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28)
2023(5672)
2022(4776)
2021(4308)
2020(3466)
2019(8098)
2018(7858)
2017(14910)
2016(8640)
2015(9491)
2014(9489)
2013(9423)
2012(8948)
2011(8308)
2010(8331)
2009(7257)
2008(7079)
2007(6246)
2006(5545)
2005(4804)
作者
(28442)
(24193)
(24030)
(22643)
(15347)
(11776)
(10636)
(9436)
(9163)
(8669)
(8622)
(8430)
(8100)
(7891)
(7825)
(7594)
(7093)
(7087)
(7046)
(7017)
(6240)
(6084)
(5926)
(5571)
(5560)
(5433)
(5390)
(5151)
(5020)
(4984)
学科
(37583)
经济(37552)
管理(22455)
方法(19909)
数学(18304)
数学方法(17876)
(17245)
(13934)
企业(13934)
(13335)
环境(11585)
(7756)
中国(7664)
地方(7184)
(7136)
(6507)
(6214)
资源(5885)
生态(5865)
业经(5860)
理论(5607)
农业(5300)
(4879)
贸易(4877)
(4667)
经济学(4597)
(4496)
金融(4493)
规划(4451)
(4402)
机构
大学(129611)
学院(127735)
研究(49623)
(47337)
经济(46369)
管理(45465)
理学(39957)
理学院(39341)
管理学(37909)
管理学院(37714)
科学(36490)
中国(34366)
(29210)
(28974)
(27425)
研究所(25871)
业大(25825)
农业(22689)
中心(21116)
(19445)
(19418)
(19010)
北京(18396)
(18066)
师范(17818)
(16164)
财经(16091)
(15482)
科学院(15404)
农业大学(15189)
基金
项目(95922)
科学(74670)
基金(70853)
(66261)
国家(65907)
研究(60145)
科学基金(54498)
自然(39501)
自然科(38589)
自然科学(38575)
(37931)
自然科学基金(37828)
基金项目(37717)
社会(37298)
社会科(35490)
社会科学(35478)
(33140)
资助(30097)
教育(27690)
重点(22631)
计划(21324)
编号(21155)
(20137)
(19928)
科技(19439)
科研(19422)
(18838)
创新(17852)
大学(16260)
成果(16154)
期刊
(47823)
经济(47823)
研究(32403)
学报(30296)
科学(26632)
(24534)
大学(21708)
中国(21341)
学学(20964)
农业(16686)
管理(15322)
(12779)
林业(11084)
技术(10370)
教育(10210)
(9369)
业大(9252)
统计(8773)
资源(8149)
(7901)
金融(7901)
(7845)
(7699)
科技(7576)
经济研究(7342)
业经(7317)
财经(7244)
决策(7118)
农业大学(6825)
问题(6721)
共检索到178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菽敉  张欢  赵洪涛  周志勇  
以山西太岳山自然保护区油松林(Pinustabulaeformis forest,PF)、辽东栎林(Quercusliaotungesis forest,QF)、油松辽东栎混交林(mixed forest,MF)为研究对象,计算了3种林分类型的碳储量及其在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表凋落物和020 cm土层中的分配比例.结果表明:PF、QF和MF的碳储量分别为123.01、153.53、132.93 t·hm(-2),其地上碳储量分别占总碳储量的70.83%、60.94%、57.50%;地上碳储量以乔木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冯宜明  王零  赵维俊  吕春燕  
【目的】探讨甘南亚高山不同密度云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在各层次(植被层、枯落物层、土壤层)分配格局的变化,为揭示林分密度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影响机制和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甘南亚高山地区选取地域毗邻、林龄和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不同密度(850、1 060、1 350、1 550、1 750、2 300、3 000株·hm~(-2))云杉人工林分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样地,采用收获法测得植被生物量,采集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植物、土壤碳含量,估算生态系统各层次的碳储量。【结果】1)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及林下植被生物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草本层生物量则表现为逐渐减小,且不同林分密度间差异显著。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在各密度林分均表现为干>根>枝>叶>皮,树干生物量占据了主导地位,占总生物量的38.58%~43.81%。2)不同密度云杉人工林乔木层碳含量为487.5~532.5 g·kg~(-1),中密度N1550碳含量平均值最高,为518.0 g·kg~(-1);灌木层碳含量为437.49~492.07 g·kg~(-1),草本层为354.29~427.83 g·kg~(-1),灌、草层均在低密度N850出现碳含量最高;土壤层的碳含量为8.25~79.44 g/kg,表土层(0~20 cm)碳含量在中密度N1550平均值最高,下土层(20~60 cm),N1350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碳含量。3)云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总体上呈现随林分密度增加先增后减的趋势。密度为1 550株·hm-2时林分碳储量最高,为381.11 t·hm-2。4)碳储量空间分配格局为土壤层(66.51%)>乔木层(29.57%)>灌草层和枯落物层(3.92%)。【结论】林分密度与森林碳储量及分配格局密切相关,中等密度(1 550株·hm-2)利于植被和土壤碳固存能力显著提高,是甘南亚高山云杉人工林的最佳留存密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慧芳  宋同清  黄国勤  彭晚霞  曾馥平  张浩  杜虎  
在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对广西5 a、15 a、21 a、32 a和60 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60 a(277.04 t/hm~2)>32 a(250.05 t/hm~2)>21 a(208.05 t/hm~2)>5 a(130.35 t/hm~2)>15 a(128.02 t/hm~2);马尾松人工林植被层碳储量为31.18-159.52 t/hm~2,占总碳储量的23.92%-57.58%,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凋落物层为1.42-3.59 t/hm~2,占0.51%-2.80%,随林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婉奇  佘汉基  薛立  
对韶关市小坑林场山杜英人工林的N和P含量、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以便为山杜英人工林的养分循环和科学经营提供依据。采用标准样地法,对样地内的乔木层按照叶、枝、干和根取样,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地上和地下部分取样,凋落物层用样方法取样。各组分的样品各取300 g,带回实验室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山杜英人工林乔木层各组分的氮和磷含量为叶片>树枝>树根>树干,人工林垂直结构的氮含量呈现凋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而磷含量为灌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乔木层。2)山杜英人工林养分储量为0.25 t/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养分储量分别为0.149、0.012、0.046和0.049 t/hm~2,分别占林分养分储量的58.2%、4.7%、18.0%和19.1%。3)乔木层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排序为叶>枝>根>干,储量为枝>干>根>叶。4)山杜英乔木层的C/N、C/P、N/P分别为52.86、688.80和13.03。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灿  张宇清  秦树高  赖宗锐  刘加彬  法科宇  
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确定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指标。分别采用收获法和内生长土芯法测定了毛乌素沙地3种典型沙生灌木杨柴、沙柳和油蒿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量,并通过元素分析仪分别测定各器官的含碳率,进而计算3种灌木的NPP。结果表明,杨柴、沙柳、油蒿3种灌木的NPP分别为63.13、96.39和63.98g(m2·a),根冠生长量的比值分别为2.71、2.02和1.32。杨柴、沙柳和油蒿地上与地下生长量均符合等速生长关系,可以基于地上部分NPP来估算地下部分NP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春生  刘苑秋  魏晓华  李晓东  刘亮英  欧阳勋志  郭晓敏  张文元  莫其锋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地区的江西省内不同森林类型、林分类型林内倒木的生物量、碳储量及其数量特征分布格局,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积累基础数据。[方法]以亚热带典型森林133个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法对样方内直径≧1 cm,长度≧1 m的倒木逐一测量其中央直径和长度,并记录其分解程度和树种组成。[结果]表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倒木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0.684 t·hm~(-2)、0.279 tc·hm~(-2)和0.553 t·hm~(-2)、0.207 tc·hm~(-2),常绿阔叶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分别为11.293 t·hm~(-2)、4.781 tc·hm~(-2)和1.888 t·...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田耀武  贺春玲  刘杨  张宠  耿婉璐  
基于河南省林业发展三级区划方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810个土壤有机碳样点数据,构建河南省三级林区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模型,选用Nash-Sutcliffe系数(E)、模拟误差(V)和决定系数(R2)等统计参量评估模型的模拟能力。利用模型分析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估算不同深度的土壤碳储量。结果表明:所有林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值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迅速下降;表层(4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受土壤质地影响显著,砂质土壤碳密度值高于粘土(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明安刚  郑路  麻静  陶怡  劳庆祥  卢立华  
在样方调查和实测生物量的基础上,采用相对生长法对28年生铁力木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力木各器官碳含量在452.4~524.5 gkg之间,大小排序为:树叶>树干>树枝>树根>树皮;土壤碳含量以表土层最高,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铁力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165.8和79.3 thm2,分配顺序均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树皮;铁力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与碳储量分别为173.5和203.1 thm2,生物量的分配主要集中在乔木层(95.6%),碳储量的分配顺序为土壤层(59.3%)>乔木层(39.0%)>地被层(1.7%);林下植被碳含量为地上部分>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路  蔡道雄  卢立华  明安刚  于浩龙  李忠国  
通过收获法和建立的单木相对生长方程研究了南亚热带5种树种人工林乔、灌、草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相似,林龄和经营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有较大差异,表现为米老排林(404.95 t·hm-2)>火力楠林(376.61 t·hm-2)>马尾松林(239.94 t·hm-2)>红椎林(231.01 t·hm-2)>铁力木林(181.06 t·hm-2)。林分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以乔木层为主,占总生物量的87.71%97.86%;其次为地表凋落物层,占1.96%10.90%;灌木层和草本层最低,仅占0.02%1.09%。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总体呈树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耆  赵厚本  周光益  隆卫革  甘谷列  吴尚勇  蒙敏燕  陈金兰  
[目的]对比南亚热带4个树种间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差异,为评估人工林生产能力和碳汇潜力提供基础数据,为区域人工林提质增效改造和建设高效碳汇林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西柳州市在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期营造的33年生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在立地条件、经营措施和林龄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树种人工林乔木层和林分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林分生物量排序为木荷林(376.37 t·hm~(-2))>米老排林(284.51 t·hm~(-2))>杉木林(200.02 t·hm~(-2))>蓝果树林(175.56 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3.0%~98.3%,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占比较低(平均0.9%)且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层生物量占比(平均2.3%)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木荷林枯落物现存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格局均为树干所占比例最大,根或枝次之,叶最低,灌木和草本层生物量分配格局在不同林分间差异较大。[结论]在南亚热带人工林经营和林分改造中,选择速生阔叶树种造林可获得比针叶林更高的林分生产力和碳汇效益,在人工林经营中建议采取适当调控措施增加林下植被以增加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鞠鹏杰  黄长兵  
【目的】研究了天童山阔叶林不同树种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储量及分配,为构建天童山阔叶林碳循环模型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方法】连续3年研究了天童山阔叶林不同树种(木荷、青冈、烤树和石栎)各器官(叶、枝、皮、边材、心材、粗根和细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储量,并且拟合了不同树种NSC储量与树干高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树种各器官NSC储量的相对误差。【结果】天童山阔叶林不同树种叶片光合速率在一天之内呈"M"型变化趋势,13:00气孔关闭,光合速率出现降低,此刻光合速率大小基本表现为烤树>青冈>石栎>木荷;光合速率在一年之内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相同季节光合速率大小基本表现为青冈>烤树>石栎>木荷。叶、枝、皮、边材、心材、粗根和细根NSC储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淀粉呈一致的变化趋势,其大小基本表现为烤树>青冈>石栎>木荷。不同树种NSC储量与树干高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P<0.05),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淀粉与树干高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不同树种叶、枝、皮、边材、粗根和细根NSC储量和可溶性糖的相对误差的贡献率高于可溶性淀粉相对误差的贡献率,并且不同树种地上相对误差的贡献率高于地下相对误差的贡献率。【结论】不同树种枝、皮、细根和粗根NSC储量与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烤树和青冈相关系数高于石栎和木荷,说明枝、皮、细根和粗根NSC储量主要取决于光合速率,烤树和青冈具有较高的NSC储量归功于较强的光合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开  罗怀良  王睿  
【目的】本文依据安岳县统计年鉴资料,对县级小尺度区域内部乡镇之间差异的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获取主要农作物经济产量、耕作面积等统计数据,对安岳县近5年来(2008-2012)植被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在安岳县近5年来作物植被碳储量平均值构成中以大春作物为主,作物中水稻所占比重最多,红苕所占比重相对较少。各作物植被碳储量分别为:小麦14.45×104t,玉米13.45×104t,水稻18.31×104t,红苕2.07×104t,油菜8.14×104t,花生1.48×104t,棉花0.02×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之洲  宁晨  闫文德  倪晓薇  陈毅  宁晓波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3种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数据,对各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含量以及碳储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天然林、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乔木生物量分别为103.46、140.55、164.15 t/hm2;林下植被及死地被物层生物量分别为7.762、6.994、8.622 t/hm2。林木各器官含碳量:马尾松天然林0.4270.530 g C/g、马尾松人工林0.4430.574 g C/g、湿地松人工林0.4440.466g C/g。3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敏  廖为明  王立国  邓荣根  
利用立木蓄积量、森林面积及森林土壤碳储量等基本监测数据,对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汇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 286.37×106t,年碳汇能力为53.92×106t,其经济价值分别为3 923.429亿元和164.47亿元,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47.57 t/hm2。预计江西省年2010年到2020年间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278.09×106t碳或1 020.59×106t CO2,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平均每年可达53.01亿元。同时还对江西省11个市的森林碳储量、碳汇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得出了全省各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月  佘济云  程玉娜  
基于海南省五指山市2008年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利用空间误差模型(SEM)分析森林碳储量与林分因子、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和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以期为五指山市森林管理规划提供相关信息。结果表明:五指山市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空间自相关性;文章所选的林分因子、地形因子都对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其中,郁闭度是最主要的因子。SEM可以很好地解决模型残差的空间自相关性。由模型的预估结果可以看出,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整体差异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