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25)
2023(3461)
2022(3059)
2021(2900)
2020(2511)
2019(5864)
2018(5784)
2017(11470)
2016(6332)
2015(6896)
2014(6950)
2013(6860)
2012(6564)
2011(5963)
2010(5881)
2009(5532)
2008(5376)
2007(4682)
2006(4212)
2005(3781)
作者
(20000)
(17191)
(16827)
(16224)
(10616)
(8482)
(7586)
(6612)
(6522)
(6240)
(5901)
(5747)
(5584)
(5549)
(5432)
(5049)
(4993)
(4992)
(4990)
(4830)
(4363)
(4283)
(4241)
(3896)
(3792)
(3730)
(3727)
(3565)
(3471)
(3450)
学科
(28059)
经济(28038)
管理(20451)
(17662)
(15234)
企业(15234)
方法(13676)
数学(12059)
数学方法(11961)
环境(9889)
(8777)
(7887)
地方(6645)
(6489)
中国(6437)
(6363)
结构(5273)
(5250)
(4984)
财务(4980)
财务管理(4972)
业经(4887)
企业财务(4846)
(4469)
贸易(4467)
产业(4457)
(4453)
(4338)
(4300)
资源(4298)
机构
大学(94165)
学院(93200)
(37295)
经济(36631)
研究(35174)
管理(34058)
理学(30192)
理学院(29726)
管理学(29009)
管理学院(28867)
中国(25851)
科学(24784)
(20160)
(19422)
(19136)
研究所(18180)
业大(16693)
(16669)
农业(15444)
中心(14995)
财经(13671)
(13564)
(13205)
北京(12503)
(12486)
(12455)
师范(12270)
经济学(11919)
(11708)
科学院(11231)
基金
项目(67125)
科学(52663)
基金(50183)
(46011)
国家(45690)
研究(43114)
科学基金(38415)
社会(28130)
基金项目(27100)
自然(27024)
社会科(26630)
社会科学(26620)
自然科(26351)
自然科学(26344)
(25996)
自然科学基金(25917)
(22032)
资助(20923)
教育(19300)
重点(15989)
编号(15467)
(14687)
(14282)
计划(13710)
科研(13453)
(13258)
创新(12522)
科技(12372)
教育部(11933)
国家社会(11862)
期刊
(38681)
经济(38681)
研究(23857)
学报(20628)
科学(18438)
中国(16690)
(16016)
大学(14889)
学学(14460)
(12747)
管理(11726)
农业(10922)
资源(7489)
财经(6931)
经济研究(6475)
(6336)
金融(6336)
技术(6146)
(5956)
(5808)
业经(5776)
业大(5627)
林业(5309)
教育(5285)
(5254)
问题(5162)
科技(4945)
统计(4829)
(4735)
农业大学(4460)
共检索到132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恩生  鲍传和  万全  
在太湖,随着鱼类总渔获量的不断增加和鱼类种类的不断减少,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 Yen et Lin) ,一种小型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已成为绝对优势种。根据1952-2004年的统计数据和2003-2005年对湖鲚年龄结构和食物组成的调查,研究了湖鲚快速增加的原因以及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如下:(1)在1952到2004年期间,湖鲚渔获量从1952年的640 .5t、占总渔获量的15.8%上升到2004年的21221 t、占63.8%。尤其是1994年后湖鲚渔获量以每年1280 .5t的速度增加;(2)湖鲚种群年龄结构低龄个体呈现不断增加趋势。1979和198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鲍传和  刘恩生  伍昌俊  李洪远  杨启超  
对2007年8~9月采集的164尾巢湖刀鲚(Coilia ectenes)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结合历年巢湖鱼类渔获量统计情况,对其渔获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巢湖刀鲚8月份主要摄食枝角类,个数组成比例为(73.28±10.00)%,其次是桡足类占(10.05±6.32)%;9月份刀鲚也以摄食枝角类为主,组成比例(46.18±13.58)%,其次为桡足类占(34.70±11.21)%。同时刀鲚食物中还发现少量微囊藻。刀鲚渔获量由1990年的3728 t上升至2007年的9540 t,平均占总渔获量的比例为(58.05±4.22)%;刀鲚绝大部分个体在80 mm以下,体重在2 g...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丛旭日   董贯仓   李秀启   王晴晴   冷春梅   高云芳   任一平  
为完善东平湖刀鲚(Coilia nasus)的基础生物学数据,并为实现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本研究根据2021—2023年东平湖定置三层多目刺网调查获得的刀鲚体长、体重数据,利用ELEFAN_GA技术对刀鲚的生长和死亡参数进行估算,拟合Von Bertalanffy (VBGF)生长方程,构建了基于体长结构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PR)和单位补充量产卵亲体量(SSBPR)模型。结果显示,东平湖刀鲚体长范围为4.9~26.2 cm,平均体长为(12.2±2.4) cm,体重范围1.1~51.8 g,平均体重为(6.6±4.5) g;使用基于bootstrap的ELEFAN_GA方法估算刀鲚渐进体长L∞=31.65 cm,生长速率K=0.66,理论生产起点年龄t0=-0.23,季节性生产振幅C=0.65,1年中生产最快的时间段ts=0.40;刀鲚的总死亡系数Z=2.71,自然死亡系数M=1.074,捕捞死亡系数F=1.641、开发率E=0.604,平均选择体长L50=9.15 cm;YPR模型结果显示,随着F增大,YPR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物学参考点F0.1和Fmax的值分别为0.978和2.204;SSBPR模型结果显示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大,SSBPR呈下降趋势,现阶段捕捞强度介于F20%(2.848)与F40%(1.065)之间,略大于F35%(1.286)。综上所述,东平湖刀鲚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在与其他地理群体对比中,东平湖刀鲚在生物学参数上的差异体现了其生长过程的空间异质性,K值最大表明其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生长到接近极限体长,说明东平湖饵料丰富,而同时较高的开发率和较低的开捕体长则表明目前东平湖刀鲚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SSBPR曲线得出现阶段捕捞强度小于极限值F20%,略大于生物学参考点F35%。研究结果表明,为使东平湖刀鲚资源达到生态、经济效益平衡,可在适当减少渔船数量以降低捕捞强度的情况下,通过增大网目尺寸以增加开捕体长来保持其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娟  温周瑞  李庚辰  张敏  
为了探明太湖梅梁湾和贡湖湾水体中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运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对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期间测定的太湖的两个典型湖湾的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生物量数据与水环境因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梅梁湾和贡湖湾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存在时空差异。在季节变化上,冬春季节氮含量较高,夏秋季节磷含量较高;在空间变化上,由于受到周边污染物质输入的影响,梅梁湾各种形态氮磷营养盐含量显著高于贡湖湾。两个湖湾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19种,枝角类12种,桡足类7种,种属组成基本相同,其中,象鼻溞(Bosmina)是第一优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从发  王华莹  邓有成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显著的影响,老龄化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冲击尤为明显。本文以湖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为基本依据,运用CPPS软件对湖北未来十年不同年龄段人口变动趋势以及变动趋势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正处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短暂的"人口红利期",但第一产业劳动力相对过多,第二和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相对偏低,与之相对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应该是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做大做强第二产业,注重规模效益,第三产业的发展则需要拓展新的领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旭歌  何勇凤  李昊成  颜文斌  杨德国  
2014年采集自湖北长湖的479尾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样本,研究了长湖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短颌鲚的耳石和鳞片均可用于鉴定短颌鲚年龄,且两者鉴定年龄的吻合度达到75.8%。长湖短颌鲚种群的年龄组成为1~4龄,其中1~3龄鱼为主,占总样本量的96.0%。短颌鲚属匀速生长型,其体重和体长的关系为:W=6.290×10-6l2.855(n=479,r2=0.959,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熊满辉  任泷  徐东坡  
基于2016—2020年太湖10个鱼类采样站位和33个水环境站点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近年来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响应。调查结果表明,2020年共在太湖调查发现鱼类56种,主要优势种为刀鲚、鲫、鲤,相对重要性指数分别为9219.28、1698.78和1075.27。太湖87.9%的鱼类全长在200mm以下,88.2%的鱼类体重在50g以下。2016年以来,共在太湖发现鱼类68种,太湖水环境总体保持稳定,但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优势种发生明显改变。统计结果表明,2016年以来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与主要水环境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太湖外排水量、人工增殖放流对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具有重要影响。需结合太湖水环境状况建立太湖鱼类精细化捕捞方案及鲢鳙鱼增殖放流方案,引导太湖鱼类群落结构恢复并最大程度发挥太湖鲢鳙鱼控藻潜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孙钰   李美霖   杨永   方海清   梁耀威   李忠炉  
为分析阳江核电邻近海域毛虾渔业生物学特征及其单位时间渔获量(CPUE)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调查阳江东平海域2021年3月—2022年2月毛虾张网渔获量,同步收集采样海域环境信息;并于2022年2月—4月逐日随机采集毛虾样品,鉴定其种类和性别,测定全长和体质量。结果显示,本次实验共采集日本毛虾(Acetes japonicus)3,500尾、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849尾,日本毛虾平均全长为26.8±3.2mm,中国毛虾平均全长为31.8±2.9mm,实验期间两种毛虾的全长总体呈增长趋势,但日本毛虾普遍小于中国毛虾。同时,两种毛虾的雌性个体均多于雄性个体,其中日本毛虾雌雄性比平均为1.6:1,中国毛虾性比平均为1.4:1。毛虾CPUE范围为0.03~256.5kg·h~(-1),以9月份最低,2月份最高;CPUE周年变化显示阳江东平海域毛虾主汛期为秋季和冬季,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AM)拟合毛虾单位时间渔获量(CPUE)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关系,显示毛虾CPUE春季和夏季均受浊度(Tur)、海表温度(SST)和海表盐度(SSS)影响较大,秋季则以SST影响较大,冬季主要受SST、SSS、Tur和潮差(TR)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粤西海域毛虾资源动态研究及滨海工业冷源安全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郭弘艺  沈林宏  唐文乔  陈浩洲  顾树信  李辉华  
江苏靖江段位于近长江口段,是长江刀鲚渔汛最集中的水域。为了弄清靖江段刀鲚的渔汛特征,本文于2008-2009年和2012-2013年对16艘持刀鲚捕捞许可证的渔船作了渔获量监测,分析了渔获量的时空变化及其环境影响。结果表明,靖江段单船日渔获数量NB和重量WB分别为(21±38)ind./d和(2.0±4.1)kg/d,单船全汛总渔获尾数Nt和重量Wt为(890±929)ind.和(92.3±91.1)kg。NB和Nt具有一致性的年变化趋势,以2013年的最大,其他年份比较接近。但WB和Wt的年变化趋势与渔获数量的年变化趋势有所不同,表现为2008-2012年间持续下滑,2013年显著增长。NB...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高梦娟  穆川川  高彦洁  宋明毅  李敏  任中华  吕振波  
本文基于1979-2020年山东近海气候环境要素和毛虾渔获量数据,运用方差膨胀因子、随机森林模型、广义线性可加模型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山东近海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化对伏季休渔制度实施前后毛虾渔获量的影响,筛选影响山东近海毛虾渔获量的关键气候因子。研究表明,山东近海毛虾渔获量与捕捞努力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黄渤海海表温度是影响山东近海毛虾渔获量变动的重要环境要素,毛虾渔获量与黄渤海海表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毛虾渔获量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毛虾种群变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可为评估山东省毛虾最大捕捞量、配额制定及为毛虾专项捕捞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朝晖  史为良  夏德昌  袁付  张建华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大伙房水库1981年至1991年11年间的21个环境因子对鲢鳙渔获量的影响,以及降水量与其它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指出了鱼种投放量、降水量和捕捞强度指标是影响鲢鳙渔获量最根本的因素,而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最主要的起到了向水库输入营养盐的作用。通过对鲢鳙渔获量与各环境因子的动态关联分析,表明水库利用网箱培育鲢鳙鱼种是解决水库鱼种困难的一条优越途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袁红楼  
一解放以来,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不含台湾省,下同)从1956年的264.8万吨。逐年增长到1990年的1236.2万吨。35年增长了4.67倍,平均每年增长27.76万吨,年平均递增率达4.64%。35年中,可分4个阶段进行分析。第一阶段从1956年到1965年的10年中,年水产总产量约在230~300万吨之间波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焕焕  张涛  宋超  赵峰  毕学娟  章龙珍  庄平  
2014年4~8月于凤鲚(Coilia mystus)繁殖盛期在长江口逐月采样,对凤鲚繁殖群体的雌性个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年龄结构为1~3龄,共3个年龄组,其中1~2龄个体占87.06%。繁殖群体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151.66±21.13)mm、(16.97±6.34)g。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W=1.63×10~(-5)l~(2.75)(n=124,R~2=0.935 3),显著性差异检验表明凤鲚属于匀速生长类型(P>0.05)。体长和体质量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l_t=205.85[1-e~(-0.48(t+1.02)(],W_t=38.31[1-...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孟向京  
以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为方针的计划生育,无疑会对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及早预见到它的未来,防患于未然,是十分必要的。但年龄结构优化的标准是什么,究竟怎样的年龄结构才算最优,如何实现年龄结构的优化?这些问题无论在定性还是定量上,还都缺乏统一的、明确的认识。由于它关系到我们今后人口发展战略方案的选择,因此,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圣法  臧增嘉  邓思明  詹鸿禧  
太湖敞水区鱼类群落组成,除人工放流的种类外,河湖洄游性鱼类已基本消失,以湖鲚、银鱼、虾类和小型鲤科鱼类种群占绝对优势。8种优势种种间协调系数显示,湖鲚、银鱼类、白虾、似、九州等相互关系较为密切,其中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之间除产卵期有先后外,时空分布和食饵对象基本一致。从太湖敞水区鱼类食物关系来看,随着食物链中高层次的掠食性凶猛鱼类减少,有利于被食者种群的发展,但也伴随着它们种间竞争的加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