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65)
2023(7127)
2022(6164)
2021(5779)
2020(4891)
2019(11389)
2018(11180)
2017(21589)
2016(11912)
2015(13437)
2014(13618)
2013(13592)
2012(12931)
2011(11762)
2010(12020)
2009(11283)
2008(11360)
2007(10400)
2006(8848)
2005(7968)
作者
(37191)
(31398)
(31281)
(29989)
(19609)
(15216)
(14314)
(12325)
(11684)
(11051)
(10591)
(10520)
(10019)
(9955)
(9899)
(9889)
(9832)
(9219)
(9069)
(8990)
(8023)
(7718)
(7600)
(7264)
(7038)
(7026)
(6963)
(6881)
(6413)
(6370)
学科
(51726)
经济(51686)
管理(30705)
(29027)
方法(24805)
数学(22351)
(22221)
企业(22221)
数学方法(22085)
(14816)
(12619)
中国(12367)
(12242)
地方(10416)
(10187)
贸易(10187)
(9880)
农业(9615)
业经(9572)
(8855)
(7822)
(7449)
银行(7423)
(7417)
财务(7384)
财务管理(7360)
(7287)
金融(7285)
环境(7203)
理论(7055)
机构
学院(177525)
大学(177156)
(70555)
经济(68924)
管理(63756)
研究(62468)
理学(54742)
理学院(54038)
管理学(52957)
管理学院(52644)
中国(46218)
科学(41569)
(37953)
(37060)
(33489)
(31651)
研究所(30735)
业大(30527)
农业(29805)
中心(28781)
(27280)
财经(25340)
(24057)
北京(23847)
师范(23770)
(22867)
(21925)
经济学(21812)
(21763)
经济学院(19884)
基金
项目(117575)
科学(90295)
基金(83412)
研究(82337)
(74177)
国家(73585)
科学基金(61141)
社会(49924)
社会科(47194)
社会科学(47171)
(47068)
基金项目(44330)
自然(40982)
(40125)
自然科(39955)
自然科学(39939)
自然科学基金(39196)
教育(38180)
资助(34455)
编号(34204)
成果(27452)
重点(27154)
(25912)
(25570)
课题(23745)
(23659)
计划(23342)
科研(23123)
创新(22238)
大学(21604)
期刊
(77628)
经济(77628)
研究(48418)
(33111)
学报(32763)
中国(32362)
科学(28458)
(24854)
大学(23294)
农业(22458)
学学(22098)
管理(20723)
教育(16988)
技术(15032)
(14499)
金融(14499)
业经(13135)
经济研究(12904)
(12825)
财经(12259)
问题(10680)
(10495)
(9816)
资源(9491)
技术经济(8951)
(8871)
统计(8460)
商业(8450)
理论(8438)
图书(8302)
共检索到257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军  魏伟  冯翠芹  
运用遥感、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以天祝草原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ETM+影像为基本信息源,通过计算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分维数等指标,从景观斑块特征、景观形状及景观的空间分布等方面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草地与林地构成了研究区景观的主体,草地是整个景观的基质;研究区景观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从山谷到山顶依次按照城乡居民及工矿地—耕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地的分布顺序。据此分析,以物种保护为目标种,利用最小阻力表面(MCR)和耗费表面模型,借助表面扩散技术,构建了生态上较为安全的格局优化途径。格局优化法在水平关联的方向上为景观...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冶建明  眭樱  李静雅  刘国锋  江萍  
以"草原游牧景观"为研究对象,构建用于测度游憩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基于问卷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潜变量中游憩目的对自然环境的路径系数为0.47,游憩目的对使用环境的路径系数为0.35,可达程度对自然环境的路径系数为0.41,即游憩目的对自然环境的满意度作用最为显著,可达程度对自然环境的满意度次之,游憩目的对使用环境的满意度也存在一定影响。分析各观测变量可知,可达程度中的"出行耗时",游憩目的中的"休闲娱乐",自然环境中的"水体景观"、"草原植物",使用环境中的"草原歌舞艺术"、"草原娱乐活动",管理环境中的"公园治安"、"环境卫生"对相应潜变量作用显著,是影响游憩满意度的重要因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草原游牧景观的规划、管理建设、游憩质量提供实际的帮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本昀  申怀飞  郑敬刚  吴国玺  
利用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景观格局指标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优势景观类型为耕地,其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5%左右,其次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其它面积较小的景观类型则呈补丁状散布在各个分区中;②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双重作用,造成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丘陵地区,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相对较高,景观优势度则相对较低;在人类活动强烈的平原地区,农业景观类型具有明显的主体地位,景观则呈现较低的多样性性和均匀度,而在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的山地平原过度地区,加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对土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荣天  张小林  李传武  
以镇江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总体格局特征及空间分异规律进行了初步地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镇江市最大优势景观类型为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0%左右,其次为建设用地和水域用地,林地也是镇江市较为重要的景观类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存在显著的东西空间分异特征,在地形起伏较大的镇西丘陵区,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而景观优势度及集聚度则相对较低;在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镇东平原区,景观呈现较低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而景观优势度及集聚度却较高;景观破碎化程度在镇江中东部地区较高,表明人类开发活动与景观破碎化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规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京  常庆瑞  陈涛  
【目的】查清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格局,为该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改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ENVI 4.0软件对2006年延河流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结合野外考察,在ArcGis 9.0平台下获得延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从景观格局的角度,根据国标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二级分类体系,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划分为住宅用地(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耕地(水浇地、旱地)、园地(果园)、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天然牧草地、其他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内陆滩地、湖泊水面、水库水面、河流水面)和其他土地(裸地、沙地、沼泽地、设施农用地)共7个大类17个二级类,分析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晋平  张云香  
本文提出了用于分析复杂景观异质景观要素空间关系的景观要素空间关联指数 ,介绍了应用GIS技术测度该指数的方法。在ARC/INFO支持下 ,对关帝山森林景观各景观要素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研究地区景观格局的控制因素 ,掌握了研究地区森林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景观要素空间关联指数用于复杂异质景观的格局分析可取得良好效果 ,其生态学意义明确 ,实用性强。通过统一网格样方图层与景观图层叠加进行全景观取样的方法 ,简便、可靠、实用。关帝山森林景观受以居民点为干扰源 ,沿河流、道路延伸和扩展 ,经农田向外围渗透扩散的干扰格局和环境异质分布格局的共同控制。从复杂、破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艺宁  赵萌莉  熊梅  赵天启  
为研究草地景观格局,以农牧交错带的草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格局指数,从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2个方面选取影响因素,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内蒙古武川县哈乐镇草地斑块景观格局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哈乐镇草地景观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斑块规模东南大西北小,斑块形态东南密西北稀,斑块分布东南整西北碎;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是研究区域草地景观格局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共同驱动草地景观格局特征的差异性变化。其中,高程、至最近道路距离、至最近河流距离和至最近居民点距离是草地斑块规模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高程、坡度和至最近河流距离是草地斑块形态分异的内在诱因;高程、至最近道路距离和至最近居民点距离是草地斑块分布差异的重要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佳  张磊  
文章基于RRcgis10.0和FRagstats3.4软件,以长春市1984年、2014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主数据,采用景观空间格局的分析方法,从斑块类型水平、景观水平等2个方向分析了该研究区近30年各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以耕地为景观基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耕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间发生了复杂的双向变化,林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2)不同的景观指数对于土地利用类型动态效应的敏感性不同,其中最敏感的指数有斑块面积百分比和最大斑块指数,其次是斑块个数和平均形状指数,最不敏感的景观指数为散布与并列指数;(3)...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丽英  王道龙  邱建军  
利用环渤海区域1985年、1995年和2000年3期TM卫星遥感解译数据,在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支持下,对该区域1985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是区域主导的景观类型,1985年、1995年和2000年耕地分别占景观类型总面积的55.96%、53.70%和55.64%;林地、建设用地是区域优势景观类型,林地分别占景观类型总面积的21.12%、22.13%和20.95%,建设用地分别占景观类型总面积的10.48%、11.83%和11.70%;1985年~1995年、1995年~2000年两个时期,林地和建设用地景观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与耕地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增  刘金福  洪伟  王智苑  傅蓉峰  陈白静  高建阳  黄德华  
利用2000和2005年泉州市洛江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并运用G 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对泉州市洛江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其破碎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5年,泉州市洛江区的面积从368.74 km2扩大到374.27 km2,斑块由13115个增加到30118个,城市有明显的扩展.2000和2005年,该区土地利用的景观类型中林地为基质景观,多样性指数均最高,破碎度指数均最低;耕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水域的均匀度较高,多样性指数较大,但破碎化程度较高.总体上看,土地利用的各类型景观比较单调,多样性指数不大,破碎化程度低,景观异质性低.针对洛江区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现状,提出相应的可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秀美  陈百明  路庆斌  方琳娜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以1993、20012、007年3期土地利用图为基础,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首先对3期土地利用图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S分别计算三个时期土地利用图的景观指数。结果表明:①大兴区的景观类型主体是耕地和建设用地。从1993-2007年,大兴区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园地、草地、水域、荒土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②大兴区景观格局的总体破碎化程度逐年增加,斑块形状相似性变小,形状越来越不规则,景观分离度持续增加,各类景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满  薛欣飞  
研究目的:以太原市杏花岭区两个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定量分析太原市杏花岭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方法:GIS技术与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年限内该区土地利用动态度耕地最大;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土地农业利用率、林地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景观均匀度、多样性指数增加,景观优势度减少。这些变化主要与该区土地利用特点有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晓莉  郑毅  赵然  沈金祥  田淑静  费丽娜  
【目的】探究云南省阳宗海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可促进湖泊流域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方法】文中利用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4期数据,基于ArcGIS、Fragstats4.2等软件,采用地学信息图谱、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质心量测等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湖泊质心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2005—2020年15年间,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增加809.31 hm~(2)、627.23 hm~(2),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816.45 hm~(2)、707.92 hm~(2),园地、草地等地类面积变化不大;从地学信息图谱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来看,新增建设用地除了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外,主要分布于阳宗海北部和西南侧,增加来源地类主要为耕地、未利用地和林地等。林地增加来源地类主要为耕地和未利用地,整个研究区均有分布,主要受到“退耕还林”政策影响及开垦未利用地等;从景观格局指数来看,2005—2010年研究区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等因素干扰,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2010年以后,随着当地实施一系列政策治理和保护阳宗海流域,景观格局逐步向着聚集方向发展,且研究区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虽有小幅变化,但相对稳定;阳宗海湖泊面积2005—2015年出现减少,但2010—2015年与2005—2010年相比,湖泊面积缩小趋势减缓,2015—2020年湖泊面积出现增加,增70.24 hm~(2)。阳宗海湖泊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呈现越来越复杂趋势,说明当地“退耕还湖”、“河道治理”等举措成效显著,阳宗海湖泊质心2005—2010、2010—2015年向东北方向分别偏移3.51 m、15.92 m,2015—2020年向西南方向偏移22.74 m。【结论】通过研究摸清了阳宗海流域2005—2020年土地利用数量、转移矩阵及景观格局变化、阳宗海湖泊面积及质心偏移方向,以期为阳宗海湖泊及流域内土地利用、生态安全体系构建等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田莉  梁国付  申怀飞  丁圣彦  
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对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及其异质性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在RS技术和GIS技术支持下,对豫西地区1987年、1995年、2000年三期影像进行判读解译,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地面GPS采集数据,通过选取相关景观指数,从斑块水平和景观水平两个层次,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根据景观格局连通度与景观功能通达性之间的关系,从功能流的角度入手,综合分析影响景观流的干扰因子:距离、摩擦力、障碍和坡度等,基于最小累积耗费算法,找出不同时空、不同人类干扰强度下景观流的通达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近20年来景观格局变化中,生态景观斑块区域分布极不平衡,东部人为干扰严重,自然景观消失殆尽,农业景观和建设用地占有较高比重,在整个区域中阻碍景观功能流的通达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自然因素(如坡度等)和人为干扰因素(如景观破碎化程度等)提出优化方法,利用可视化效果找出景观格局需要优化的重点地段,在维持生态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提出景观的合理布局优化方案,以提高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兴坡  李璟  周亦昀  陈子薇  丁永生  
为了优化上海城市生态网络结构,综合应用景观格局、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景观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提出上海城市生态品质提升途径。首先,应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获得了2008年和2015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农业用地、水域和绿地等景观类型分布,应用Fragstats软件获得景观格局指数,比较了城市景观格局和景观格局指数的演变;其次应用最小成本路径方法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叠置,确定了生态网络结构的间断点;最后与《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比较,提出了城市生态网络发展建议。本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2008~2015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绿地和水域的面积比例由38∶51∶5∶6演变为46∶39∶7∶8。(2)上海市景观格局日趋破碎化、复杂化,连通性下降;建设用地的优势景观类型地位强化,郊区建设用地呈现破碎化入侵,农业用地面积减少且破碎化;绿地系统面积增大,但连通性不足,结构待优化。(3)经最小阻力分析获得上海市105条潜在生态廊道线路,在浦东新区、奉贤区、金山区、松江区和青浦区具有较好的环状度;经叠置分析识别出上海市骨干生态廊道的62个间断点,主要分布在青浦区、松江区、浦东新区以及奉贤区。(4)经比较分析发现,城市生态网络规划的生态网络骨架基本保持,但局部的生态网络结构存在问题,上海西北部和北部的生态廊道空间萎缩,东南部生态空间出现碎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