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6)
- 2023(11997)
- 2022(10664)
- 2021(10143)
- 2020(8464)
- 2019(19722)
- 2018(19609)
- 2017(38132)
- 2016(20855)
- 2015(23458)
- 2014(23605)
- 2013(23104)
- 2012(20867)
- 2011(18781)
- 2010(18855)
- 2009(17111)
- 2008(16374)
- 2007(14139)
- 2006(12316)
- 2005(10488)
- 学科
- 济(86074)
- 经济(85997)
- 管理(56774)
- 业(52751)
- 企(44034)
- 企业(44034)
- 方法(42720)
- 数学(37071)
- 数学方法(36401)
- 农(21388)
- 地方(20383)
- 中国(19520)
- 学(19010)
- 业经(18187)
- 财(17316)
- 理论(15649)
- 农业(14604)
- 和(13621)
- 贸(13467)
- 贸易(13461)
- 环境(13369)
- 易(13001)
- 技术(12370)
- 制(12076)
- 划(11459)
- 地方经济(11102)
- 务(11067)
- 财务(10994)
- 财务管理(10976)
- 教育(10634)
- 机构
- 学院(293438)
- 大学(292377)
- 管理(119178)
- 济(108398)
- 经济(105886)
- 理学(104382)
- 理学院(103183)
- 管理学(100957)
- 管理学院(100448)
- 研究(94533)
- 中国(68060)
- 科学(63617)
- 京(62163)
- 所(47582)
- 农(47140)
- 财(47088)
- 业大(46148)
- 研究所(43997)
- 中心(42684)
- 江(41517)
- 范(40555)
- 师范(40151)
- 北京(39012)
- 财经(38755)
- 农业(37251)
- 经(35158)
- 院(34850)
- 州(34454)
- 师范大学(32449)
- 技术(32215)
- 基金
- 项目(209521)
- 科学(164236)
- 基金(150937)
- 研究(149873)
- 家(132340)
- 国家(131303)
- 科学基金(112943)
- 社会(92235)
- 社会科(87375)
- 社会科学(87350)
- 省(83783)
- 基金项目(80945)
- 自然(76152)
- 自然科(74351)
- 自然科学(74333)
- 自然科学基金(72934)
- 划(70020)
- 教育(69460)
- 资助(63459)
- 编号(61617)
- 成果(48224)
- 重点(47036)
- 部(44718)
- 发(44665)
- 创(43184)
- 课题(42362)
- 科研(40306)
- 创新(40213)
- 计划(38552)
- 大学(38415)
- 期刊
- 济(114224)
- 经济(114224)
- 研究(79027)
- 中国(49827)
- 学报(47886)
- 科学(44611)
- 农(41886)
- 管理(41696)
- 大学(35541)
- 学学(33563)
- 教育(32929)
- 财(32894)
- 农业(29949)
- 技术(26497)
- 业经(20088)
- 融(19343)
- 金融(19343)
- 经济研究(17851)
- 财经(17192)
- 图书(15981)
- 业(15224)
- 科技(15186)
- 资源(14929)
- 问题(14561)
- 经(14486)
- 统计(14231)
- 技术经济(14058)
- 理论(13983)
- 版(13471)
- 策(13227)
共检索到406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桂峰 于革 王柳柱
湖泊-流域构成的复杂系统是湖泊富营养化研究的热点。应用SWAT模型对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上游外源氮、磷入湖通量进行模拟,以反映陆源入湖氮、磷营养盐的通量、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情况。以水文模拟为基础,引入相关系数(R)和Nash-Sutcliffe效益系数(Ens)评价模拟结果。水文模拟率定期月均值R多在85%以上,Ens在0.24~0.90,模拟年平均径流量相对误差为3.2%。验证期各站月均值R均在80%以上,模拟年总量误差为8.1%。模拟结果显示,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4.15×108 m3,营养盐输出浓度浙西区TN、TP分别为2.38mg/L、0.18mg/L;湖西区分别为5.68mg/L、0...
关键词:
流域 营养盐 模拟 太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雪 余辉 燕姝雯 陈雷
为把握太湖流域上游西北部河网区域水体的N、P污染特征及其空间分布,2010年8月在该区域内的武进港-直湖港水系、洮滆水系、丹扁孟河(丹金溧漕运河、扁担河及孟津河)以及宜溧河水系的河网,监测了39个河流断面的水质。研究表明,4水系TN平均浓度分别为3.88、2.83、2.91及1.93 mg/L,DTN占TN比重分别为91.80%、78.43%、70.01%及84.44%,河网氮输出均以DTN为主。在DTN中NO3--N浓度所占比重分别为67.47%、52.75%、77.48%及42.81%,NH4+-N浓度所占比重分别为16.33%、33.16%、11.27%及43.51%。TP平均浓度分别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平华 濮励杰 王金磊 王宇飞 潘少明
太湖流域上游土壤侵蚀量对于研究太湖流域营养盐输入和水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137Cs示踪分析法对太湖流域上游浙江省安吉县西苕溪流域的土壤侵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的137Cs基准值为2148.8±120.7Bq/m2;对于非耕作土壤,137Cs在土壤剖面中呈指数型分布,分布深度一般在20cm左右;对于耕作土壤,则在耕作层内呈均一分布,耕作层以下则急剧下降,分布深度达30cm。典型断面研究表明:耕地侵蚀强于非耕地;坡面上部侵蚀强于下部;坡度(0°~20°)与土壤侵蚀强度呈对数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蔚文 石敏俊 黄祖辉
本文以太湖流域的平湖市为例,构建了一个线性规划模型来模拟控制氮流失的四种政策情景的效力。模型的运行结果显示,包括氮肥税、禁令、自愿方法和补贴在内的所有备选政策都有一定效果,分别减少氮流失9.81%、26.80%、14.40%和79.95%。本研究对太湖流域乃至全国的非点源污染控制具有以下三点政策启示:研究和开发(R&D)要先行;保障生产者利益是根本;宣传和教育是有力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责茗 崔桢 高俊峰 李国柱 黄佳聪
太湖流域平原区河网密集、渔业发达,其中池塘养殖是渔业的主要模式,而养殖池塘的污水排放是其周边河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精细化估算流域养殖池塘的氮磷污染负荷,对区域氮磷污染来源的精准解析与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太湖流域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译2019年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养殖池塘的空间分布,同时发展了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区分养殖池塘类型的方法,估算了两种类型养殖池塘(鱼塘和虾蟹塘)的面积与分布;采用氮磷污染排放系数法,估算了养殖池塘的氮磷污染负荷,分析其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太湖流域养殖池塘总面积为1 308.6 km~2,其中鱼塘872.6 km~2,虾蟹塘436.0 km~2,养殖池塘氮排放量为11 013.5 t,磷排放量为1 626.8 t。养殖池塘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和养殖池塘规模分布比较一致,太湖南部的湖州市辖区、吴江市和德清县是养殖池塘氮磷污染较为严重地区,其氮污染负荷分别为1 214.8、1 004.4和792.2 t,磷污染负荷分别为179.7、146.3和117.7 t,主要原因是当地池塘养殖业发达,并且氮磷污染负荷系数大于虾蟹塘的鱼塘比例较高。
关键词:
池塘 营养盐 归一化植被指数 虾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海鳌 吴敬禄
在太湖流域选择了一个典型的半封闭洑东小流域,通过对该流域及入湖口区域沉积物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建立了反映流域陆地侵蚀与入湖物质输入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近40a来洑东流域的入湖物质通量约为6074t/a,与实际监测结果一致。根据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速率的分布,估算出流域土壤侵蚀总量为25670t/a,说明侵蚀总量的23.7%进入湖泊,其余在河道或土地内部沉积下来。近40a来太湖宜溧河湖交界区入湖物质通量(Q)与流域土壤侵蚀速率(E)和流域面积(A)的数学关系为:E=4.22Q/A。结合湖泊沉积物来源分析结果,计算出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土壤侵蚀速率,林地、茶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玉林 孙国清 过志峰 刘录三 杨丽
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部分,它可以改变区域乃至全球的水文循环的现状,本文以鄱阳湖流域为定量评价了气候变化对该区域水文循环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鄱阳湖流域1973年~2002年间的气候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如果气候变化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未来可能出现的3种气候情景,最后应用陆地表面模型VIC水循环模式模拟了不同情景下的径流变化,结果表明如果气候变化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鄱阳湖流域的水量30年、60年、90年后(相对于1983年)将可能增加11.7%、25.08%和39.06%,而且因为径流的增加幅度最大的情况恰好出现在每年径流峰值时段(汛期),所以鄱阳湖发生洪灾的危险性将可能增大。研究气候变化背景...
关键词:
VIC模型 鄱阳湖流域 径流 气候变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丽珍 石敏俊 王磊
太湖及其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呈现严重恶化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是太湖流域水体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论文通过文献分析,总结了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特点。结果表明:①虽然太湖流域典型区域的面源污染影响及排污系数的研究较多,但是着眼于太湖流域整体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总量的研究并没有明确答案;②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技术研究较多,但将这些自然科学成果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实践中的政策研究较少;③对农田面源污染的研究较多,对畜禽渔业养殖废弃物处理的研究比较薄弱,并且两者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④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管理的讨论,但缺乏管理实施标准的研究;⑤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赖晓明 廖凯华 朱青 吕立刚 徐飞
在土壤水分长期定位观测基础上,应用Hydrus-1D模型对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水分渗漏进行动态模拟,并结合深层土壤溶液取样及氮磷浓度测定,分析了当前耕作方式下农田水分渗漏和氮磷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渗漏与降雨、灌溉及前期土壤含水率有关;麦季深层渗漏量小但持续时间长,而稻季单次渗漏量大却持续时间短。模拟时段内铵态氮和可溶解性总磷的淋失主要发生在稻季,淋失量分别为2.62、0.49kg/hm2,分别占稻麦轮作期总淋失量的96.0%、96.0%,而硝态氮淋失主要发生在麦季,淋失量为57.97kg/hm2,占总淋失量的80.2%;无机氮淋失的主要形态为硝态氮,其淋失量占总淋失量的96.4%...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稻麦轮作 富营养化 氮磷淋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赖晓明 廖凯华 朱青 吕立刚 徐飞
在土壤水分长期定位观测基础上,应用Hydrus-1d模型对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水分渗漏进行动态模拟,并结合深层土壤溶液取样及氮磷浓度测定,分析了当前耕作方式下农田水分渗漏和氮磷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渗漏与降雨、灌溉及前期土壤含水率有关;麦季深层渗漏量小但持续时间长,而稻季单次渗漏量大却持续时间短。模拟时段内铵态氮和可溶解性总磷的淋失主要发生在稻季,淋失量分别为2.62、0.49kg/Hm2,分别占稻麦轮作期总淋失量的96.0%、96.0%,而硝态氮淋失主要发生在麦季,淋失量为57.97kg/Hm2,占总淋失量的80.2%;无机氮淋失的主要形态为硝态氮,其淋失量占总淋失量的96.4%...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稻麦轮作 富营养化 氮磷淋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建明 徐彩平 陈宇炜 邵晓阳 高俊峰
2010年春季(4月13日-4月22日)和夏季(7月10日-7月19日)对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道进行了两次调查。对不同河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入湖河流优势属主要有针杆藻(Synedra sp.)、隐藻(Cryptomonas sp.)、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脆杆藻属(Fragilaria sp.)和舟形藻(Navicula sp.)等;出湖河道主要优势属有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栅藻(Scenedesmus sp.)、隐藻(Cryptomonas sp.)等。夏季入湖河道优势属有针杆藻(Synedra sp.)、十字藻(Crucigenia ...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润润 邓祥征 金琴 郑新奇
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研究经济增长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对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决策支持价值。本文以鄱阳湖流域为案例区,利用1978年-2008年人均GDP与鄱阳湖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数据,构建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了鄱阳湖水体TN、TP浓度随人均GDP增长的变化趋势及原因。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经济增长与氮磷排放的关系具有库兹涅斯曲线(EKC曲线)特征。鄱阳湖水体中TN、TP浓度随经济增长而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转折点分别位于人均GDP为8600元/人、7400元/人(以1977年为基期计算)时。目前,由于产业结构优化、新的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小娟 冯淑怡 Reidsma Pytrik 石晓平 曲福田
本文基于太湖流域上游地区26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根据农地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程度将农户分成4种类型,通过构建农户生物一经济模型,模拟了教育与培训、税收、补贴等5种农业与环境政策对不同类型农户作物种植行为和环境友好型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模拟结果显示,在保持现有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基线情景),环境效应将整体改善,但是,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将总体变差。农业与环境政策可以通过改变种植结构和提高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用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应的改善。教育与培训政策能够有效引导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但是适当组合其他经济激励政策的引导效果会更好。不同类型农户对政策的敏感度存在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舒川根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阶段。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环太湖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长期以来推行的是较为粗放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给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太湖蓝藻的爆发说明太湖流域必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努力构建环太湖流域的生态文明。构建环太湖流域的生态文明既是环太湖地区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充分发挥环太湖地区厚重的文化和生态资源,实现环太湖流域环保的一体化和有效防治太湖污染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太湖流域 蓝藻 生态文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牛勇 余辉 张敏 王雪 燕姝雯
为探究太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水质污染特征,选取了太湖流域两类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一类是城市化进程高、人口高度密集的太湖北部重污染汇水口区域,一类是以耕地与涵养林为主导、人类活动强度相对较弱的浙西小梅港区域。选取TN、DTN、PN、NH4+-N、NO3--N、TP、DTP、PP、CODMn等主要指标,通过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异分析,以期明确太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格局下河流水质污染特征。研究表明:(1)汇水口水质劣于小梅港水质,但两区域均有相对较高的TN污染,因此两地河流TN污染控制依然是重要内容;(2)汇水口和小梅港区域水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格局、水循环过程、涵养林的生态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