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7)
- 2023(11051)
- 2022(9853)
- 2021(9148)
- 2020(7720)
- 2019(18031)
- 2018(18034)
- 2017(34407)
- 2016(18988)
- 2015(21235)
- 2014(21151)
- 2013(20997)
- 2012(19554)
- 2011(17596)
- 2010(17381)
- 2009(15536)
- 2008(14812)
- 2007(12822)
- 2006(11172)
- 2005(9646)
- 学科
- 济(72207)
- 经济(72124)
- 管理(53199)
- 业(49233)
- 企(41016)
- 企业(41016)
- 方法(35178)
- 数学(30532)
- 数学方法(30183)
- 学(20582)
- 农(19264)
- 中国(17654)
- 财(17635)
- 业经(15781)
- 地方(14750)
- 环境(13390)
- 和(13233)
- 农业(12995)
- 贸(12453)
- 贸易(12448)
- 理论(12173)
- 易(12076)
- 制(11805)
- 技术(11694)
- 务(11377)
- 财务(11317)
- 财务管理(11297)
- 企业财务(10720)
- 划(10553)
- 教育(9795)
- 机构
- 大学(269471)
- 学院(266642)
- 管理(105068)
- 济(98766)
- 经济(96472)
- 研究(94129)
- 理学(91639)
- 理学院(90587)
- 管理学(88804)
- 管理学院(88390)
- 中国(66922)
- 科学(64498)
- 京(59158)
- 农(53553)
- 所(49457)
- 业大(47793)
- 研究所(45911)
- 财(42666)
- 农业(42647)
- 中心(41206)
- 江(38087)
- 北京(37454)
- 财经(34915)
- 范(34898)
- 院(34584)
- 师范(34446)
- 经(31891)
- 州(31211)
- 技术(29634)
- 省(28857)
- 基金
- 项目(193889)
- 科学(149800)
- 基金(139452)
- 研究(134211)
- 家(125359)
- 国家(124398)
- 科学基金(104400)
- 社会(80958)
- 社会科(76521)
- 社会科学(76495)
- 省(76490)
- 基金项目(75021)
- 自然(72506)
- 自然科(70720)
- 自然科学(70697)
- 自然科学基金(69418)
- 划(65770)
- 教育(60497)
- 资助(57766)
- 编号(53714)
- 重点(44233)
- 成果(42428)
- 部(41383)
- 发(41306)
- 创(40062)
- 计划(38796)
- 科研(38086)
- 创新(37458)
- 课题(37322)
- 科技(34969)
- 期刊
- 济(104432)
- 经济(104432)
- 研究(74322)
- 学报(53485)
- 中国(48450)
- 农(47641)
- 科学(46572)
- 大学(38349)
- 管理(37319)
- 学学(36340)
- 农业(33730)
- 财(30498)
- 教育(27635)
- 技术(21523)
- 融(18285)
- 金融(18285)
- 业(18180)
- 业经(17089)
- 经济研究(16321)
- 财经(16190)
- 图书(15413)
- 科技(14926)
- 业大(14903)
- 林业(13789)
- 经(13677)
- 资源(13603)
- 版(13512)
- 问题(13511)
- 理论(13119)
- 技术经济(12423)
共检索到378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甲霞 张万军 曹建生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通过对太行山低山区主要植被黄背草、荆条及其混合植被下的土壤水分及以上3种植被水分利用状况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贮水量的季节变化随着降雨量及季节变化而变化,植被生长期降雨量多的年份,土壤贮水量大,降雨量小的年份,土壤贮水量小;3种植被不同坡度下水分利用效率,平坡大于斜坡,丰水年,混合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枯水年,黄背草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择福
通过对九龙山不同立地实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土壤有效水分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持水性由好到差依次为:阴坡灌木、阴坡裸地、油松、阳坡灌木、阳坡裸地和侧柏;坡向和植被类型对土壤持水性影响极大;同一立地条件下,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持水性的主要因子;土壤饱和蓄水量变化范围在1 605.86~2 353.66t/hm~2之间,土壤水分只有7,8两月处于易效水阶段,其它时间均属难效水范围,即使雨季的土壤水分也难达到田间持水量;土层蓄水体积小,水分补偿能力差,土壤水分亏缺率在32%~75%之间,构成了该区脆弱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
关键词:
太行山低山区 立地类型 土壤水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小泉 张清华 毕树峰
以太行山北部山西五台山中山地区幼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阳坡、阴坡和半阳坡三种代表性立地上,从土壤水势、水容量等持水特性和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角度,并结合树木抗旱性和生长,研究了该地区土壤水分供应状况及其与造林成活和幼林生长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壤有效水范围为-0.3--20bar,正常生长水在-0.3--3bar,轻胁迫水-3--10bar,中胁迫水为-10--20bar;土壤持水特性和有效水范围以阳坡最小,半阳坡最大;土壤自然含水率和有效水含量随降水而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阴坡全年土壤含水率高,有效水充足,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快,半阳坡和阳坡土壤含水率低,有效水较少,林木易于受旱,需选择抗旱树种...
关键词:
土壤水势,土壤水容量,土壤有效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鹏 宋献方 侯士彬
植被对土壤水动态的影响研究对认识水循环机理和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以崇陵实验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负压计对太行山区的3种典型植被荒草、刺槐和侧柏覆被下的土壤水势进行观测。通过土壤水势的动态变化可以看出,土壤水势在年内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土壤水势在3~6月缓慢下降,7~8月波动上升,9~10月下降,且3种植被在丰水年的土壤水势差异大于枯水年。从土壤水势剖面可以看出,荒草地土壤水蒸散发消耗集中在0~50 cm土层,刺槐林地在0~90 cm都有较大水分消耗,侧柏林地在整个土壤剖面上具有较小的水分消耗。通过降水后土壤水势的变化可以看出,刺槐林地土壤对降水入渗的反应时间最快,侧柏林地土壤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漆良华 张旭东 周金星 周小玲 田育新 魏远 吴建平 柯裕洲
对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7种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群落土壤饱和贮水量与最大吸持贮水量均高于荒草灌丛群落,表明森林植被能较好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持水能力;2)通用经验方程对各种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Kostiakov方程次之,Horton方程最差;3)毛竹杉木混交林群落土壤初渗率(17·10mm·min-1)和平均入渗率(7·42mm·min-1)最大,杉木人工林稳渗率(11·51mm·min-1)最高,油桐人工林初渗率(4·93mm·min-1)、稳渗率(0·52mm·min-1)和平均入渗率(1·23mm·min-1)均最小;4)坡位对土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玮 朱军 吴鹏 丁访军 崔迎春
采用环刀法测定了杠寨小流域5种植被类型下土壤的水分物理特性。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的增加,土壤密度增加,渗透系数减小,火棘灌丛土壤密度(1.24 g/cm3)最大,华山松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密度(1.04 g/cm3)最小;华山松林渗透系数最大,为7.17 m/d,麻栎林渗透系数最小(2.2 m/d)。(2)杠寨小流域土壤的总孔隙度在50%左右,麻栎林及火棘灌丛毛管孔隙度所占比例最小,仅占总孔隙度的1/10,针叶林的非毛管孔隙度相对较大,占总孔隙度的1/5以上。(3)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的现有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华山松林>马尾松林>火棘灌丛>华山松马尾松混...
关键词:
杠寨小流域 植被类型 土壤水分物理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毕润霞 杨洪强 杨萍萍 范伟国 陈锦璞 樊树雷 吴瑞刚
【目的】探讨地下穴灌技术对苹果树冠下土壤水分分布和叶片水分利用率的影响,明确地下穴灌方法的作用特点。【方法】以8年生苹果树为试材,通过穴贮肥水和地面集中灌溉的比较,研究地下穴灌处理果树冠下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分析苹果叶片光合性能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采用地面集中灌溉处理,果树冠下土壤含水量在灌溉后第3天快速下降,土壤水分主要集中于10—30 cm土层,水分分布区呈"盘子状"。采用地下穴灌土壤含水量在灌溉7 d后迅速下降,土壤水分主要集中在40—60 cm土层。地下穴灌使土壤含水量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最高水平,土壤水分"上少下多",分布区如正立的"葫芦状";采用穴贮肥水灌溉处理后,土壤水分主要分布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铁山 孙吉定 张金香
1992~1994年,在河北省平山县两岔试区,对太行山花岗片麻岩低山丘陵区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定位研究,表明:土壤水分严重亏缺,全年土壤水分,以雨季较好,秋季次之,5,6月份最低.为解决该地区土壤水分亏缺与绿化的矛盾,提高造林成活率,提出雨季或秋季营造以水土保持为目的的疏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的造林举措.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水分亏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薇 蔺文静 吴庆华 王贵玲
土壤水分含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植被生长状态有重要影响,但土壤水分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变异性。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包气带不断增厚,使土壤水分的储存、运移和转化发生了变化,影响了土壤水的动态变化特征。本研究利用连续多年的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分析了太行山前包气带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受丰水年枯水年影响存在年际差异,根据不同季节土壤水分的动态特点,可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累积期和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在垂向上,土壤含水量从上层向下逐渐增大,土壤水分变异程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关键词:
包气带 土壤水分 动态规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谦 廖凯华 杨桂山 朱青 郑锦森
在长期田间试验基础上,分别利用数值模拟方法(Numerical Simulation,NS)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型构建江南平原土地整治区典型林地的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并对土壤贮水量进行预测。NS模型校正结果表明,该模型虽能较好地预测林地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但是NS模型对训练期和验证期0~60cm土层贮水量预测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11.09和8.29mm,而ANN预测的RMSE分别为4.17和4.08mm,说明ANN的预测效果好于NS模型。最后,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ANN预测精度对输入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启红 陈丽华 张富 张超波
在我国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开展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意义,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该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丘壑区降雨、植被对土壤水分特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豆草和豌豆的表层土壤含水量对降雨响应速度快于油松土壤含水量;水分入渗增湿与同期降雨量密切相关;土壤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时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变长。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降雨 植被 时间序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韵珠 王凤仙
阐述了土壤水分/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涵义及其表达式。分析了大田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土壤水氮状况和产量、利用效率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土壤水分和氮素的周年消耗特征。并应用多目标优化模型对小麦-玉米的水氮管理措施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氮素 资源利用效率 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士余 左长清 朱金兆
通过土壤水分渗漏装置试验研究了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及其枯落物在红壤坡地对土壤水分动态和水量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百喜草覆盖(A)、百喜草敷盖(B)、裸露对照(C)的地表径流系数分别为1.35%、2.78%和32.74%,C的地表径流量分别是A、B的24.25倍和11.78倍。A、B、C的月均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显示,地被物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随季节的不同而不同,不同地被物可以增加或减少土壤水分。年均土壤含水量排列顺序是:B(27.09%)>A(26.46%)>C(26.27%)。不同处理水量平衡各分量有较大差异。在2002年降雨量1 808.5mm的情况下,A、B、C的年总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明达 张素瑜 杨慎骄 关小康 李帅 陈金平 王同朝
为探索高效的灌溉策略以减少灌水量并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以缓解黄淮海冬麦区水资源短缺。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探究地表滴灌(DI)和地下滴灌(SDI)条件下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60%~70%,70%~80%,记为W_(50)、W_(60)和W_(70))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水提取量、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整个生长季,与DI处理相比,SDI处理降低0~0.8 m土层土壤水提取比降低11.8%~21.8%,但SDI处理0.8~1.6 m土层土壤水提取量增加28.4%~29.8%。SDI处理的平均土面蒸发量和灌溉量分别比DI处理减少23.1%,8.9%。虽然花后SDI和DI处理间蒸腾速率的差异不显著,但在W_(50)和W_(60)条件下(亏缺灌溉),SDI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均高于DI处理。与DI处理相比,在亏缺灌溉条件下,SDI处理的产量增加14.5%~29.3%,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3.9%~25.9%。与DI处理相比,在W_(70)条件下,SDI处理更多灌溉水下渗到0.8 m以下土层,从而显著降低上层土壤的土壤水提取量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导致产量降低4.1%~8.9%。SDI处理在W_(60)条件下能够从深层土壤提取更多水分,并调控冬小麦的光合特性,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儒 崔荣美 贾志宽 韩清芳 路文涛 侯贤清
【目的】探索半湿润区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田的蓄水保墒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方法】采用普通地膜、液体地膜和秸秆设置不同沟垄覆盖栽培模式,连续3年对冬小麦土壤水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蓄水保墒作用最为明显,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利用状况。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和垄覆液膜沟覆秸秆的产量最高,3年平均产量分别较平作不覆(CK1)提高39.3%(P<0.05)和29.4%(P<0.05),较垄不覆沟不覆(CK2)提高35.6%(P<0.05)和25.9%(P<0.05),WUE平均分别较CK1提高39.6%(P<0.05)和30.3%(P<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