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1)
2023(6134)
2022(5478)
2021(4997)
2020(4435)
2019(10546)
2018(10349)
2017(20290)
2016(11418)
2015(13094)
2014(13427)
2013(13445)
2012(12832)
2011(11580)
2010(11659)
2009(10894)
2008(10945)
2007(10125)
2006(8614)
2005(7816)
作者
(34581)
(29131)
(28941)
(27991)
(18219)
(14184)
(13301)
(11544)
(10765)
(10393)
(9789)
(9601)
(9217)
(9180)
(9180)
(9163)
(9150)
(8487)
(8435)
(8377)
(7333)
(7096)
(7096)
(6637)
(6589)
(6565)
(6518)
(6439)
(6051)
(5863)
学科
(51080)
经济(51040)
(29137)
管理(29038)
方法(26202)
数学(23501)
数学方法(23309)
(22149)
企业(22149)
(15351)
贸易(15350)
(15040)
(14973)
(13597)
中国(12446)
(11943)
地方(11445)
(11029)
农业(9754)
业经(9174)
(8463)
出口(8450)
出口贸易(8450)
(8342)
(7474)
(7254)
财务(7240)
环境(7224)
财务管理(7214)
(6733)
机构
大学(168653)
学院(168091)
(71572)
经济(70128)
管理(62934)
研究(57111)
理学(54005)
理学院(53354)
管理学(52378)
管理学院(52074)
中国(43227)
科学(36590)
(35057)
(32586)
(32227)
(30177)
研究所(27558)
中心(26989)
业大(26978)
财经(25893)
农业(25844)
(25743)
(23345)
经济学(23170)
(22076)
师范(21837)
北京(21827)
经济学院(21368)
(20330)
(19980)
基金
项目(111061)
科学(86185)
基金(79883)
研究(79477)
(69831)
国家(69283)
科学基金(58267)
社会(49758)
社会科(47148)
社会科学(47129)
(44579)
基金项目(42698)
自然(37719)
(36827)
自然科(36794)
自然科学(36782)
教育(36531)
自然科学基金(36114)
资助(33366)
编号(32366)
成果(26183)
重点(25517)
(25098)
(24281)
(22523)
课题(22331)
科研(21790)
创新(21124)
教育部(21084)
计划(20923)
期刊
(74784)
经济(74784)
研究(47671)
中国(30501)
(28609)
学报(28518)
(25802)
科学(24312)
大学(20963)
学学(19785)
管理(19382)
农业(19318)
教育(14760)
(14019)
金融(14019)
技术(13968)
统计(12688)
财经(12575)
经济研究(12323)
业经(12185)
(11156)
问题(10964)
(10734)
(10677)
(10530)
决策(9791)
技术经济(9003)
资源(8864)
(8848)
国际(8720)
共检索到247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辉  燕姝雯  徐军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太湖53条出入湖河流出入湖断面的水质监测指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出入湖河流分为污染程度由高到低的3类,与太湖流域污染空间分布现状基本一致。因子分析表明:就全部监测河流来说影响河流水质的主导因素是氮,磷次之。I类河流首先是氮污染为主导因素,有机物污染次之;II类河流是以氮污染为主导因素,磷污染次之;III类河流首先受到有机污染和磷污染控制,其次受到氮污染的影响。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晓鹏  曹广超  
利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份分析及判别分析方法 ,建立了一种新的湖库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综合评价模型 ,并给出就我国十二个湖库的评价实例 ,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 :这是一种稳定性较好且切实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牛勇  余辉  张敏  王雪  燕姝雯  
为探究太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水质污染特征,选取了太湖流域两类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一类是城市化进程高、人口高度密集的太湖北部重污染汇水口区域,一类是以耕地与涵养林为主导、人类活动强度相对较弱的浙西小梅港区域。选取TN、DTN、PN、NH4+-N、NO3--N、TP、DTP、PP、CODMn等主要指标,通过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异分析,以期明确太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格局下河流水质污染特征。研究表明:(1)汇水口水质劣于小梅港水质,但两区域均有相对较高的TN污染,因此两地河流TN污染控制依然是重要内容;(2)汇水口和小梅港区域水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格局、水循环过程、涵养林的生态功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加汛  赵耕毛  郭西亚  张海涛  邓建才  
河流水体污染物消减作用是降低其入湖通量的重要方式,为探明太湖河流氮磷污染物消减速率时空变化特征,研究采用自主研发的原位培养装置,开展了太湖西岸出入湖河口总氮绝对消减速率(TNR_绝)、总氮相对消减速率(TNR_相)、总磷绝对消减速率(TPR_绝)、总磷相对消减速率(TPR_相)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北部和西部河流夏、秋季TNR_绝和TPR_绝高于春、冬季,南部河流则为秋、冬季高于春、夏季。夏季西部和西北部河流TNR_绝和TPR_绝高于南部,冬季则相反,春、秋两季空间差异不明显。颗粒态总氮(PTN)浓度及水温是TNR_绝时空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TP浓度是TPR_绝的季节差异性的主要原因,不同季节TPR_绝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春、夏、秋、冬四季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p H等水体物理性质、TP浓度和SS浓度、SS浓度、TP浓度。TNR_绝和TPR绝及其初始浓度是TNR_相和TPR_相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晨  万荣荣  马倩  杨桂山  
氮磷污染一直是太湖流域的首要污染问题,有效遏制氮磷入湖量的增加是治理太湖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河流和湖泊氮、磷水质标准存在差异,即河流无总氮控制指标、河湖总磷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往往造成通过控制入湖河流污染来改善太湖湖泊水质时,湖泊污染物浓度往往达不到治理目标。以太湖西北部湖区及其入湖河流为例,利用BATHTUB模型模拟入湖河流与湖泊TN、TP的关系,推算太湖在满足现行湖泊水质标准中TN和TP各类别目标值的情形下的环境容量并以此环境容量决定入湖河流的水质,进而提出相应的方案进行比选,从而提出太湖入湖河流氮磷水质标准修正方案。结果表明:(1)当太湖入湖河流执行现行河流水质TP标准时,对应湖泊的水质TP超标,并不能达到保护湖泊的目标;(2)当太湖西北部湖区入湖河流TN、TP执行现行湖泊水质标准,对应湖区水质均能达标并且优于目标限值,然而该方案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太湖区域的实际参考意义不足;(3)以现行湖泊水质标准TN、TP各类别为目标值反推计算入湖河流水质指标,既能保证湖泊水质达标,又不会使河流水质标准过于严格,因此其结果可作为入湖河流水质标准修正的参考,从而提出太湖入湖河流TN、TP水质标准建议方案。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德华  
构建了评价区域物流能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湖南省14个地区的物流能力进行分析,提取了两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地区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得分最高的是长沙,得分最低的是湘西自治州。进一步对14个地区进行了聚类分析,长沙为一类,怀化、娄底、湘潭、益阳、张家界为一类,其余地区可以归为一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涂炳坤  何吉成  叶要妹  
在物候期观测的基础上,对湖北省16 个板栗品种物候期进行了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 个板栗品种可按物候期分为五大类:中熟品种、早雌花晚落叶品种、晚熟品种、长雌花期品种和早花期品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 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为95 .80% 。它们分别说明了雄花期、雌花授粉有效期、幼果开始发育期、果实完全成熟期和落叶期在物候期中的重要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超杰  贺斌  段伟利  李冰  陈雯  杨桂山  
基于太湖流域典型丘陵水源地平桥河流域12个采样点的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平桥河流域水质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聚类分析显示,按照水质相似性将平桥河流域水质分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3个季节时段和中上游丘陵河谷区、下游紧邻平桥镇的平原区、下游暗沟出口区3个典型空间区域。主成分分析显示:(1)枯水期水质以氮污染为主导因素,磷和有机污染次之,受流量减小、流速缓慢导致的营养盐富集的影响加大;平水期水质以氮污染为主导因素,磷污染次之,受茶园等大量施肥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丰水期水质以氮和磷污染为主导因素,受到水稻种植等农业活动和大量降雨径流的影响。(2)中上游丘陵河谷区水质以氮和磷污染为主导因素,有机污染次之,受到茶园种植等农业活动导致的面源污染的影响;下游紧邻平桥镇的平原区水质以氮和磷的污染为主导因素,有机污染次之,受到居民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下游暗沟出口区水质以氮污染为主导因素,有机污染和磷污染次之,受到生活污水、农业生产和畜禽养殖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太湖流域丘陵区水源地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军  王阅雯  郭瑄  乔志刚  
为研究淇河鲫种质状况,采用了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黄河、海河2个水系的淇河鲫、沁河鲫、金堤河鲫和北运河鲫4个鲫群体的可数、可量和框架形态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其它3个鲫群体相比,淇河鲫形态特异性比较显著。其侧线上鳞、侧线下鳞和臀鳍条数均值,均显著高于其它3群体鲫,其侧线鳞数均值低于金堤河鲫,淇河鲫在体厚、背鳍长度、躯干部长度和尾部长度、高度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在臀鳍长度、头部大小及体高方面有明显的劣势;(2)淇河鲫与北运河鲫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金堤河鲫与沁河鲫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相对于沁河鲫,淇河鲫与金堤河鲫亲缘关系更近;淇河鲫仍然有着较为独特的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菊翠  仵彦卿  党碧玲  徐增让  胡安焱  张学真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局地水环境变化研究,是水资源与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而评价地表水质的时空变化是水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论文以泾河陕西段干流景村和张家山断面3年16个水质参数为依据,分枯水期和丰水期,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时期水质参数的相关性,应用因子分析法选取不同时期最重要的水质参数。结果显示两断面枯水期以自然输入的盐化指标为主,景村断面还包括泾河上游人为输入的有机污染;丰水期以人为输入的非点源污染指标(包括氮营养指标和溶解性固体指标)为主,张家山断面还包括大的径流量携带的两断面之间的有机物(挥发酚);而硫酸盐总是泾河陕西段不同时期最重要的水质参数变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翊晨  姚治君  刘兆飞  康慧敏  
基于2010年汛期与非汛期太湖流域西部宜溧河及西苕溪22个断面水样实测分析数据,选取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为主要研究指标,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两条典型河流汛期与非汛期水质状况及差异,以及两者间不同时期及沿程水质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角度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宜溧河流域平均水体污染程度总体高于西苕溪流域,污染程度更差。宜溧河非汛期各断面的CODMn、TN、NH3-N及TP含量均明显高于汛期的含量,水质状况更为恶劣,而西苕溪汛期的平均水质状况基本劣于非汛期。受流域内城镇空间布局以及工业污染企业的空间分布等因素的影响,河道水体水质状况的空间差异性比较显著。宜溧河段入湖河流水质污染主要来源于点源,汛期下游受到一定程度的非点源污染。西苕溪水质污染主要来源于面源污染,汛期污染物主要是由降雨径流带入河中,下游受到一定程度的点源排放影响。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晓鹏  
文章提出水质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方法 ,并以该方法对湟水流域内典型断面的水质污染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 ,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 :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水质综合评价方法 ,对其它环境质量评价问题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永勇  陈军锋  夏军  孟德娟  
流域闸坝群对河流水文水环境的影响是目前变化环境下流域水循环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之一。论文从流域尺度上探讨了温榆河流域闸坝群对水文循环和污染物运移的作用,分析了闸坝群对温榆河干流水量和水质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闸坝群调蓄降低了温榆河的径流量,削减洪峰,调节非汛期径流,源头的水库对径流调蓄强,削峰显著,而中下游地区的闸坝对径流调蓄较弱,对汛期洪峰有削减作用,但增加了非汛期径流量;②对于河流水环境影响,源头水库库容大,纳污能力强,有助于降低坝上水质浓度,但在水库坝下以及中下游地区水闸,闸坝切断河流,降低河流流通性,水质浓度提高。研究将为认识温榆河流域水污染成因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流域水污染整治和水资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清  孔明  唐婉莹  张路  尹洪斌  蔡永久  高俊峰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了解水质现状的基础,对区域水环境的管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以太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于平水期采集代表性断面水样,以营养盐(总磷、总氮、氨氮)、叶绿素a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为基础,采用灰色聚类法对区域内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借助多元统计分析对研究区域内主要污染因子进行解析和识别。灰色聚类分析表明,秋季采样断面(2012年10月)中63%的河道断面和36%的湖泊样点超过我国地表水3级标准,而在春季(2013年4月)采样断面中,100%的河道断面和64%的湖泊样点超过地表水3级标准。该结果同时也表明春季河道污染物质的输入是导致太湖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并可能对太湖蓝藻暴发起到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