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93)
- 2023(7946)
- 2022(6738)
- 2021(6165)
- 2020(5140)
- 2019(10754)
- 2018(10620)
- 2017(19399)
- 2016(11057)
- 2015(12396)
- 2014(12518)
- 2013(12389)
- 2012(12338)
- 2011(11549)
- 2010(12039)
- 2009(11071)
- 2008(11216)
- 2007(10166)
- 2006(9392)
- 2005(8872)
- 学科
- 济(52103)
- 经济(52050)
- 业(24432)
- 管理(23559)
- 地方(19061)
- 中国(17841)
- 企(16788)
- 企业(16788)
- 学(16770)
- 农(16125)
- 方法(13375)
- 业经(12424)
- 农业(11126)
- 地方经济(10665)
- 数学(10536)
- 数学方法(10364)
- 融(10204)
- 金融(10202)
- 发(10072)
- 银(9524)
- 银行(9491)
- 行(9353)
- 环境(8710)
- 贸(8633)
- 贸易(8621)
- 制(8461)
- 易(8200)
- 财(8163)
- 理论(8066)
- 和(8000)
- 机构
- 大学(168204)
- 学院(168046)
- 研究(69777)
- 济(65137)
- 经济(63661)
- 管理(54371)
- 中国(50850)
- 科学(45921)
- 理学(44882)
- 理学院(44106)
- 管理学(43126)
- 管理学院(42812)
- 京(38535)
- 所(38295)
- 农(37390)
- 研究所(34920)
- 中心(29925)
- 财(29797)
- 农业(29757)
- 江(28701)
- 业大(27879)
- 范(27553)
- 师范(27178)
- 北京(24888)
- 院(24709)
- 省(23556)
- 州(22678)
- 财经(22526)
- 师范大学(21943)
- 科学院(21775)
- 基金
- 项目(105868)
- 科学(81270)
- 研究(76116)
- 基金(72938)
- 家(65454)
- 国家(64843)
- 科学基金(52749)
- 社会(46078)
- 省(43816)
- 社会科(43363)
- 社会科学(43350)
- 基金项目(37697)
- 划(36733)
- 教育(34585)
- 自然(33465)
- 自然科(32600)
- 自然科学(32589)
- 自然科学基金(31990)
- 编号(30998)
- 资助(29923)
- 发(29786)
- 成果(27155)
- 重点(25520)
- 课题(23730)
- 发展(23501)
- 展(23072)
- 部(22139)
- 创(21742)
- 计划(20482)
- 创新(20437)
共检索到276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倩 毛卫华 赵如茜 唐晓萍 陈杰
应用组织学方法分别对 2 8头太湖猪和大白猪各发育时期小肠各段的形态学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太湖猪十二指肠绒毛于 3日龄达最长 (14 7 4 9μm) ,大白猪则于 2 0日龄达到最长 (16 2 90 μm)。随着年龄的增加 ,绒毛的长度逐渐变短 ,但其宽度增加 ,肠皱襞越来越发达 ,以 90日龄和 12 0日龄最为显著。肠壁厚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太湖猪回肠的淋巴组织尽管随着生长逐渐发育 ,但不及同期大白猪。提示太湖猪与大白猪生长速度的明显差异与小肠组织发育有关 ,小肠发育是动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太湖猪 大白猪 小肠 绒毛 淋巴组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友禄 郭志勋 徐力文 孔小明 于博 王江勇 冯娟
运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染色方法,对出膜后第l~44天(days post-hatch,dph)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黏膜免疫组织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白细胞在黏膜免疫组织出现的时间顺序由早到晚依次为鳃、皮肤、胃、肠,同大量抗原接触鱼体组织时白细胞出现的时间顺序相符。军曹鱼胃固有层中丰富的白细胞说明胃可能在黏膜免疫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黏液细胞最早出现在胃;其后是皮肤和肠道;鳃最晚。在胃肠、皮肤内的黏液细胞几天后就可分泌中性至酸性黏液物质,且分泌量随鱼体分发育而增多,但在鳃组织内,黏液的分泌早于黏液细胞的出现。在采样的时间段里,黏膜免疫组织未发现浆细胞,可能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晓玉 罗杰 李英伦
选用90头DLY(杜×长×大)断奶仔猪(28日龄),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阳性对照组(0.5%SC组),饲喂基础日粮+0.5%北五味子;0.1%FSD组,饲喂基础日粮+0.1%发酵五味子药渣;0.3%FSD组,饲喂基础日粮+0.3%发酵五味子药渣;0.5%FSD组,饲喂基础日粮+0.5%发酵五味子药渣。每天记录5组猪的腹泻情况以及采食量,计算腹泻率和料肉比,并于试验第7、14、21天,分别采集空白对照组、0.5%SC组、5%FSD组仔猪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段组织以及空肠黏膜,测定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肠上皮内杯状细胞、淋巴细胞数量,以及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霍永久 王恬 许若军
随机选择10头初生仔猪,均分为新生组(D0)和自然哺乳3d组(D3)。结果表明,D3组仔猪小肠长度和质量、黏膜质量、黏膜DNA、RNA和蛋白质含量以及乳糖酶、麦芽糖酶和L亮氨酸氨肽酶(LAP)活性高于D0组(P<0.05或P<0.01),D3组小肠黏膜IGF1及其受体以及LAP基因表达水平高于D0组(P<0.05)。结果提示:新生仔猪肠道的迅速发育与黏膜IGF1受体和IGF1基因的上调有关,LAP活性增加是该基因表达水平提高的结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进田 董丽 张莉莉 寇涛 白凯文 黄雪新 刘春雪 王恬
[目的]研究三丁酸甘油酯对宫内发育迟缓(IUGR)哺乳仔猪肝脏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24头新生(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杂交哺乳仔猪,分为3个处理组,8头正常新生仔猪为正常(NBW)组,16头IUGR仔猪随机均分为IUGR组和IT组,NBW组和IUGR组饲喂基础人工乳,IT组饲喂基础人工乳+0.10%三丁酸甘油酯。21日龄屠宰取样。[结果]IUGR组肝脏质量显著低于NBW组(P<0.05);IT组肝脏质量显著高于IUGR组(P<0.05),且IT组肝脏指数显著高于IUGR组和NBW组(P<0.05)。IUGR组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显著低于NBW组和IT组(P<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倩 陈思怀 陈杰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猪脾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抑素 (SS)阳性细胞、IgA阳性细胞和酸性非特异性脂酶(ANAE)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出生时 ,猪脾SS阳性细胞数量较少 ,3日龄时数量显著增加 (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云航 孙鹏 施兆鸿 王建钢 彭士明 尹飞
采用组织学与形态学等方法研究养殖与野生银鲳(Pampus argenteus)精巢结构、细胞形态、发育过程的异同点。结果表明:银鲳精巢结构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由精小叶、精小囊、小叶间质、小叶腔和输出管构成;生殖细胞可划分为5类;精巢发育与其他海水鱼类一样,可划分为6个时期。通过实验得知,养殖银鲳个体普遍小于野生银鲳的个体,且同等大小个体的养殖银鲳的精巢发育也不如野生银鲳精巢饱满,推测可能由于营养和环境温度的差异所造成。
关键词:
银鲳 精巢发育 组织学 形态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书松 李建华 白晓辉 康相涛 袁文菊 赵峰 肖传斌
为了研究固始鸡十二指肠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组织学特点,应用大体解剖学和组织切片技术,对0~20周龄父母代固始鸡的十二指肠进行了发育形态学研究,并用Logistic方程模型模拟十二指肠质量的生长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周龄的增加,固始鸡十二指肠的长度、质量、周长、绒毛长度、肠腺隐窝深度、肠腺宽度及各肌层厚度均增大;十二指肠相对生长率、十二指肠指数和肠腺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肠绒毛有分支现象;淋巴组织的发育比较缓慢,到6周龄后才出现有淋巴小结。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齐明 刘伟 周钦 陈则 王扬 马文君 杨珍 施文瑞 孟庆辉 郑天伦
清溪乌鳖(Qingxi black strain of Pelodiscus sinensis)是基于太湖花鳖(Taihu strain of P.sinensis)体色黑化个体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为研究体色黑化对中华鳖群体分化的影响,通过测定太湖花鳖、清溪乌鳖的23项形态学指标、3项生物学指标及营养组成,对太湖花鳖和清溪乌鳖种质性状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显示:(1)形态学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一致且两者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背甲、腹甲、四肢和头部的形态差异;差异系数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2)太湖花鳖的可食净重占比显著高于清溪乌鳖;而背甲重占比,太湖花鳖显著低于清溪乌鳖。(3)太湖花鳖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18.15%,♀:18.08%)显著低于清溪乌鳖(♂:18.85%,♀:18.89%);而粗脂肪含量,太湖花鳖(♂:0.56%,♀:0.56%)显著高于清溪乌鳖(♂:0.43%,♀:0.45%)。(4)清溪乌鳖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的含量比值(♂:84.44%,♀:85.54%)和呈味氨基酸/总氨基酸的含量比值(♂:38.65%,♀:38.35%)显著高于太湖花鳖(♂:80.59%,♀:81.82%)、(♂:37.88%,♀:37.36%);而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的含量比值(太湖花鳖♂:50.46%,♀:50.70%;清溪乌鳖♂:51.01%,♀:51.44%),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太湖花鳖裙边中的羟脯氨酸含量(♂:16.08%,♀:16.12%)显著高于清溪乌鳖(♂:15.77%,♀:15.69%)。(5)太湖花鳖和清溪乌鳖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太湖花鳖♂:31.89%,♀:30.92%;清溪乌鳖♂:31.64%,♀:32.88%)、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太湖花鳖♂:30.50%,♀:30.160%;清溪乌鳖♂:30.55%,♀:30.71%)、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太湖花鳖♂:30.94%,♀:30.58%;清溪乌鳖♂:31.98%,♀:32.72%)和EPA+DHA的含量(太湖花鳖♂:12.63%,♀:12.39%;清溪乌鳖♂:12.98%,♀:12.82%)基本接近,仅在个别脂肪酸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峰 张莉莉 霍永久 林桂娟 王恬
为探讨酪蛋白酶解物对宫内生长迟缓仔猪小肠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胎儿在母体内发育迟缓(IUGR)初生仔猪15头,分为新生对照组(N)、酪蛋白组(C)和酪蛋白酶解物组(CH),以牛乳为基础日粮,C组用1.5%酪蛋白溶液取代10%(体积分数)的牛乳,CH组用1.5%酪蛋白酶解液取代10%(体积分数)的牛乳,人工饲喂3 d后宰杀取样。结果表明:CH组仔猪小肠黏膜DNA含量及麦芽糖酶活性较N组显著提高(P0.05)。此外,与N组仔猪相比,C组仔猪小肠各段绒毛高度都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而CH组仔猪小肠各段绒毛高度与N组仔猪接近,未有明显变化。提示...
关键词:
宫内发育迟缓 酪蛋白酶解物 小肠 消化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强 白凯文 徐稳 何进田 张莉莉 周乐 王恬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亮氨酸对宫内发育迟缓(IUGR)断奶仔猪小肠葡萄糖吸收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从正常分娩的16头母猪中选择正常初生体质量(NBW)和IUGR新生仔猪各16头,于14日龄断奶,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含1.45%亮氨酸)或亮氨酸日粮(含1.80%亮氨酸)并随机分为4组,即NC(NBW+基础日粮)、NL(NBW+亮氨酸日粮)、IC(IUGR+基础日粮)、IL(IUGR+亮氨酸日粮),每组8头,公母各半,35日龄屠宰取样,对空肠酶活性和相关酶mRNA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IUGR仔猪空肠AK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阳 温海深 黄杰斯 李吉方 张美昭 齐鑫 李昀
为阐明花鲈鳃与鳔器官的发生机制,实验采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接合形态学观察对出膜后1~45 d花鲈胚后发育的鳃与鳔器官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研究。结果显示,花鲈仔稚鱼鳃的胚后发育分为4个阶段,鳃原基出现期(0~3 d)、鳃丝分化期(4~14 d)、鳃小片分化期(15~25 d)与鳃器官完善期(26~45 d)。在水温15~18°C条件下,花鲈孵化后的第1天,鳃原基出现;孵化后的第15天,仔鱼假鳃上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25天,仔鱼各鳃弓上均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45天,稚鱼鳃结构发育完全,与成鱼相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花鲈鳔器官的发育时期分为形成、扩张、充气和退化4个阶段。花鲈初孵仔鱼未出现鳔原基,在孵化1 d后,仔鱼出现鳔原基,5 d后仔鱼鳔开始扩张,11 d后仔鱼鳔充气完成,13 d后仔鱼鳔开始退化。
关键词:
花鲈 鳔发生 鳃发生 组织学 形态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门强 雷霁霖
取0~63日龄的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L.)进行固定并显微组织切片观察。根据观察结果将大菱鲆鳔器官发育周期分为形成、充气、退化和消失4个阶段。在水温15~16℃下,初孵仔鱼的鳔原基未出现;孵化后第2天,鳔原基形成;孵化后第5天,气腺形成并首次充气;孵化后第8天,鳔腔中充满气体。到第19天大部分仔鱼的鳔腔中充满气体,气腺最发达。仔鱼的变态发育和鳔器官的退化几乎同步进行。孵化后第25天,鳔前端的气腺上皮首先退化,只余腹部的气腺上皮;至第31天,整个气腺完全退化,开始变态为幼鱼;至第63天鳔完全消失。过度膨胀的鳔器官内腔被来自内壁增生和肥大的上皮细胞占据。未充气的鳔器官较小,...
关键词:
大菱鲆 鳔器官发育 形态学 组织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传丽 刘铮铸 俞英 张勤
【目的】猪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一类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致仔猪腹泻的病原菌。依据养猪业生产实践中对致仔猪腹泻病原菌血清学鉴定结果可知,F4ac型ETEC的流行性最为广泛。到目前为止,对ETEC导致仔猪腹泻的机理已经有了比较透彻的阐释。但对ETEC培养液的免疫原性尚未有研究和描述。论文以F4ac型ETEC为研究对象,探索其菌液上清(即培养液)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的免疫刺激作用。【方法】首先收集F4ac型ETEC菌株200培养12h后的培养液,后经4℃,4 000 r/min,离心15 min收集培养液上清,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左伟勇 洪伟鸣 陈高 王永娟 刘莉 朱善元 孟婷
选择胎次相近的刚出生健康仔猪30头,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断奶前常规补料,其中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2%大豆肽,试验猪21 d一次性断奶,分别在21日龄与35日龄时每组随机取6头仔猪宰杀,取空肠黏膜及内容物,分析大豆肽对仔猪肠道细菌数量、肠黏膜组织中消化酶及Na+-K+-ATP酶活性、细胞因子分泌、sIgA水平及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2%大豆肽后,能显著降低21日龄仔猪空肠肠道大肠杆菌数(P<0.05),提高乳酸杆菌数(P<0.05),提高空肠黏膜脂肪酶(P<0.05)、乳糖酶(P<0.05)、胰蛋白酶(P<0.01)及Na+-K+-ATP酶...
关键词:
大豆肽 断奶仔猪 TLR4基因 免疫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