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8)
- 2023(10826)
- 2022(9662)
- 2021(9195)
- 2020(7823)
- 2019(18091)
- 2018(17978)
- 2017(34413)
- 2016(19089)
- 2015(21562)
- 2014(21570)
- 2013(21372)
- 2012(19817)
- 2011(17872)
- 2010(17617)
- 2009(16071)
- 2008(15551)
- 2007(13550)
- 2006(11802)
- 2005(10262)
- 学科
- 济(73354)
- 经济(73266)
- 管理(51093)
- 业(48241)
- 企(40381)
- 企业(40381)
- 方法(34768)
- 数学(29707)
- 数学方法(29332)
- 学(23252)
- 农(18733)
- 中国(17925)
- 财(17343)
- 业经(15623)
- 地方(15084)
- 理论(13458)
- 和(12707)
- 农业(12618)
- 贸(12414)
- 贸易(12408)
- 易(12007)
- 制(11659)
- 环境(11576)
- 技术(11320)
- 教育(11012)
- 务(10829)
- 财务(10770)
- 财务管理(10749)
- 企业财务(10196)
- 划(9971)
- 机构
- 大学(274114)
- 学院(269365)
- 管理(105130)
- 济(99480)
- 经济(97162)
- 研究(94866)
- 理学(91486)
- 理学院(90381)
- 管理学(88575)
- 管理学院(88125)
- 中国(67054)
- 科学(64582)
- 京(59409)
- 农(51768)
- 所(49748)
- 业大(46537)
- 研究所(46093)
- 财(43889)
- 中心(41771)
- 农业(41478)
- 江(38942)
- 北京(37422)
- 范(36483)
- 师范(35951)
- 财经(35659)
- 院(34623)
- 经(32437)
- 州(31407)
- 技术(30364)
- 师范大学(29299)
- 基金
- 项目(191953)
- 科学(147672)
- 基金(137132)
- 研究(134538)
- 家(122470)
- 国家(121485)
- 科学基金(101762)
- 社会(80717)
- 社会科(76111)
- 社会科学(76086)
- 省(76038)
- 基金项目(73209)
- 自然(69715)
- 自然科(67988)
- 自然科学(67968)
- 自然科学基金(66719)
- 划(64678)
- 教育(61427)
- 资助(57574)
- 编号(54348)
- 成果(44421)
- 重点(43742)
- 部(41295)
- 发(40688)
- 创(39588)
- 课题(38043)
- 科研(37649)
- 计划(37579)
- 创新(36928)
- 大学(35062)
共检索到385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齐明 刘伟 周钦 陈则 王扬 马文君 杨珍 施文瑞 孟庆辉 郑天伦
清溪乌鳖(Qingxi black strain of Pelodiscus sinensis)是基于太湖花鳖(Taihu strain of P.sinensis)体色黑化个体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为研究体色黑化对中华鳖群体分化的影响,通过测定太湖花鳖、清溪乌鳖的23项形态学指标、3项生物学指标及营养组成,对太湖花鳖和清溪乌鳖种质性状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显示:(1)形态学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一致且两者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背甲、腹甲、四肢和头部的形态差异;差异系数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2)太湖花鳖的可食净重占比显著高于清溪乌鳖;而背甲重占比,太湖花鳖显著低于清溪乌鳖。(3)太湖花鳖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18.15%,♀:18.08%)显著低于清溪乌鳖(♂:18.85%,♀:18.89%);而粗脂肪含量,太湖花鳖(♂:0.56%,♀:0.56%)显著高于清溪乌鳖(♂:0.43%,♀:0.45%)。(4)清溪乌鳖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的含量比值(♂:84.44%,♀:85.54%)和呈味氨基酸/总氨基酸的含量比值(♂:38.65%,♀:38.35%)显著高于太湖花鳖(♂:80.59%,♀:81.82%)、(♂:37.88%,♀:37.36%);而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的含量比值(太湖花鳖♂:50.46%,♀:50.70%;清溪乌鳖♂:51.01%,♀:51.44%),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太湖花鳖裙边中的羟脯氨酸含量(♂:16.08%,♀:16.12%)显著高于清溪乌鳖(♂:15.77%,♀:15.69%)。(5)太湖花鳖和清溪乌鳖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太湖花鳖♂:31.89%,♀:30.92%;清溪乌鳖♂:31.64%,♀:32.88%)、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太湖花鳖♂:30.50%,♀:30.160%;清溪乌鳖♂:30.55%,♀:30.71%)、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太湖花鳖♂:30.94%,♀:30.58%;清溪乌鳖♂:31.98%,♀:32.72%)和EPA+DHA的含量(太湖花鳖♂:12.63%,♀:12.39%;清溪乌鳖♂:12.98%,♀:12.82%)基本接近,仅在个别脂肪酸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罗智 李晓东 白海娟 袁勇超 龚世园
在野外自然海区取100尾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挑选体重一致、健康无病的虾虎鱼做实验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尾,投放到3个室内流水玻璃纤维钢水族箱中,以冻虾喂养30 d后称重、取样。在捕获野生虾虎鱼同一水域取同样规格的矛尾复虾虎鱼24尾,进行同样的称重、取样和分析,比较研究野生虾虎鱼和养殖虾虎鱼体组成及形态学的异同。结果表明:野生组全鱼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养殖组与野生组矛尾复虾虎鱼在肥满度(CF)、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SI)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组全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龙晓文 吴仁福 麻楠 李才平 吴旭干 成永旭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昕悦 李宇 冉亚兰 龙入海 杨永康 张乔会 谭生权 何美军
为培育优质高产的特色经济作物鸡爪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开展对两种不同表型的大叶、细叶鸡爪黄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活性差异研究.统计分析不同表型的鸡爪黄连形态学差异,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盐酸小檗碱含量;采用滤纸片法对十二种供试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并运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体外清除试验,测定其抗氧化活性.4年生大叶鸡爪黄连的平均株高31.83±2.66 cm、叶柄长度15.77±2.05 mm、叶绿素含量(SPAD)43.41±1.28、鲜重30.47±12.19 g、干重9.07±2.93 g,显著优于小叶鸡爪黄连:株高21.33±1.25 cm、叶柄长度11.81±1.85 mm、叶绿素含量(SPAD)35.76±1.98、鲜重3.87±0.31g、干重1.97±0.24 g;小叶鸡爪黄连的盐酸小檗碱含量(41.2±2.24μg·g~(-1))显著高于大叶鸡爪黄连(13.3±0.9μg·g~(-1));大叶鸡爪黄连对7株供试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值范围为3.91~7.81 mg·mL~(-1),小叶黄连对6种供试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值范围10.94~21.88 mg·mL~(-1);小叶黄连较大叶黄连更好抗氧化活性,IC_(50)分别为0.259、0.387 mg·mL~(-1).大叶鸡爪黄连的产量、抑菌活性显著优于小叶鸡爪黄连,但是抗氧化活性、盐酸小檗碱含量显著低于小叶鸡爪黄连.
关键词:
鸡爪黄连 表型 小檗碱 抗菌 抗氧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季强彪 李淑久
本文对缫丝花(RosaroxburghiTrat)与单瓣缫丝花(R.roxburghif.normalisRehd.etWils)的根、茎、叶、花进行了形态和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1.两种缫丝花营养器官形态与结构基本相似;2.二者的花托-托附杯在形态上明显不同,缫丝花呈深碟状,单瓣缫丝花呈壶状;3.缫丝花的重瓣花瓣是由雄蕊和/或者离心皮雌蕊发生瓣化形成的。表明雄蕊、心皮与花瓣在起源上是同源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祁保民 姚金水 卢惠明
通过剖检和组织学观察研究了中华鳖白底板病 .结果表明 ,鳖白底板病是一种出血性贫血 ,其发生发展为一慢性过程 .病鳖胃、肠道严重出血 ,肠粘膜萎缩 ;肝细胞出现弥漫性颗粒变性、水泡变性以及坏死 ;脾淤血、出血、白髓萎缩 ;脑组织呈非化脓性脑炎及脑膜炎 ;肠壁、脾脏、肺脏及肝脏内均有含铁血黄素沉着
关键词:
中华鳖 白底板 病理形态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辉 戴伟湘 张岩 高天翔 吉田英雄
对采自日本北海道宗谷近海的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和北方玉筋鱼(A.hexaperus)进行了部分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的分析比较。2种玉筋鱼在体长体质量关系式、性腺成熟系数等生物学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2种玉筋鱼的脊椎骨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有较高的重叠率(70%)。采用耳石角度对2种玉筋鱼进行研究,发现玉筋鱼耳石角度的平均值[(86.8±0.4)°]显著小于北方玉筋鱼[(93.0±0.5)°](P<0.05)。利用耳石角度对2种玉筋鱼的判别准确率较高,平均为84.3%,可以作为鉴别2种玉筋鱼的1个形态学参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群 常虹 陈娟 郝德君
分月扇舟蛾与仁扇舟蛾为重要的杨树食叶害虫,其成虫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及危害方式十分相似,极易引起混淆,且二者在国内的分布区有重叠,给2种舟蛾的准确鉴定及监测带来困难。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比较分月扇舟蛾与仁扇舟蛾的卵、幼虫、蛹和成虫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和部分生物学特性,确定其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线粒体COⅠ基因的部分序列,比对分析二者的进化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历燕 陈庆昌 张小波
红脂大小蠹又名强大小蠹 (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 ,为国内新纪录种 ,是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Carr.)的毁灭性害虫 ,可导致几十年生的油松在较短期内死亡。越冬虫态以成虫和老熟幼虫为主 ,占 77 5 % ,2~ 3龄幼虫为辅 ,占 2 1 7% ,少数以蛹越冬 ,占 0 8%。其生活史以成虫越冬的 1a 1代 ,以老熟幼虫越冬的需跨年度才能完成 1个世代发育 ,以小幼虫越冬的需 3a完成 2代或 2a完成 1代。在种群密度较低时 ,危害生长衰弱的过火木、新伐倒木及新的伐桩 ,种群密度大时 ,能迅速入侵胸径≥ 10cm、树龄在 2 0a生...
关键词:
红脂大小蠹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郑文彪 粱淡茹 肖智 方昆阳 刘顺元 林蠡 孟帆
山瑞鳖与中华鳖的养殖生长和形态比较@郑文彪@粱淡茹@肖智@方昆阳¥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刘顺元@林蠡@孟帆¥广东省海洋与水产厅资源环境管理处山瑞鳖与中华鳖的养殖生长和形态比较郑文彪粱淡茹肖智方昆阳(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广州510631)刘顺元林蠡孟帆(广东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聪 阎里清 高泽霞 曹小娟 钱雪桥 王卫民
对团头鲂的3个种质资源区(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群体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对可数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团头鲂群体在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胸鳍鳍条数以及臀鳍鳍条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体长作为协变量对可量性状进行的协方差分析显示,3个团头鲂群体在全长、体高、头长、头宽、尾柄长、尾柄高、背前区长和腹鳍前长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可量性状建立判别函数以及对可量性状平均值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梁子湖团头鲂与鄱阳湖团头鲂在外部形态上更为相似。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9.78%、22.63%和6.53%,累计贡献率为68.95%。多元统计分析显示梁子湖群体和淤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杰 吴旭干 龙晓文 马明君 黄庆 赵恒亮 成永旭
采用形态学测量和生化分析等方法,比较了野生和池塘养殖条件下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的形态学、肝胰腺指数(HSI)、常规生化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结果发现:野生和池塘养殖扣蟹的形态学特征差异较大,雌雄个体均有4个贡献较大的主成分(PC1,PC2,PC3,PC4),其中PC1的贡献率均远高于其他主成分,两者PC1分别由16和19个主要影响变量构成;所测36个形态学指标中,两群体雄蟹和雌蟹分别有25和22个形态学指标差异显著,进一步筛选判别贡献率较大的4~5个指标分别建立判断方程,综合判别准确率达95%以上;野生扣蟹的HSI、组织中总脂、躯体肌肉的16∶0、18∶1n9和20∶4n6含量均高于池塘养殖扣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加德 王梅 冯丹 冯志伟 文亦芾 陈鹏
[目的 ]为比较同域混合发生的两种竹蝗属昆虫,即黄脊竹蝗与青脊竹蝗形态学与生物学之间的异同点。[方法 ]采自同一地理区域的两种竹蝗的成虫,在大棚内饲养,对其形态特征:体长、触角、后足股节、头幅、外生殖器等,及生活习性:活动规律、交尾习性、寄主植物取食习性等进行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黄脊竹蝗雌成虫体长36.55±1.42 mm,触角23.46±1.29 mm,后足股节21.68±0.28mm,头幅5.33±0.2 mm;雄成虫体长31.35±0.75 mm,触角23.22±0.9 mm,后足股节17.86±0.23mm,头幅4.08±0.19 mm。青脊竹蝗雌成虫体长34.63±0.44 mm,触角18.34±0.56 mm,后足股节18.67±1.62 mm,头幅4.61±0.18 mm;雄成虫体长26.82±2.77 mm,触角17.75±1.58 mm,后足股节16.09±0.47 mm,头幅3.5±0.29 mm。同种竹蝗间雌雄成虫体长差异显著,两种竹蝗比较时雌雄体长、触角、后足股节以及头幅差异显著,雌性成虫的体长变化趋势相似,雌雄外生殖器结构相似。黄脊竹蝗交尾高峰期为14:00—17:00时,青脊竹蝗交尾高峰期为9:00—12:00时。两种竹蝗成虫在面对3种不同的寄主植物时表现出相同的取食偏好,均是最喜食毛竹,其次是芭蕉,最后是无芒雀麦,但青脊竹蝗的取食量大于黄脊竹蝗。[结论 ]两种竹蝗形态和生物学习性表现出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两种竹蝗能够同域发生的基础,研究结果为监测和防控两种竹蝗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信息支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倩 毛卫华 赵如茜 唐晓萍 陈杰
应用组织学方法分别对 2 8头太湖猪和大白猪各发育时期小肠各段的形态学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太湖猪十二指肠绒毛于 3日龄达最长 (14 7 4 9μm) ,大白猪则于 2 0日龄达到最长 (16 2 90 μm)。随着年龄的增加 ,绒毛的长度逐渐变短 ,但其宽度增加 ,肠皱襞越来越发达 ,以 90日龄和 12 0日龄最为显著。肠壁厚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太湖猪回肠的淋巴组织尽管随着生长逐渐发育 ,但不及同期大白猪。提示太湖猪与大白猪生长速度的明显差异与小肠组织发育有关 ,小肠发育是动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太湖猪 大白猪 小肠 绒毛 淋巴组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家勋 李俊清 廉秀荣
研究发现珙桐除具2苞片外,还有3个和4个苞片的珙桐,这可能比其已被公认的变种──光叶珙桐更具有分类和研究价值。栽植在郑州的珙桐于1993年春已开花,说明珙桐可以人工栽培,并可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和造林事业中。
关键词:
珙桐,植物历史,植物形态,生物学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