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8)
- 2023(11509)
- 2022(10275)
- 2021(9806)
- 2020(8139)
- 2019(18769)
- 2018(18751)
- 2017(35727)
- 2016(19728)
- 2015(22419)
- 2014(22348)
- 2013(22091)
- 2012(20420)
- 2011(18369)
- 2010(18293)
- 2009(16881)
- 2008(16319)
- 2007(14354)
- 2006(12534)
- 2005(10873)
- 学科
- 济(78059)
- 经济(77974)
- 管理(55949)
- 业(52459)
- 企(43354)
- 企业(43354)
- 方法(37374)
- 数学(32163)
- 数学方法(31724)
- 农(21269)
- 中国(19222)
- 学(18803)
- 财(18475)
- 地方(18079)
- 业经(16957)
- 农业(14395)
- 理论(13469)
- 贸(13463)
- 贸易(13454)
- 易(12992)
- 制(12966)
- 环境(12792)
- 和(12659)
- 技术(12437)
- 务(11651)
- 财务(11582)
- 财务管理(11560)
- 划(11016)
- 企业财务(10939)
- 银(10722)
- 机构
- 大学(284795)
- 学院(282396)
- 管理(111740)
- 济(104519)
- 经济(102042)
- 理学(97527)
- 理学院(96354)
- 研究(95344)
- 管理学(94371)
- 管理学院(93899)
- 中国(68489)
- 科学(63967)
- 京(61512)
- 农(52885)
- 所(49546)
- 业大(48079)
- 财(46541)
- 研究所(45691)
- 中心(43470)
- 农业(42342)
- 江(40467)
- 北京(38395)
- 财经(38037)
- 范(38012)
- 师范(37605)
- 经(34588)
- 院(33886)
- 州(33343)
- 技术(31015)
- 师范大学(30469)
- 基金
- 项目(200526)
- 科学(155709)
- 基金(144660)
- 研究(141366)
- 家(128641)
- 国家(127622)
- 科学基金(107917)
- 社会(86426)
- 社会科(81759)
- 社会科学(81735)
- 省(79063)
- 基金项目(77765)
- 自然(73112)
- 自然科(71408)
- 自然科学(71389)
- 自然科学基金(70078)
- 划(67027)
- 教育(64780)
- 资助(59632)
- 编号(57476)
- 成果(46056)
- 重点(45116)
- 部(43219)
- 发(42299)
- 创(41158)
- 课题(39448)
- 科研(38523)
- 创新(38397)
- 计划(38338)
- 大学(36708)
- 期刊
- 济(112005)
- 经济(112005)
- 研究(78863)
- 学报(53400)
- 中国(51833)
- 农(48828)
- 科学(45825)
- 管理(39964)
- 大学(38807)
- 学学(36553)
- 农业(34750)
- 财(33960)
- 教育(30997)
- 技术(24516)
- 融(20491)
- 金融(20491)
- 业经(18099)
- 业(18018)
- 财经(17841)
- 经济研究(16989)
- 图书(16974)
- 经(15113)
- 业大(14997)
- 科技(14887)
- 版(14631)
- 问题(14419)
- 理论(14223)
- 资源(13850)
- 技术经济(13566)
- 实践(13261)
共检索到402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晏娟 尹斌 张绍林 沈其荣 朱兆良
以太湖地区的常熟市为试验区,选择不同土壤类型的农田,设置不同氮肥水平田间小区试验与微区试验,对稻麦轮作下作物产量的氮肥效应及田间适宜施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水稻,还是小麦,随施氮量增加,作物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下降。2年多点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该地区水稻的区域平均适宜施氮量为(176±24.2)kg.hm-2,小麦为(228±27.1)kg.hm-2。研究结果还表明,在该地区大义黄泥土上,水稻(品种4007)兼顾生产、生态和经济效益比较合理的施氮量为171~204 kg.hm-2。
关键词:
氮肥 适宜施氮量 水稻 小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
在华北平原北部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量为 0、12 0、2 4 0和 36 0kg·ha-1的条件下 ,12 0kg·ha-1的施氮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产量。不施氮肥在第 2季即显著减产 ,但再增加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通过土壤测试进行分期优化施氮 ,夏玉米 冬小麦 夏玉米 3季作物累计施入氮肥 2 2 5kg·ha-1,比常规施氮 (90 0kg·ha-1)少施 6 75kg·ha-1,但作物产量并没有降低。年际供水变化是作物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施氮量、播前Nmin和生育期内的氮素矿化量在氮素输入项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氮肥 水分 氮素平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卜容燕 任涛 鲁剑巍 李小坤 李云春 汪洋 鲁君明
【目的】从周年轮作的角度分析了氮肥施用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氮素吸收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及水稻季施用氮肥在油菜季的后效特点,比较和明确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油菜轮作体系经济效益的差异。【方法】2010—2011年在湖北省洪湖市布置前茬水稻不同氮肥用量以及后茬油菜裂区施氮和不施氮两个副区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条件下水稻和油菜的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稻油轮作系统氮肥后效及经济效应。【结果】由于氮肥用量和分配的不同,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应表现出明显地差异,水稻季施氮165 kgN.hm-2产量最高,氮肥利用率最大;水稻季施用的氮肥具有明显的后效,显著增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卜容燕 任涛 鲁剑巍 李小坤 丛日环 李云春 汪洋 鲁君明
【目的】采用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磷素吸收量以及磷肥当季利用率和残留利用率的影响,评估水稻季不同磷肥用量对油菜的后效大小,探讨周年轮作内磷肥的分配,为水稻-油菜周年轮作体系下油菜季磷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稻-油菜周年轮作田间试验,前季水稻包含4个不同的磷肥水平,分别为P0(0 kg P2O5·hm-2)、P30(30 kg P2O5·hm-2)、P60(60 kg P2O5·hm-2)和P90(90 kg P2O5·hm-2),后季油菜在水稻季试验基础上采用裂区试验,每个小区裂区为施磷(60 kg P2O5·hm-2)和不施磷(0 kg P2O...
关键词:
水稻-油菜轮作 磷肥利用率 磷肥后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昌桃 李国会 黄晶晶 陈尚洪 刘定辉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成都平原水稻-小麦轮作下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对系统生产力、氮素利用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显著提高小麦、水稻产量和系统生产力,分别比常规施肥提高15.04%、20.35%和18.37%;优化施肥促进作物籽粒对氮素吸收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优化施肥处理小麦氮肥利用率为28.19%,水稻为48.89%,分别比常规施肥提高11.29%和9.06%;水稻小麦轮作下,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处理土壤氮素盈余量分别为82.89和95.34 kg/hm2,无肥处理亏缺量为-89.04kg/hm2;氮素损失是土壤-植物体系中氮肥去向的主要形式,优化施肥显著降低小麦季氮素损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焦雯珺 闵庆文 成升魁 卢佳 闫丽珍
研究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常州市武进区开展农户问卷调查,并利用统计软件对问卷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主要结论如下:①太湖流域稻麦轮作系统稻季平均施氮量为310.91 kg.hm-2,麦季平均施氮量为202.18 kg.hm-2,一年两季作物平均施氮量为513.09 kg.hm-2,氮肥过量施用现象主要存在于稻季;②施氮肥对水稻和冬小麦都具有较好的增产作用,但是当施氮量达到一定值后,水稻和冬小麦的产量、氮素累积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都出现下降的趋势;③太湖流域稻麦轮作系统土地氮剩余量和面源氮排放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在目前的氮肥施入水平下一年两季作物的氮素流失量约为41.2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继福 张旭 冉娇 潘晨 王雨晴 李燕丽 邹家龙 陈华东
2017-2018年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开展钾肥一次性施用肥效田间试验,研究秸秆全量还田下钾肥用量对江汉平原直播水稻-油菜轮作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农田钾素表观平衡和钾肥(钾素)吸收利用率及农学利用率的影响,并结合肥效模型明确直播稻-油轮作的钾肥适宜用量。结果表明:钾肥施用能够显著提高直播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及钾素吸收,并通过增加直播水稻的密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直播油菜的密度、一级分枝数,角果总数来实现增产。秸秆不还田、周年钾肥投入量(K_2O)360 kg/hm~2条件下,轮作系统的钾素表观平衡仍为负值,亏缺量达85.4 kg/hm~2;而秸秆全量还田下,年投入90 kg/hm~2钾肥即可实现农田钾素表观盈余。直播水稻和油菜的钾肥农学利用率平均分别为10.6 kg/kg和2.9 kg/kg,而钾肥吸收利用率则为42.6%和54.1%,表明直播水稻施用钾肥增产效果明显高于油菜,同时也反映出直播油菜更依赖于外源钾肥投入。水稻季钾素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与其钾肥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结果一致,而油菜季的钾素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则分别为2.1 kg/kg和38.5%,均显著低于油菜季钾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根据线性加平台方程拟合并结合农田钾素平衡得出秸秆还田下直播水稻和油菜的钾肥适宜用量分别为62.31 kg/hm~2和70.18 kg/hm~2,对应的经济产量为10 066 kg/hm~2和2 182 kg/hm~2,比当地推荐钾肥用量分别减少44.4%和28.2%,且旱地直播油菜需要更多钾肥投入来支撑群体生长。因此,鉴于直播方式下作物生长对养分需求存在差异,应根据农业轻简化生产要求重视直播稻-油轮作的钾素养分管理,以提高作物产量、养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 孙帼妹 李荣 廖文强 郭九信 冯绪猛 郭世伟
明确枸溶性钾肥对稻麦轮作体系的应用效果,开发利用枸溶性钾肥,对于解决我国钾资源缺乏有重要意义。试验分枸溶性钾肥不同用量、枸溶性钾肥与水溶性钾肥不同配比2个部分,探究其对小麦当季的应用效果及水稻的后效作用。结果表明:枸溶性钾肥不同用量各处理的稻麦产量、生物量、钾素累积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用高水平的枸溶性钾肥会造成稻麦的奢侈吸收。比较分析等量水溶性钾肥和枸溶性钾肥施用处理,水溶性钾肥对小麦当季肥效更好,而枸溶性钾肥则对后季水稻效果更好。以枸溶性钾肥代替水溶性钾肥,枸溶性钾肥适宜施用量为0.150~0.225g·kg-1。与对照相比,等量施钾下,枸溶性钾肥与水溶性钾肥不同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翠玉 朱小平 王绪奎 史瑞和
田间试验于1984年秋播开始,分别在淮阴县渔沟乡、新渡乡和涟水县胡集乡的淤土、二合上和沙土上进行、试验设4个处理:O、CK,施过磷酸钙375,1125,2250,3375kg/hm~2。稻麦轮作,种植5a 共10季作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应用 looke 经验公式(P=R√t+b)和倒数方程(1/P_1=1/P_0+1/t)求得的土壤磷释放速率常数 R 值和最大释放量 P_0值和土壤水溶性磷,Olscn-P,Colwclc-P 及植株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鲍雪莲 李琪 梁文举 朱建国
【目的】揭示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肥管理对地下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稻麦轮作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系统平台,开展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肥管理对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影响的研究。【结果】在稻麦轮作系统共观察到线虫35属,15个功能团。拟丽突属、真头叶属、丝尾属和潜根属为优势属,其中丝尾属和真头叶属对CO2浓度升高和氮肥管理反应敏感。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土壤线虫总数、功能团Fu2和Om4的线虫多度均显著增加,其中Fu2多度在CO2和氮肥的交互影响下变化明显。【结论】CO2浓度升高和氮肥管理改变了土壤腐屑食物网的结构和有机质的分解途径。高氮条件下,CO2浓...
关键词:
土壤线虫 FACE 氮肥 稻麦轮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晓婷 赵亚丽 杨艳 张星 张谋彪 李潮海
【目的】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的养分吸收特点及施肥增产效应,为因土施肥和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池栽试验,选用4种土壤(中壤潮土、砂壤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设置3个施肥水平(不施肥、中量施肥、高量施肥),研究不同土壤的养分供应特点和施肥增产效应及肥料利用效率。【结果】在不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的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和产量在4种土壤上均表现为:中壤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砂壤潮土,表明不同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和基础生产力差别较大。施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夏玉米植株的养分积累量和产量,周年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加37.7%—98.7%,磷素积累量增加23.6%—75....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鲍士旦 徐国华
分别在缺钾的宁镇丘陵区白土与太湖平原地区低位白土类型水稻土上进行的钾肥试验表明:一季钾肥(KCI)最佳用量为150~300kg/hm~2。当季小麦可增产16.8%~22.6%: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单位钾肥的谷物增产量及当季钾肥利用率随之下降;但4~6季稻麦的钾肥总利用率为90.3%~98.6%,钾肥具有明显的后效,肥料钾在土层中淋移较少,淋移程度与施钾量及剖面质地有关.相同品种和管理措施下,在不施钾情况下,作物吸钾量与产量均随种植次数增加而明显降低.
关键词:
稻麦轮作 钾肥 残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旭 计小江 李超英 吴春艳 杨生茂 刘玉学 吕豪豪 陈义
【目的】研究水旱轮作系统中土壤自然供钾力、钾肥利用率和土壤钾素表观平衡,为农田钾素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和施氮磷钾肥(NPK)3个处理,利用20年稻麦水旱轮作定位试验数据,研究大麦和水稻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籽粒和秸秆中含钾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结果】在一年两熟和三熟制稻麦轮作系统中,20年不施肥(CK)的作物平均每年可生产籽粒8.24和9.22 t·hm-2,其相当于相应轮作体系平衡施肥(NPK)的75.6%和71.9%,因此施肥对作物产量提高的贡献率分别为24.4%和28.1%,施钾肥对作物籽粒产量提高的贡献分别为11.8%和14.0%。...
关键词:
长期 水稻 大麦 钾素 效率 平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利 张建峰 张富林 范先鹏 杨俊诚 杨永成 熊桂云 吴运明 余延丰 符家安
本试验采用连续两个轮作周期的稻麦轮作定位试验,研究了氮肥减施对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传统推荐施肥(小麦N 195 kg/hm2,水稻210 kg/hm2,均按底肥40%、分蘖肥30%、拔节肥30%分3次施用)的基础上,氮量减施20%,并配合综合调控技术措施,产量并没有降低,而且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贡献率均得到提高。氮素在作物体内累积随着施量的提高而提高,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和氮素表观损失也有相同的规律。生产相同数量的籽粒产量的需氮量小麦高于水稻,而氮素表观损失,则水稻高于小麦。
关键词:
氮肥减施 稻麦轮作 氮素利用率 氮素平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娴娴 刘新宇 任翠莲 吉艳芝 巨晓棠 张丽娟
【目的】在华北平原地区,研究肥料氮在两个轮作季四茬作物中的后效和去向。【方法】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试验,前茬设置5个氮素水平:0、75、150、225、300 kgN.hm-2(表示为N0、N75、N150、N225、N300),副处理为小麦品种:科农9204和河农822,共计10个处理。【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后三茬作物均能吸收利用第一茬冬小麦残留在土壤中的15N标记肥料。第二茬夏玉米、第三茬冬小麦和第四茬夏玉米对残留15N的利用率分别为6.5%—14.1%、0.9%—2.9%和1.2%—1.6%。四茬作物的叠加利用率显著高于氮肥当季利用率,N75、N150、N225和N300处理叠加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