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90)
- 2023(11824)
- 2022(10001)
- 2021(9317)
- 2020(7693)
- 2019(17149)
- 2018(17041)
- 2017(32496)
- 2016(17818)
- 2015(19736)
- 2014(19655)
- 2013(19299)
- 2012(17732)
- 2011(16032)
- 2010(16093)
- 2009(14782)
- 2008(14535)
- 2007(13140)
- 2006(11887)
- 2005(10935)
- 学科
- 济(76015)
- 经济(75915)
- 业(52112)
- 农(50560)
- 管理(46253)
- 农业(33638)
- 企(29867)
- 企业(29867)
- 地方(23526)
- 方法(22492)
- 业经(21842)
- 中国(20728)
- 数学(20032)
- 数学方法(19857)
- 制(19480)
- 财(18468)
- 发(14694)
- 体(13931)
- 环境(13138)
- 学(12809)
- 农业经济(12657)
- 发展(11869)
- 展(11851)
- 银(11459)
- 银行(11432)
- 融(11216)
- 金融(11212)
- 行(10971)
- 贸(10770)
- 贸易(10760)
- 机构
- 学院(243712)
- 大学(238506)
- 济(101851)
- 经济(99578)
- 管理(90466)
- 研究(86547)
- 理学(77370)
- 理学院(76392)
- 管理学(75135)
- 管理学院(74659)
- 中国(68307)
- 农(59900)
- 科学(52609)
- 京(51067)
- 财(47482)
- 农业(45476)
- 所(43632)
- 业大(41924)
- 中心(41905)
- 江(40353)
- 研究所(38870)
- 财经(35803)
- 范(33682)
- 师范(33414)
- 经(32459)
- 省(31675)
- 州(31460)
- 北京(31337)
- 院(31094)
- 经济学(30491)
- 基金
- 项目(165615)
- 科学(130847)
- 研究(125624)
- 基金(118937)
- 家(103085)
- 国家(102069)
- 科学基金(87467)
- 社会(81172)
- 社会科(76469)
- 社会科学(76450)
- 省(67420)
- 基金项目(64125)
- 教育(55399)
- 划(54779)
- 自然(53671)
- 编号(52549)
- 自然科(52301)
- 自然科学(52290)
- 自然科学基金(51341)
- 资助(45875)
- 成果(42323)
- 发(38543)
- 重点(37431)
- 部(36740)
- 制(36377)
- 课题(36153)
- 创(34388)
- 国家社会(33779)
- 农(33688)
- 创新(32338)
- 期刊
- 济(126080)
- 经济(126080)
- 研究(72994)
- 农(64829)
- 中国(58540)
- 农业(43932)
- 学报(38094)
- 财(36548)
- 科学(36107)
- 大学(30532)
- 管理(29371)
- 学学(28921)
- 融(27321)
- 金融(27321)
- 业经(26369)
- 教育(25334)
- 业(20460)
- 技术(19958)
- 问题(18108)
- 财经(17280)
- 经济研究(16224)
- 农村(15707)
- 村(15707)
- 农业经济(15463)
- 经(14815)
- 版(14726)
- 资源(14669)
- 世界(13239)
- 经济问题(12554)
- 科技(11511)
共检索到384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良敏 陆根法 刘丽莉 殷惠惠
农村厕所排放的污水,已经成为农村面源污染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本文以毗邻太湖的宜兴市大浦镇为例,分析了农村厕所的类型,得出了各类型厕所使用的比例以及厕所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向河流的比例。
关键词:
水网区 农村 厕所 面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丽珍 石敏俊 王磊
太湖及其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呈现严重恶化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是太湖流域水体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论文通过文献分析,总结了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特点。结果表明:①虽然太湖流域典型区域的面源污染影响及排污系数的研究较多,但是着眼于太湖流域整体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总量的研究并没有明确答案;②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技术研究较多,但将这些自然科学成果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实践中的政策研究较少;③对农田面源污染的研究较多,对畜禽渔业养殖废弃物处理的研究比较薄弱,并且两者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④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管理的讨论,但缺乏管理实施标准的研究;⑤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蔚文 石敏俊 黄祖辉
本文以太湖流域的平湖市为例,构建了一个线性规划模型来模拟控制氮流失的四种政策情景的效力。模型的运行结果显示,包括氮肥税、禁令、自愿方法和补贴在内的所有备选政策都有一定效果,分别减少氮流失9.81%、26.80%、14.40%和79.95%。本研究对太湖流域乃至全国的非点源污染控制具有以下三点政策启示:研究和开发(R&D)要先行;保障生产者利益是根本;宣传和教育是有力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立忠 杨林章
分析了太湖流域主要非点源污染类型与现状,指出在完成对点源污染的控制以后,非点源污染将成为该区域环境状况改善的主要限制因子。认为太湖流域主要类型非点源污染来源于:农业、林业、养殖业(畜、禽、水产)的非点源负荷,城镇化建设、现代交通、农村居民用地的地表径流,城镇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定性地论述了非点源污染形成的主要途径。进一步讨论了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动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向,就目前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与控制进行了探讨,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研究需要将环境水文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结合起来,同时运用先进技术进行全面动态评估;同时有针对性地讨论了不同类型非点源污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太湖 非点源污染 研究与控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爱萍 万金保 李爽
鄱阳湖小流域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环境问题不断加剧。通过背景值调查与污染源解析,显示农村生活和种植业是鄱阳湖小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采取集成式BMPs模式,将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合理搭配植物缓冲带、沟渠湿地、人工湿地,兼性塘等,实现氮、磷流失的有效拦截,达到有效控制示范区小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目的,从而为鄱阳湖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提供借鉴。结果表明:BMPs系统污染物去除能力高,运行成本低。系统单位面积削减总量分别为CODcr710.17kg、SS 114.91kg、TP 4.08kg、TN 35.93kg、NO-3-N 4.74kg、NH+4-N 19.18kg,而运行成本...
关键词:
农村面源污染 BMPs 单位面积削减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小峰 盛昭瀚 金帅
从规划内容与目标、规划方法及方案实施和评估3方面对太湖近20年水污染物控制历程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太湖水污染物控制正处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及新型污染问题凸显且更难处理,更为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和科研队伍积极参与的转型期。这种变化将导致污染治理面临更难应付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使得当前以环境容量为总量为指导通过自上而下分配排污量和削减量的控制方案面临极大挑战。结合太湖水污染现状,通过与现行治理方法在管理假设、适合对象、协调管理手段、管理目标、规划方法、公众参与程度以及规划的优劣势等方面的比较发现,适应性管理可以积极有效应对由于环境趋势和管理协调对象变化所带来的系统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将是一个积极有效的补充方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荚德安 陈金林 王世红 赵冬青
太湖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正面临着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农田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概述了太湖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指出随着流域内化肥用量以及农田氮磷盈余量的不断增加,流域内农田非点源污染负荷将进一步加大。农田中的氮磷通常通过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地表水体。为有效控制农田非点源污染,应实施科学合理的农田生态系统管理:避免氮磷肥的过量使用,适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微生物肥和控效肥等新型肥料的研制和推广,实行保护性耕作,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时间,以此减少非点源污染物形成;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 太湖流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玲燕 杜建国 刘高峰
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定量估算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究有助于了解农村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环境质量状况,为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太湖流域镇江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云模型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PSR分析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雷达图、云模型发生器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云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特征;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对太湖流域镇江区域的工农业废水排放、供水总量和治水投入的要求更高;2010~2014年太湖流域镇江区域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基本保持稳中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处于弱承载状态,且丹阳>丹徒>润州>京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玉鑫 张英 周李 徐鹏炜
随着农村非点源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将总量控制体系纳入到非点源污染的防治中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许多研究都对减少农村非点源污染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和工程性措施,但对于农村非点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具体调控研究较少,没有按照"公平、效率、可行"的原则进行污染物总量的分配。基于对南太湖地区农村小流域典型污染物输出特征的研究,本文利用排污系数法对农村非点源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快速估算,采用最大纳污量优化程序计算了农村小流域内水体纳污量与环境容量,并提出相应的污染物削减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南太湖地区农村小流域污染物输出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农村生活污染为主要污染源。流域污染物输出浓度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提高水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聚涛 钟家有 付敏 吴涛
农村生活区水环境是流域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湖流域是我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区,农村人口众多,未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分散畜禽养殖污染由于无序排放导致了鄱阳湖流域河湖水质下降,湖泊富营养化指数升高。通过采用污染物当量算法对鄱阳湖流域农村生活区面源污染估算,分析了1991~2011年农村生活污染现状及其趋势,并分析了鄱阳湖河湖水质变化趋势及其在农村生活区面源污染中的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1991~2011年,鄱阳湖流域农村人口、生活污染、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分散畜禽养殖污染不断增加,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TN、TP和COD排放量增长了12.68%,年平均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永年 高俊峰 陈坰烽 许妍 赵家虎
污染控制单元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实施的基本单元。为实现流域水生态健康,针对太湖流域特征和太湖湖泊保护的要求,提出以流域水生态功能区为基础、水系完整性原则、管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囊括影响受损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原则、充分考虑现有控制断面原则等5项原则为太湖流域污染控制单元划分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汇水区、水生态功能区边界、水系分布及其流向、污染源、控制断面、县级与乡镇级行政边界等多个指标,在GIS空间分析的支持下进行太湖流域污染控制单元划分的总体技术思路;在划分技术体系的指导下,以兼具丘陵山区和平原地貌的湖州市及其上游的安徽省部分地区为案例研究区,在相关基础数据和空间方法的支持下,将其划分为12个污...
关键词:
污染控制单元 太湖流域 湖州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荣保 姚琪 计勇 王鹏
由农业产生的非点源污染是湖泊的主要污染源。为了研究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流失规律,选择了宜兴梅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降雨过程中径流流量及其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径流变化过程进行监测研究。采用统计和系统分析方法,建立径流量和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量之间的数学统计模型,得出该流域非点源污染物流失规律,此方法可以推广到与该流域相似的其它地区的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应用于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樊胜岳 周宁 刘文文 王贺
基于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参与式评估方法,对云南杞麓湖流域农田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并分析造成绩效评价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纯农户对杞麓湖流域农田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的绩效评价值为0.388?4,执行结果为较差;兼业户对项目的绩效评价值为0.459 1,执行结果为一般;非农户对项目的绩效评价值为0.617 0,执行结果为较好。人均耕地面积指标、土地承租面积指标对纯农户的绩效评价值影响大;劳动能力指标对兼业户的绩效评价值影响大;对于非农户的绩效评价值来说,劳动能力和受教育程度指标对其影响较大。农田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与农户的自然资本、补偿款合理等问题密切相关,政府的精准施策对农户参与、治理态度和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远
本文分析了太湖流域面源性水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机制 ,在此基础上指出面源污染的深层原因是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生活方式的过物质化、城乡二元结构及城乡空间布局的不合理等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可持续性 ,并对建立适应面源污染的综合性、集成化和流域性的水环境管理体制提出了突破性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
面源污染 集成化 流域性 太湖流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晓光 樊杰
中国农村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区位的选择有很大的特殊性,研究中国农村工业的区位问题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工业区位理论。文章以对江苏省宜兴市万石镇乡镇企业的实地考察为基础,运用总成本最小模型,分析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工业企业区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探讨了新的环境下区位选择的新变化及其进一步演进的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工业的区位选择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工业区位的一般理论对中国农村工业依然有效。
关键词:
农村工业 区位 区位选择 万石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