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77)
- 2023(13373)
- 2022(11717)
- 2021(10905)
- 2020(9363)
- 2019(21317)
- 2018(21118)
- 2017(40625)
- 2016(22391)
- 2015(24824)
- 2014(24524)
- 2013(24308)
- 2012(22131)
- 2011(19917)
- 2010(19639)
- 2009(17917)
- 2008(17235)
- 2007(14790)
- 2006(12656)
- 2005(10694)
- 学科
- 济(87591)
- 经济(87503)
- 管理(61570)
- 业(59381)
- 企(49169)
- 企业(49169)
- 方法(45382)
- 数学(40030)
- 数学方法(39470)
- 农(22639)
- 学(21783)
- 中国(20781)
- 财(20084)
- 业经(18690)
- 地方(16905)
- 贸(16634)
- 贸易(16628)
- 易(16142)
- 农业(15391)
- 理论(14299)
- 技术(14055)
- 和(13986)
- 环境(13844)
- 制(13349)
- 务(12992)
- 财务(12923)
- 财务管理(12904)
- 企业财务(12222)
- 划(12181)
- 银(11645)
- 机构
- 大学(315703)
- 学院(314414)
- 管理(125521)
- 济(120231)
- 经济(117738)
- 理学(110678)
- 理学院(109429)
- 管理学(107044)
- 研究(107001)
- 管理学院(106527)
- 中国(75866)
- 科学(72305)
- 京(67286)
- 农(61663)
- 业大(56015)
- 所(55459)
- 研究所(51566)
- 财(50489)
- 农业(49041)
- 中心(47683)
- 江(43307)
- 北京(42112)
- 财经(41953)
- 范(40084)
- 师范(39548)
- 院(38882)
- 经(38328)
- 州(35589)
- 经济学(34930)
- 技术(33853)
- 基金
- 项目(229815)
- 科学(178550)
- 基金(166563)
- 研究(157359)
- 家(149385)
- 国家(148226)
- 科学基金(125657)
- 社会(97380)
- 社会科(92304)
- 社会科学(92277)
- 省(90666)
- 基金项目(89311)
- 自然(86811)
- 自然科(84795)
- 自然科学(84769)
- 自然科学基金(83192)
- 划(77181)
- 教育(72088)
- 资助(69565)
- 编号(62438)
- 重点(51963)
- 部(49063)
- 成果(48311)
- 发(48140)
- 创(47705)
- 计划(45389)
- 科研(45013)
- 创新(44515)
- 课题(42956)
- 大学(41537)
- 期刊
- 济(121123)
- 经济(121123)
- 研究(83996)
- 学报(61541)
- 农(54676)
- 科学(52723)
- 中国(52615)
- 大学(44752)
- 管理(43697)
- 学学(42764)
- 农业(38146)
- 财(35462)
- 教育(30157)
- 技术(25607)
- 融(21615)
- 金融(21615)
- 业经(20623)
- 经济研究(20274)
- 业(20235)
- 财经(19126)
- 科技(17764)
- 业大(17455)
- 版(16266)
- 经(16231)
- 问题(15974)
- 图书(15430)
- 技术经济(15297)
- 林业(15019)
- 资源(14965)
- 统计(14632)
共检索到433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鹏 宋献方 侯士彬
植被对土壤水动态的影响研究对认识水循环机理和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以崇陵实验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负压计对太行山区的3种典型植被荒草、刺槐和侧柏覆被下的土壤水势进行观测。通过土壤水势的动态变化可以看出,土壤水势在年内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土壤水势在3~6月缓慢下降,7~8月波动上升,9~10月下降,且3种植被在丰水年的土壤水势差异大于枯水年。从土壤水势剖面可以看出,荒草地土壤水蒸散发消耗集中在0~50 cm土层,刺槐林地在0~90 cm都有较大水分消耗,侧柏林地在整个土壤剖面上具有较小的水分消耗。通过降水后土壤水势的变化可以看出,刺槐林地土壤对降水入渗的反应时间最快,侧柏林地土壤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侯士彬 宋献方 于静洁 刘鑫 张广英
本研究以位于太行山区北部的河北易县崇陵流域为对象,对流域内三种典型植被(荒草、刺槐林、侧柏林)下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水及流域内降水进行同步观测及取样,室内进行稳定同位素氘和氧-18含量测定,以18O为例对降水入渗过程中的稳定同位素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200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崇陵流域当地大气降水线(δD=6.2441δ8O-7.158,R2=0.7727,n=55),其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时间变化波动较大且缺少规律性,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含量同降水量呈二次相关关系,大于15mm的降水雨量效应较显著。土壤水中的稳定同位素较降水普遍富集,其中荒草地土壤水中稳定同位素值较刺槐林地和侧柏林地整体偏高,表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甲霞 张万军 曹建生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通过对太行山低山区主要植被黄背草、荆条及其混合植被下的土壤水分及以上3种植被水分利用状况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贮水量的季节变化随着降雨量及季节变化而变化,植被生长期降雨量多的年份,土壤贮水量大,降雨量小的年份,土壤贮水量小;3种植被不同坡度下水分利用效率,平坡大于斜坡,丰水年,混合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枯水年,黄背草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丽宏 王彦辉 熊伟 于澎涛
通过对土壤的水文物理性质、持水能力及渗透性的测定,分析了宁夏六盘山南坡典型森林植被类型的持水性能和渗透能力。结果表明,六盘山典型植被的最大贮水能力486.5 604.8 mm,有效贮水能力61.0 292.1 mm,砾石体积含量的大小是影响土壤有效贮水能力的关键因素。典型植被土壤表层(0 10 cm)的初始入渗速率4.0024.99 mm.min-1,稳定渗透速率1.18 15.17 mm.min-1。利用Kostiakov方程、Horton方程和Philip方程模拟了土壤渗透过程,表明Horton方程是较好的模拟形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对土壤水分渗透起到关键作用,而砾石含量是通过影响土壤非毛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择福
通过对九龙山不同立地实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土壤有效水分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持水性由好到差依次为:阴坡灌木、阴坡裸地、油松、阳坡灌木、阳坡裸地和侧柏;坡向和植被类型对土壤持水性影响极大;同一立地条件下,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持水性的主要因子;土壤饱和蓄水量变化范围在1 605.86~2 353.66t/hm~2之间,土壤水分只有7,8两月处于易效水阶段,其它时间均属难效水范围,即使雨季的土壤水分也难达到田间持水量;土层蓄水体积小,水分补偿能力差,土壤水分亏缺率在32%~75%之间,构成了该区脆弱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
关键词:
太行山低山区 立地类型 土壤水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志清 宋桂萍 李清河 孙保平 李昌哲
采用定位观测、谐波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对典型流域所选的6个断面共56个水分观测点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流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年内变化主要受降雨和蒸发散的年内变化影响,明显分为干湿两季;土壤水分年内变化可划分为四个时期:春季土壤水分缓慢蒸发期、旱季土壤水分严重亏缺期、雨季土壤水分补偿期、冬春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研究中利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了分层,并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各层次间土壤水分及其与期间降雨量的关系,得出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可分为速变层、活跃层和次活跃层,林地水分活跃层较深,草、农、裸地水分活跃层偏上的土壤水分垂直分布规律
关键词:
定位观测,土壤水分,谐波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国良 靳爱荣 杜纪壮 尼群周 秦立者
研究了河北太行山中南部苹果园昆虫群落的组成、发展演替、群落的空间、时间格局;揭示了苹果生长季节昆虫群落结构的变动规律,确定了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害虫优势种;明确了苹果园昆虫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参数变化较大,在太行山区苹果园生态系统中,仅靠天敌的作用,不能起到控制害虫危害目的,需以人工干预。
关键词:
苹果园 昆虫群落 动态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武晓莉 吕相海 李国会 张友焱 党宏忠 周泽福
在晋西黄土区,研究了荒草地、锦鸡儿灌木林地和刺槐乔木林地3种典型植被不同土层的土壤密度、含水量、贮水能力和入渗性能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3种植被类型都能有效减小表层(0 20 cm)土壤密度;3种植被类型表层(0 20 cm)的土壤滞留贮水量较大,锦鸡儿林地(198.80 t·m-3)>刺槐林地(166.10 t·m-3)>荒草地(87.37 t·m-3),20 40 cm土层的土壤滞留贮水量也是锦鸡儿林地(127.30 t·m-3)>刺槐林地(55.60 t·m-3)>荒草地(47.30 t·m-3),表明在3种植被类型中,锦鸡儿林地对晋西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的涵养作用最强;锦鸡儿林地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高磊 饶良懿 崔飞波 李志斌 杜柳红 刘利峰
基于山西省平顺县白马小流域标准坡面径流小区的观测试验,以裸地作为对照,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不同降水量和降雨强度下典型植物措施坡面的产流产沙量进行对比,同时分析各坡面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情况,研究太行山土石山区典型植物措施坡面的产流产沙规律和降雨对坡面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雨和暴雨是造成各坡面水土流失的主要降雨类型;在中雨强和高雨强条件下,各坡面径流小区的产流量占总产流量的71.94%73.60%,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80.78%90.35%。(2)在各降雨类型条件下,各坡面的产流产沙量为:裸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薇 蔺文静 吴庆华 王贵玲
土壤水分含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植被生长状态有重要影响,但土壤水分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变异性。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包气带不断增厚,使土壤水分的储存、运移和转化发生了变化,影响了土壤水的动态变化特征。本研究利用连续多年的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分析了太行山前包气带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受丰水年枯水年影响存在年际差异,根据不同季节土壤水分的动态特点,可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累积期和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在垂向上,土壤含水量从上层向下逐渐增大,土壤水分变异程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关键词:
包气带 土壤水分 动态规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敏华 李永生 王棣
封山育林能使生态环境得以自然恢复,投资少见效快,在林业建设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文根据样线技术以及样方外业调查的结果,分析了晋东南石灰岩山区封禁区植被及生物量的自然恢复情况,以重要值的大小来衡量分析各个坡向植物群落中起主要作用的树种,探索石灰岩山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经过10年的封禁,区域植被总的覆被率达0.75,生物量达4084.71~10767.76kg/hm~2,使封禁区由一个简单生态系统恢复成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
封禁 植被 植物群落演替规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洪盛 赵炯昌 池金洺 王子涵 王丽平 王正泽 于洋
【目的】探究晋西黄土区典型造林树种和水平阶整地措施对0~180 cm土层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为植被恢复及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残塬区蔡家川流域典型工程措施水平阶以及主要造林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5—9月生长季开展土壤水分定位监测,并采用配对试验,对自然坡面刺槐林地与侧柏林地土壤水分进行同步观测,分析不同植被和水平阶整地综合影响下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对降雨事件的响应,评价典型工程措施对不同植被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生长季不同植被类型、水平阶整地前后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降雨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不同样地平均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平阶侧柏林地(18.68%)、自然坡面侧柏林地(16.19%)、水平阶刺槐林地(16.10%)、自然坡面刺槐林地(15.42%)。较之自然坡面,水平阶整地措施能够分别提高侧柏林地和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15.38%、4.41%。根据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水平阶整地可以提升土壤水分的活跃层、次活跃层深度:水平阶侧柏林地活跃层、次活跃层深度范围为0~80 cm,相对于自然坡面侧柏林地提升深度33%;水平阶刺槐林地活跃层、次活跃层深度范围为0~140 cm,相对于自然坡面刺槐林地提升深度40%。【结论】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降雨量、工程措施、植被作用关系密切,水平阶是开展黄土残塬小流域生态恢复的有效工程措施,且水平阶侧柏林地提升效果要优于水平阶刺槐林地。图3表3参3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红 覃炳醒 孙铭隆 周志强
利用大兴安岭南瓮河保护区典型林型的样方调查资料,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不同强度林火干扰下草类--白桦林和草类--落叶松林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土壤因子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调查样地林下植被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火烧强度增加而降低,表现出未火烧>中度火烧>重度火烧的趋势,而物种多样性指数年变化量均有明显的增加,其中林火干扰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明显高于未受林火干扰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2)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加,林下植被生物量总量降低;而林下植被生物量总量年增加变化量呈上升趋势,增加的程度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与火烧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小泉 张清华 毕树峰
以太行山北部山西五台山中山地区幼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阳坡、阴坡和半阳坡三种代表性立地上,从土壤水势、水容量等持水特性和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角度,并结合树木抗旱性和生长,研究了该地区土壤水分供应状况及其与造林成活和幼林生长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壤有效水范围为-0.3--20bar,正常生长水在-0.3--3bar,轻胁迫水-3--10bar,中胁迫水为-10--20bar;土壤持水特性和有效水范围以阳坡最小,半阳坡最大;土壤自然含水率和有效水含量随降水而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阴坡全年土壤含水率高,有效水充足,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快,半阳坡和阳坡土壤含水率低,有效水较少,林木易于受旱,需选择抗旱树种...
关键词:
土壤水势,土壤水容量,土壤有效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佳 周小玲 田育新 陈建华 张珉 邓楠 陈艺
以武陵山区小流域马尾松林、枫樟混交林、杜仲林和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其7.5、12.0、20.0 cm土层深度在典型降雨前后水分动态变化进行观测与分析,研究了林地土壤水分的日变化规律,从而为林水综合管理、流域科学治理以及森林多功能高效经营等提供科技支持。结果表明:1)所有观测时间内,在7.5和12.0 cm土层深度处,4种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最大的均是杜仲林,其次是枫樟混交林,最低的是坡耕地,土壤水分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20.0 cm土层深度处,杜仲林和枫樟混交林差异不显著,马尾松林与坡耕地差异显著;3个土层深度下,4种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均为杜仲林>枫樟混交林>马尾松林>坡耕地。2)降雨前, 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均比较稳定,只在7.5和12.0 cm处缓慢减少;降水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明显增加,增加幅度最大的是7.5 cm的马尾松林,其次是12.0 cm的坡耕地。3)降水前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与风速和大气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土壤的含水量与湿度呈正相关关系。4)综合分析表明杜仲林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其作为生态经济型树种,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能力,可大面积示范推广有利于提高研究区的生态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