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70)
2023(9335)
2022(8420)
2021(8030)
2020(6828)
2019(15808)
2018(15854)
2017(30338)
2016(16931)
2015(19014)
2014(18978)
2013(18752)
2012(17153)
2011(15393)
2010(15097)
2009(13637)
2008(13053)
2007(11292)
2006(9674)
2005(8246)
作者
(50271)
(41654)
(41421)
(39396)
(26486)
(20174)
(18759)
(16649)
(15923)
(14851)
(14444)
(14036)
(13222)
(13158)
(12884)
(12825)
(12793)
(12352)
(11964)
(11839)
(10606)
(10189)
(10082)
(9357)
(9352)
(9332)
(9226)
(9062)
(8507)
(8347)
学科
(60916)
经济(60851)
管理(45328)
(43236)
(35976)
企业(35976)
方法(30050)
数学(25962)
数学方法(25657)
(17040)
(16596)
中国(15284)
(14537)
业经(13840)
地方(13171)
农业(11142)
理论(10940)
(10842)
(10840)
贸易(10836)
(10496)
环境(10226)
技术(10114)
(9841)
(9625)
财务(9567)
财务管理(9553)
教育(9247)
企业财务(9060)
(8773)
机构
大学(234732)
学院(233100)
管理(94405)
(84228)
理学(82333)
经济(82148)
理学院(81409)
管理学(79926)
管理学院(79526)
研究(79411)
中国(56284)
科学(54179)
(51373)
(42609)
(41496)
业大(40784)
研究所(38590)
(36371)
中心(35043)
农业(33236)
(32913)
北京(32828)
(31104)
师范(30795)
财经(29937)
(29826)
(27255)
(27104)
技术(26105)
师范大学(24925)
基金
项目(169856)
科学(130942)
研究(121090)
基金(120694)
(107555)
国家(106678)
科学基金(89581)
社会(71766)
社会科(67766)
社会科学(67746)
(67208)
基金项目(65346)
自然(61269)
自然科(59758)
自然科学(59744)
自然科学基金(58642)
(57374)
教育(54798)
资助(49950)
编号(49729)
成果(39734)
重点(38255)
(36020)
(35994)
(35001)
课题(34527)
科研(33325)
计划(32735)
创新(32599)
大学(30974)
期刊
(89523)
经济(89523)
研究(64591)
学报(43928)
中国(39799)
科学(38736)
(37719)
管理(32620)
大学(32035)
学学(30243)
农业(26672)
教育(26560)
(25453)
技术(19439)
业经(16015)
(15782)
金融(15782)
林业(14933)
图书(14301)
(13815)
科技(13579)
财经(13337)
经济研究(13242)
理论(12047)
问题(11908)
业大(11867)
实践(11384)
(11384)
(11219)
(11133)
共检索到325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杰  郭景唐  
该文在定位观测的基础上,研究了太岳山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长季节的土壤温度分布、温度梯度以及热力流向;从定性走向定量,为林业生产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杰  郭景唐  于占成  
该文研究了太岳山油松人工林不同郁闭度林分以及荒地生长季节内的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节内,荒地与林地贮水量差异并不显著,但森林郁闭度越大,贮水量越小.土壤含水量主要受降雨、蒸腾和蒸发的影响,干旱季节,林地蒸腾占主导地位,土壤剖面出现20~40cm的根系分布层偏下层土壤含水率最低,且郁闭度越大,该最低值越小;随着雨季的到来,各层土壤含水率的最大值依次出现,且郁闭度越大,该最大值越大,也出现的越迟;雨季过后,蒸发转变为主要因素,林地土壤含水率大于荒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越稳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汪金松  范娟  赵秀海  夏富才  倪瑞强  金冠一  郭依秋  李化山  
采用挖壕法测定无根和有根样地的土壤呼吸,确定太岳山油松人工林群落土壤呼吸中异养呼吸和根系自养呼吸的贡献率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对照与挖壕样方土壤温度和湿度均呈显著的季节变化;2010和2011年土壤呼吸速率和异养呼吸速率均值分别为2.71和2.22μmol·m-2s-1,2010和2011年异养呼吸速率比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下降了13.7%和21.1%;2010—2011年土壤自养呼吸速率为0.01~0.89μmol·m-2s-1,自养呼吸速率均值为0.49μmol·m-2s-1,2年间自养呼吸速率贡献率为0.2%~37.7%,年均自养呼吸速率贡献率为20.2%;土壤呼吸速率、异养呼吸速率与土壤...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梁洋  邵森  马冰倩  
为探讨土壤质量随林龄的演变特征,以山西太岳山40, 60, 80年生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评估相关的土壤质量状况。结果表明:随着油松人工林龄增加,土壤含水率显著增加,而土壤容重则显著减小;而0~1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质量分数增加最为显著; 80年生油松林的土壤微生物碳氮质量分数分别在10~30 cm和0~20 cm土层显著大于60年生和40年生油松林,而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为0.568(80年生油松纯林)>0.500(60年生油松纯林)>0.363(40年生油松纯林)。说明随着林龄的不断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和理化性状得到了提高和改善,太岳山油松人工林的土壤综合质量也不断提升。图3表4参28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从和  翟保国  王文新  张宏达  
本文用几种方法计算出山西太岳森林经营局好地方林场一片34年生油松人工林的叶面积指数(Leaf Atea Index)为13.088 5.总叶面积的60%多分布在3~6m深的冠层内,叶面积最大层位于林冠中部4~5m处.一年生叶面积最大层在林冠的中部偏上约1m,三年以上生(包括三年生)叶面积最大层在林冠中部稍偏下,二年生叶面积最大层在林冠中部.对整个林分来说,不同年龄的叶面积大致相等.光在林冠中的透射和被吸收与叶在林冠中的分布密切相关.林冠的消光系数为0.3779.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彦雷  康峰峰  韩海荣  程小琴  周彬  李勇  刘可  尹学哲  
通过调查和分析油松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特征及生物量,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方法,研究了各影响因子不同梯度水平下林下生物量所呈现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油松人工林林下草本生物量大于灌木生物量,草本层植被生物量为0.339 8~1.322 9 t·hm-2,灌木层生物量为0.018 1~0.289 2 t·hm-2;加权后的关联度与原始关联度排序大致相同,关联性最为密切的因子同为林分均高、林分胸径及林龄,但加权后各单因子关联度数值间差异性增加;以样地作为各单因子聚合的系统进行聚类,样地划分为4个类型,分类结果可反映林下生物量的分布格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杰  郭景唐  
1992~1993年生长季节在山西省太岳山林区观测研究了不同郁闭度油松人工林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结果表明:林冠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与降雨量级密切相关,降雨量级越大,截留率越小,而茎流率和穿透水比率越大.郁闭度亦影响林冠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郁闭度越大,截留率和茎流率越大,穿透水比率越小,而且随着降雨量级的增大,郁闭度的影响减弱.降雨的第一次分配主要取决于各月降雨的时间格局.干旱季节林冠对降雨的截留率较大,穿透水比率和茎流率较小,郁闭度对降雨第一次分配的影响较大;而在雨季则相反.整个生长季节,3号实验地(郁闭度为09)的林冠截留、茎流及穿透水分别占降雨量的159%,21%和820%,0号实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翟保国  宋从和  张宏达  王文新  
1991年秋季对山西太岳林区森林生态定位站11地位指数级34年生油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的生物量为118.668t/ha,净生长量13.673t/ha·a;乔木层生物量117.064t/ha,净生长量12.469t/ha·a,叶面积指数(LAI)13.193 6,净同化率(NAR)0.834t/ha·a,属于较高生产力水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岩  张令珍  徐美丽  于一  
为探讨不同外源碳添加对森林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碳库系统的影响规律,在山西太岳山油松林展开了外源碳添加的野外控制试验.试验设计为5种处理,按照250 g·m-2的当量,分别向油松林表层土壤中添加了生物炭、玉米秸秆、辽东栎叶、油松叶和木屑等有机物,以未添加的样方作为对照.研究表明:外源碳的输入,显著提高了碳库各组分的含量和微生物呼吸值(P辽东栎阔叶>空白>木屑>生物炭>秸秆;微生物熵变化趋势与代谢熵值变化趋势相反.碳库活度、微生物代谢特性和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为:纤维素酶和代谢熵成负相关关系,与微生物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颖  秦涛  郭银花  张欢  周志勇  
【目的】森林火灾发生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既依赖于林火发生的时间,也取决于林火的类型和强度。在林火干扰后较短时间内研究不同类型火烧迹地的土壤生化特性,对理解地上群落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方法】在火灾发生1个月后,分别在林冠火和地表火迹地,按0~5 cm和5~10 cm钻取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状等指标,并估算了土壤微生物的代谢熵。【结果】森林火灾对0~5 cm的土壤性状具有较大影响。林冠火相比于地表火导致土壤养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提高了土壤基础呼吸(3.85%)及土壤呼吸速率(47.67%),同时也增加了胞外酶的活性;但显著降低了含水量(21.95%)及微生物生物量碳(27.98%)、氮(9.65%)。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森林火灾通过改变土壤养分含量调控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结论】在林火发生后的较短时间内,土壤的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和胞外酶的活性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尤其在0~5 cm土层,林冠火的激发作用更强一些;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预示着随火灾发生时间的延长、土壤的理化性状都会得到明显改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梅  张文辉  
【目的】阐明黄土高原森林区油松人工林初植密度对群落更新和持续发育的影响,为当地油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陕西宜川地区不同初植密度(1 m×1 m(密度Ⅰ),1 m×2 m(密度Ⅱ),2 m×2.5 m(密度Ⅲ))35年生油松人工林的林木个体生长、林地更新、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特征。【结果】油松人工林的死亡率随初植密度的增大呈增加趋势,油松死亡年龄、胸径、树高、冠高和冠幅随初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油松死亡率、胸径、冠高和冠幅与初植密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油松树高与初植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油松人工林林下幼苗(树)的更新状况在低密度林地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国雷  刘勇  李瑞生  吕瑞恒  徐扬  
2005年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中山,以21、29、36年的油松林为对象,采用时序研究法从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酶角度进行多因子综合比较,分析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1、29、36年土壤质量综合得分分别为0.579、-0.456和-0.123,29年油松土壤质量最差;2)29年油松土壤质量表现为物理性质的下降,36年土壤质量的下降则主要体现为土壤养分特别是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的锐减;3)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首先取决于林龄,其次是林分密度;4)21、29和36年油松林龄内的土壤质量变异系数分别为0.192、-1.361和-2.407,林龄较大林分的土壤质量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景唐  王文新  曹雪峰  王占勤  逯保林  
本文对太岳山林区内不同海拔高度的森林土壤类型进行了调查研究.选择了5个典型剖面;详细观察了各剖面形态;对其物理化学性质作了全面分析;并对肥力状况作了初步探讨.结果确定了,该林区山地垂直带上的4个主要土壤类型(或亚类).即钙积褐土(海拔900~1 200m);普通褐土(海拔1 200~1 500m);棕壤(海拔1 500~2 100m);腐棕土(海拔2 100~2 400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孟本  柴宝峰  李洪建  冯彩平  
以晋西北黄土区河北杨林、小叶杨林和柠条灌木林为对象,就各人工林地的土壤持水力和在4个不同降水年的土壤有效水动态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地间土壤持水力和比水容量为:河北杨林>小叶杨林>柠条灌木林。各林地的土壤持水力和供水力普遍偏低。林地土壤有效水动态同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密切相关,同时受连年干旱递减效应的制约。因此各林地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特涝年(1995)>偏涝年(1992)>特旱年(1993)>偏旱年(1994)。在特涝年和偏涝年,生长季前期林地土壤有效水含量很少。在特旱年和偏旱年,几乎整个年生长季中的林地土壤有效水含量都很少。本区人工林生产力普遍偏低,不利的土壤持水和供水条件是其重要限制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勇军  王兵  陈步峰  陈进  史欣  李汉强  
土壤温度是太阳辐射平衡、土壤热量平衡和土壤热学性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明显的时空特点,大气和土壤温差以及土壤之间的温度梯度决定热通量的大小,进而改变地表能量收支,影响大气边界层发展,对土壤中发生的物理、生物、化学过程有很大的影响。森林土壤温度是森林气候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是一种重要的热量资源,其变化特征直接影响着土壤生物的生存和功能的作用,影响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