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69)
- 2023(3120)
- 2022(2756)
- 2021(2532)
- 2020(2205)
- 2019(5102)
- 2018(5037)
- 2017(9636)
- 2016(5419)
- 2015(5832)
- 2014(5854)
- 2013(5779)
- 2012(5410)
- 2011(4826)
- 2010(4898)
- 2009(4371)
- 2008(4294)
- 2007(3782)
- 2006(3382)
- 2005(2997)
- 学科
- 济(23472)
- 经济(23463)
- 业(12768)
- 管理(12665)
- 方法(10844)
- 企(10770)
- 企业(10770)
- 数学(9877)
- 数学方法(9730)
- 学(7366)
- 地方(6150)
- 财(5951)
- 农(5768)
- 中国(5254)
- 结构(4977)
- 制(4569)
- 业经(4486)
- 产业(4373)
- 务(3790)
- 财务(3785)
- 农业(3782)
- 财务管理(3777)
- 环境(3772)
- 和(3666)
- 企业财务(3648)
- 体(3563)
- 税(3303)
- 生态(3199)
- 地方经济(3178)
- 税收(3113)
- 机构
- 大学(76328)
- 学院(76037)
- 研究(29443)
- 济(28988)
- 经济(28330)
- 管理(28277)
- 理学(24503)
- 理学院(24130)
- 管理学(23516)
- 管理学院(23396)
- 中国(21666)
- 科学(21189)
- 京(16419)
- 所(15979)
- 农(15860)
- 研究所(15018)
- 业大(13782)
- 中心(13238)
- 财(13042)
- 农业(12710)
- 江(11832)
- 院(11440)
- 范(11005)
- 师范(10839)
- 省(10534)
- 财经(10397)
- 北京(10120)
- 经(9483)
- 湖(9466)
- 室(9045)
- 基金
- 项目(56306)
- 科学(43967)
- 基金(40515)
- 研究(36987)
- 家(36943)
- 国家(36700)
- 科学基金(30728)
- 省(23152)
- 社会(22749)
- 基金项目(21891)
- 社会科(21618)
- 社会科学(21606)
- 自然(21392)
- 自然科(20834)
- 自然科学(20827)
- 自然科学基金(20432)
- 划(19388)
- 资助(16849)
- 教育(16733)
- 重点(13929)
- 编号(13840)
- 发(12440)
- 计划(12097)
- 部(12081)
- 科技(11375)
- 科研(11268)
- 创(10932)
- 成果(10514)
- 课题(10437)
- 创新(10409)
共检索到109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章海鑫 付辉云 张燕萍 余智杰 黄江峰 张爱芳 陈文静 李左宏 朱桂根
为揭示现阶段太泊湖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时空分布,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对太泊湖底栖动物进行为期1周年的季度调查。7个采样点共记录底栖动物10属11种,现阶段底栖动物优势种为羽摇蚊幼虫(Chironomus plumosus)、多鳃齿吻沙蚕(nephtys polybranChia)、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占83.53%以上。密度和物种数在四季差异较大,密度高值在春季,为1 019.64 ind/m~2;冬季和秋季为437.5ind/m~2和287.5 ind/m~2;夏季为264.29 ind/m~2。生物量最高为夏季和冬季,为87.53 g/...
关键词:
太泊湖 底栖动物 优势种 时空分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丽平 高欣 牛翠娟 何培民 刘其根 孙月娟 胡忠军
2010年春季对太湖流域14个湖泊、7座水库及8条河流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调查到底栖动物57种,隶属4门、8纲,其中水生昆虫(17种)和寡毛类(15种)物种数最多。霍甫水丝蚓为整个流域的绝对优势种。聚类分析表明,可将29个水体的底栖动物划分为10种群落类型,其中霍甫水丝蚓在15个水体中占绝对优势,铜锈环棱螺为5个水体的第一优势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741.2个/m2和47.2 g/m2,寡毛纲在密度中占绝对优势(90.9%),双壳纲和腹足纲在生物量中占93.4%。密度河流最高、水库最低;生物量湖泊最高、水库最低,底栖动物类群数量组成水体类型间差异明显。物种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乔雪 刘其根 陈丽平 胡忠军
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崇明明珠湖设置5个采样点调查研究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采集到25种底栖动物,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chinensis)和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是优势种,3者共占总密度和生物量的80.4%和72.8%。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在季节和空间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116.8 ind./m~(2)和3.53 g/m~(2)。密度在年份、季节和站点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生物量仅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仅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丰富度指数无显著的年际、季节和空间差异。生物量与亚硝态氮、高锰酸盐指数显著正相关,Shannon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高锰酸盐指数和水深显著负相关、优势度指数与它们显著正相关,均匀度指数与水深负相关、密度与水深正相关。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示明珠湖处于中污染状态,与10年前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作发 唐富江 董崇智 梁洪君 许平 何珍 张彩虹
2003年5-9月对黑龙江勤得利湾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勤得利湾底栖动物共计5科13种(属),其中寡毛类1科3种(属),红羽摇蚊(Ch.gr.plumosus)幼虫是主要优势种群;勤得利湾底栖动物数量为454.3 ind/m2,生物量为4.452 0 g/m2,二者季节变动明显,秋季最高,分别为626.8 ind/m2和9.185 0 g/m2;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偏低。同时探讨了作为鲟鱼类放养场的底栖动物资源合理利用问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晶 谢志才 张君倩 蒋小明 方涛 敖鸿毅 过龙根 邓永良
2008年对昆山市傀儡湖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季度调查,共记录底栖动物17科66种。其中,寡毛纲2科18种,摇蚊科26种,软体动物8科14种,其它动物8种。采用聚类分析,将傀儡湖分为4个湖区。傀儡湖底栖动物密度在西南部较高(湖区Ⅲ、Ⅳ),中部和东北部(湖区Ⅰ、Ⅱ)较低,取水河道高于入水口样带。底栖动物生物量(湿重)中,软体动物均占绝对优势。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总磷和溶氧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BI生物指数对傀儡湖水质的评价最接近实际情况:傀儡湖区整体水质属于污染,各湖区的水质清洁度排序为湖区Ⅱ>湖区Ⅳ>湖区Ⅲ>湖区Ⅰ。取水河道(湖区Ⅴ)水质轻度污染,而入水口样带(湖区Ⅵ)的水质污染最为...
关键词:
傀儡湖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文浩 张萌 门吉帅 敖雪夫 胡新艳 欧阳珊 吴小平
以典型的亚热带大型山地丘陵湖泊——江西省仙女湖研究为例,2014~2015年每月对仙女湖湖区及主要入湖河流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周年动态研究。经鉴定得底栖动物111种,隶属3门53科77属。其中软体动物40种,节肢动物61种,环节动物10种。优势种为中华颤蚓、梨形环棱螺、河蚬、锯齿新米虾、羽摇蚊、粗腹摇蚊属、前突摇蚊属、霍甫水丝蚓。仙女湖大型底栖动物年平息栖息密度为346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54.26 g/m2;不同区域和季节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与生物量有显著差异(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萍萍 张瑞雷 赵风斌 张玮 王丽卿
2012年5月-2013年1月对上海市八区县共8条河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对河道的水质进行了生物评价。共鉴定出底栖动物44种,隶属3门19科33属,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为主要的优势种。上海市河道底栖动物的年均密度为382 ind/m2,霍甫水丝蚓对其贡献率最大,其密度为214.1 ind/m2,占总密度的56.1%;年均生物量为24.62 g/m2,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对其贡献率最大,其年均生物量为21.17 g/m2,占总生物量的86.0%。各季度底栖动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吉红 梁朝军 高俊
2005-03-2005-05对■河杨凌区段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以漆水河为参照,应用Trent 生物指数、Chandler记分系统、颤蚓类与全部底栖动物相比的生物指数、Goodnight修正指数和水生昆虫与寡毛类湿重相比的生物指数,同时结合水理化指标对■河水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底栖动物共9属.其中环节动物3属,水生昆虫6属;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728 ind/m2和11.56 g/m2,优势种属为水丝蚓属。■河水体已被污染为超V类水体,且造成漆水河的严重污染。
关键词:
■河 底栖动物 水质评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东浩 王备新 张咏 杨莲芳
介绍了基于底栖动物的3类广泛应用的水质生物评价参数:Saprobic指数、BI指数、群落多样性指数,并结合它们在水质和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各指数的优缺点。Saprobic指数和BI指数已是欧盟成员国及美国等国重要的水质生物评价指数,中国的水质生物监测技术规范中尚缺乏类似的生物指数。分析了中国开展BI指数水质生物评价研究的现状,探讨了中国建立BI指数评价标准与规范的研究基础、不足、应用前景和今后的研究建议。同时指出,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底栖动物耐污值计算和BI指数水质基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超 周驰 苗滕 刘林峰 高健 焦一滢 李祝 张佳敏 王卉君 徐德雄
鄂西水系是国家级水源保护区,也是湖北省重要的生态旅游区。为了解鄂西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14年10月~2017年1月不同时段在宜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卷桥河(J)、清江利川段(Q)、宜昌市水源地黄柏河(H)和丹江口入库河流天河郧西段(T)开展了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研究表明:4个河段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门8纲18目61科。基于底栖动物指示种耐污性及其丰度占比分析,表明J、Q和T三河流污染程度沿水流方向呈加重趋势,而H水体健康状况整体较好。运用FBI和SIGNAL底栖生物评价指数,显示四条河流健康程度沿水流方向均呈下降趋势,但H变化趋势平缓,结果表明H水体上下游均处于较健康状态,其他3条河流上游或源头水体健康状况良好,下游受到较重污染。对主要环境因子(TP、NH_3-N、COD_(Mn)和TN)做主成分分析表明,轴1的解释率达到65. 1%,表明轴1可以有效表征主要环境压力梯度。FBI和SIGNAL指数与轴1线性拟合度均较高,表明二者在鄂西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估中可作为快速生物评价指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乐丹 王先云 陈丽平 凡迎春 陈松林 刘其根 胡忠军
2009~2010年对淀山湖底栖动物和沉积物碳氮磷含量进行了季度调查,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对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共鉴定底栖动物3门5纲17种,优势种为背蚓虫、寡鳃齿吻沙蚕和河蚬,群落密度以前两者为主(占81.2%),生物量以后两者贡献较大(75.0%)。沉积物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分别为7.91、1.02和0.79 mg/g,两两间均无相关性。多变量分析显示,淀山湖底栖动物群落物种组成无显著空间差异;多配对非参数检验表明,现存量(密度和生物量)、多样性指数(香浓指数H’、辛普森指数D、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和沉积物碳氮磷中,仅总氮含量存在显著空间差异。相关分析显示,现存量与TN显著正相关,多样性与TP显著负相关,且均不与TOC相关。使用底栖动物Carlander、H’和d指数、ABC曲线及沉积物氮磷相关的指标,评价了淀山湖表层底质的环境质量,总体表明该湖处于中度—严重污染程度或中营养—富营养状态。淀山湖底栖动物总密度及寡毛类密度低、多毛类和河蚬占优的结构特征与该湖为近距离经江通海湖泊及其底泥为有机质含量低的粉砂质粘土有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静 潘保柱 武大勇 朱天顺 申恒伦 丁诚实 蒋万祥
2018年4和9月对洪泽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底栖动物37种,隶属4门、8纲、13目、19科。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钩虾(Gammarus sp.)、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软铗小摇蚊(Microchironomus tener)、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为研究区域优势物种,优势度分别为0.108、0.068、0.054、0.037、0.020。物种丰富度、Margalef多样性指数、香浓指数表现为4月高于9月。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和非参数方差分析表明两次调查期间底栖动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指示物种分析表明,暗肩哈摇蚊(Harnischia fuscimana)、软铗小摇蚊(Microchironomus tener)、厚唇嫩丝蚓(Teneridrilus mastix)、石缨虫(Laonome sp.)、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是造成两次调查底栖动物群落差异的指示物种。冗余分析表明,4月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受电导、水温、叶绿素a和硅酸盐的影响;9月主要受磷酸盐、水深和溶解氧的影响。上述结果为后续深入开展洪泽湖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评价跨流域调水对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奠定了一定的数据基础。
关键词:
底栖动物 洪泽湖 指示物种 生物多样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洛维 黄国佳 王晓清 徐大建 曾聪 彭娜 李潇
2016年4、6、8、10、12月和2017年3月,对湖南省浏阳市株树桥水库进行6次浮游动物和水质理化指标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水库中有浮游动物102种,其中原生动物31种、轮虫21种、枝角类23种、桡足类27种,在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采样调查中鉴定出的种类依次减少,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的种类数均在春季达最高值,桡足类的则在夏季达最高值,主要优势种为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裸腹溞属(Moina sp.)、发头裸腹溞(Moinairrasa)、中华似玲壳虫(Tintinnopsis sinensis)、哲水蚤属(Calanus sp.)等10种;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为52.27 ind./L,变化范围为6.9~304.5 ind./L,枝角类、桡足类、原生动物和轮虫的密度占浮游动物总密度的比例依次降低,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的平均生物密度依次降低;浮游动物的年平均总生物量为2.13mg/L,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原生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依次降低;浮游动物的种群类别可分为2大类群,细分为3小类群,高锰酸钾指数、溶氧和可溶性正磷3种水质指标对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种群类别的影响相关性最高;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年均值分别为1.27、0.56和1.53;株树桥水库年均水温为21.23℃,年均透明度为2.09 m,年均pH值为7.45,水体总体呈弱碱性,年均叶绿素含量为18.67μg/L,高锰酸钾指数和溶氧、总磷、总氮、可溶性正磷、铵态氮含量年均值分别为2.11、7.32、0.03、1.75、0.02、0.11mg/L,综合各水质理化因子和修正营养状态指数显示,水体处于中度污染和中–富营养水平,作为饮用水水源地,其水质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与调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谢春刚 马燕武 陈朋 李红 祁峰
2010年6月、8月、10月调查了博斯腾湖底栖动物,45个采样点(大湖区39个,小湖区6个)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8个种(属)。统计采样数据,结合GPS记录的各采样点的经纬度构建GIS数据库,基于GIS软件进行Kriging插值得到各个月份的数量(密度和生物量)、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博斯腾湖大湖区底栖动物年均密度为(80.9±252.1)ind/m2(n=67),年均生物量为(0.55±1.64)g/m2;小湖区底栖动物年均密度为(173.0±238.0)ind/m2(n=18),年均生物量为(0.76±1.05)g/m2。从空间分布来看,6月东北部高、西南部低,优势种为羽摇蚊和半折摇蚊;8月湖区中...
关键词:
博斯腾湖 底栖动物 GIS 季节动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苹红 梁小民 陈芳 周易勇 王洪铸
底质适宜是富营养湖泊恢复沉水植物(水草)的重要前提。大型底栖动物可综合指示底质的污染程度,于2002~2003年在武汉月湖开展了底栖动物水平分布对水草可恢复区指示作用的研究。首先通过月湖底栖动物与环境的相关分析,选择颤蚓科寡毛类作为底质营养状况的指示类群,然后利用同类湖泊群颤蚓与水草数据分析阈值,初步确定颤蚓密度≤100 ind/m2的底质适合水草生长,最后绘制月湖颤蚓分布的水平等值线,显示水草恢复的合适区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应用底栖动物空间格局指示水草恢复区的技术原理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