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72)
2023(5994)
2022(5100)
2021(4693)
2020(3879)
2019(8398)
2018(8240)
2017(15088)
2016(8344)
2015(9258)
2014(9288)
2013(9014)
2012(8311)
2011(7764)
2010(7929)
2009(7221)
2008(7081)
2007(6247)
2006(5821)
2005(5161)
作者
(26870)
(22748)
(22667)
(21684)
(14373)
(10916)
(10061)
(8833)
(8768)
(8119)
(8018)
(7963)
(7616)
(7217)
(7179)
(7127)
(6626)
(6566)
(6547)
(6516)
(5847)
(5662)
(5400)
(5357)
(5175)
(5061)
(4986)
(4825)
(4668)
(4549)
学科
(38363)
经济(38336)
管理(21649)
(17523)
方法(14459)
地方(14390)
数学(12490)
数学方法(12290)
(11984)
企业(11984)
(11581)
环境(11074)
(11025)
中国(9382)
地方经济(8711)
农业(8139)
业经(7209)
生态(6914)
(6709)
(6439)
资源(6400)
(6199)
(5704)
(5576)
金融(5572)
(5187)
理论(5160)
(4771)
银行(4740)
(4598)
机构
大学(126651)
学院(125772)
研究(48431)
(46486)
经济(45300)
管理(44758)
理学(39117)
理学院(38415)
管理学(37294)
管理学院(37081)
科学(34480)
中国(34230)
(27981)
(25624)
(24641)
研究所(23959)
中心(21869)
业大(21789)
(20228)
师范(19986)
(19809)
农业(19623)
(19282)
(18071)
北京(17256)
师范大学(16486)
财经(16109)
(15571)
科学院(15436)
(15222)
基金
项目(93798)
科学(74768)
基金(69354)
研究(63227)
(63020)
国家(62608)
科学基金(52958)
社会(40767)
社会科(38747)
社会科学(38735)
基金项目(37815)
(37392)
自然(36136)
自然科(35163)
自然科学(35150)
自然科学基金(34446)
(32023)
教育(28220)
资助(27384)
编号(23772)
重点(22369)
(21156)
(19548)
计划(18820)
(18638)
成果(18568)
科研(18003)
创新(17662)
国家社会(17539)
课题(17137)
期刊
(52159)
经济(52159)
研究(32924)
学报(24861)
中国(23998)
科学(23232)
(21445)
大学(18057)
学学(17226)
农业(15414)
管理(14686)
(12879)
教育(11100)
资源(10645)
技术(9786)
(8501)
金融(8501)
业经(8155)
(8024)
(7483)
经济研究(7296)
财经(7252)
业大(7153)
科技(7089)
问题(6692)
统计(6654)
图书(6312)
(6269)
林业(6222)
(6172)
共检索到180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妍  高俊峰  高永年  刘聚涛  
根据研究地域的生态特征,综合考虑流域内生态系统相互影响机制,结合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及社会统计等多源数据,运用PSR模型从胁迫因子、状态因子以及效应因子三方面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太湖流域综合生态健康进行评价,并对其空间分异及动态转移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08年间,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处于亚健康水平,区域综合生态健康指数由2000年的0.584下降至2008年的0.512,有92%的区域综合生态健康指数呈下降态势。生态健康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整体呈现由东北至西南逐渐下降的趋势。生态健康状态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部苕溪流域的安吉县、德清县及长兴县一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万荣荣  杨桂山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太湖流域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5年间太湖流域耕地、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水域呈增加趋势,其中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十分显著;主要转移方向包括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林地向草地转移、未利用地向林地转移、水田向水域转移等;各类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强烈变化尤为明显地表现在城市与交通线的周围;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是近15年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笛  张思聪  樊朝宇  
以流域为单元,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将为流域的规划、管理和保护以及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基本框架、指标选择、指标的评价函数、权重分配、体系建构步骤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以“自然条件限制因子-流域生态健康指示因子-人类活动影响因子”评价体系为基础,选择了水质、植被、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湿地、土地利用、人口、点源污染、面源污染、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河流自然化、人均GDP、土壤、水文和生物第一性潜在生产率等20项指标,构建每个评价指标的评价函数,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滦河山区流域和北四河平原流域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克龙  李双成  周巧富  朵海瑞  陈琼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本文基于青海湖流域1977年MSS影像、1987年TM影像和2000年ETM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算法,揭示了青海湖流域景观生态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由1977年的423×108元降低到2000年的364×108元,年均损失2.57×108元;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来讲,废物处理和水源涵养价值贡献率超过了58%,单项服务功能价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气候调节功能缺失最明显减少达32%;就生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荚德安  陈金林  王世红  赵冬青  
太湖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正面临着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农田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概述了太湖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指出随着流域内化肥用量以及农田氮磷盈余量的不断增加,流域内农田非点源污染负荷将进一步加大。农田中的氮磷通常通过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地表水体。为有效控制农田非点源污染,应实施科学合理的农田生态系统管理:避免氮磷肥的过量使用,适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微生物肥和控效肥等新型肥料的研制和推广,实行保护性耕作,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时间,以此减少非点源污染物形成;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董川永  高俊峰  
圩区是南方平原水网地区一种重要的地理单元,圩区陆地生态系统维持和调节功能的研究对于圩区内的土地利用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等都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取太湖流域西部地区的圩区,采用物质量评估的方法,对陆地生态系统的水量调节、净化环境、土壤保持和生境维持等4种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量化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圩区陆地生态系统年可调节水量43.71×108m3,削减总氮6 079.72 t,削减总磷734.99 t,保持土壤150.76×104t,景观综合指数介于0.96~1.11之间,体现出较大的服务价值;②圩区陆地生态系统维持和调节功能的总量和单位面积量在空间上都存在差异性。从总量来看,宜兴、溧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毅  曾立雄  肖文发  黄志霖  雷静品  滕明君  王鹏程  
兰陵溪小流域是三峡库区的典型小流域,其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示范效应。基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适应力和社会价值研究的小流域健康状况评估,可为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建立基于Fishnet网格的兰陵溪小流域健康评价数据库,选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2~2009年小流域生态健康进行评价,分析兰陵溪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从压力、状态、响应等3个方面选择12个指标构建了小流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外界对小流域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小流域自身状态及响应指标,且健康评价数据可选用调查统计数据和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章茹  蒋元勇  万金保  戴年华  李述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但带来了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以鄱阳湖独特的流域特征为研究对象,以城市人口数量表征城镇化的进程,分类解析1990~2011年江西省统计年鉴数据,通过讨论鄱阳湖土地资源结构变化、水资源变化特征、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资源消耗程度,以及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为代表的城镇主要污染问题,探讨快速城镇化下鄱阳湖生态环境对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各城市的城镇化进展及其机制不同,南昌、九江和上饶城市扩张迅速,而景德镇和赣州发展较平缓;城镇化导致水资源日益紧缺,各城市年总用水量2003年以后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农业用水量逐年增加,工业用水量各城市年变化存在...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家倩  陆建忠  田晴  陈晓玲  
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ivity),是生态系统固定的碳总量,作为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和极为重要的人文社会意义。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GEP造成了一定影响。该文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利用生态耦合模型估算2000—2016年间每月GEP,计算干旱指数SPI(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探究干旱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对GEP的影响。通过对模型模拟的GEP与MODIS的GEP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在GEP低值区间两者表现几乎完全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对鄱阳湖流域植被生态系统GEP存在抑制效应,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GEP显著减少;两者不仅在时间上存在一致协同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出强烈的一致性。通过本研究,有助于管理部门了解干旱对GEP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惠梅  张安录  
通过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和气候、GDP、个人储蓄和城市化水平等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敏感性,以识别影响青海湖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控和管理青海湖区域生态保护。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估值,MATLAB.7.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08年青海湖流域的湿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下降11.16%、13.23%,主要是受到GDP和气候暖干化的影响,但对GDP变化并不敏感,对城市化和气温变化极为敏感;(2)2000~2008年青海湖流域农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下降了57.93%,主要受气候暖干化和城市化的驱动所致,同时对城市化和气温变化极为敏感。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慧  陈克龙  曹生奎  韩艳莉  马进  
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准单价的基础上,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订正,构建了青海湖流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单价表,并在此基础上对青海湖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青海湖流域2007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40.88×108元。生态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为:水体>草地>湿地>灌丛>农田>荒漠,其中,废物处理功能贡献最大,原材料生产功能贡献最小。研究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颜利  王金坑  黄浩  
本文根据联合国OECD和UNEP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和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建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福建省诏安东溪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评价。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选取人口密度、GDP年增长率、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年降雨量、森林覆盖率、工业废水达标处理率等能够充分反映流域压力、状态和响应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参考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和相关标准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赋值;再次,提出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最后,把流域生态系统健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毅1 滕明君2肖文发2黄志霖2雷静品2曾立雄2王鹏程1  
以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兰陵溪小流域为例,在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数据的支持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通过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和权重,运用Fishnet网格法构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共筛选出12个相对独立的生态指标,运用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生成了基于Fishnet网格的兰陵溪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等级分布图,能直观反映兰陵溪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炫  李壁成  赵世伟  刘德林  
小流域是黄土高原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建立健康的小流域生态系统是该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在深入理解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构建思路与指标选取原则,并将评价体系分解为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健康五个要素,建立了适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期为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志嫱  刘维  张建丰  李怀恩  
【目的】根据流域不同特征,构建浐灞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为河流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浐灞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水功能定位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同特点,构建了由生态结构与功能、水文特征、水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和生态服务功能5个方面要素,11个单项指标组成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浐灞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影响浐灞河流域上中游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以及人口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影响浐灞河下游城市段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问题有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河流水质污染。浐灞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