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51)
- 2023(8295)
- 2022(6888)
- 2021(6282)
- 2020(5205)
- 2019(11028)
- 2018(10527)
- 2017(20250)
- 2016(10785)
- 2015(11584)
- 2014(11322)
- 2013(11047)
- 2012(10377)
- 2011(9517)
- 2010(9727)
- 2009(8921)
- 2008(8593)
- 2007(7598)
- 2006(6623)
- 2005(6150)
- 学科
- 济(50316)
- 经济(50282)
- 管理(27053)
- 业(24302)
- 方法(17536)
- 地方(16266)
- 数学(15858)
- 数学方法(15732)
- 企(15556)
- 企业(15556)
- 中国(14130)
- 农(13566)
- 学(13313)
- 环境(12045)
- 险(10741)
- 保险(10648)
- 地方经济(9444)
- 农业(9353)
- 财(9329)
- 银(9125)
- 银行(9098)
- 业经(9060)
- 融(8985)
- 金融(8984)
- 土地(8936)
- 行(8706)
- 制(8484)
- 贸(7766)
- 贸易(7762)
- 易(7468)
- 机构
- 学院(153411)
- 大学(151169)
- 济(62861)
- 经济(61506)
- 研究(56960)
- 管理(55690)
- 理学(47237)
- 理学院(46562)
- 中国(46522)
- 管理学(45673)
- 管理学院(45405)
- 科学(37515)
- 京(32574)
- 财(29488)
- 所(29253)
- 农(29187)
- 研究所(27074)
- 中心(26570)
- 业大(24907)
- 财经(23631)
- 农业(23136)
- 江(23077)
- 院(21738)
- 经(21593)
- 范(20859)
- 师范(20651)
- 北京(20397)
- 经济学(20167)
- 科学院(18549)
- 经济学院(18489)
- 基金
- 项目(110464)
- 科学(87516)
- 基金(81323)
- 研究(77035)
- 家(73087)
- 国家(72564)
- 科学基金(61578)
- 社会(50804)
- 社会科(48127)
- 社会科学(48114)
- 基金项目(43413)
- 省(43014)
- 自然(40539)
- 自然科(39418)
- 自然科学(39406)
- 自然科学基金(38644)
- 划(36704)
- 教育(33018)
- 资助(32168)
- 编号(29871)
- 重点(26072)
- 发(25202)
- 部(23407)
- 创(22153)
- 国家社会(21967)
- 成果(21760)
- 科研(21165)
- 创新(20984)
- 课题(20862)
- 计划(20788)
共检索到227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永年 高俊峰 许妍
以太湖流域及其一级水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2005年和2008年土地利用分类图等为基础数据,基于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变化、转移矩阵、GIS叠加分析、土地利用综合转换速率、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风险效应系数等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太湖流域及其不同一级水生态功能区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在计算相关中间参数的基础上,从景观尺度计算得到了太湖流域及其不同一级水生态功能区景观生态风险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太湖流域及其不同一级水生态功能区景观生态风险差异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分析了各区景观生态风险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效应关系,从而为流域不同水生态功能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莹 尹义星 陈爽
以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5和2002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和CLUE-S模型,模拟了研究区2020年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上格局指数的变化分析,揭示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按照1985~2002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发展趋势,未来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耕地、林地面积减小,研究区未来景观格局指数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在景观尺度上,斑块数量、边缘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分维数等指标都呈增加趋势,而斑块平均面积减小,表现出景观结构破碎化、斑块形状复杂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木易 何翔
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探讨流域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驱动机制有助于生态系统状况诊断与风险来源认识,为有效制定生态风险管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应用空间信息技术平台及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基于县域行政单元的快速城市化阶段巢湖流域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驱动力。研究表明:(1)2000~2013年,巢湖流域土地景观类型变化表现出农地、林地、水体景观面积下降,建设用地景观面积显著增加的趋势;流域景观水平上多样性和均匀度呈下降、优势度呈上升趋势,景观空间异质性下降;(2)近15 a来,巢湖流域9个行政单元内生态风险均呈上升趋势,生态风险整体恶化,需加强对流域生态风险上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昔保 杨桂山 李恒鹏
利用250m的MODIS-NDVI月值数据,通过适当改进CASA模型和野外生物量采样调整最大光能利用率参数,结合1980S、2000年、2005年和2007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模拟太湖流域2000年-2007年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研究表明:太湖流域NPP从2000年的16.4TgC减少到2007年的14.2TgC,减少2.2TgC,相当于燃烧140×104t标准煤释放的CO2;空间分布上,流域内除长兴和德清NPP呈增长趋势外,其他县市NPP都呈减少趋势,主要集中在太湖流域北部与东部快速城市化扩展区域;城市化快速扩展是影响太湖流域NPP减少的主导因素,土地整理和油菜/小麦种植比例下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落成 刘存丽
太湖流域土地总面积36 895km2,包括了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部分区域,其中,江苏占53%,浙江占33%,上海占14%。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按下垫面可以分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4种类型。采用2005年土地详查数据与上次防洪规划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耕地是太湖流域最重要的下垫面,占土地总面积的36.6%,建设用地占土地占面积的23%,与耕地的矛盾十分尖锐,水域面积较大,占土地总面积的14.5%。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趋势是,耕地面积减少,减少幅度最大的地区在太湖流域江苏部分,两省一市建设用地均有30%左右的增长幅度,土地围垦得到有效控制,水域面积略有下降。人口增...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机制 太湖流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文 杨桂山 万荣荣
为了评估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水量调节能力的影响,从生态水文的新角度来管理流域水资源,本文借助遥感、野外监测等方法获取地表基本参数,基于GIS技术与方法,以网格为基本单元,计算流域生态耗水量,评估太湖流域近2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耗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25年的年总耗水量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的浙西区、环太湖的北缘以及湖西区林木分布区,耗水量及其截留量、蒸散量等分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一致,耗水量较大值区域对应着植被覆盖度较高区域;(2)太湖流域1985~2000年以及2000~2010年耗水量显著减少的区域明显多于流域耗水量增多的区域,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浦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目良 刘悦俊 张燕杰
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对区域生态保护及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为例,基于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对土地利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构建2030-2050年惯性发展、经济建设、生态保护三种未来情景,模拟各情景下土地利用及景观生态风险变化。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近10年土地转化模式主要是草地和未利用地的转化。草地和林地与草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的转化具有倾向性,未利用地、草地和林地土地利用变化因素中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年平均气温贡献度最高。(2)2030-2050年三种情景下,不同情景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具有差异性,惯性发展情景下,水域和建设用地扩张明显,面积为1627 km2、10 km;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和草地增加,面积为232 km、15143 km;经济建设情景下,林地和草地减少,面积为224 km、7653 km,耕地、建设用地增加,面积为146 km、24 km。青藏高原的保护政策不同区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3)青藏高原景观生态风险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以较低风险区为主。惯性发展情景下,2030-2050年生态风险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经济建设情景下,2030-2050年生态风险明显提高,其中较高风险区增加最多,面积为56051 km;生态保护情景下,2030-2050年生态风险明显降低,其中较低风险增加最多,面积为16136 km。研究成果可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瑞明 伊爱金
以环巢湖流域快速城市化阶段即1999年到2009年期间的土地利用动态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999年到2009年研究区耕地显著减少而建设用地显著增加。快速城市化阶段,耕地主要转为建设用地,部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从1999年的109.29亿元减少到2009年的107.07亿元,净减少2.23亿元。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环巢湖流域区域更要关注耕地的保护来维持其正常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巢湖流域 土地利用 生态服务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丁楷 石龙宇
为实现雄安新区生态建设目标,保障新区生态安全,必须开展新区发展的生态风险评价工作。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可利用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论文采用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的乘积表征生态风险,分别对雄安新区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预测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最终得到生态风险程度值。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得到如下结论:对雄安新区起步区的合理规划可使该区域范围内的生态风险程度显著降低,与此同时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剧也造成了其周边生态风险程度的增加,两者综合作用下,雄安新区景观生态风险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具体下降程度可达6.4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丁楷 石龙宇
为实现雄安新区生态建设目标,保障新区生态安全,必须开展新区发展的生态风险评价工作。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可利用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论文采用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的乘积表征生态风险,分别对雄安新区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预测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最终得到生态风险程度值。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得到如下结论:对雄安新区起步区的合理规划可使该区域范围内的生态风险程度显著降低,与此同时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剧也造成了其周边生态风险程度的增加,两者综合作用下,雄安新区景观生态风险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具体下降程度可达6.4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俊峰
根据1986年和1996年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详查资料,分析了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揭示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速度、区域差异,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根据1991年汛期(5~9月)降雨,分别计算了1986、1996年下垫面状况下的产水量,比较了二期产水数量和空间分布的差异,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域水位连续偏高的原因,进而分析洪涝是如何对土地利用的变化作出响应的。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是耕地面积快速减少和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是政策因素、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太湖流域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使流域产水量增加,洪涝过程缩短,增加的产水分布在流域的上游,加重了...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产水量 洪涝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万荣荣 杨桂山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太湖流域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5年间太湖流域耕地、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水域呈增加趋势,其中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十分显著;主要转移方向包括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林地向草地转移、未利用地向林地转移、水田向水域转移等;各类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强烈变化尤为明显地表现在城市与交通线的周围;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是近15年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超 翟建青 陶辉 刘波 苏布达 姜彤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导致水资源量变化,显著影响流域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利用DEM、土壤数据库、3期土地利用数据及流域周边6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4—2000年气象、流域出口断面裕溪闸水文站1964—1989年水文资料,依托德国PIK研究所HBV-D模型建立巢湖流域降水径流关系,分析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量影响:①利用HBV-D模型模拟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率定后系统相对误差控制在3%左右,纳希效率系数达约83%,适合巢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水文效应研究;②分析得出单位面积的农业用地、居民用地和水域影响径流深大小分别为-0.134469、0.074908和-0.001524 4 mm/km...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琴 倪平 毕军 马宗伟
目前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尚未建立,无法准确掌握分区管理体系的实施现状、把握影响太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影响因子。以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不同时空尺度和管理边界下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不同管理目标下的差异化绩效评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兴修 杨桂山 李恒鹏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是相关领域今后研究的重点。论文利用1985、1995和2000年的TM数据及调查资料,研究西苕溪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流域内农田不断减少,居民及工矿用地持续扩大,林地前期减少、后期缓慢增加;林地和农田是流域内的主要景观类型,空间集中性及斑块碎化、形状规则化、景观同化是景观结构和景观异质性变化的主要表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了生境质量下降、边缘效应增强、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成分单调等景观生态效应;恢复与建设西苕溪流域的景观生态系统需对景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