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4)
2023(7144)
2022(6030)
2021(5351)
2020(4477)
2019(9950)
2018(9642)
2017(17655)
2016(9912)
2015(10816)
2014(10345)
2013(10186)
2012(9568)
2011(8585)
2010(8405)
2009(7654)
2008(7498)
2007(6637)
2006(5782)
2005(5043)
作者
(34423)
(28797)
(28608)
(26805)
(18266)
(14287)
(12825)
(11397)
(11066)
(10053)
(9921)
(9611)
(9479)
(9286)
(9113)
(9047)
(8953)
(8567)
(8441)
(8428)
(7617)
(7123)
(6810)
(6677)
(6534)
(6411)
(6297)
(6191)
(5990)
(5988)
学科
(37976)
经济(37924)
管理(26810)
(26154)
(20490)
企业(20490)
方法(19720)
数学(17572)
数学方法(17281)
(12272)
(10396)
(10049)
(9599)
贸易(9597)
(9397)
中国(9022)
业经(7828)
农业(7023)
(6481)
技术(6325)
环境(6266)
(6264)
财务(6251)
财务管理(6234)
企业财务(5937)
地方(5410)
(5377)
银行(5315)
(5304)
金融(5303)
机构
大学(147063)
学院(144412)
研究(56292)
(55978)
经济(54921)
管理(51730)
理学(45813)
理学院(45207)
管理学(43961)
管理学院(43752)
(41142)
科学(41052)
中国(40133)
农业(33418)
业大(32100)
(31885)
(31615)
研究所(29622)
中心(24623)
(23124)
农业大学(21952)
(21045)
(20636)
北京(19640)
(19569)
(19137)
财经(19116)
科学院(18563)
(18114)
实验(17734)
基金
项目(108215)
科学(83093)
基金(80141)
(76410)
国家(75848)
研究(64700)
科学基金(62268)
自然(45792)
自然科(44792)
自然科学(44771)
自然科学基金(43997)
基金项目(42261)
(41942)
社会(41094)
社会科(39015)
社会科学(39002)
(37246)
资助(33423)
教育(28733)
计划(25367)
重点(25282)
科技(23340)
(22778)
(22530)
科研(22500)
(22421)
编号(22095)
创新(21254)
(20798)
专项(19217)
期刊
(53537)
经济(53537)
学报(39641)
研究(36254)
(35690)
科学(31570)
大学(27628)
学学(26852)
中国(26675)
农业(24137)
管理(18027)
(16660)
(13422)
业大(12230)
农业大学(10368)
(10280)
金融(10280)
经济研究(10087)
(9992)
技术(9744)
财经(9126)
教育(8768)
科技(8749)
业经(8532)
林业(8282)
统计(8203)
(7812)
自然(7412)
(7343)
中国农业(7312)
共检索到204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仕豪  阳楠  欧梓轩  谢红旗  曾建国  陆英  
将天麻水提取液经过NKA–9大孔吸附树脂与制备型液相色谱联用方法分离,获得6个主要活性成分,通过质谱仪和核磁共振仪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采用HPLC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初加工样品中这些活性成分的含量,杀青后干燥与不杀青直接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含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杀青样中对羟基苯甲醇含量显著高于杀青样中的含量,其他活性成分含量则显著低于杀青样中的含量;蒸、煮2种杀青方法中6个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煮法、蒸法、不杀青处理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依次降低;切片与整块干燥处理样中,各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切片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高于整块干燥的含量;不同干燥温度处理样中,各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0、60、50℃温度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依次降低。新鲜天麻煮法杀青,切片,在70℃干燥下活性成分总含量最高,为较好的初加工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庆鑫  魏艳秀  刘攀峰  杜红岩  
【目的】研究不同种质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比较并评价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多样性,为雄花用杜仲优良资源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材料。【方法】以193份不同种质杜仲雄花为材料,采用AlCl_3比色法测定杜仲雄花中总黄酮含量,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HPLC法测定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6种活性成分含量,并对8种活性成分含量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种质杜仲雄花8种活性成分含量和多样性指数均以氨基酸最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红岩  李钦  赫锦锦  刘昌勇  刘攀峰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变异类型杜仲皮中几种关键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变异类型杜仲皮中5种不同活性成分的含量及组成比有较大差异,其中京尼平苷酸(GPA)、京尼平苷(GP)、松脂素二糖苷(PDG)、绿原酸(CA)含量以及5种成分的总含量以光皮型和浅纵裂型杜仲皮较高,而龟裂型和深纵裂型活性成分总体含量较低。若遴选优质杜仲药用资源,可首先考虑从优良光皮型和浅纵裂型杜仲群体中开展选育工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河  郭建伟  卢丙越  孟衡玲  张薇  王田涛  
【目的】马蓝种植区域广泛,在人工栽培中多采为自繁,不利于马蓝的优良品种选育。通过对云南省金平县生产中常栽的4个马蓝居群的重要农艺性状及植株不同部位主要活性成分靛玉红和靛蓝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马蓝规范化栽培与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对4个马蓝居群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分枝、部位生物量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其植株各部位中靛玉红和靛蓝含量,并分析相关关系。【结果】各马蓝居群根、茎、叶干重占株干重比值分别为12.37% ~ 22.26%、52.03% ~ 70.58%、9.16% ~ 35.60%。4个马蓝居群各部位靛玉红、靛蓝含量顺序均为叶>茎>根。4个马蓝居群各部位靛玉红含量根、茎、叶比值为1: (1.99 ~ 2.79): (10.87 ~ 18.01);靛蓝含量根、茎、叶比值为1: (1.60 ~ 5.97): (10.51 ~ 33.92)。叶鲜重、茎干重、叶干重、茎鲜重、茎靛蓝、根鲜重、二级分枝数、根干重、株鲜重、株干重、一级分枝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在47%以上。茎粗与株鲜重、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一级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二级分枝数与株干重显著正相关;叶靛蓝含量与根干重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鲜、干重显著正相关,与根靛蓝含量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83%。【结论】在选育优良马蓝品种时,要重点考虑茎叶鲜干重大的品种。3号和4号马蓝居群是农艺性状好且靛蓝及靛玉红含量较高的优质马蓝资源,可为马蓝的优良品种选育及种植推广提供原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左智天  王元忠  张霁  赵艳丽  王家金  
建立不同初加工方法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马钱苷酸、獐芽菜苦苷、龙胆苦苷和当药苷4种有效成分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4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9种初加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样品间相似度高于0.960。经水洗净后室内通风干燥处理的滇龙胆中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当药苷含量最高,分别为(5.89±0.23)、(15.62±0.84)和(3.79±0.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廉添添  杨涛  董彩虹  
为研究不同的干燥方法对蛹虫草子实体活性成分的影响,采用烘干干燥和冷冻干燥方法,选取4株不同栽培性状的菌株(菌株30,40,156和159),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蛹虫草子实体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干燥有利于保护蛹虫草子实体多糖,其多糖含量(菌株30:2.83%,菌株40:5.76%,菌株156:4.63%,菌株159:2.98%)显著高于烘干干燥处理(菌株30:1.52%,菌株40:4.80%,菌株156:2.85%,菌株159:1.90%)。除类胡萝卜素含量低的白化菌株外,冷冻干燥条件下子实体类胡萝卜素含量(菌株30:5013.75μg·g-1,菌株40:2478.75μg·g...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灿  姚淼  司海倩  周明  王学奎  
为探索十堰地区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中活性成分随生长年限的动态变化过程,以确定何首乌人工栽培的适宜采收时期,采用HPLC法连续测定何首乌移栽后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器官中二苯乙烯苷(THSG)和不同形态蒽醌类物质的含量。何首乌地下部干物质含量在移栽后3年内持续增加,移栽后的2年内增加最快,第3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何首乌不同器官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物质含量高低顺序均为:未膨大根>块根>茎,叶中上述2类物质的含量微少、难以检出;根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含量均在移栽后2年内呈"直线式"增加趋势,并于第2年12月份达到最大值,第3年与第2年同时期相比上述2类物质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茎中上述2类物质的含量在3年间总体差异不显著,但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波动,均以每年12月份含量最高。十堰地区何首乌在移栽后第2年12月份的质量、产量相对较好,可作为人工种植何首乌适宜采收期的参考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公信  王家金  余显伦  田孟华  刘旭燕  田治蛟  郭友刚  刘大会  
对不同产区和等级的昭通天麻22份样品的11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比较、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天麻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同一产地不同等级的天麻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小,说明天麻中矿质元素含量与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土壤、水)有关系。对昭通天麻矿质元素含量进行聚类分析,22个天麻样品可分为3个分布区域,即大关3个样品为1个区域,永善和盐津9个样品为1个区域,彝良和镇雄10个样品为1个区域。绘制主成分二维谱图可看出,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可实现对天麻产地的初步判别,区分不同产区天麻样品,这11种矿质元素可以作为昭通天麻产地区分的判别指标之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芹  王静凤  薛勇  王奕  高森  雷敏  薛长湖  
采用化学分析和免疫学评价方法,分析比较了美国肉参(Isostichopus badionotus)、墨西哥刺参(Isostichopus fuscus)和冰岛刺参(Cucumaria frondosa)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3种海参体壁中以冰岛刺参的皂苷含量最高,墨西哥刺参的黏多糖含量最高。冰岛刺参体壁总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为最高。对于正常小鼠,3种海参均能提高小鼠胸腺/体质量比值(美国肉参,P<0.05)、增加足跖厚度(P<0.05或P<0.01)和促进巨噬细胞对血液中碳粒的吞噬指数(P<0.05或P<0.01)。对于免疫机能低下模型小鼠,3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锦鸿  梅鸿献  刘艳阳  杜振伟  汪学德  郑永战  
为了研究产地及籽粒外观对芝麻木酚素含量的影响,为芝麻品质遗传改良及高木酚素芝麻商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从3 800余份芝麻种质资源中选取212份代表性资源,分别在4个不同生态区种植,测定各样品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探讨芝麻不同产地、千粒质量及种皮颜色与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各试点含量均值分别为3.52,3.61,3.11,2.43,1.94,1.93,1.78,1.62 mg/g;芝麻木酚素含量存在随纬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芝麻籽粒颜色L值与芝麻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r=0.296 6,ɑ=0.01),与芝麻林素含量相关不显著;千粒质量与芝麻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r=-...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永莎   刘玉叶   梅大海   魏旭红   陈训锋   李彦忠   宋秋艳  
猫尾草(Phleum pratense)适口性好且富含天然油脂,是饲用价值较高的优良牧草。牧草干燥加工是储存牧草的主要方式,能有效缓解冬春季牧草供给不足的问题。而在此过程中会导致化学成分损失,影响其品质。本文以岷山猫尾草为研究对象,探讨烘干、风干和压缩对岷山猫尾草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烘干处理条件,猫尾草总脂肪含量最高,为9.82 mg·g-1;风干处理条件,猫尾草总黄酮和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24.16 mg·g-1和0.45 mg·g-1。GC-MS分析发现,3种加工方式条件,共鉴定46种挥发油化合物,包括酯类、烷烃类、烯烃类、醇类、酮类、醛类、酸类和苯的衍生物;每种加工方式的挥发油中均含亚硫酸环己基甲基庚酯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表明这2种化合物是猫尾草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该研究以期为猫尾草干燥加工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晓琳  许加超  高昕  付晓婷  
以海带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pH以及料液比等条件对海带中碘、甘露醇及多糖等活性成分浸出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浸提条件为:料液比1∶3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9h、料液pH为2.0。在此条件下的浸提结果为碘0.347g/100g、甘露醇29.104g/100g、总糖3.502g/100g。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刚  殷浩  黄盖群  张建华  危玲  佟万红  林超文  郭涛  
以四川丘陵蚕区夏伐式养成的春秋两季桑树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肥料二次回归"3414"设计方案,研究氮(N,X1)、磷(P,X2)、钾(K,X3)肥不同施用量对桑叶粗蛋白、可溶性糖、总黄酮、1-DNJ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桑树的生长发育,春秋两季桑叶品质及其活性成分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在秋季8月20日含量最高,总黄酮和1-DNJ在春季5月15日含量最高;N、P、K不同施肥处理对桑叶品质及其活性成分含量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其含量均随之显著增加,在2水平(X12X22X32)时达到最大。通过建立目标产量的肥料效应函数,分别获得了桑叶粗蛋白、可溶性糖、总黄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符群  王梦丽  李娜  吴桐  
为高效制备暖木条荚蒾果实中的抗氧化成分,并为其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以DPPH·清除率、固形物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辅助提取荚蒾果中抗氧化成分的工艺,评价提取物对3种抗氧化指标的清除能力,并分析主要成分与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39 min,提取温度55℃,乙醇浓度70%,超声功率270 W;得DPPH·清除率为(97.32±1.73)%;与非超声法相比,提取率高出12.5%(P <0.01)。可得超声辅助法可有效提取活性物质;荚蒾果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为总多酚。本研究提供了天然抗氧化剂新的资源,且丰富了荚蒾果实研究领域的内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芳林  李志真  叶功富  林捷  高美玲  
选择东山 1代、2代和惠安 1代、2代、3代林分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集土壤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木麻黄多代连栽后 :( 1 )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 ,沙地土壤的pH值表现为降低趋势 ,而土壤的水解性总酸度、交换性总酸度、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含量等指标随着木麻黄连栽代数的增加而增大 ;( 2 )沙地土壤中水解性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全碳和全氮的含量随着代数的增加而降低 ,而且木麻黄连栽对表层土壤中上述养分的降低更为显著 ,但木麻黄连栽对缓效钾的影响并不明显。 ( 3 )土壤中阳离子交换总量逐代增大 ,这主要与交换性钙和水解性总酸度逐代增大有关。 ( 4 )沙地土壤中脲酶的活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