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27)
- 2023(4118)
- 2022(3448)
- 2021(3140)
- 2020(2740)
- 2019(6313)
- 2018(6177)
- 2017(13110)
- 2016(6992)
- 2015(7793)
- 2014(8106)
- 2013(8299)
- 2012(7983)
- 2011(6714)
- 2010(6584)
- 2009(6045)
- 2008(5750)
- 2007(5286)
- 2006(4653)
- 2005(4228)
- 学科
- 济(35523)
- 经济(35485)
- 业(17754)
- 方法(17439)
- 数学(15377)
- 数学方法(15318)
- 管理(14060)
- 农(14000)
- 中国(11527)
- 农业(11115)
- 收入(9935)
- 地方(9503)
- 财(9288)
- 企(9016)
- 企业(9016)
- 劳(7023)
- 劳动(7005)
- 业经(6349)
- 贸(5350)
- 贸易(5347)
- 易(5120)
- 税(5086)
- 学(4975)
- 国民(4970)
- 税收(4967)
- 人口(4962)
- 地方经济(4943)
- 收(4840)
- 人民(4822)
- 国民收入(4573)
- 机构
- 学院(98223)
- 大学(96927)
- 济(46939)
- 经济(46130)
- 管理(36850)
- 研究(32628)
- 理学(31854)
- 理学院(31524)
- 管理学(30980)
- 管理学院(30812)
- 中国(25282)
- 财(20922)
- 京(20875)
- 科学(18498)
- 财经(16866)
- 经济学(16119)
- 所(15875)
- 农(15817)
- 经(15462)
- 中心(15382)
- 经济学院(14778)
- 江(14488)
- 研究所(14256)
- 范(13489)
- 业大(13467)
- 师范(13388)
- 北京(13277)
- 财经大学(12454)
- 农业(12194)
- 州(11705)
- 基金
- 项目(65216)
- 科学(51984)
- 基金(48921)
- 研究(47179)
- 家(41550)
- 国家(41143)
- 科学基金(35889)
- 社会(33321)
- 社会科(31511)
- 社会科学(31502)
- 基金项目(25886)
- 省(24194)
- 自然(21939)
- 自然科(21466)
- 自然科学(21462)
- 教育(21363)
- 自然科学基金(21071)
- 资助(20698)
- 划(20321)
- 编号(18947)
- 部(15068)
- 成果(14668)
- 发(14130)
- 国家社会(14107)
- 重点(14032)
- 教育部(13293)
- 人文(13179)
- 课题(12626)
- 社科(12514)
- 创(12401)
共检索到149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建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正月
农民工工资近几年来出现了逐步上升的趋势,这是对农民工工资原来行政强制性的生存工资的校正。多方面的数据表明,目前农民工工资的现状是:基数低,工资水平不高,扣除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尤其是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占比严重偏低。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要从国民收入两次分配的格局入手,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要向劳动者倾斜,确保劳动收入的最大化,促使农民工工资持续稳定的合理增长。
关键词:
农民工工资 劳动收入 国民收入分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志太
增加劳动收入,发展经济的目的才能从见物不见人转向以人为本;发展的路径才能实现从主要依靠简单劳动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发展的动力才能实现从外需转变为内需、转向经济结构升级和资源节约,扩大就业,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
关键词:
加薪 转变发展方式 技术进步 扩大内需
[期刊] 改革
[作者]
屈曙光 彭璧玉
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不仅通过消费需求作用于经济增长,还通过物质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等机制影响经济增长;同时,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和不同需求结构条件下,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影响。高积累、高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我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和需求条件表明:现阶段,偏低的劳动收入份额已经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未来需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政府监管、强化工会力量等方面提高劳动收入份额。
关键词:
劳动经济 消费需求 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钞小静 廉园梅
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其在经济层面集中表现为增长质量问题。本文在经济增长质量的条件-过程-结果三维框架下,从人力资本、消费需求以及生产率三个层面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阐释,并基于1998-2016年分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核密度估计精确描述经济增长质量的分布动态演进,发现我国各省份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在样本期基本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运用系统GMM估计、工具变量法以及空间计量等方法进行经验检验发现,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同向变化的,劳动收入份额过低会通过人力资本效应、消费需求效应与生产率效应显著抑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劳动收入份额降低不仅会阻碍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会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信君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收入份额长期偏低已经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当前阶段,提升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不仅有利于总需求的扩张,还能减轻投资压力,进而缓解地方债务问题和产能过剩问题,是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劳动 收入份额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庆华
本文认为,如何通过积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目前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采用收入政策使居民的劳动收入的增长速度与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相适应是扩大国内需求从而带动经济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促进劳动收入增长应采取的对策是:(1) 政府参与工资的形成过程;(2) 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创造一个有利的竞争环境;(3) 将收入政策体系纳入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庆华
在世纪之交,如何通过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已是摆在我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由于我 国居民可支配的收入的增长速度与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差太远,出现了在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产品相对过剩的现 象。所以采用收入政策使居民的劳动收入的增长速度与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相适应是扩大国内需求从而带动经济增长的一 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收入政策 通货紧缩 工资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盾 施祖麟 袁伦渠
本文对不同学派有关劳资分配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思想进行了比较性的梳理与评析,批评了当前主流经济学相关理论的重要不足,并主张使用Bhaduri-Marglin模型作为研究此类问题的理论基础。随后笔者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并分析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经济增长率的情况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呈现"工资拉动增长"的类型,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对消费需求增长率的促进作用明显超过它对投资和净出口增长率的抑制作用,因而总体上会促进经济增长,公平与效率的目标相容。要实现"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制度体系和调控手段。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宋锦 张午敏
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产向二产和二产向三产的两次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平均劳动收入的增长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基于中国1995—2018年五个观测时间点的CHIP数据进行检验,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克服转型时期劳动者就业状态的样本选择性偏误,使用Probit模型估计了不同时期劳动者进入各行业的概率变化,并用Mincer方程估计了各行业的工资方程,最后通过Brown分解从产业结构角度识别了劳动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和劳动禀赋变化在其中的作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引致较大规模的就业再匹配,同时行业生产率也会较快提高,从而带动劳动收入快速增长。与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相比,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时期行业生产率提升速度下降,平均劳动收入增速显著放缓。因此,维持行业生产率持续提高对于保持劳动收入的长期可持续增长非常重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收入差距扩大,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构效应发挥了缩小组间收入差距的作用,成为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苏
城市化为农民群体获取非劳动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由于投资观念、分配制度以及保障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在当前农村,农民群体并未能充分利用城市化的发展机遇增加自身的非劳动收入。应从政策宣传、制度保障以及模式推广等方面入手,引导农村居民科学理财,拓宽就业渠道及经营业务,从而实现农民非劳动收入的有效提高,进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找到新的驱动力。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民非劳动收入 增加途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焦音学 柏培文
研究目标:三大产业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增长、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研究方法:基于新古典内生增长理论构建理论模型,采用GMM方法实证分析,并通过收入分解方法延伸讨论劳动收入份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增长呈"U"形和拟线性趋势,与城乡收入差距为线性和拟线性趋势。第一产业需要增加资本投入,第二、三产业需要提高劳动收入。城乡内部及总体收入差距主要源于第二、三产业,提升劳动收入水平普遍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但资本收入水平提升仅有助于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缩小。研究创新:从产业内、产业间和总体三个层面完成劳动收入份额对经济增长、收入差距影响的考察。研究价值:从劳—资收入分配视角为转型阶段地区和产业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常进雄 朱帆 董非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对GDP中投资率、劳动收入份额以及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主要结论是:劳动力转移是中国经济高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深刻影响了投资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在劳动力转移初期,劳动力从高劳动收入份额的农业转移到低劳动收入份额的非农部门,降低了总体劳动收入份额;转移初期剩余劳动力丰富,企业支付给转移劳动力的工资低于其边际产出,导致非农部门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随着劳动力转移的持续进行,转移劳动力工资越来越接近其边际产出,非农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开始上升。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经济增长 投资率 劳动份额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令涛 刘海洋 逯宇铎
国有企业改制能大幅提升企业效率,但部分企业改制后出现了劳动收入份额下滑现象。文章认为这可能是不平衡增长引致的"烦恼":改制提高了企业效率(Y/L)和工资水平(w),但工资调整相对滞后,从而造成了劳动收入份额(wL/Y)下降的表面现象。文章检验了1999-2007年间的国有企业改制情况,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上述观点,并且这一结论在更换国有企业的界定标准、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克服样本选择偏误以及采用工具变量的固定效应模型后依然成立。长期来看,企业改制引致的劳动收入份额差异在逐渐减弱。最后,文章发现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受改制的影响程度更大,工资和劳动效率提升也更明显。文章的研究为继续深化国有企业的市场化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为加速国有企业工资结构调整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陆筱璐
鉴于文化产业在城市的转型升级中占据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城市政策需要越来越多地考虑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消费的促进问题。本文基于多个城市的调研,从城市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开发、城市空间规划、文化活动开展以及都市社区营造四个维度,探讨城市应该如何可持续开发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消费增长,最终激活区域活力,完成城市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文化消费 城市政策 城市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