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57)
2023(12415)
2022(10980)
2021(10483)
2020(8632)
2019(20077)
2018(19945)
2017(38357)
2016(20726)
2015(23252)
2014(22805)
2013(22416)
2012(20632)
2011(18332)
2010(18168)
2009(16394)
2008(15484)
2007(13237)
2006(11563)
2005(9883)
作者
(57732)
(48036)
(47519)
(45695)
(30888)
(23272)
(21673)
(18847)
(18444)
(17051)
(16826)
(16100)
(15353)
(15048)
(14935)
(14559)
(14363)
(14127)
(13747)
(13637)
(11878)
(11627)
(11435)
(10978)
(10695)
(10674)
(10663)
(10640)
(9545)
(9529)
学科
(81919)
经济(81843)
管理(55947)
(50027)
(40451)
企业(40451)
方法(35117)
数学(30387)
数学方法(30024)
(22929)
地方(21563)
中国(20139)
(19208)
业经(17731)
(17296)
环境(16136)
农业(15472)
(13569)
(13445)
贸易(13438)
理论(13270)
(12897)
(12211)
(11985)
技术(11756)
教育(10882)
(10725)
财务(10663)
财务管理(10645)
地方经济(10465)
机构
大学(279544)
学院(279344)
管理(111808)
(104779)
经济(102250)
理学(97463)
理学院(96236)
研究(94454)
管理学(94453)
管理学院(93957)
中国(68473)
科学(61659)
(60647)
(46684)
(45727)
(44577)
业大(43544)
中心(43361)
研究所(43085)
(40297)
(40187)
师范(39988)
北京(38238)
财经(37211)
(35299)
(34869)
农业(34831)
(33766)
师范大学(32649)
经济学(29854)
基金
项目(201692)
科学(157912)
研究(147663)
基金(144742)
(126054)
国家(125011)
科学基金(107567)
社会(91040)
社会科(86051)
社会科学(86026)
(79521)
基金项目(79103)
自然(71189)
自然科(69402)
自然科学(69386)
自然科学基金(68082)
(66865)
教育(66846)
编号(61363)
资助(58252)
成果(48317)
重点(44995)
(43385)
(43105)
课题(41823)
(41383)
创新(38518)
科研(38360)
大学(37196)
项目编号(36843)
期刊
(115685)
经济(115685)
研究(80268)
中国(51077)
学报(44652)
科学(41768)
(40024)
管理(38339)
大学(33318)
教育(32725)
(32564)
学学(31187)
农业(28620)
技术(23543)
(20921)
金融(20921)
业经(19940)
经济研究(17536)
图书(16807)
财经(16382)
资源(16346)
问题(15086)
科技(14553)
(14439)
理论(14019)
(13750)
实践(13104)
(13104)
(12980)
现代(12834)
共检索到399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仇恒佳  卞新民  朱利群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2002年Landsat TM图像进行解译,得出苏州市吴中区陆地景观类型图,并利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景观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耕地38%、水域23%、林地17%、农村居民点与交通工矿用地13%、城镇用地9%,景观异质性高,景观类型聚集度适中。耕地斑块分维数和结合度分别为1.571 5和99.453 8,斑块形状复杂,连接性好;林地斑块分维数和结合度分别为1.329 3和99.076 2,斑块形状简单,连接性较好;水域斑块密度为每百公顷0.784 5个,破碎程度较大;农村居民点与交通工矿用地斑块密度和结合度分别为每百公顷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仇恒佳  卞新民  
在RS和GIS支持下,通过对1984和2002年TM影像解译,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并利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了景观变化的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耕地向水域、城镇用地和其它非农建设用地转变迅速,其中耕地的减少占土地利用总减少面积的79.3%,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增加分别占土地利用总增加量的63.5%和36.5%。城镇、工矿等人文景观斑块面积增大,并趋向集中;林地与耕地等自然、半自然景观类型斑块破碎度增加,分布趋于分散;耕地与城镇景观类型的斑块形状日趋复杂;耕地的突出优势变小,整体景观异质性程度上升。受区位和地形的影响,在苏州城区附近和东部平原区耕地流失强度较大,18...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静静  王钊齐  周卫红  邹萌萌  刘影  李建龙  孙政国  
为了在自然环境中加强生态旅游规划、生态经济的开发及智慧城市的管理,有助于对生态环境进行立体直观地设计和方便人们的出行,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针对智慧城市的开发原理和框架,利用自主研发的5S一体化高新集成技术,首次开展智慧城市数字生态地图的研发和制作,介绍了制作的原理、方法和流程,系统阐述了其用途和功能,并对其进行延展、分析和评价,有助于政府合理有效地开发生态经济,为生态旅游规划、生态红线设计和智慧城市的管理提供依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丽  杨新海  胡云飞  
住宅用地规模预测是引导城市开发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预测方法因忽略了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因素而导致预测的局限性。本文分析了传统预测方法与城市转型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在转型发展背景下住宅用地规模预测的三大步骤,即"判断阶段发展趋势、选取科学预测方法、多元拟定指标参数"。最后以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的苏州市吴中区为例,对住宅用地规模预测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建兰  顾靖燕  
农保转城保是苏州城乡一体化实践的重要内容,农民以土地换取城镇社会保障,由此向市民迈出重要一步。苏州市吴中区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出土地换保障、权证换保障、股权换保障等三种主要的农保转城保形式,制度实施顺利。当然,制度实施中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一步完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俊伟  张晓月  
为客观、精确地评价企业专利质量,从专利技术、法律和经济质量三个方面构建企业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客观组合赋权法,进一步运用评价对象间差异最大思想,构建企业专利质量组合赋权评价模型,实证分析2014-2016年苏州市吴中区知识密集型企业专利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且显示企业有效专利占全部专利授权量的比例,发明专利平均权利要求数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率是企业专利质量评价中权重系数最大的3个指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朝辉  王克林  李仁东  熊艳  许联芳  
应用3个时期航空遥感图像为基本信息源,在Arc/Info系统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应用景观破碎度、分维数、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等指标,对洞庭湖区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陆景观之间的交替变化显著,耕地面积减少最多,达30608hm2,水域面积增加最多,净增48978hm2。20a来整个区域的景观破碎度加重,多样性增加,优势度下降。进一步具体分析各景观类型发现,耕地、草地、居住建设用地的破碎度和分离度1980~1990年间表现为增加,1990~2000年则表现为减少,表明湖区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政策已初显成效。由于受泥沙淤积和退田还湖的影响,20a...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江龙  徐梦月  魏文佳  姚佳  
饮用水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自然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基于实地调研、部门访谈和制度条文的梳理与分析,以苏州市太湖水源地为例研究湖泊型水源地管理体制。研究表明:我国水源地管理由国家、省、市、县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构成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具有水资源和水环境分割管理、流域管理和行政区管理交错的制度特征,初步具备了综合管理的架构;水源保护缺乏流域管治的思维,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制度支撑不足;在管理手段上以命令控制型手段为主,经济激励与公众参与不足。建立水源地综合管理协调机制,完善经济激励手段,推进公众参与,实施水源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将有利于提高水源地管理效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飞  陈龙乾  张宇  吴沛瑶  张红梅  王秉义  
基于巢湖水陆交错带1995、2000、2007和2013年4期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参考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测算研究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在综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和相关研究基础上采用等距离缓冲带法,对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的梯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梯度变化在不同时期有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的缓冲带内都有1~2个贡献率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2)在研究期内各缓冲带生态服务价值处于基本平稳的状态,其中缓冲带1到缓冲带2的变化幅度较大;(3)从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来看,缓冲带1的生态服务价值始终最高,外层的缓冲带5和缓冲带6由低等级到中等级平稳过度,缓冲带3和缓冲带4则始终处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允芳  武雅芝  丁冬琳  
水陆交错带存在自然和人文要素复合影响作用,其景观系统整体适应能力亟需提升。以崇明南部水陆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系统本底评价,借鉴景观特征评价(LCA)方法,探讨岛屿水陆交错景观整体适应性评价方法。从自然资源保护重要程度、土地资源利用适宜状况、环境安全压力显著特性3个子目标层,构建12个指标因子的评价体系;并进行要素层面和目标层面的适应性评价分析;确定研究区6类适应性特征分区,提出其景观资源适应性发展提升策略。研究为水陆交错带景观系统整合发展提供保护性开发的评价方法和决策支持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江龙  田柳  赵酉辰  
饮用水源地管理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安全的饮用水源供给依赖于不断完善的管理机制,湖泊流域综合管理(ILBM)可以为水源地管理的完善提供很好的框架。湖泊流域综合管理框架由管理组织、政策、公众参与、信息、科学技术和资金六要素构成。基于该框架,文章对苏州太湖水源地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诊断。研究发现,苏州市太湖水源地管理存在缺乏有效的管理组织协调机制、缺乏经济激励型和教育与公众参与政策、公众参与水平低、信息可信赖度差、科学技术与地方需求结合不紧密、资金投入不稳定等问题。基于ILBM管理框架,提出了水源地管理优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玲玲  易琳  刘会玉  
以苏州市城市化最显著的区域为研究对象,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对1991年、2003年的LANDSAT TM及2014年高分一号影像进行了解译判读。通过分析该区域的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发现了景观破碎化加剧、景观单一化及连通性降低等问题。基于此,运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结合景观组分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空间作用,构建分析了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以加强生态网络的空间联系,完善生态功能。分析结果表明,源地具有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要保护和增大源斑块面积;应确立道路廊道、河流廊道,保持廊道规模,加强两侧的植被绿化;应确立节点,并加强各源地之间生态廊道的联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顾玉琪  吴农  
从2004年起,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按照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放大产业优势的基本思路,围绕茶叶、螃蟹、苗木等特色产业,采用重点扶持、滚动投入等方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雨村  陆建城  
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基本模式,而伴随着工业化引发的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又不断"冲击"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本研究借助ArcGIS软件在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以吴江区的生恋敏感性和交通便捷性的综合评价作为工业布局优化研究的切人点,并结合吴江区工业发展的现状,试图探索一种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布局方法,以便用于对吴江"存量"工业布局的优化和"增量"工业布局的指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殷文彧  邵大伟  吴殿鸣  
居住空间的扩张与重构对公园绿地格局的影响作用规律,是优良人居环境构建的基础。基于多源数据,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以苏州为案例地探究居住空间分异对公园绿地空间格局的作用效应,重点揭示其尺度差异规律。结果表明:(1)两者均存在显著空间分异,且居住空间分异对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具有显著作用效应;(2)居住空间分异变量中,中心区位、商业设施、公交站点、住宅户数、出售房价等对公园绿地格局总体呈正向促进作用,居住用地面积、外部交通、医疗设施等总体呈负向抑制作用;(3)小微尺度公园绿地对住房属性敏感,中等尺度公园绿地受居住空间的周边配套、区位交通、社会经济属性影响较大,大尺度公园绿地则与居住空间的区位交通条件关联较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