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26)
- 2023(17540)
- 2022(14770)
- 2021(13817)
- 2020(11526)
- 2019(26004)
- 2018(25731)
- 2017(50094)
- 2016(26982)
- 2015(30292)
- 2014(30253)
- 2013(29994)
- 2012(27570)
- 2011(24768)
- 2010(25123)
- 2009(23419)
- 2008(23154)
- 2007(20917)
- 2006(18854)
- 2005(16739)
- 学科
- 济(114666)
- 经济(114537)
- 业(101886)
- 管理(88840)
- 企(83242)
- 企业(83242)
- 农(49625)
- 方法(47252)
- 数学(37739)
- 数学方法(37318)
- 业经(34767)
- 农业(33053)
- 财(32238)
- 中国(29731)
- 地方(26221)
- 制(22577)
- 务(22140)
- 财务(22065)
- 财务管理(22040)
- 学(21387)
- 技术(21004)
- 企业财务(20851)
- 和(20789)
- 策(20681)
- 理论(19918)
- 贸(19608)
- 贸易(19599)
- 环境(19450)
- 易(19024)
- 划(18827)
- 机构
- 学院(389222)
- 大学(382342)
- 管理(159402)
- 济(158825)
- 经济(155397)
- 理学(137000)
- 理学院(135585)
- 管理学(133579)
- 管理学院(132874)
- 研究(127553)
- 中国(99106)
- 京(81323)
- 科学(77709)
- 财(72490)
- 农(72384)
- 所(63293)
- 江(60114)
- 业大(59803)
- 中心(59299)
- 研究所(57181)
- 财经(57004)
- 农业(55312)
- 经(51749)
- 北京(50955)
- 范(50356)
- 师范(49989)
- 州(48083)
- 院(46356)
- 经济学(45463)
- 经济管理(43034)
- 基金
- 项目(260745)
- 科学(206494)
- 研究(196129)
- 基金(188152)
- 家(161964)
- 国家(160433)
- 科学基金(139416)
- 社会(124104)
- 社会科(117292)
- 社会科学(117259)
- 省(103809)
- 基金项目(100169)
- 自然(89140)
- 教育(88294)
- 自然科(86970)
- 自然科学(86951)
- 自然科学基金(85393)
- 划(85080)
- 编号(82440)
- 资助(76093)
- 成果(65771)
- 重点(57832)
- 部(57270)
- 发(57235)
- 课题(55548)
- 创(55407)
- 创新(51157)
- 国家社会(50254)
- 项目编号(48974)
- 人文(48958)
- 期刊
- 济(186232)
- 经济(186232)
- 研究(113613)
- 中国(76505)
- 农(71270)
- 管理(59575)
- 学报(56158)
- 财(55590)
- 科学(54297)
- 农业(48397)
- 大学(43733)
- 教育(42288)
- 学学(41260)
- 融(37408)
- 金融(37408)
- 业经(35969)
- 技术(35330)
- 财经(27096)
- 经济研究(26633)
- 业(24743)
- 问题(24476)
- 经(23182)
- 技术经济(20658)
- 图书(19300)
- 现代(19048)
- 科技(18952)
- 资源(18690)
- 版(18597)
- 理论(18069)
- 商业(17780)
共检索到583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玉庆 徐曙东 高珊 曹明霞
太湖流域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区域,这一区域内的农业功能已由经济型向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功能转变。在太湖流域实施生态农业建设,推进传统种植方式的彻底改变,不仅是改善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也是加速地区产业升级、转变增长方式的有利契机。目前太湖流域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需要各级政府加大生态农业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关键词:
环境质量 使用权 环境容量 生态补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舒川根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阶段。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环太湖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长期以来推行的是较为粗放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给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太湖蓝藻的爆发说明太湖流域必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努力构建环太湖流域的生态文明。构建环太湖流域的生态文明既是环太湖地区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充分发挥环太湖地区厚重的文化和生态资源,实现环太湖流域环保的一体化和有效防治太湖污染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太湖流域 蓝藻 生态文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丽珍 石敏俊 王磊
太湖及其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呈现严重恶化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是太湖流域水体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论文通过文献分析,总结了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特点。结果表明:①虽然太湖流域典型区域的面源污染影响及排污系数的研究较多,但是着眼于太湖流域整体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总量的研究并没有明确答案;②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技术研究较多,但将这些自然科学成果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实践中的政策研究较少;③对农田面源污染的研究较多,对畜禽渔业养殖废弃物处理的研究比较薄弱,并且两者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④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管理的讨论,但缺乏管理实施标准的研究;⑤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小祥 杨桂山 欧维新 徐昔保
人类活动驱动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耕地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尚不清楚。论文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典型商品粮基地——太湖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多期遥感解译数据、统计资料和历史文献,分析太湖流域25 a来耕地变化情况,并选取农产品生产、碳蓄积、水源涵养三个关键指标探讨耕地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 25 a来太湖流域耕地减少显著,以城市建设用地占用为主,1985—2000年流域耕地仅减少1 346.82 km2,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和江苏省,态势并不严峻;2000—2010年是流域耕地减少的主要时期,减少面积达4 31...
关键词:
耕地变化 生态服务功能 太湖流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琴 倪平 毕军 马宗伟
目前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尚未建立,无法准确掌握分区管理体系的实施现状、把握影响太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影响因子。以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不同时空尺度和管理边界下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不同管理目标下的差异化绩效评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磊 邓维 朱继业 陆根法 孔维玮
环境意识属上层建筑范畴,对环境行为具有指导意义。针对太湖流域日益严重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提高农村公众环境意识是控制该区水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首次选取无锡市大浦镇14个行政村2.7万人为抽样框进行农村公众环境意识调查。结果表明:①居民对水环境污染的原因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与实际有明显偏差;②浅层次的局部的“日常生活环保型”环境意识依然存在;③居民在环保行为上为“政府依赖型”,整体参与环保意识不强;④居民获取环保信息渠道单一,政府对主要的信息发布渠道重视不足;⑤2003年该镇居民总支付意愿为55.3~98.2万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昌峰 张娈英 赵广川 莫李娟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进一步恶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环境污染问责制势在必行,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关注。流域水资源的整体性及资源外部性等特征要求上下游要共同承担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建立合理的上下游之间生态补偿标准模型,成为流域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流域生态治理为研究对象,通过上下游地方政府博弈情景设定,建立演化博弈理论模型,说明在地方政府自主选择过程中对于社会最优的环境保护(保护—补偿)策略不会达到稳定均衡状态,必须引入上级监督部门约束因子,才能确定出最优环保(保护—补偿)策略状态稳定时的惩罚金范围。基于设定模型,以太湖流...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蒋培
如何应对农村垃圾问题是当前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农村垃圾处置是否恰当关系到农村环境的稳定、农民生活的幸福与农村社会的和谐。通过理论梳理与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太湖流域地区部分农村从本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应对农村垃圾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农民在垃圾处置过程中转变了环境意识,并改变了自身不恰当的环境行为,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达到了一种"生态自觉"的状态。太湖流域地区农民垃圾处置行为改变的实践模式,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还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与社会效益的扩展。此外,经过对研究案例的深度剖析,总结形成了农民生态自觉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为今后有关农村垃圾处置环境制度的制定提供经验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小娟 冯淑怡 Reidsma Pytrik 石晓平 曲福田
本文基于太湖流域上游地区26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根据农地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程度将农户分成4种类型,通过构建农户生物一经济模型,模拟了教育与培训、税收、补贴等5种农业与环境政策对不同类型农户作物种植行为和环境友好型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模拟结果显示,在保持现有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基线情景),环境效应将整体改善,但是,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将总体变差。农业与环境政策可以通过改变种植结构和提高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用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应的改善。教育与培训政策能够有效引导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但是适当组合其他经济激励政策的引导效果会更好。不同类型农户对政策的敏感度存在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丽韫 李文华 彭奎 李远
绿地系统是太湖流域城镇中主要的自然组成部分,绿地系统除具有净化空气、消除噪声、以及提供观赏和娱乐的功能外,在城镇生态系统中还具有重要的水生态服务功能,即绿地系统可以通过减少地表径流,以及吸收径流中的污染物质,达到调节水分、净化水质的目的。本研究基于太湖流域遥感解译的绿地系统,依据修正后的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经验模型和相应的逐日降雨量计算出太湖流域不同城市绿地系统减少的地表径流量和去除污染物量。研究表明,太湖流域绿地系统在2008年截留降水量4.79×108m3,去除COD1916.21t、总氮946.10t、总磷34.49t和氨氮25.87t。
关键词:
太湖流域 绿地系统 水生态服务功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正斌,何爱平
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各种农业灾害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历来是制约西部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西部农业灾害基本特征及传统农业致灾效应的基础上,从维护整个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生态农业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西部 农业灾害 生态农业 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斌
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导致苏南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政绩考核的片面性,法律的不健全和缺位,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保障,以及无效的公众参与和监督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重要因素。目前,太湖地区面临着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从整个流域看,太湖仍然没有走出边治理边污染的怪圈。
关键词:
太湖流域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洪华 王荣成 李琳
生态文明建设下,探讨高原湖泊流域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实践表明,生态环境政策对工业与服务业等点源污染的管控效果显著,但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存在瓶颈。因此,本文运用DID模型,对洱海流域内政策区和非政策区农业生产方式与水环境指标进行双重差分分析,揭示生态农业政策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政策实施下农业生产方式对水环境污染指数的影响效应为-12.59,生态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方式调整与优化效应显著,其中农业从业人口、肉蛋奶总产量变量对水质污染指数负相关;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与水质污染指数正相关。分析结论:生态农业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方式的优化对流域内面源污染程度得到缓解,...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喜群
生态治理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以及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嵌套性使得生态治理难以单纯依靠政府或市场,而需寻求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以太湖流域生态治理案例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为分析对象的研究发现,生态治理主体和治理手段趋向多元化;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开始互动融合;政府在生态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社会组织和民众未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生态治理效力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内部不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有效应对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现行困局,需建立强有力的生态治理专门机构以协同政府内部的治理行为,建立环境市场以协同政府和企业的治理行为,健全公众参与制度以协同公众与政府以及公众与企业的治理行为。
关键词:
生态治理 太湖流域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玉华
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经济再生产过程必须以自然再生产为前提,而环境的纳污能力又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极限。目前,跨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成为治理的难点。太湖流域横跨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太湖流域跨界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体水质每10年下降一个层次。到21世纪,85%以上的水体为不合格水体,并且水体污染项目不断增加,水事纠纷不断,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太湖流域跨界水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流域管理体制设计缺陷、生态补偿机制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地方保护主义和法律法规不...
关键词:
太湖流域 跨界水生态 演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