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20)
- 2023(3398)
- 2022(2633)
- 2021(2584)
- 2020(2099)
- 2019(4590)
- 2018(4449)
- 2017(7701)
- 2016(4617)
- 2015(5275)
- 2014(5336)
- 2013(5280)
- 2012(5029)
- 2011(4192)
- 2010(4365)
- 2009(3984)
- 2008(4421)
- 2007(3967)
- 2006(3463)
- 2005(2748)
- 学科
- 财(19259)
- 管理(16325)
- 济(12929)
- 经济(12917)
- 财政(11588)
- 业(11527)
- 企(9702)
- 企业(9702)
- 政(9280)
- 务(7411)
- 财务(7397)
- 财务管理(7360)
- 企业财务(7041)
- 中国(6787)
- 地方(5849)
- 农(5792)
- 制(5194)
- 土地(4822)
- 学(4210)
- 度(4159)
- 制度(4157)
- 及其(3981)
- 方法(3848)
- 策(3792)
- 体(3662)
- 政策(3485)
- 方针(3443)
- 农业(3404)
- 业经(3347)
- 述(3330)
- 机构
- 学院(56421)
- 大学(54955)
- 研究(21238)
- 财(18938)
- 济(17751)
- 管理(17546)
- 经济(17198)
- 中国(16730)
- 科学(14632)
- 理学(14071)
- 理学院(13879)
- 管理学(13611)
- 农(13594)
- 管理学院(13520)
- 京(12678)
- 所(11698)
- 农业(10581)
- 江(10532)
- 省(10346)
- 财经(10214)
- 业大(10212)
- 研究所(10118)
- 中心(9740)
- 经(9144)
- 财政(8081)
- 北京(7883)
- 院(7853)
- 州(7761)
- 技术(7715)
- 范(7468)
共检索到101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叶鹏
学界关于抗日根据地的财政问题,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如在公粮征收、各根据地基础财政制度方面等等。但是对于抗日政权的财政工作如何真正穿透乡村社会,如何有效应对战争、灾荒等严酷环境,以维持政权的生存和发展,现有的论述仍不够深入和清晰。此外根据地的财政工作,相对于此前晚清民国的财政实践,在一些关乎财政现代化的实质问题上有何推进,如税收中介问题、
关键词:
太岳抗日根据地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赵姝 申长平
国有百政,财为之母,财政是政权的经济支柱,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中,对财政工作的重视一以贯之,领导财政事业走过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阶段,历经百年风雨,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抗日斗争的主战场之一。在战争环境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以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等为主的根据地财政,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贯彻节约方针、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更是在极其艰难的战争环境中进行了财政经济建设实践,不仅保证了抗日战争的物资供给,巩固了红色政权,更为保障革命的最终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进入新时代,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财政的使命任务更为艰巨。认真总结革命时期财政工作的经验,以史为鉴、以史为镜,才能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推动财政更好发挥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为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山西 财政建设 经验启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郑备军 阮卓婧 陈骏宇
浙东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在财政初创阶段以"灰色隐蔽"为原则,实行让步政策;随着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田赋公粮及地方税成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财政支出以军费支出为主。在根据地财政建设中,实行减租减息、废除苛捐杂税,并建立完整、透明、灵活的财政收支与预算管理制度,为抗日根据地提供了经济保障,这些经验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值得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浙东根据地 财政建设 财政收支 思路借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巨文辉
抗日战争爆发后 ,中国共产党以山西为支点在敌后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等抗日根据地 ,确立了自己的政权 ,孕育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晋察冀根据地在合理负担的基础上 ,依据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依据中共关于统一累进税的一贯主张 ,废除田赋和苛捐杂税 ,实施统一累进税 ,这是一次伟大的创举 ,是财政税收历史上的一次革命。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财政建设 统一累进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成虎
太岳抗日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一个组成部分,曾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当时农村经济濒临破产的背景下,尤其是皖南事变后没有国民政府接济的情况下,太岳区在经济战线上,究竟执行了哪些政策以及做了哪些工作?这些经济工作发挥了什么作用?对建国后和当今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与启示?本文以太岳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发展为主线,改变以前笼统的宏观研究,以具体的个案研究为主,从中国共产党的经济统制政策演变和自由市场发展来考察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檀江林
抗战期间,刘少奇先后担任过中共北方局和中原(华中)局书记,1943年回延安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仍指导根据地工作,对于创建和巩固敌后根据地作出了杰出贡献。长期以来,对刘少奇与抗日根据的研究偏重于政权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等,对于他在财经方面的理论与成...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许大华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失败。面对血腥镇压,中国共产党人奋起抗争,从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先后举行了上百次武装起义,组织工农红军,创建革命根据地,红色区域遍及十余省的300多个县。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全国最大的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群首脑机关所在地,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熊鹭
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政权过程中,上下求索,艰难曲折,其中闽西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重要实践基地。共产党人结合实际情况卓有成效地在闽西开展财政金融工作,为巩固和扩大红色根据地奠定基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俞秋秋
作者认为,中国革命根据地财政,既具有财政的一般性,又具有为根据地和中国革命的发展提供支持,反映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特征的特殊性。作者用大量详尽的事实进一步阐述了中国革命根据地财政的历史作用,指出,它具有支持根据地的产生和发展,显示根据地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关系的先进性,为社会主义制度奠基的作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陕劲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事业是创新开拓的伟大事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在战争年代相结合的具体实践,深深地刻上了中国革命事业的红色烙印,留给我们今天的是丰富的可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永不枯竭的强大精神力量。山西是共和国金融事业发展和壮大的地方,积淀着浓厚的红色金融元素。作为革命老区,山西诞生了冀南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我们追寻革命老区的红色金融历史,深刻把握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金融内涵,传承和弘扬革命老区的红色金融文化,需要努力做好红色金融基因的宣传者、传承者和践行者。
关键词:
红色金融 抗日根据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陆晓晖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位于广东省的海丰、陆丰地区,其范围包括海丰、陆丰两县,后期还包括惠阳、紫金部分山区。1927年至1934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围绕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发展革命队伍等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开展了一系列的财政管理活动,为保护和巩固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设财政管理架构,建立统一的财政运行体制1927年11月,海丰县苏维埃政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陆晓晖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位于广东省的海丰、陆丰地区,其范围包括海丰、陆丰两县,后期还包括惠阳、紫金部分山区。1927年至1934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围绕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发展革命队伍等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开展了一系列的财政管理活动,为保护和巩固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设财政管理架构,建立统一的财政运行体制1927年11月,海丰县苏维埃政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皓宇 马金华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日战争由此爆发。8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西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中第二条提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此后,以晋察冀根据地为开端,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随着抗日民主政权的逐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废除了具有剥削性质的旧税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秀山
超越时代的真知灼见──关于邓小平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倡导科技兴农事迹的简述赵秀山近几年,邓小平反复强调科技的巨大作用,明确提出了“科技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在全国人民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大潮中,我联想到至今还少有人提及的一段史实。这就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芜湖市分行课题组
<正>皖江地区位于长江流域安徽沿江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物产资源丰富,曾是抗战时期日伪军占领和掠夺的重点区域。1943年,中共皖江区党委正式组建大江银行,发行皖江抗日根据地自身印制的货币——大江币。回顾历史,大江币的印发和流通有力地支援了新四军在皖江地区的抗日斗争,对于皖江抗日根据地缓解财政压力、稳定金融秩序、加快经济建设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