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0)
- 2023(11082)
- 2022(9929)
- 2021(9411)
- 2020(7895)
- 2019(18019)
- 2018(18057)
- 2017(34761)
- 2016(19074)
- 2015(21138)
- 2014(21225)
- 2013(21048)
- 2012(19223)
- 2011(17045)
- 2010(16729)
- 2009(15133)
- 2008(14505)
- 2007(12448)
- 2006(10622)
- 2005(9213)
- 学科
- 济(71039)
- 经济(70957)
- 管理(52870)
- 业(51211)
- 企(43182)
- 企业(43182)
- 方法(34762)
- 数学(30099)
- 数学方法(29730)
- 学(18632)
- 农(18460)
- 财(17977)
- 中国(17732)
- 业经(15785)
- 地方(15177)
- 制(13904)
- 理论(12712)
- 农业(12356)
- 贸(12303)
- 贸易(12296)
- 务(11962)
- 易(11934)
- 财务(11901)
- 技术(11892)
- 财务管理(11878)
- 和(11869)
- 企业财务(11303)
- 环境(11186)
- 银(10449)
- 银行(10407)
- 机构
- 大学(265406)
- 学院(262563)
- 管理(105859)
- 济(98595)
- 经济(96171)
- 理学(92589)
- 理学院(91516)
- 管理学(89854)
- 管理学院(89375)
- 研究(88313)
- 中国(63090)
- 科学(58285)
- 京(56369)
- 所(44697)
- 农(44588)
- 财(44210)
- 业大(41980)
- 研究所(41356)
- 中心(39799)
- 江(37380)
- 财经(36186)
- 北京(35154)
- 农业(35135)
- 范(34916)
- 师范(34516)
- 经(33065)
- 院(32537)
- 州(30488)
- 经济学(28773)
- 技术(28487)
- 基金
- 项目(189002)
- 科学(147687)
- 基金(137007)
- 研究(135231)
- 家(120699)
- 国家(119725)
- 科学基金(102269)
- 社会(83304)
- 社会科(78838)
- 社会科学(78816)
- 省(73934)
- 基金项目(73618)
- 自然(68828)
- 自然科(67229)
- 自然科学(67210)
- 自然科学基金(65980)
- 划(62983)
- 教育(61642)
- 资助(56337)
- 编号(54729)
- 成果(43853)
- 重点(42238)
- 部(41234)
- 发(39764)
- 创(39317)
- 课题(37500)
- 科研(36744)
- 创新(36631)
- 计划(35355)
- 大学(34903)
- 期刊
- 济(105084)
- 经济(105084)
- 研究(73673)
- 中国(49093)
- 学报(46566)
- 科学(41752)
- 农(39364)
- 管理(37459)
- 大学(34318)
- 学学(32440)
- 财(32341)
- 教育(28959)
- 农业(27775)
- 技术(21815)
- 融(19744)
- 金融(19744)
- 财经(16904)
- 业经(16813)
- 经济研究(16200)
- 图书(14667)
- 经(14285)
- 业(14233)
- 科技(13721)
- 问题(13284)
- 理论(13229)
- 版(12702)
- 实践(12372)
- 践(12372)
- 业大(12044)
- 技术经济(11915)
共检索到369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桂玲 王建军 李家乐
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是我国特有种,它形成的珍珠具有珠质光滑细腻、色泽鲜艳等方面的优点,是淡水蚌中育珠质量最佳者,已成为最主要的淡水养殖珍珠蚌。本研究选取已发表的32对太平洋牡蛎的微卫星引物在三角帆蚌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探讨太平洋牡蛎的引物用于三角帆蚌基因组微卫星分析的可能性。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筛选13对引物可在三角帆蚌基因组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占总数的41%);其中10对引物(占总数的31%)在洞庭湖三角帆蚌小群体中即检测到了个体间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共出现40条多态性条带。10个位点杂合度大小在0.125到0.693之间,其中7个微卫星位点(Cgi1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许巧情 谢骏 张书环 赵朝阳 袁汉文
通过磁珠富集法构建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微卫星富集文库。共获得800个阳性克隆,其中的100个阳性克隆经测序分析,共获得微卫星序列54个。利用这些微卫星序列可设计33对引物,经过PCR扩增筛选获得了25对可用引物。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洞庭湖1个种群的30只三角帆蚌进行扩增,发现13对引物呈现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在4~9。观测杂合度在0.2543~0.9827,期望杂合度在0.3629~0.8217,信息多态含量平均为0.5198。由于存在无效等位基因,两个微卫星基因座(GenBank登录号为GQ302651和GQ302658)明显地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但没有发...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罗明 白志毅 李应森 李家乐
采用磁珠富集法,以生物素标记的(CA)10寡核苷酸为探针,构建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根据微卫星位点的侧翼序列设计引物,随机挑选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32对引物,引物荧光标记后对24个三角帆蚌个体分别进行PCR扩增,共筛选出20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20,有效等位基因数2.321 3~13.260 3。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18 2~1.000 0和0.582 5~0.946 1;PIC值0.547 2~0.919 9;其中14个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本研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健忠 项黎新 李亚南 张明洲 毛树坚
对健康及患瘟病三角帆蚌的13种脏器组织作了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病蚌的肝脏、胃和直肠等组织。病毒侵袭蚌体后,肝脏的吸收细胞、未成熟细胞以及胃、直肠的纤毛上皮细胞内出现病毒包涵体,DNA和RNA等正常代谢受到抑制,AKP和ACP酶的活性和分布发生异常,细胞内消化作用受阻,最后病变细胞解体,导致肝脏、胃和直肠等的广泛受损。病蚌因消化系统坏死和消化功能丧失而死亡。还就正常三角帆蚌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作了探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姜群 李琪 于红 孔令锋
为开发一种简单有效的倍性检测方法对长牡蛎三倍体诱导结果进行准确评估,本实验采用细胞松弛素B抑制第二极体释放诱导产生长牡蛎三倍体,选用7个微卫星位点扩增基因组DNA,通过亲子代基因分型进行倍性检测,检测结果采用流式细胞仪加以验证,以评估微卫星标记倍性检测的准确性。另外,本研究探讨了准确鉴定倍性所需的微卫星标记数量与微卫星—着丝粒重组率(y)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其他物种采用分子标记进行倍性检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细胞松弛素B诱导产生的115个长牡蛎子代经7个微卫星位点鉴定得到40个三倍体,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一致,准确率达到100%,7个微卫星位点的(1-y)的乘积为0.005。随机挑选6个位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香 李琪 孔令锋 于红
为了提高长牡蛎遗传图谱上的微卫星标记密度,实验采用6个家系图谱间的共有微卫星标记作为锚定标记,构建了长牡蛎的整合图谱。该整合图谱共有161个微卫星标记,覆盖10个连锁群,图谱长度和平均间距分别为615.4和3.8 cM。各连锁群的标记数介于10~24个之间,连锁群长度为47.3~73.3 cM,是目前密度最高的长牡蛎微卫星图谱。不同作图家系连锁群上的标记分组保持一致,但标记顺序出现差异,可能与长牡蛎自然群体中存在大量的染色体重排现象有关。结果表明,该图谱可以为今后长牡蛎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新的遗传工具。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祝斐 朱晓平 尹绍武 张丽娟 胡静 侯新远 胡亚丽
利用微卫星DNA-聚合酶链式反应(STR-PCR)技术对已开发的14对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marmorata)微卫星标记在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us)和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群体间进行通用性分析。结果显示,14对云斑尖塘鳢微卫星标记在线纹尖塘鳢群体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在河川沙塘鳢群体中也有10对引物可稳定扩增,其中9对在线纹尖塘鳢群体中具有高度多态性,6对在河川沙塘鳢群体中具有高度多态性。通过这10对通用微卫星标记检测3个种群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44 9,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704 3,平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庆志 李琪 孔令锋
进行群体选育时,因近交机率增加和有效亲本数的减少,可能导致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进而引起选育群体的性状衰退。为监测长牡蛎人工选育群体在选育过程中的遗传差异,实验应用微卫星DNA标记对长牡蛎野生和人工3代选育群体及其基础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微卫星10个位点在所有群体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6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范围为24.0~29.7个,期望和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925~0.956和0.724~0.809。与野生群体和基础群体相比,长牡蛎选育3代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等位基因丰富度略有下降,但杂合度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哈迪—温伯格平衡(HWE)检验结果显示,60个群体—位点组合中4...
关键词:
长牡蛎 微卫星 选育群体 遗传变异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曹慕莲 霍滢朵 刘宗雨 缪煜琳 金鑫 汪桂玲
性类固醇激素与生物生殖、配子排放以及性腺发育密切相关,Srd5a1在性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探究性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酶基因Srd5a1对雌性三角帆蚌卵巢发育的影响,本实验应用RACE克隆得到了三角帆蚌Srd5a1全长cDNA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原位杂交技术以及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E2)和17α-甲基睾酮(MT)激素处理来探究Srd5a1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Srd5a1 cDNA全长2224 bp,包括446 bp 5′-UTR,953 bp 3′-UTR,825 bp ORF,编码274个氨基酸。Srd5a1在性腺中的表达呈二态性,在卵巢中表达量更高;Srd5a1在卵巢排放期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时期(P<0.0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Srd5a1在卵巢卵母细胞、卵泡以及精巢精母细胞中有表达。不同浓度E2和MT处理24天后,Srd5a1的表达发生了变化。综上,Srd5a1可能在雌性三角帆蚌卵巢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和配子排放中发挥一定作用,对探索三角帆蚌性腺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实现三角帆蚌单性化养殖提供理论参考价值。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张根芳 王旦旦 方爱萍 李家乐
对怀卵期三角帆蚌的外侧瓣鳃分别从水平、横、纵等三个方向作组织切片,利用光镜观察其组织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在怀卵期外侧瓣鳃增至(2 876.77±123.58)μm,两鳃小瓣之间被鳃间隔分成许多鳃小腔,其宽度为(474.06±32.01)μm(纵切),(410.74±70.69)μm(水平切)。瓣间隔的厚度为(244.92±17.23)μm(纵切),(288.80±35.16)μm(水平切)。从横切面观察,瓣间隔又由横向隔板组成瓣间隔孔,隔板宽度为(309.2±50.56)μm,两隔板间的孔宽度为(365.22±37.74)μm。鳃小腔通过瓣间隔孔而互相连通,从而形成鳃腔育儿囊。同时还观察到:在...
关键词:
三角帆蚌 鳃腔育儿囊 鳃小瓣 受精卵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桂玲 白志毅 刘晓军 李家乐
三角帆蚌是我国优良的淡水育珠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从我国三角帆蚌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与保护出发,介绍了三角帆蚌RAPD、SSR及线粒体基因片段等不同分子标记开发状况,重点讨论了这些分子标记分析三角帆蚌遗传多样性的情况。比较了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三角帆蚌种质及3个优秀种质9个F1后代的生长性能,比较了三角帆蚌雌雄生长差异。简述了三角帆蚌珍珠质形成相关基因、免疫相关基因、贝壳及珍珠颜色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从三角帆蚌与其他蚌类种间杂交、三角帆蚌种内杂交,介绍了培育康乐蚌新品种的过程及三角帆蚌家系选育的进展情况。对今后进一步开展三角帆蚌种质资源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三角帆蚌遗传改良提供了基础资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费志良 吴军 赵钦 唐建清 黄成
研究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 ingiiLea)对藻类的滤食和消化能力。通过对三角帆蚌生活的池塘以及三角帆蚌的胃、中肠、直肠中所含藻类的鉴定和含量的对比发现,三角帆蚌能滤食环境中大部分的藻类;对于滤取到消化道中的藻类,除一些结构复杂的外,都能很好的消化。其中,蓝藻门的总消化率为78.8%,消化度为+4;硅藻门的总消化率为90.0%,消化度为+5;隐藻门的总消化率为41.1%,消化度为+3;裸藻门的总消化率为46.5%,消化度为+3;绿藻门的总消化率为49.1%,消化度为+3。研究结果为利用滤食性贝类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水华污染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祝友 刘晓燕 金燮理 陈可毅 萧克宇
采用生物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三角帆蚌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肝脏、肠道、鳃、斧足、闭壳肌等主要器官的组织和细胞病理变化 .病蚌临床症状与自然染病症状相似 ,病变早期 ,体内有大量粘液排出体外 ,蚌壳后缘出水管喷水无力 ,两壳微开 ;病变后期 ,闭壳肌失去功能 ,两壳张开 ,肠道水肿 ,有腹水 ,肠内无食物 ,肝脏呈糜烂状 ,斧足苍白 ,鳃暗黄 .组织及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可见 ,嗜水气单胞菌对肝脏危害最为严重 ,肝小管肿大破裂 ,管腔变小甚至完全堵塞 ;肝细胞肿大变性 ,胞浆内出现空泡 ,细胞核溶解 ,水肿变性直至坏死 ,间质中大量的嗜酸性细胞浸润 .其次是鳃 ,鳃丝细胞排列松散 ,纤毛受到不同程...
关键词:
三角帆蚌 嗜水气单胞菌 病理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