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8)
- 2023(12476)
- 2022(11002)
- 2021(10523)
- 2020(8808)
- 2019(20231)
- 2018(20232)
- 2017(38224)
- 2016(21192)
- 2015(23889)
- 2014(23762)
- 2013(23527)
- 2012(21273)
- 2011(19038)
- 2010(19069)
- 2009(17507)
- 2008(17168)
- 2007(15140)
- 2006(13357)
- 2005(11697)
- 学科
- 济(82754)
- 经济(82679)
- 管理(73000)
- 业(61320)
- 企(53937)
- 企业(53937)
- 方法(38436)
- 数学(32469)
- 数学方法(32122)
- 财(22860)
- 农(20521)
- 地方(20484)
- 学(19871)
- 环境(19542)
- 中国(19200)
- 业经(18662)
- 划(16320)
- 务(15765)
- 和(15710)
- 财务(15692)
- 财务管理(15661)
- 企业财务(14844)
- 理论(14580)
- 制(14454)
- 农业(13860)
- 技术(13334)
- 贸(12427)
- 贸易(12422)
- 易(11977)
- 银(11716)
- 机构
- 大学(294710)
- 学院(293351)
- 管理(123120)
- 济(109699)
- 经济(106961)
- 理学(105865)
- 理学院(104637)
- 管理学(102829)
- 管理学院(102280)
- 研究(94639)
- 中国(71619)
- 京(63560)
- 科学(62216)
- 财(51293)
- 所(47439)
- 农(45350)
- 业大(44719)
- 中心(43904)
- 研究所(43538)
- 江(43221)
- 财经(40627)
- 北京(40038)
- 范(39641)
- 师范(39283)
- 经(36853)
- 州(35605)
- 农业(35533)
- 院(35309)
- 师范大学(31774)
- 商学(31100)
- 基金
- 项目(206088)
- 科学(161894)
- 研究(149769)
- 基金(148911)
- 家(129866)
- 国家(128810)
- 科学基金(111141)
- 社会(92792)
- 社会科(87814)
- 社会科学(87785)
- 省(81426)
- 基金项目(80325)
- 自然(74022)
- 自然科(72128)
- 自然科学(72113)
- 自然科学基金(70761)
- 划(68201)
- 教育(68101)
- 编号(61340)
- 资助(60825)
- 成果(48597)
- 重点(46164)
- 部(44493)
- 发(43670)
- 创(42616)
- 课题(41858)
- 创新(39665)
- 科研(39596)
- 教育部(37759)
- 大学(37725)
- 期刊
- 济(121154)
- 经济(121154)
- 研究(82031)
- 中国(55490)
- 学报(46355)
- 管理(45898)
- 科学(43669)
- 财(40372)
- 农(39097)
- 大学(34754)
- 学学(32547)
- 教育(31938)
- 农业(27751)
- 技术(25364)
- 融(22394)
- 金融(22394)
- 业经(20013)
- 财经(18718)
- 图书(17796)
- 经济研究(17438)
- 资源(16924)
- 业(15937)
- 经(15777)
- 科技(15368)
- 问题(14990)
- 理论(14549)
- 技术经济(14304)
- 现代(13699)
- 版(13612)
- 实践(13590)
共检索到425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琴 倪平 毕军 马宗伟
目前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尚未建立,无法准确掌握分区管理体系的实施现状、把握影响太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影响因子。以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不同时空尺度和管理边界下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不同管理目标下的差异化绩效评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丽韫 李文华 彭奎 李远
绿地系统是太湖流域城镇中主要的自然组成部分,绿地系统除具有净化空气、消除噪声、以及提供观赏和娱乐的功能外,在城镇生态系统中还具有重要的水生态服务功能,即绿地系统可以通过减少地表径流,以及吸收径流中的污染物质,达到调节水分、净化水质的目的。本研究基于太湖流域遥感解译的绿地系统,依据修正后的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经验模型和相应的逐日降雨量计算出太湖流域不同城市绿地系统减少的地表径流量和去除污染物量。研究表明,太湖流域绿地系统在2008年截留降水量4.79×108m3,去除COD1916.21t、总氮946.10t、总磷34.49t和氨氮25.87t。
关键词:
太湖流域 绿地系统 水生态服务功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家陆续启动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鉴于我国目前水环境和水生态面临着诸多问题,"水体污染控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焦雯珺 闵庆文 李文华 Anthony M.Fuller
以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ESEF)为基础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综合考虑了水量支撑、水质限定和水生态稳定三方面特征,从而实现了足迹方法对水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有效表征。然而,如何界定水产品、水资源和水污染足迹以及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太湖流域上游湖州市为例,探讨了在考虑或不考虑水质标准与环境功能分类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求并集法或求平均值法进行基于ESEF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估。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反映出湖州市人们对水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需求超出了当地水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对当地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造成影响。综合考虑水产品供给、水量支撑和水质保障三方面因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斌
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导致苏南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政绩考核的片面性,法律的不健全和缺位,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保障,以及无效的公众参与和监督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重要因素。目前,太湖地区面临着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从整个流域看,太湖仍然没有走出边治理边污染的怪圈。
关键词:
太湖流域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小祥 杨桂山 欧维新 徐昔保
人类活动驱动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耕地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尚不清楚。论文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典型商品粮基地——太湖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多期遥感解译数据、统计资料和历史文献,分析太湖流域25 a来耕地变化情况,并选取农产品生产、碳蓄积、水源涵养三个关键指标探讨耕地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 25 a来太湖流域耕地减少显著,以城市建设用地占用为主,1985—2000年流域耕地仅减少1 346.82 km2,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和江苏省,态势并不严峻;2000—2010年是流域耕地减少的主要时期,减少面积达4 31...
关键词:
耕地变化 生态服务功能 太湖流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玉华
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经济再生产过程必须以自然再生产为前提,而环境的纳污能力又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极限。目前,跨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成为治理的难点。太湖流域横跨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太湖流域跨界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体水质每10年下降一个层次。到21世纪,85%以上的水体为不合格水体,并且水体污染项目不断增加,水事纠纷不断,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太湖流域跨界水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流域管理体制设计缺陷、生态补偿机制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地方保护主义和法律法规不...
关键词:
太湖流域 跨界水生态 演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虞锡君
太湖北部蓝藻暴发事件给予人们重要警示,必须充分认识到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必须实行水污染防治的制度创新,着力构建太湖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本文阐述了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二是跨界水污染补偿机制;并初步探索了太湖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框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董川永 高俊峰
圩区是南方平原水网地区一种重要的地理单元,圩区陆地生态系统维持和调节功能的研究对于圩区内的土地利用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等都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取太湖流域西部地区的圩区,采用物质量评估的方法,对陆地生态系统的水量调节、净化环境、土壤保持和生境维持等4种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量化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圩区陆地生态系统年可调节水量43.71×108m3,削减总氮6 079.72 t,削减总磷734.99 t,保持土壤150.76×104t,景观综合指数介于0.96~1.11之间,体现出较大的服务价值;②圩区陆地生态系统维持和调节功能的总量和单位面积量在空间上都存在差异性。从总量来看,宜兴、溧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永年 高俊峰 许妍
以太湖流域及其一级水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2005年和2008年土地利用分类图等为基础数据,基于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变化、转移矩阵、GIS叠加分析、土地利用综合转换速率、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风险效应系数等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太湖流域及其不同一级水生态功能区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在计算相关中间参数的基础上,从景观尺度计算得到了太湖流域及其不同一级水生态功能区景观生态风险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太湖流域及其不同一级水生态功能区景观生态风险差异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分析了各区景观生态风险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效应关系,从而为流域不同水生态功能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严航 夏霆 陈宇飞 姚春雨 王浩
为了解太湖流域平水期水生态功能分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8年5月对太湖流域201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动物群落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共检出122种,隶属于3类49属,以轮虫类和枝角类种类数居多。Ⅰ、Ⅱ、Ⅲ和Ⅳ级区都以轮虫类丰度居多。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Pielou指数(E)均在Ⅰ级区最大,分别为2.28、0.84和0.47。共检出19种优势种,其中富营养指示物种占60%。Ⅱ级区的优势种最多,其中螺形龟甲轮虫无脊变种和角突臂尾轮虫是最优势种,影响Ⅱ级区的水质。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可知,浮游动物优势种群落结构与TP、TN显著正相关。通过Pearson分析可知Ⅰ级区、Ⅱ级区、Ⅲ级区和Ⅳ级区物种都与TP显著正相关,随着分区等级的提升,与TP的相关性显著提升,并且与COD_(Mn)和TN相关性也显著提升。水体浮游动物种群结构的变化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状态主导因子是P。综上,2018年太湖流域平水期处于富营养状态,水质状态为中污染,太湖流域藻华治理应以限制磷排放、降低TP含量为主。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影响了生态功能区的划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丽韫 吴松涛 李文华 李远 党志宏 杨晓玲
论文对太湖流域上游区域安吉县城绿地系统的水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将安吉绿地分为居住区及单位附属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和防护绿地。研究表明安吉县城绿地系统具有明显的减少地表径流和净化水质的水生态功能。2008年,安吉县城绿地系统共减少地表径流400.3×104m3;削减雨水径流污染物COD16.0 t、TN7.91t、NH4-N0.22t和TP0.29t。绿地系统的水生态服务功能与绿地面积以及植被组成相关,在安吉县城绿地系统中,总截留降水和去除污染物最多的为居住区及单位附属绿地,其次为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和防护绿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晓红 虞锡君
水资源属于公共品,流域水生态污染正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公地悲剧"。实证分析表明,上游地区工业发展产生的水污染,一方面导致下游水生态的严重恶化,另一方面使下游地区为恢复水生态承担高昂治理成本。因此,建立跨界水生态补偿机制,确立"污染者付费"的补偿标准迫在眉睫。本文以水生态"恢复成本"作为补偿依据,定量分析了上游如果造成流域污染,而必须对下游进行补偿的金额。通过对典型案例太湖流域水生态现状与问题的总结,提出上游补偿下游地区水生态"恢复成本"的解决思路,探求从根本上解决流域水生态污染问题的路径。
关键词:
流域 水生态保护 补偿标准 太湖流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慧 陈克龙 曹生奎 韩艳莉 马进
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准单价的基础上,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订正,构建了青海湖流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单价表,并在此基础上对青海湖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青海湖流域2007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40.88×108元。生态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为:水体>草地>湿地>灌丛>农田>荒漠,其中,废物处理功能贡献最大,原材料生产功能贡献最小。研究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敦义 张彪 张灿强 杨艳刚 潘春霞 王斌
土壤侵蚀造成的营养物质迁移是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全面认识太湖流域上游地区土壤侵蚀对流域水环境的威胁,为当地的林地经营部门的管理提供参考意见,本研究基于2007年的安吉县森林二类调查数据,采用土壤侵蚀模数与养分含量系数法,评估了安吉县林地土壤侵蚀量以及TN、TP、TK和有机质等4种养分流失量。结果表明:安吉县林地年土壤侵蚀量75.13万t,约合558.87t(/km2·a);因土壤侵蚀每年约有657t全氮、272.95t全磷、7858t全钾和1.51万t有机质的养分流失;从林地类型来看,竹林和经济林是林地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的主体(累计贡献率77%);而从地貌类型特征来看,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