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46)
2023(8478)
2022(7068)
2021(6312)
2020(5031)
2019(11471)
2018(11137)
2017(20193)
2016(11053)
2015(12457)
2014(12505)
2013(12447)
2012(12162)
2011(11281)
2010(11457)
2009(10250)
2008(10218)
2007(9090)
2006(8388)
2005(7882)
作者
(36300)
(30452)
(30410)
(28861)
(19371)
(14736)
(13552)
(11821)
(11805)
(10901)
(10647)
(10361)
(10257)
(9908)
(9821)
(9292)
(9020)
(8961)
(8886)
(8811)
(7937)
(7817)
(7648)
(7030)
(6915)
(6873)
(6870)
(6759)
(6253)
(6180)
学科
(51475)
经济(51435)
(22896)
管理(21947)
地方(21058)
中国(17819)
(17748)
贸易(17733)
(17152)
(16319)
(14561)
企业(14561)
方法(14016)
(13465)
业经(12159)
数学(11511)
数学方法(11383)
地方经济(11368)
农业(11129)
(10094)
环境(9510)
(9262)
金融(9260)
(8712)
银行(8681)
(8601)
(7713)
(7378)
发展(7343)
(7320)
机构
学院(162546)
大学(158802)
研究(69304)
(66013)
经济(64562)
管理(51840)
中国(51385)
科学(46361)
理学(42973)
理学院(42246)
管理学(41174)
管理学院(40881)
(37847)
(36812)
(36320)
研究所(34636)
中心(30327)
农业(28963)
(28190)
业大(27820)
(26983)
(25902)
(24767)
(24606)
师范(24305)
北京(23618)
科学院(22257)
(21594)
财经(21224)
研究院(20059)
基金
项目(108735)
科学(83419)
基金(75674)
研究(75152)
(69574)
国家(69029)
科学基金(55773)
社会(45689)
(44368)
社会科(43326)
社会科学(43318)
基金项目(39790)
(37762)
自然(36797)
自然科(35763)
自然科学(35753)
自然科学基金(35023)
教育(32465)
(31288)
资助(30993)
编号(29545)
重点(26829)
发展(24148)
(23731)
成果(23570)
课题(22545)
计划(22256)
(22129)
(21805)
科研(21112)
期刊
(81660)
经济(81660)
研究(50738)
中国(39219)
(34868)
学报(32372)
科学(28424)
农业(24310)
大学(23436)
学学(22453)
管理(19671)
(18787)
教育(17884)
(16612)
金融(16612)
业经(14773)
(13529)
经济研究(13341)
技术(13033)
(11904)
问题(11767)
资源(11212)
国际(10975)
财经(9713)
世界(9061)
科技(8858)
业大(8807)
(8460)
林业(8456)
(8297)
共检索到266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超  申秋实  钟继承  刘成  范成新  
为了探讨太湖聚藻区月亮湾在水华易发季节及前后沉积物磷的赋存及迁移特征,采用欧洲标准测试委员会框架下发展的SMT磷形态分级方法对月亮湾由冬季至夏季(1~7月)表层沉积物(5cm)分层的磷形态分析发现,总磷和无机磷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平均含量分别为535.53和425.90mg/kg。但有机磷则在冬季至夏初降低,随后从夏初开始上升并于7月达最大值,平均含量为87.72mg/kg,是冬季的1.4~1.8倍,表明藻类聚集和沉降对表层沉积物有机磷含量产生显著影响。在监测的这几个月中,无机形态磷均于春季4月达到最大值,而且与1、6和7月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铁磷为无机磷主要形态,平均含量达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晔  
【目的】为了研究南海湖水质特征及沉积物中重金属季节性分布特征。【方法】以南海湖为例,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连续3年研究了不同季节南海湖水质状态(TN、TP、BOD5和CODcr和高锰酸钾指数)沉积物中重金属(As、Cd、Cu、Zn、Ni和Pb)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并运用冗余分析(RDA)的方法研究了南海湖浮游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沉积物养分、重金属含量和水质)之间的关系。【结果】(1)南海湖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P)和Margalef种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康丽娟  
淀山湖为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为了控制其富营养化趋势,在淀山湖影响区内实施了一系列外源污染控制措施。近年来,淀山湖水质持续改善,但每年仍有不同程度蓝藻水华暴发。为进一步探讨淀山湖水华暴发的机理,本研究对淀山湖沉积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沉积物TOC、TN、TP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受来水与北部围网养殖影响及水体自净作用影响,淀山湖沉积物中营养物西北部高,东部低,进水口附近沉积物营养物浓度显著高于湖心及出水口。在垂直分布上,受航道回淤影响,D1与D4样点营养盐垂直分布规律不显著,其它样点均表现出随水深度增加营养盐显著降低的趋势。与20多a前相比,淀山湖沉积物营养盐存在明显的富集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汉锋  谭启玲  王运华  
通过采集3个沉积物柱芯对梁子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磷及孔隙水中NH4+-N、NO3--N和全磷在剖面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水口附近沉积物氮、磷的含量较湖心和出水口附近高。沉积物和孔隙水中,NO3--N含量从表层到底层呈下降趋势,而NH4+-N含量则逐渐增加;沉积物中全氮和有机氮随深度增加而明显降低。沉积物中全磷及不同化学相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孔隙水中全磷含量随深度递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莲  谢发之  张瑾  陈广洲  汪静柔  
磷是导致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物质。采集大量巢湖表层水和沉积物样品,通过检测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分析巢湖水体中磷的时空变化及赋存特征。结果显示:巢湖南淝河和裕溪河河口的上覆水中总磷含量值时间变化特征为8月>5月>3月>12月;且南淝河口总磷含量年均值超过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明显高于裕溪河口值;表层水和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西高东低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靠近合肥市河口处。巢湖周边土壤及湖区磷的等值线分布表明:杭埠河流域农业污染、东巢湖东南部水土流失可能是巢湖磷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巢湖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总磷的相关系数为0.515,蓝藻爆发期全湖表层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显著减少,揭示目前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文松  汪玥  黄观超  李婷  王文洁  
河道黑臭化问题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已成为最为棘手的环境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皖江城市(芜湖)黑臭水体重金属的分布情况和潜在的来源,选择保兴垾黑臭河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外采集和室内分析,并结合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解析潜在来源。结果表明:(1)河道内重金属呈现Fe>Zn>Mn>Cr>Cu>Cd的大小特征,均显著超过安徽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富集最明显。除了Cd,其余5种重金属含量均表现出雨季期大于旱季期的特征。(2)形态研究表明,雨季期重金属倾向于从颗粒物表面解吸释放到上覆水中,且各重金属残渣态占比上升。(3)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MRI)结果表明,Cd污染生态风险占总污染生态风险的绝大部分(贡献率>90%),应重点解决Cd污染。(4)源解析结果表明,Zn、Cu和Cr受周边工业活动的影响,Fe和Mn主要是受自然源和工业源的混合影响,Cd最有可能受到区域农业面源的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豫  魏永军  蔡永久  赵中华  刘新  
为了解太湖流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特征,采集全流域11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用GC-μECD分析了20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并基于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对沉积物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沉积物中20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总含量介于16. 3~96. 9 ng/g dw之间,平均值为35. 0ng/g dw,其中HCHs和DDTs是主要的检出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12. 1、7. 6 ng/g dw,两者含量之和占总OCPs的25. 5%~85. 5%。特征化合物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HCHs主要来源于林丹,而且该区域仍然有新的DDT输入,并且大部分p,p’-DDT通过好氧生物降解为p,p’-DDE。沉积物质量基准法评价结果显示,γ-HCH、DDTs潜在生物毒性较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志梅  张雷  郑丙辉  郭康权  秦延文  王义  
 对2003-07在渤海湾采集的柱状沉积物中氮、磷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柱状沉积物中氮、磷空间分布特征是近岸高,远岸低;近岸P含量达0.410mg/g,远岸含量为0.233mg/g。其中磷主要以无机磷形式存在,无机磷约占总磷的50%以上;渤海湾沉积物中氮含量较高,平均达5.96mg/g。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春利  王焰新  
武汉市墨水湖重金属污染严重,在我国内陆城市受污染湖泊中具代表性。应用ICP-MS对墨水湖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的主要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定量测试,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微量重金属界面扩散通量的计算,定量评估了其对上覆湖水水质的影响,以期为浅水湖泊的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墨水湖沉积物间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Mn>Fe>Zn>Cu>Cr>Pb;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微量重金属浓度剖面均表现出明显相似的峰形分布特征,指示了湖泊沉积物中普遍存在微量重金属的沉积后再迁移现象;Fe和Mn在间隙水中的浓度远大于它们在上覆水中的浓度,其剖面分布特征主要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忠志  邢友华  姜瑞雪  高雁  
以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应用连续提取法测定了其中的总磷(TP)、弱吸附态磷(NH4Cl-P)、铝磷(Al-P)、铁磷(Fe-P)、钙磷(Ca-P)、残渣磷(Res-P)、有机磷(OP)等形态磷的含量,探讨了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总磷的平均含量为795.38mg/kg,与我国其他湖泊相比含量较高。表层沉积物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含量为384.9~1158.3mg/kg,约占沉积物中总磷的80.76%。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大小顺序为:Ca-P>Res-P>Al-P+Fe-P>NH4Cl-P,分别占无机磷的44.8%、31.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慧娟  刘云根  侯磊  王书锦  詹乃才  
【目的】研究生态修复区重金属砷的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为重金属污染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文山州内跨境河流小白河生态修复区为研究对象,沿水流方向设置A、B、C、D、E 5个断面,其中A断面位于生态修复区上游,为背景断面;E断面位于生态修复区下游,为削减断面;B、C、D断面位于生态修复区内,均为控制断面,采集5个断面的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小白河生态修复区表层(010cm)、中层(1020cm)和底层(2030cm)沉积物总砷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运用Hakanson方法对沉积物中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则  唐建业  刘永虎  程前  张硕  
磷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重要生源要素,也是海洋初级生产力和食物链的基础元素,沉积物中能参与界面交换的生物可利用磷(BAP)的潜在含量取决于沉积物中磷的形态,而渤海中部区域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渤海中部海域的5个区域(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为对象,采用分级浸取法,测定了23个采样点的沉积物样品中磷的组分、含量,并计算潜在BAP含量,研究分析了其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IP)是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的主要存在形式,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这五个区域沉积物中IP含量平均分别占其TP含量的78.39%、79.06%、71.46%、84.60%、81.46%,而有机磷(OP)则均占较小的比例。IP均以碎屑磷(De-P)为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分别占TP的54.02%、52.12%、33.33%、69.41%、57.28%,IP中各形态磷的含量顺序为:碎屑磷(De-P)> 闭蓄态磷(Oc-P)>铁/铝吸附态磷(Fe/Al-P)>钙结合态磷(Ca-P)>弱吸附态磷(Ex-P)。河流输入、沉积物粒度和沉积环境是影响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根据沉积物中潜在的BAP含量分析表明,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西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的BAP含量平均分别占TP 的44.77%、46.94%、64.87%、40.54%,具备较强的向水体中释放磷的潜力,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渤海中部海域营养物质循环和补充机制及沉积物对海洋水体磷的贡献上限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高春梅  庾旸  张艺玟  李慧  徐航  栾奎峰  
采用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杭州湾北部沉积物中总磷,利用SMT分级提取法对沉积物中无机磷进行提取并分析无机磷中各形态磷的含量,有机磷的含量则为总磷含量与无机磷含量的差值,探讨了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磷TP的范围为722.25~874.49μg/g,整体呈现靠近海岸逐渐增大的趋势,无机磷(IP)占63%,钙结合态磷(Ca-P)、有机磷(OP)、铁铝结合态磷(Fe/Al-P)、可交换态磷(Ex-P)为磷的主要赋存形态。Ca-P沿杭州湾北部自南向北呈减小趋势;Fe/Al-P在杭州湾北面含量较高,随着向外海延伸,其含量逐渐降低;Ex-P的空间分布与铁铝结合态磷的分布相似,随着远离海岸方向基本呈现减小的趋势。OP在海岸至外海的方向上无明显规律,其空间分布与IP的空间分布呈现近似相反的结果。生物有效磷(BAP)占总磷比重为42.22%~56.99%,含量较高,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被释放出来,从而被水生生物所利用。因此,推测杭州湾北部磷具有一定的释放风险,需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詹乃才  王妍  刘云根  侯磊  王书锦  张慧娟  
【目的】探讨农业面源污染下岩溶湖滨湿地"水体-植物-沉积物"体系中总磷(TP)的时空分异特征,以期为岩溶湖泊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滇东南岩溶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普者黑湖滨湿地设置典型样地,采用典型样带法布点方式,在研究区布设3条平行样带(编号Ⅰ、Ⅱ和Ⅲ),每条样带上等距布设不同采样点,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1,4,7月采集研究区不同样点对应的水体、沉积物及茭草茎、叶,测定水体总磷(TP)质量浓度和沉积物及植物样品TP含量,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水体TP质量浓度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晓辉  尹爱经  高超  
采集巢湖主要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样品33个,研究镉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其主要来源及影响因素,揭示沉积物中镉的富集规律及其生态风险。研究表明:巢湖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的镉空间分异特征明显,镉的富集主要集中在流经合肥城区、郊区以及部分中小城镇的河段,南淝河、店埠河等城市河流沉积物中镉的平均含量是杭埠河、丰乐河等非城市流域的2倍以上。沉积物镉含量与钙呈显著正相关,显示二者在成因上的密切联系。粒度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沉积物中镉的含量。南淝河上的部分采样点镉的富集系数超过10.0,达到严重污染的程度。城区下游采样点人为污染贡献均超过50%,部分达85%以上。说明流经合肥市区的南淝河向巢湖输送的沉积物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