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02)
- 2023(8785)
- 2022(7907)
- 2021(7623)
- 2020(6383)
- 2019(14927)
- 2018(14940)
- 2017(28988)
- 2016(15822)
- 2015(17824)
- 2014(17826)
- 2013(17675)
- 2012(16024)
- 2011(14343)
- 2010(14091)
- 2009(12719)
- 2008(12139)
- 2007(10300)
- 2006(8838)
- 2005(7519)
- 学科
- 济(61377)
- 经济(61312)
- 管理(44013)
- 业(41371)
- 企(35132)
- 企业(35132)
- 方法(29957)
- 数学(25725)
- 数学方法(25435)
- 学(17207)
- 农(15122)
- 中国(14659)
- 财(14064)
- 业经(13228)
- 地方(12440)
- 理论(11535)
- 和(10661)
- 农业(10197)
- 贸(10137)
- 贸易(10132)
- 技术(9820)
- 易(9808)
- 环境(9770)
- 教育(9512)
- 务(9292)
- 财务(9234)
- 财务管理(9220)
- 制(9140)
- 企业财务(8736)
- 划(8508)
- 机构
- 大学(222535)
- 学院(219120)
- 管理(91453)
- 济(82382)
- 经济(80487)
- 理学(80157)
- 理学院(79281)
- 管理学(77950)
- 管理学院(77560)
- 研究(70862)
- 中国(50046)
- 京(47113)
- 科学(46304)
- 财(35802)
- 所(35031)
- 业大(33646)
- 农(33389)
- 研究所(32396)
- 中心(31680)
- 范(30058)
- 师范(29801)
- 财经(29732)
- 北京(29723)
- 江(29723)
- 经(27045)
- 农业(26248)
- 院(25850)
- 州(24885)
- 师范大学(24375)
- 经济学(23822)
- 基金
- 项目(157044)
- 科学(122664)
- 研究(115344)
- 基金(113210)
- 家(98224)
- 国家(97410)
- 科学基金(83633)
- 社会(70403)
- 社会科(66541)
- 社会科学(66523)
- 省(61320)
- 基金项目(61180)
- 自然(55554)
- 自然科(54191)
- 自然科学(54180)
- 自然科学基金(53185)
- 教育(52691)
- 划(51864)
- 编号(47935)
- 资助(46476)
- 成果(38680)
- 重点(34553)
- 部(34290)
- 发(32851)
- 创(32602)
- 课题(32142)
- 创新(30285)
- 科研(30190)
- 项目编号(29903)
- 大学(29472)
共检索到303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Л.А.曾科维奇 梁元博
几世纪以来,俄罗斯的海员们在研究大洋地区及其沿岸地带曾经写下了光辉的篇幅。特别出色和广泛为人所知的是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期在北冰洋和南极诸海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如伯令、克鲁曾施捷尔和李先斯基、科泽布、比令格斯和拉萨列夫、李特克等人的航行)。在上世纪下半叶和本世纪初,许多水文地理和渔业考察队在苏联所有的领海中有时进行了极其广泛的水文学和普通生物学的研究。这些考察队是和Κ.柏尔、с.马卡罗夫、н.安德鲁索夫、и.施宾德列尔、о.格林姆、ю.萧卡尔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洪基 许柳雄 周成 王学昉 万荣 朱文斌 臧迎亮 陈晓军
理解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生物学特征是进行种群资源评估并以此制定和实施养护管理措施以维持该群体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大眼金枪鱼的繁殖、生长、摄食等特征受环境条件影响显著,东太平洋赤道南北部海域的海洋学特征(如洋流系统、海洋层化结构等)的不同可能导致该区域大眼金枪鱼的生物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异质性。为掌握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东太平洋大眼金枪鱼种群特征,本文利用2013-2019年执行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资源探捕调查期间采集的大眼金枪鱼渔获数据,对东太平洋南、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净重、摄食等级、性腺成熟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范围为72~229 cm,优势叉长为80~160 cm,平均叉长(121.53±29.11) cm,雌雄比为0.91∶1,优势性腺成熟期为Ⅲ、Ⅳ期;(2)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范围为63~209 cm,平均叉长为(134.87±25.73) cm,优势叉长组110~150 cm,雌雄性比为0.62:1,优势性腺成熟期为Ⅲ、Ⅴ期;(3)南北海域大眼金枪鱼的优势摄食等级为1级和2级,空胃率分别为46.98%和3.22%,总体上摄食强度随叉长的增大而增加;(4) ANCOVA结果显示,南部和北部海域叉长与净重的关系存在较明显的差异(P0.05);(6)钓获后处于存活状态的个体占比较高,死亡状态仅占8.52%。
关键词:
大眼金枪鱼 东太平洋 延绳钓 生物学特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华 陈新军 刘必林 陆化杰
根据2007年7-10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传统鱿钓作业渔场(150°~165°E,39°~45°N)渔汛期间所采集的柔鱼样本,对夏秋季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得知,渔获物胴长范围为200~436 mm,平均胴长为282 mm,优势胴长为230~320 mm,占总数的81.60%。各月渔获物中雄性个体的平均胴长小于雌性个体。胴长与体重关系的生长指数接近3。渔获物中的性比符合1∶1(P>0.05),但成熟个体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明显比雌性高(P<0.05)。渔获物的性腺成熟度以Ⅰ、Ⅱ期为主,雌性个体性腺成熟晚于雄性个体。缠卵腺长和缠卵腺重随着性腺的成熟而逐步增大。渔获物中胴长组成呈双...
关键词:
柔鱼 西北太平洋 渔业生物学 渔获群体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宋坚
海洋书写是人类出于对海洋生态以及历史人文的深切关怀而进行的文学创作。它要创造的乃是人与自然、生命家园和谐统一的理想世界。广西北部湾文学有着丰富悠久的海洋书写历史。文学家通过海洋书写来承载丰厚的生命意识和文化意蕴,表达他们对蓝色家园的眷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北部湾文学的海洋书写,主要体现在生态的海洋、浪漫的海洋、生命的海洋和宗教的海洋等几个层面上。
关键词:
北部湾 海洋书写 传统 当代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蔡锴 周雨霏 麻秋云 KINDONG Richard
鲐(Scomberjaponicus)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渔业种类,该渔业涉及多个国家的多种作业方式,渔业形势较复杂,但目前西北太平洋海域尚无基于资源评估的、完善的鲐养护管理措施。本研究使用传统渔业管理方法(资源预测)和较新颖的方法[数据有限的渔业管理规程评价(managementstrategyevaluation,MSE)]对鲐的渔业管理进行了研究。在资源预测方法中,通过JABBA和JABBA-Select两个资源评估模型对种群未来的资源动态进行模拟,探讨不同捕捞控制规则(harvest control rules, HCR)下种群的变化。本研究设置了4个HCR,分别以2020年渔获量的0.8~1.4倍,最大可持续产量MSY、B×FMSY和SB×HMSY (分别用于JABBA和JABBA-Select)、历史最高渔获量为总可捕量(totalallowablecatch,TAC),预测2023—2032年间的鲐种群变化。结果显示基于亲体资源量进行研究的JABBA-Select模型,其预测结果相比于JABBA模型略悲观,但都是基于生物学参考点设定的HCR养护和管理效果最好(TAC分别为50~80万t和50~66万t)。MSE则根据设定筛选出12种养护管理效果较好的策略,其中DAAC(消耗率修正后的平均捕获量)与SBT2 (基于资源量和渔获量水平的总可捕量递增矫正法)养护管理效果最好。SBT2求得的TAC (520387 t),与近些年产量及上述HCR的结果较为接近。此外,敏感性分析表明,可捕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渔获量相关的参数(平均渔获量、渔获量、渔获量参考点)对于养护管理效果的影响最为明显,需要额外关注两者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现阶段为确保西北太平洋鲐资源的养护和最佳利用,建议根据B×FMSY或SB×HMSY设定年可捕量,同时基于资源量和渔获量水平进行调整,综合制定管理措施。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易倩 余为 陈新军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的经济头足类,其栖息地受到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根据中国鱿钓渔船在38°~45°N、140°~160°E作业渔场内的生产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利用信息增益技术选取关键环境因子,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作为适应性指数,使用算术平均法(AM)和联乘法(GM)分别建立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对比异常环境条件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变动情况。结果表明,1998年La Ni■a事件发生时,西北太平洋传统作业渔场温度升高,海表温度(SST)相对正常年份2008年平均上升2. 72℃;而2009年El Ni■o事件发生时,SST相对正常年份降低0. 45℃。栖息地综合指数模型结果表明,1998年作业比重主要分布于在栖息地指数(HSI)大于0. 8的范围内,作业比重达到80%;2008年作业比重主要分布在HSI值0. 6~0. 8和0. 8~1. 0之间,所占比重在30%~50%左右; 2009年作业比重主要分布在HSI值0. 4~0. 6、0. 6~0. 8和0. 8~1. 0之间,作业比重平均约为32%。此外HSI值低于0. 2的区间面积随着La Ni■a事件、正常年份和El Ni■o事件递增,而HSI值大于0. 4的区间面积随着La Ni■a事件、正常年份和El Ni■o事件递减。研究认为,1998年La Ni■a事件发生时西北太平洋海域柔鱼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加,而2009年El Ni■o事件发生时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变差,导致柔鱼产量变低。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沈新强 樊伟 崔雪森
根据卫星遥感获取的海表水温和多年来我国在西北太平洋的柔鱼生产统计资料 ,探讨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与水温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5 0°E以西的柔鱼渔场 ,中心位置位于 4 1°N、14 6°E附近 ,渔场表层水温范围在 10~ 19℃之间 ,中心渔场表层水温为 13~ 18℃ ;15 0~ 16 0°E之间的柔鱼渔场 ,中心位置位于 4 2°0 0′N、15 5°0 0′E附近 ,渔场表层水温范围为 14~ 2 1℃ ,中心渔场表层水温约为 15~ 2 0℃。温度场特征分析显示 ,柔鱼中心渔场分布与冷水锋面、冷暖水切变锋面和暖水舌锋的变动密切相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石永闯 朱清澄 黄硕琳 冯慧丽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渔业种类之一,其资源评估工作已成为热点问题,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标准化可以为开展有效的资源评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文利用2003–2017年中国大陆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生产统计资料,结合卫星遥感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如:海表面温度、海表温梯度、海表面高度等,基于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GLM)和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对中国大陆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进行CPUE 标准化。结果表明:根据BIC准则在GLM模型结果中,年、月、经度、纬度、海表面温度、海表面高度、海温梯度以及年与月对CPUE具有显著影响并组成了GLM模型的最佳模型,对CPUE偏差的解释率为52.47%;在GAM模型结果中,除上述8个影响变量外,交互项月与经度和月与纬度也对CPUE影响较大,GAM的最佳模型对CPUE偏差的解释率为61.9%。通过5-fold交叉验证分析发现,GAM模型标准化结果较优于GLM模型,更适合于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CPUE标准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陆尧 陈新军 汪金涛 余景
柔鱼(Ommastrepes bartramii)是短生命周期种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重要的生态地位,研究柔鱼资源对我国的远洋渔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2005~2016年8~10月西北太平洋柔鱼渔业数据以及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数据,依据前人建立的柔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计算适宜柔鱼栖息地面积大小,并与柔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of fishing effort, CPUE)和渔获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2015年平均适宜栖息地(HSI>0.6)面积范围最大,达到1087369km2;2008年平均适宜栖息地面积范围最小,仅为618407.5 km~2。所选区域内适宜栖息地分布能有效反映柔鱼的资源分布情况,但其适宜栖息地面积大小与渔获量和CPUE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其原因可能有:鱿钓渔船作业集中,导致单船渔获量不能表征实际CPUE;大尺度的气候变化,特别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会影响柔鱼资源量;黑潮与亲潮的变化也会影响柔鱼资源量。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柔鱼 栖息地指数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军 叶旭昌
根据2003年9-11月在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资源的探捕生产情况,分海区初步分析了海洋环境因子与中心渔场之间的关系。调查表明,10月中下旬中心渔场分布在15°~16°N、61°E附近海域,平均日产均在5t以上。中心作业渔场处在冷水涡的边缘海域,其温盐结构如下:表温为27~29℃,盐度为35.96~36.03,0~100m的温度梯度为0.07℃/m,100~200m的温度梯度为0.04℃/m。100m的水温、盐度范围分别为19.5~23℃、35.70~35.80。各海域的作业渔场,其最适表温不同。在2°N~14°N海域,高产量出现在表温26.4~27.0℃间海域;在14°N~18°N海域,高产量...
关键词:
鸢乌贼 渔场 海洋环境 印度洋西北海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孔凡宏 沙媛媛 李姗姗 朱伟平
西北太平洋区域海洋垃圾污染严重,但目前尚未建立合作治理的法律制度体系。通过选取政治体制异质性和经济发展异质性2个维度,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介的北海-东北大西洋模式、波罗的海模式和地中海模式等3种典型的区域环境合作制度化模式的特点、生成机理以及西北太平洋区域情境的比较分析后发现,选取地中海模式具有更大的契合性,更容易达成。以“框架公约+议定书”为模板,西北太平洋区域需要制定鼓励性的框架公约,从管理架构、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原则性规定,吸纳朝鲜加入。在此基础上再制定《保护西北太平洋防止海洋垃圾污染议定书》,从国内法的衔接、执行与监督、争端处理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并充分发挥现有政府间组织的作用和机制,为最终形成西北太平洋区域一体化的环境合作治理法律体系开辟道路和奠定基础。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超 赵国庆 韩海斌 张衡 商宸 苏冰 刘思源 蒋佩雯 相德龙 罗民波
为了解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的渔业生物学特征,基于2020年4—12月、2021年4—11月在西北太平洋公海采集的样品(共2664尾),对其群体结构、性腺成熟度、初次性成熟叉长、摄食等级和肥满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远东拟沙丁鱼叉长范围为85~240mm,优势叉长组为160~200mm,不同性别的个体叉长差异不显著(P>0.05);体质量范围为5.6~144.6g;优势体质量组为35~75g;不同性别个体的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年龄组成为0~(+)~6~(+);优势年龄组为1~(+)~3~(+)。叉长与体质量关系符合幂函数指数方程,生长参数b=3.1538,符合正向异速生长。性成熟度以Ⅱ期为主(占比90%以上),叉长组95~104mm与105~114mm的鱼体性腺成熟度差异极显著(P<0.01),叉长组205~224mm与225~245mm的性成熟差异显著(P<0.05);初次性成熟叉长(L_(50))为178.1mm。摄食强度以0~2级为主,不同叉长组的摄食强度差异显著(P<0.05)。鱼体肥满度系数范围为0.82~1.42,肥满度随着叉长增加先升高再降低,在叉长组135~164mm时肥满度系数最高,不同月份之间肥满度系数有所不同,10月其个体肥满度系数达到最高值1.25。研究丰富了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生物学特征资料,可为其种群鉴定、生活史研究、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等提供基础和重要依据。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远东拟沙丁鱼 生物学特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孝民 朱清澄 花传祥
根据2013年7-12月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调查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利用渔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秋刀鱼渔场的时空分布和海洋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ST)、叶绿素浓度(Chl.a)和海表面高度(SSH)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调查海域40°N~47°N,147.5°E~162°E内,9-11月份是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的盛渔期,渔获量为全年中最高。(2)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重心的变化分为3个阶段,7-8月渔场重心由南向北移动;8-10月渔场重心西北向东南移动;10-12月渔场重心由西向东移动。(3)7-12月秋刀鱼渔场的SST、Chl.a、SSH的范围分别为1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方舟 陈新军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是典型的温带大洋性头足类,主要由秋生群体和冬生群体组成。目前该物种的主要栖息地分布于日本海及太平洋沿岸海域,而我国黄海和东海外海为该物种的主要产卵场,调查发现此海域的太平洋褶柔鱼资源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潜在的重要种类之一。为了后续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该物种,整理了前人对太平洋褶柔鱼多方面的研究,从基础生物学、渔业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和资源评估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结果认为,目前太平洋褶柔鱼主要捕获海域仍然集中在日本和韩国沿岸,产量在80年代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军 李建华 刘必林 李纲 钱卫国
根据我国鱿钓船多年在秘鲁、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外海生产调查所采集的茎柔鱼样本,对3个不同作业海区茎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秘鲁、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胴长范围分别为209~1 149 mm、166~837 mm和204~429 mm,优势胴长分别为250~400 mm、300~450 mm和250~350 mm,对应的渔获物中雌雄性比平均值分别为3.87∶1、2.50∶1、3.75∶1。根据胴长组成以及性成熟,认为秘鲁外海存在大型、中型和小型3个群体,智利外海以中型群体为主体并存在少量的大型群体,哥斯达黎加外海以小型群体为主体并存在少量的中型群体。秘鲁和智利外海茎柔鱼体重与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