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13)
- 2023(11978)
- 2022(10613)
- 2021(10005)
- 2020(8279)
- 2019(18863)
- 2018(18724)
- 2017(36050)
- 2016(19957)
- 2015(22114)
- 2014(22136)
- 2013(21856)
- 2012(20001)
- 2011(17898)
- 2010(17675)
- 2009(15895)
- 2008(15215)
- 2007(13114)
- 2006(11144)
- 2005(9644)
- 学科
- 济(77676)
- 经济(77597)
- 管理(54422)
- 业(50583)
- 企(41812)
- 企业(41812)
- 方法(36332)
- 数学(31641)
- 数学方法(31292)
- 地方(20173)
- 农(19827)
- 中国(19072)
- 财(19037)
- 学(18737)
- 业经(16387)
- 农业(13447)
- 和(12703)
- 理论(12700)
- 环境(12576)
- 制(12515)
- 贸(12317)
- 贸易(12312)
- 技术(12239)
- 易(11890)
- 务(11691)
- 财务(11631)
- 财务管理(11611)
- 企业财务(11078)
- 地方经济(11000)
- 划(10695)
- 机构
- 大学(277437)
- 学院(276230)
- 管理(109442)
- 济(103285)
- 经济(100960)
- 理学(96201)
- 理学院(95014)
- 研究(94214)
- 管理学(93183)
- 管理学院(92687)
- 中国(66284)
- 科学(63033)
- 京(58706)
- 农(50367)
- 所(48451)
- 财(46618)
- 业大(46212)
- 研究所(44875)
- 中心(42182)
- 农业(40409)
- 江(38941)
- 财经(38033)
- 范(37340)
- 师范(36961)
- 北京(36263)
- 经(34755)
- 院(34100)
- 州(31977)
- 经济学(30437)
- 师范大学(29989)
- 基金
- 项目(201235)
- 科学(157163)
- 基金(145471)
- 研究(142642)
- 家(129076)
- 国家(128060)
- 科学基金(108733)
- 社会(88223)
- 社会科(83538)
- 社会科学(83514)
- 省(80023)
- 基金项目(78377)
- 自然(73111)
- 自然科(71399)
- 自然科学(71382)
- 自然科学基金(70070)
- 划(67648)
- 教育(65110)
- 资助(59432)
- 编号(57527)
- 成果(46004)
- 重点(45588)
- 部(43573)
- 发(43231)
- 创(41831)
- 课题(39714)
- 创新(39065)
- 科研(39016)
- 计划(38280)
- 大学(36613)
共检索到384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沈新平 沈明星 顾丽 季红娟 龚丽萍 王建平 姚月明
【目的】对糯稻地方种质资源的淀粉糊化特性进行评价鉴定,以明确这些原始种质间淀粉品质差异性,为选择特异和优异种质,加快糯稻的定向育种和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50年代征集的97份太湖地区糯稻地方种质资源材料,分析其稻米RVA谱的特征值,以评价其淀粉糊化特性。【结果】种质间的RVA谱特征值有极显著的差异性,其中崩解值的极差达4798cp,峰值粘度、最终粘度、消减值的极差也都在3000cp左右,峰值时间、糊化温度亦有较大差异。RVA谱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平均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达1.86。这些种质的RVA谱曲线呈现为4种基本类型:即占品种数92.7%的基本特征类群,其峰值粘度变化在1...
关键词:
太湖 地方种 糯稻 RVA谱 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伟栋 程保山 洪德林
【目的】评价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58对SSR引物,对基于主要农艺性状构建的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库的122个品种进行DNA水平的多态性分析,并与15个现代育成品种做比较。【结果】(1)地方品种群体中53个SSR位点共检测到216个等位片段,每个多态性位点等位片段数的变化范围为2~7个,平均为4.08个;71.7%的SSR位点具有3个以上等位片段;53个位点PIC值的变化范围为0.031~0.773,平均为0.41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78;品种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419;12条染色体中,第5染色体平均等位片段数最多,第11染色体平均PIC值最大...
关键词:
粳稻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隋炯明 李欣 严松 严长杰 张蓉 汤述翥 陆驹飞 陈宗祥 顾铭洪
通过2 年分别对114 个和101 个水稻品种(系)的各项品质指标及RVA 谱的测定,研究了RVA 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蒸煮理化指标、食味品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RVA 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中的透明度、垩白率关系较密切。同一品种的稻米,有垩白比无垩白米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要高,热浆粘度、冷胶粘度、消减值、回复值大。(2)RVA 谱特征值与蒸煮理化指标中的AAC、胶稠度(GC)相关极为显著,与糊化温度(GT)相关性不显著;(3)除最高粘度外,RVA 谱的其余特征值与食味品质的主要指标呈极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表明,RVA 谱特征值可以作为优质稻米的辅助选择指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彩玲 杨松楠 隋标 马立珩 张莹 王萍 顾琐娣 徐茂 沈其荣 郭世伟
以水稻品种常优1号为材料,于2008至2009年在江苏常熟进行了连续2年的水稻最佳养分管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最佳养分管理技术,优化养分运筹,增产31%~46%,施氮量为240 kg.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9 208 kg.hm-2;高产高效处理可减少肥料投入30%~40%,增产5.5%,氮肥农学效率提高67.8%~98.4%;高效处理减少48.6%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农学效率31.4%。以上结果表明,在太湖地区采用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可以大幅减少氮肥施用量,并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荣华 兰金隆 张书标 章清杞 杨蜀岚 杨仁崔
以通过核辐射诱变技术育成的杂交糯稻及其相应的非糯稻近等基因系为材料,测定了其粗蛋白、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并比较分析了杂交糯稻和常规糯稻荆糯6号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杂交糯稻粗蛋白含量,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Ca、Cu、Fe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非糯稻,而Mg含量比相应的非糯稻低,Na和Mn含量变化没有规律;杂交糯稻的稻米品质各项指标与荆糯6号相似.
关键词:
杂交糯稻 近等基因系 营养成分 稻米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贤军
按农业部部颁米质测定方法,分析了1618份四川水稻地方品种的八项稻米品质性状指标。结果显示:(1)碾米品质——糙米率和精米率以中等类型品种为主;(2)蒸煮食用品质以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硬胶稠度、中等糊化温度的品种为主;(3)营养品质以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中等的品种为主。不同类型间存在差异,粳粘的糙米率和精米率高于籼粘,粳糯最低;粳粘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低于籼粘;粗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糯稻高于粘稻。在测试的粘稻中有不少品质优良的品种,如蛋白质含量≥13.1%,赖氨酸含量≥0.51%的,或兼有中-低直链淀粉、软胶稠度的,或直链淀粉特高的品种,可供开发利用。
关键词:
水稻 稻米品质 评价 地方品种 四川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新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陈涛 赵庆勇 周丽慧 姚姝 赵春芳 王才林
以自育的57份粳稻新品种(系)为材料,采用分子标记、化学方法、统计学方法等,对供试材料进行Wx-mq基因检测,测定各品种(系)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分析各测定值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了不同AC品种(系)的RVA谱特征值差异。结果表明:57份材料均含有Wx-mq基因;各RVA谱特征值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浆黏度之间,及其与峰值时间、回复值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崩解值与峰值黏度,峰值时间与消减值、回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糊化温度与热浆黏度、峰值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消减值与峰值黏度、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供试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布在5%~12%,集中分布在8%~11%;不同A...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刁立平 王建飞 李余生 张洪南 张红生 翟虎渠 杨图南
调查了太湖稻区 163 份粳稻地方品种和 16 份 60~90 年代的高产粳稻品种的13 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 对其中有显著差异的 10 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由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5 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 将 179 份材料划分为5 组 13类;依据各类的平均值计算理论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贡献依次为:单穗重、每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总粒数, 说明超高产品种必须有较高的穗重和适宜的穗数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建昌 曹桂兰 李亚非 马静 陈耀锋 韩龙植
【目的】研究水稻地方品种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为水稻地方品种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自云南省不同地区的齐头谷、大白糯、香谷、九月糯、接骨糯、冷水谷、黄版所、麻线谷等8个水稻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7个主要农艺性状在群体内的表型变异,利用11对SSR引物进行水稻地方品种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7个主要农艺性状中,穗抽出度、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在地方品种群体内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7.5%~950.1%,32.0%~49.4%和17.8%~37.5%,而剑叶宽和株高在地方品种群体内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8.2%~13.7%和4.5%~14.3%。8个水稻地方品种各群体内等位...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 SSR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立娜 曹桂兰 韩龙植
【目的】通过中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阐明各省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结构及其亲缘关系,为中国粳稻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43对SSR多态性标记,对原产于中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187份粳稻地方品种进行等位基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等位基因351个,每个位点等位基因变幅为2—21,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8.2;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为0.117—0.908,平均为0.550;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为0.114—0.902,平均为0.523。在RM72、RM241、RM219、RM412和RM232等位点所检测到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值较大。...
关键词:
粳稻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莫文伟 旷娜 郑华斌 王晓敏 周蔚 唐启源
以黄华占、天优华占、农香32、泰优390、甬优4149和湘晚籼17为试验材料,设置再生稻、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3种种植方式,测定了再生稻与晚稻稻米品质及RVA谱特征。结果表明:再生稻的整精米率比双季晚稻的提高了16.8%,但与一季晚稻的差异不显著;再生稻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比双季晚稻的分别降低了7.7%和15.9%,而与一季晚稻的相差较小;再生稻的直链淀粉含量比双季晚稻的降低了3.3%,但比一季晚稻的提高了2.9%;再生稻的胶稠度比一季晚稻的提高了1.9%,比双季晚稻的提高了3.0%。再生稻和一季晚稻种植下,6个品种的RVA谱特征参数无显著差异,一季晚稻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高于双季晚稻的。综合来看,再生稻稻米品质整体介于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之间,表现较稳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超 严火其
太湖流域的稻麦两熟复种大约产生于东晋南朝时期(317~589年),此后这一种植制度长期存在,并不断有所发展。考察发现,此一区域的稻麦两熟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候并无突出的季节矛盾,只是有两个时期例外。这两个时期一是明末清初,一是19世纪。太湖流域历史上突出的季节矛盾不由人口、品种等社会原因引起,而由气候变化这一自然因素导致。明末清初和19世纪分别是历史上最为寒冷的时期,是气候变冷造成了这一区域稻麦两熟突出的季节矛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玉亭 程序 韩纯儒 李荣刚
在苏南太湖流域,对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水稻的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水环境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50kg/hm2的高氮肥施用水平下,水稻产量已经下降、植株发生氮素“奢侈”吸收、氮肥利用率下降,氮的淋洗量迅速增加。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经济学的Coase原理和农业技术经济学的边际收益分析原理求得,221.5~261.4kg/hm2N为苏南太湖流域目前生产条件下,水稻兼顾生产、生态和经济三效益比较合理的施肥量,相应的产量范围为7379.6~7548.6kg/hm2。
关键词:
苏南 氮肥利用率 氮肥淋洗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洋 王盈盈 洪德林
测定了太湖流域5个生态类型297个粳稻地方品种和2个对照育成品种的种子活力指数和5 cm水深条件下生长7 d的芽鞘长度,研究了这两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它们与水直播14 d的幼苗高、成苗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地方品种的种子活力和幼苗耐缺氧能力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9.5%和15.2%,这两个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早熟晚粳生态型中。种子活力指数、缺氧条件下芽鞘长度均与水直播14 d的幼苗高及成苗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从早熟晚粳中筛选到薄稻3、硬头茎、三百粒头、大稻头、乌金香糯、荒三石4、晚八哥头7个高活力和耐缺氧能力的品种资源,可供适于直播的水稻新品种选育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一霞 刘春香 王维 张洪熙 张祖建 杨静 唐汉忠
【目的】从品质形成的动态角度探讨相似AAC(apparent amylose content,表观直链淀粉含量)水稻品种其米质动态形成的差异。【方法】选用成熟种子表观直链淀粉含量相似而米质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30优917为材料,研究其灌浆过程中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及RVA谱动态变化差异。【结果】两个品种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RVA谱的动态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在花后5—15 d2个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到灌浆后期则表现相近。胶稠度和RVA谱在籽粒灌浆的全过程中均有明显差异。与30优917相比,武育粳3号的胶稠度在花后5—10 d较软,到籽粒灌浆的中后期(花后2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