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30)
2023(8806)
2022(7619)
2021(7089)
2020(6112)
2019(13896)
2018(13761)
2017(26638)
2016(15078)
2015(17048)
2014(17464)
2013(17448)
2012(16758)
2011(15281)
2010(15517)
2009(14626)
2008(14749)
2007(13784)
2006(12121)
2005(10881)
作者
(46573)
(39893)
(39655)
(37880)
(25059)
(19401)
(17925)
(15666)
(15087)
(14252)
(13791)
(13326)
(12604)
(12603)
(12547)
(12534)
(12306)
(11595)
(11568)
(11399)
(10195)
(9870)
(9866)
(9229)
(9167)
(9124)
(9023)
(8874)
(8348)
(8334)
学科
(70425)
经济(70376)
(46702)
(43718)
管理(32749)
农业(30779)
方法(27435)
数学(24887)
数学方法(24696)
(22113)
企业(22113)
地方(19184)
业经(17291)
中国(16691)
(13956)
(13399)
(12896)
(12795)
贸易(12794)
(12405)
(11043)
农业经济(10417)
环境(9968)
(9486)
地方经济(9455)
银行(9448)
(9137)
(9133)
金融(9130)
农村(9126)
机构
学院(225503)
大学(219747)
(92813)
经济(90805)
管理(81654)
研究(81171)
理学(70378)
理学院(69516)
管理学(68215)
管理学院(67818)
(66593)
中国(61282)
科学(53450)
农业(52070)
(46556)
(44458)
业大(44436)
研究所(40599)
中心(38571)
(38279)
(36326)
农业大学(31983)
(30315)
财经(30281)
师范(30027)
(29671)
北京(28517)
(28154)
经济学(27523)
科学院(27462)
基金
项目(149972)
科学(115254)
研究(108270)
基金(105147)
(93326)
国家(92446)
科学基金(76273)
社会(66905)
社会科(62833)
社会科学(62808)
(62609)
基金项目(56666)
(51025)
自然(48688)
教育(48201)
自然科(47425)
自然科学(47410)
自然科学基金(46534)
编号(46248)
资助(42110)
成果(36984)
(36257)
(35470)
重点(34439)
(32938)
课题(31573)
(30694)
计划(28867)
创新(28814)
科研(28773)
期刊
(108784)
经济(108784)
(70044)
研究(60004)
农业(48136)
中国(45149)
学报(42668)
科学(36567)
大学(31365)
学学(30118)
(27880)
业经(24148)
(23344)
管理(22635)
(22400)
金融(22400)
教育(20582)
技术(18491)
问题(16129)
(14778)
经济研究(14602)
农村(14254)
(14254)
财经(14219)
农业经济(14156)
业大(13134)
资源(12868)
世界(12494)
(12152)
经济问题(11769)
共检索到335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刁立平  王建飞  李余生  张洪南  张红生  翟虎渠  杨图南  
调查了太湖稻区 163 份粳稻地方品种和 16 份 60~90 年代的高产粳稻品种的13 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 对其中有显著差异的 10 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由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5 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 将 179 份材料划分为5 组 13类;依据各类的平均值计算理论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贡献依次为:单穗重、每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总粒数, 说明超高产品种必须有较高的穗重和适宜的穗数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国珍  世荣  刘吉新  邹茜  刘慰华  朱振华  寇妹燕  陈于敏  苏振喜  袁平荣  
关键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红  洪德林  
利用 6个新选粳稻BT型不育系和 5个粳稻恢复系通过NCⅡ设计 (北卡罗林那设计Ⅱ )共配制 30个组合 ,对亲本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 10个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在农艺性状上 ,一般配合力好的不育系是30 0 4A、泗稻 10号A和 4 10 8A ,恢复系是 9311和C4 18;品质性状上 ,一般配合力好的不育系是 4 0 0 2A、泗稻 10号A、4 0 16A和武育粳 3号A ,恢复系是湘晴、C4 18和HP12 2 ;综合农艺和品质性状 ,30 0 4A、泗稻 10号A和 4 0 0 2A是较优的不育系亲本 ,湘晴、C4 18、HP12 2是较优的恢复系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新华  王伯伦  贾宝艳  
采用G riffing方法Ⅱ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利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简称ADAA模型)对辽宁省粳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茎角、穗长、二次枝梗成粒数、二次枝梗数和成粒数以显性效应为主,着粒密度性状的表达受多种遗传体系的控制,千粒重的加性和显性效应都不显著,株高、穗茎角、穗长和一次枝梗数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都达极显著水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虹  徐铨  王嘉宇  钟鸣  徐正进  隋国民  
为探索"理想株型"和"籼粳杂交"优势利用理论对现代粳稻育成品种的基因组构成和产量结构、生理形态特征及中国北方粳稻高产育种实践的影响,以中国北方3个不同育种时期及来源粳稻样本(现代粳稻育成品种、早期粳稻和外来粳稻)为试材,基于189个SNPs位点的变异,对中国北方粳稻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北方育种家通过将籼稻血缘和国外资源引入原有粳稻,在通过回交、复交等育种方法并加之人工和自然选择过程中,大量与不利性状相关的等位基因被淘汰,致使中国北方现代粳稻品种功能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降低,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由高到低分别为:外来品种、早期品种、现代品种;通过育种家人为选择与生态环境压力下,现代粳稻从传统粳稻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遗传结构;中国北方现代粳稻育成品种比早期耕种农家品种和外来粳稻分别增产38.13%,11.12%,产量极显著高于早期粳稻。这主要得益于形态方面的株型改良,叶片变短、变宽、穗变短、变直立以及高光能利用率及产量结构的调整:穗粒数显著增加(增幅20%),结实率提高6%~10%。分析育种行为对中国北方粳稻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的影响,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光利  汪燕  梁成刚  江谷驰宏  丁春邦  李天  
对从斯里兰卡引进的65个籼稻品种(90系列14个、At系列20个、Bg系列18个、Bw系列2个、IR系列3个、SN系列5个、其他系列3个)进行了农艺性状、加工及外观品质性状分析,并对29个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加工及外观品质各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受品种影响,各品种全生育期变幅为137~189 d,株高为82.1~139.7 cm,穗长为20.6~32.6 cm,有效穗数为5.9~17.3,千粒重为11.6~29.5 g,产量为0.3~1.0 kg/m2,多数品种加工与外观品质达到优质标准;多数品种属迟熟类型,株高相对较高,分蘖能力强,穗偏中大,结实率较高,但千粒重和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荣改  王玉珍  孟祥祯  王振圻  孟令启  冯瑞光  宁文书  
用9个水稻不育系与3个广亲和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其杂交组合10个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就杂种F1主要农艺性状而言,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比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更为重要;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粒重、千粒重等性状,以一般配合力作用为主,而每穗总粒数、生育期、着粒密度等性状虽以一般配合力作用为主,但特殊配合力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粒重等性状以广亲和品种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为主;生育期、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着粒密度等性状以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为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世荣  刘吉新  陈于敏  李荣波  郑晔  张其钢  吴志刚  刘慰华  赵国珍  
【目的】分析高原粳稻主栽品种的遗传状况,寻找与农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在2种海拔条件下调查81份高原粳稻主栽品种的农艺性状,并利用48个SSR标记对供试品种进行多态性扫描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 2.1 MLM(MixedLinear Model)方法进行SSR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37个SSR标记在供试品种间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出139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为2~10个,平均3.76个。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2个亚群,关联分析表明,在P<0.05水平,2种环境下均检测出RM1195和RM209分别与株高和千粒重相关联,RM267、RM332、RM490、RM583和RM590与结实率相关联,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在0.074~0.352。而在P<0.001水平,只有RM332与结实率相关联,该分子标记位于11号染色体上。【结论】检测出的7个标记可以为高原粳稻杂交配组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婷  陈华萍  蒲至恩  陈国跃  苟璐璐  
对99份北美主要栽培大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考察与评价,并对各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这批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株高为半矮秆或中间型,有效穗数大于10的较多,分蘖性较强,穗长在中等或中等以上长度,小穗数较多,穗粒数不高,千粒重较低,无大粒资源,成穗率主要表现为高或中高型。从中筛选出18份综合性状较好的和一些单一性状优良的材料。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千粒重与穗长和小穗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可通过增加千粒重来提高大麦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飞  余显权  赵福胜  舒中兵  
以同核异质不育系K型贵香1A、WA型贵香1A、DA型贵香1A、D型贵香1A、G型贵香1A、ID型贵香1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贵香1B为材料,在贵阳花溪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之间的叶龄数差别不大,但都大于保持系;6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分蘖力从高到低依次为WA型贵香1A、DA型贵香1A、D型贵香1A、K型贵香1A、G型贵香1A、ID型贵香1A;不育系的午前花率从高到低依次为K型贵香1A、WA型贵香1A、D型贵香1A、ID型贵香1A、G型贵香1A、DA型贵香1A;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均高于保持系;保持系的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也早于各不育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龙植  乔永利  张三元  曹桂兰  叶昌荣  徐福荣  戴陆园  芮钟斗  高熙宗  
以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200个F2:3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在北京(正常生长环境)、昆明(自然低温胁迫)、公主岭(冷水胁迫)、韩国春川(正常生长环境和冷水胁迫)等5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进行了水稻秆长、穗长、穗粒数和穗抽出度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异地鉴定,并利用SSR标记进行了上述农艺性状的QTL分析。检测结果表明,5种不同环境下检测到与上述农艺性状相关的QTL共44个,分布于除第9染色体外的11条染色体上。qCL1a、qCL1b、qCL5a、qCL6b、qPL1a、qPL3a、qPL6b、qPL6c、qPL7b、qSP8b、qSP1c、qSP11a、qSP12和qPE1至少在2种不同生长环境下均检测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伟栋  程保山  洪德林  
【目的】评价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58对SSR引物,对基于主要农艺性状构建的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库的122个品种进行DNA水平的多态性分析,并与15个现代育成品种做比较。【结果】(1)地方品种群体中53个SSR位点共检测到216个等位片段,每个多态性位点等位片段数的变化范围为2~7个,平均为4.08个;71.7%的SSR位点具有3个以上等位片段;53个位点PIC值的变化范围为0.031~0.773,平均为0.41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78;品种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419;12条染色体中,第5染色体平均等位片段数最多,第11染色体平均PIC值最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虎翼  
为探明广西红薯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对收集的25份广西红薯主要育成品种的14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2.5%,第一主成分反映叶脉色,第二主成分反映叶色,第三主成分反映株型,第四、五、六主成分分别反映顶叶色、薯皮色。聚类分析可将25份红薯育成品种分为4大类群,第I类群包括7份材料,主要特点是最长蔓长170.8 cm,分枝数8.9个,薯形为短纺缍形,薯皮红色或紫色,薯肉为黄色或紫色,干物率和食味评分最高,平均产量28.30 t/hm2;第II类群包括13份材料,主要特点是叶形为心形或缺刻,顶叶色、叶色均为绿色或褐绿色,叶脉紫色,茎绿色,薯形为中纺缍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晓丽  包维楷  
为了在小麦育种中合理利用品种资源,以成穗数、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粒数、株高、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8个性状为指标,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分为3类,其中第Ⅱ类15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成穗数多、产量高、千粒重大、穗长、穗粒数和株高适中,单株生物学产量表现一般,可作为高产亲本材料;第Ⅲ类的综合表现相对较弱,不宜选作杂交亲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玉华  
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经济再生产过程必须以自然再生产为前提,而环境的纳污能力又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极限。目前,跨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成为治理的难点。太湖流域横跨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太湖流域跨界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体水质每10年下降一个层次。到21世纪,85%以上的水体为不合格水体,并且水体污染项目不断增加,水事纠纷不断,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太湖流域跨界水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流域管理体制设计缺陷、生态补偿机制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地方保护主义和法律法规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