子等;土壤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邢慧斌 段洪波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河北省太行山区的旅游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朱家营村为例,立足当地资源特色以及旅游市场需要,对太行山区乡村旅游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特色旅游项目等进行分析,对河北太行山区的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太行山区 旅游扶贫 新农村建设 河北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国良 靳爱荣 杜纪壮 尼群周 秦立者
研究了河北太行山中南部苹果园昆虫群落的组成、发展演替、群落的空间、时间格局;揭示了苹果生长季节昆虫群落结构的变动规律,确定了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害虫优势种;明确了苹果园昆虫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参数变化较大,在太行山区苹果园生态系统中,仅靠天敌的作用,不能起到控制害虫危害目的,需以人工干预。
关键词:
苹果园 昆虫群落 动态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纪壮 秦立者 李学华
搜集了太行山区气象资料,通过与国内外优质苹果产区气象条件比较,经分析认为:太行山区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温度、无霜期、极端低温、生长季节的温度在优质苹果所要求的适宜范围内;太行山海拔500 m以上的区域夏季比较凉爽,通常高温在35℃以下,超过35℃时极少,且每日高温持续时间短,枝条没有明显的春秋梢界限,非常适合苹果生长;太行山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紫外线照射充分,有利于光合物质的积累和果实着色;太行山区年降水500~600 mm,虽降雨量偏低,但基本上可满足苹果的要求。为解决降水分布不均,进行果园蓄水保墒提供了水分基础;太行山区苹果生产的不利环境条件是:各地的降水分布与同一地区不同季节的降水分布不...
关键词:
太行山 苹果 气象条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忠娜 陈曦 王贵彦 崔永福 双峰瑞 陶佩君
本文从自然条件、灾害多发性等方面,分析了导致太行山区贫困的根源,提出在干燥度配置植被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及生态工程原理等科学技术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山区资源优势,走合理开发和利用,培育支柱产业,自我脱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献方 李发东 刘昌明 唐常源 张秋英 张万军
山区水循环研究不仅对山区本身,对与其相连的山前平原地下水的补给也具有重要意义。太行山区作为华北平原的重要水源补给区,其水循环现状以及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研究尚少,许多机理还不明确。研究通过阐述山区水循环过程与机理,结合地处太行山中段的牛家庄实验流域的实例研究,对太行山区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过程进行了分析。2004年4—11月的研究结果表明,牛家庄流域对山前的侧向补给量为1.53×106m3,补给系数(补给总量/降水总量)为0.242。流域的下游补给系数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最后,用概念模型对太行山区流域水循环机制和山前侧向补给的机理进行了阐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鹏 宋献方 侯士彬
植被对土壤水动态的影响研究对认识水循环机理和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以崇陵实验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负压计对太行山区的3种典型植被荒草、刺槐和侧柏覆被下的土壤水势进行观测。通过土壤水势的动态变化可以看出,土壤水势在年内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土壤水势在3~6月缓慢下降,7~8月波动上升,9~10月下降,且3种植被在丰水年的土壤水势差异大于枯水年。从土壤水势剖面可以看出,荒草地土壤水蒸散发消耗集中在0~50 cm土层,刺槐林地在0~90 cm都有较大水分消耗,侧柏林地在整个土壤剖面上具有较小的水分消耗。通过降水后土壤水势的变化可以看出,刺槐林地土壤对降水入渗的反应时间最快,侧柏林地土壤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葛静茹 秦安臣 赵雄伟 孙秋华 李明 张锐 贾哲
计算机遥感解译方法主要包括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2种,但两者均具有一定局限性。为了更精确地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在分别采用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叠加分类的遥感解译方法。此方法的关键在于,叠加分类时对叠加图像进行部分重新编码,即只对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中的典型地物进行重新编码,这样会使监督分类图与非监督分类图进行较为充分的叠加,叠加后再进行重新编码,以保证良好的分类效果。以河北省太行山区为对象进行了案例研究,对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叠加分类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叠加分类效果最好,具有操作简单,人为影响较小,精度较高等优点。图3表3参17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谭莉梅 高树红 李浩 刘慧涛 刘金铜
鉴于山区在我国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地位,对山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也变得特别重要。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既需要大量而全面的资料,又需要合适的方法。本文以河北太行山区域为例,以由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组合构建的信息平台为支撑,对河北太行山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协调度和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太行山区域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协调度和水平有所不同,并且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各县(市)间的差距较大;各县(市)的年际可持续发展状况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但总体来看,河北太行山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趋势良好,其中尤以2004-2007年可持续发展状况最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协调度和水平在空间分布上也有一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斌 张建华 李晓东
"太行八陉"自战国时期便是连接太行山东西晋冀豫三省的通衢要道,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职能需求,从而造就了诸多因古道而生的山地商贾驿站式乡村聚落,作为一种特殊的传统村落类型,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学术研究以及保护利用价值。山西省平顺县花园村可考历史逾500年,村落传统格局保存完整。仅有十四家住户的村落内曾建有寺庙四座,现存古碑14通,明代石桥一座,三股泉水伴生的石槽水利系统历经数百年,贯穿整个村落,整体形态凝练了我国乡村聚落营建的传统智慧。以花园村为例,对此特殊聚落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