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24)
- 2023(6377)
- 2022(5462)
- 2021(4990)
- 2020(4422)
- 2019(9790)
- 2018(9941)
- 2017(17889)
- 2016(10509)
- 2015(12106)
- 2014(12229)
- 2013(11985)
- 2012(11415)
- 2011(10319)
- 2010(10385)
- 2009(9543)
- 2008(9405)
- 2007(8583)
- 2006(7696)
- 2005(6909)
- 学科
- 济(34620)
- 经济(34566)
- 管理(26874)
- 业(23785)
- 企(19445)
- 企业(19445)
- 方法(14468)
- 学(14039)
- 数学(12026)
- 数学方法(11846)
- 中国(10830)
- 农(10828)
- 财(10267)
- 制(9941)
- 地方(8394)
- 体(7960)
- 理论(7409)
- 业经(7370)
- 银(6913)
- 银行(6859)
- 农业(6789)
- 行(6579)
- 融(6375)
- 金融(6367)
- 和(6067)
- 教育(5920)
- 贸(5884)
- 贸易(5876)
- 务(5736)
- 财务(5716)
- 机构
- 大学(149745)
- 学院(148664)
- 研究(61816)
- 济(49553)
- 经济(48085)
- 管理(47537)
- 中国(45397)
- 科学(44780)
- 农(41363)
- 理学(40156)
- 理学院(39474)
- 管理学(38207)
- 管理学院(37986)
- 所(35720)
- 京(34035)
- 农业(33448)
- 研究所(32967)
- 业大(30744)
- 中心(27565)
- 江(25398)
- 省(24210)
- 财(24129)
- 院(22797)
- 北京(21543)
- 室(21381)
- 技术(21242)
- 农业大学(20952)
- 范(20721)
- 师范(20214)
- 州(19451)
- 基金
- 项目(103194)
- 科学(77420)
- 基金(71518)
- 家(67949)
- 国家(67367)
- 研究(66937)
- 科学基金(53414)
- 省(42580)
- 自然(38728)
- 自然科(37742)
- 自然科学(37723)
- 社会(37493)
- 基金项目(37273)
- 划(37110)
- 自然科学基金(37053)
- 社会科(35050)
- 社会科学(35035)
- 教育(31496)
- 资助(30241)
- 编号(26104)
- 重点(25096)
- 计划(24033)
- 科技(22599)
- 成果(22465)
- 发(22358)
- 部(21244)
- 课题(20918)
- 创(20906)
- 科研(20883)
- 创新(19638)
共检索到236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静 钱玉婷 徐跃定 张建英 常志州
根据2010年5~8月对滇池海埂和太湖竺山湖监测点的逐月监测结果,对同时期不同地域湖泊水体的污染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并评估了表层水体水质与水华蓝藻生化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较太湖高,从取样月份之间差异来看,滇池表层水体水质指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以6月份为最高,而太湖则呈逐月升高趋势。滇池蓝藻生物质中凯式氮、全磷和总养分(N+P2O5+K2O)含量均与太湖相当,但是滇池蓝藻C/N较太湖高,且除As、Cd元素超标外,各样品中其余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低于有机肥料行业标准(NY525-2011)。通过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无论滇池还是太湖水域,其水华蓝藻中的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敖鸿毅 沈银武 丘昌强 张维昊 刘剑彤 方涛
滇池属长江流域的一个内陆湖泊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 ,每年夏季都出现大面积的水华。但品种单一 ,主要为蓝藻门 ,其中微囊藻是优势种 ,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本实验以富营养化湖泊滇池中的水华蓝藻作为主要原料 ,将其制成干粉后 ,利用双协菌株在 2 8~ 3 2℃条件下对其进行固态发酵 ,培养基质初始水份为 65 %。发酵培养 2d后 ,培养基质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明显降低 ,6d后 ,基质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未检出 (最低浓度检测限 1μg/mg)。同时对实验所获得时间序列进行动力学研究 ,结果表明利用双协菌降解微囊藻毒素的反应为准一级动力学反应
关键词:
蓝藻 固体发酵 降低 微囊藻毒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范立民 吴伟 裘丽萍 李丹丹 孟顺龙 宋超 郑尧 陈家长
为了研究罗非鱼养殖池塘水和表层沉积物中蓝藻(蓝细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状况和影响因素,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对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对其中的蓝藻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蓝藻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但其中的优势目是相同的,为聚球藻目、Cyanobacteria_norank和色球藻目;水中的蓝藻群落结构受到月份变化的影响比较大,并且与系统中氮净输入量有关。表层沉积物中的蓝藻群落受到池塘差异的影响更大,且与系统中磷净输入量有关。试验条件下,罗非鱼对系统中蓝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来自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聚涛 杨永生 高俊峰 姜加虎
根据MODIS影像和实地监测叶绿素a浓度数据,采用太湖蓝藻水华分级评估方法,对2004~2008年太湖不同类型蓝藻水华类型进行评估并统计分析,探求太湖蓝藻水华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以期为太湖蓝藻水华预防和预警提供支持。结果表明:(1)2004~2008年,全湖共发生蓝藻水华414次,以小型蓝藻水华为主,发生333次,占总次数的80.43%;随着蓝藻水华级别的增加,发生次数逐渐减少;(2)空间上,蓝藻水华主要发生在太湖的北部和西部区域,并且蓝藻水华发生级别由高到低基本上沿西北-东南方向分布;(3)年际变化上,蓝藻水华发生次数呈逐渐增加趋势,蓝藻水华级别较高、次数较多的年份主要集中于2006年和2...
关键词:
蓝藻水华分级 特征 时空变化 太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家虎 高俊峰 刘聚涛 许妍
利用波段比值算法对经几何校正和大气矫正后的MODIS/Terra L-1B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2004~2010年天气晴好条件下太湖及各分湖区蓝藻水华的面积与时空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太湖蓝藻水华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0年太湖地区共暴发蓝藻水华539次;2004~2007年太湖蓝藻水华首次暴发时间逐年提前,暴发频次逐年增加,2007~2010年太湖蓝藻水华首次暴发时间逐年推迟,暴发频次逐年减少;2004~2010年3~8月份蓝藻水华暴发次数有增加的趋势,8~12月份蓝藻水华暴发次数有减小的趋势;2004~2010年太湖蓝藻水华主要发生在北部和西部湖区,东部和南部湖区...
关键词:
太湖 MODIS 蓝藻水华 时空分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开宏 金春华 王扬才
2000年至2003年实验研究尼罗罗非鱼对铜绿微囊藻摄食、消化特性的基础上,在宁波月湖等富营养化景观水体进行了罗非鱼控制蓝藻水华的应用试验。研究表明,罗非鱼对水华蓝藻有很强的摄食与消化能力。25℃条件下,罗非鱼鱼种对铜绿微囊藻的平均消化率达67.5%,摄食率则随鱼体体重及水温的升高而增加。1999年至2000年蓝藻泛滥的月湖水体,2001年和2002年先后放养鲢鳙蚌(9.8g.m-3)和罗非鱼鱼种(3~5g.m-3)后,蓝藻水华不再出现,浮游藻类年平均细胞数量分别比2000年下降67.5%和79.6%,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下降48.6%和63.8%;蓝藻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7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艳会 徐兆安 陈求稳 李伟峰 张小晴
目前,湖泊蓝藻水华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蓝藻水华的暴发机制复杂,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以太湖为例,根据近5 a水环境和水华发生的实测数据,结合BP(Back 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建立了蓝藻水华发生风险的模糊风险评价方法。对太湖9个水环境功能区的评价结果表明:西部沿岸区、梅梁湖蓝藻水华发生风险最大,为重度蓝藻水华风险区;竺山湖、五里湖次之,为中度蓝藻水华风险区;南部沿岸区、贡湖、湖心区为轻度蓝藻水华风险区,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水华发生风险最小,为轻微蓝藻水华风险区。建立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可为蓝藻水华的预测、预警以及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马清扬 王元 李传步 范培莉 周俊芳 房文红
通过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蓝藻水华的发生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及其养殖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蓝藻水华以蓝藻门的浮丝藻(Planktothrix sp.)和拉氏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为优势种。总体来看,蓝藻池中的群落丰富度高于对照池,微生物多样性低于对照池。蓝藻池和对照池中伊乐藻中的细菌种类很少,而底泥中的细菌种类很丰富。基于门水平下的菌群分类,在蓝藻池水中优势菌群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对照池水中则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中华绒螯蟹鳃中均以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但在物种相对丰度上存在差异;中华绒螯蟹肠道均以拟杆菌门、柔膜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基于属水平下的菌群分类,蓝藻池池水的优势菌群为浮丝藻属(Planktothrix)、CL500-29_marine_group属和hgcI_clade属,对照池池水中以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Candidatus_Aquiluna属和hgcI_clade属为优势菌属。中华绒螯蟹鳃中优势属为Ilumatobacter属,且蓝藻池中Ilumatobacter属生物相对丰度更高;中华绒螯蟹肠道样品中Candidatus_Bacilloplasma属和Prolixiibacter属生物相对丰度较高。基于NMDS分析,中华绒螯蟹肠道的菌群结构较为稳定,样本层级聚类分析的结果也映证了这一点。研究结果表明,蓝藻水华的发生会影响养殖环境和中华绒螯蟹肠道及鳃的菌群结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黎谢飞 王永杰
上海市浦东新区滴水湖自建成后,围绕滴水湖水体质量的研究很多,但是滴水湖水体总体细菌多样性特点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结合16S rRNA基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16S rRNA基因宏基因组学分析的方法来初步探究滴水湖表层水体细菌的多样性特点,以及滴水湖中粪便污染指示菌、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和水体富营养化典型菌等的存在性和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可以说明滴水湖表层水体在采样期内的细菌多样性:(1) 5个水体样品共获得428个OTU,属于17个细菌门,39个纲,81个目,130个科,191个属,282个种。(2)湖水中以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为优势门,占总序列数的97%。(3)在宏基因组中没有检测到水体粪便污染指示菌等相关的序列,在属的水平没有发现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等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只有极少量的序列属于志贺氏菌属(Shigella,0. 1%)。滴水湖表层水体中蓝藻主要为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没有发现富营养化水体中容易出现的水华蓝藻的序列。可知滴水湖表层水体的细菌多样性特点与淡水湖泊典型细菌多样性特点类似,湖水中没有检出水体污染菌,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有蓝藻暴发导致水华的倾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广伟
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太湖水质的时空分异特征,探讨了太湖不同湖区、不同季节水质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北部的入湖河口区、几个湖湾、湖心区、西南湖区、东部湖区水体的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氮、磷、叶绿素等富营养化指标差异显著。入湖河口区的高锰酸盐指数和营养盐含量高于南部湖区数倍,也明显高于北部湖湾区,这反映出太湖西北部入湖河道污染对太湖影响显著。不同季节太湖水质指标也差异显著,冬春期(12~次年5月份)水体的氮含量高于夏秋季(6~11月份)近1倍。水质季节性的显著差异进一步说明了外源输入对太湖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太湖水质的时空异质性既受太湖湖泊形态特征本身的影响,也更多受到外源污染的影响...
关键词:
太湖 蓝藻水华 富营养化 外源污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志萍 邵朝纲 张易祥 杨志红 吴湘 唐铭 叶金云
为了解南太湖水域近年来水质状况,以及蓝藻生物量与氨氮和总氮之间的变化规律,实验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南太湖水域3个入湖口(小梅港、新塘港、大钱港)水质中蓝藻生物量、氨氮和总氮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使用SPSS10.0中的Bivariate(pcarson)软件对蓝藻生物量与氨氮和总氮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太湖入湖口蓝藻生物量一般有两个高位期,一个是在每年5—6月,另一个在每年的9—10月;(2)南太湖入湖口的总氮浓度处于富营养水平,并有向重富营养化发展的迹象;(3)蓝藻生物量与氨氮浓度的相关性系数r介于0.102~0.290,呈现不相关;(4)2008—2009年蓝藻生物量与总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洁 毕军 黄蕾 周鲸波 杨莉 李凤英 曲常胜
蓝藻水华暴发已成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太湖作为流域重要的水源地,2007年蓝藻水华事件的暴发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无锡市区489名公众的太湖蓝藻水华生态风险感知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蓝藻水华生态风险被公众知觉为总体风险是陌生和完全可控的;蓝藻水华暴发原因是陌生和不可控的,这是引起公众风险意识的主要因素。影响公众蓝藻水华生态风险感知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媒体、信息和个体因素。报纸广播电视是主要的媒体因素。信息因素有灾害信息、灾害治理信息、政府防范措施信息。灾害治理信息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灾害信息和政府防范措施信息。不同性别、年龄段、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职业的人群,对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士群 严少华 王震宇 宋伟 刘海琴 张建秋 黄建萍
针对太湖蓝藻打捞后难以处理并造成严重二次污染的问题,采用厌氧发酵方法研究了蓝藻发酵产生沼气的相关参数、发酵产物的成分、藻毒素降解特点;同时评估了太湖蓝藻无害化处理以及作为生物质能源、肥料的资源化利用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适量活性污泥后太湖蓝藻在厌氧状态下产生沼气达0.56 L/g左右,比甲烷速率达189.73 L/kg.d,调节碳氮比可以大幅度提高蓝藻产气量和比产甲烷速率。蓝藻发酵产生沼气的CH4含量虽然处于动态变化,但平均含量较禽畜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的甲烷含量高,太湖蓝藻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物质能源材料。蓝藻藻毒素自然存降解极慢,但采用厌氧发酵后,藻毒素迅速降解。蓝藻发酵后沼液沼渣中含有丰富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松 王广军 龚望宝 谢骏 余德光 郁二蒙 魏南 夏耘
为了解蓝藻暴发池塘中细菌群落特征,采集3个地区(广东、云南、贵州)4个淡水养殖场的蓝藻暴发池塘和非蓝藻暴发池塘(对照池塘)水样,并检测其理化因子及生物指标,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其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依据PCR-DGGE指纹谱带的丰度对养殖水体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水体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发现:蓝藻暴发池塘水体的PO_4-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池塘(P<0.01);而且理化因子与细菌群落的RDA分析表明,PO_4-P与蓝藻暴发池塘细菌群落关系密切。蓝藻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敦海 汪志聪 秦红杰 李印霞 张浪
基于水文气象条件对巢湖蓝藻水华分布的影响,在西北岸万年埠的迎风岸湖段设置蓝藻水华拦截围隔和蓝藻水华捕获陷阱。通过连续监测,比较围隔内外蓝藻生物量和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检测水华陷阱的蓝藻捕获效率,从而对蓝藻水华拦截和陷阱处置综合控藻技术的作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陷阱设置在西半湖万年埠湖段是科学合理的,监测表明蓝藻水华生物量受风力和水流驱使主要聚集在沿岸带区域;(2)水华拦截围隔对蓝藻水华有很好的拦截效果,在水华暴发期间蓝藻围栏可以拦截50%以上的蓝藻水华和50%以上的Chla浓度,水华拦截区围隔内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拦截围栏之外的水域;(3)陷阱对微囊藻水华的聚集捕获效果显著,在适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