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48)
2023(3611)
2022(2963)
2021(2753)
2020(2324)
2019(5142)
2018(4882)
2017(9427)
2016(5160)
2015(5221)
2014(4872)
2013(4822)
2012(4526)
2011(4102)
2010(4115)
2009(3573)
2008(3591)
2007(3170)
2006(2833)
2005(2427)
作者
(16052)
(13681)
(13494)
(13041)
(8472)
(6729)
(6043)
(5286)
(5195)
(4911)
(4796)
(4601)
(4581)
(4490)
(4471)
(4429)
(4097)
(3978)
(3938)
(3914)
(3519)
(3485)
(3360)
(3106)
(3104)
(2950)
(2920)
(2835)
(2792)
(2727)
学科
(20050)
经济(20041)
管理(10113)
(9816)
方法(7924)
(7902)
(7507)
企业(7507)
数学(7196)
数学方法(7109)
地方(5615)
中国(5414)
结构(5030)
(5028)
(4898)
产业(4521)
(3998)
业经(3891)
环境(3793)
农业(3373)
生态(3338)
(3287)
(3260)
(3210)
森林(3209)
(3198)
地方经济(3104)
税收(3098)
(3060)
(2972)
机构
大学(71247)
学院(70245)
研究(29502)
(27143)
经济(26546)
管理(23505)
科学(21596)
中国(21035)
理学(20482)
理学院(20096)
管理学(19523)
管理学院(19406)
(16673)
(15809)
(15081)
研究所(14911)
业大(13849)
中心(12959)
(12311)
(11885)
农业(11263)
(11257)
北京(10722)
(10718)
师范(10574)
(10046)
研究院(9924)
财经(9733)
(9492)
(8954)
基金
项目(54557)
科学(43333)
基金(41035)
(38736)
国家(38535)
研究(34404)
科学基金(32052)
自然(23146)
基金项目(22528)
自然科(22371)
自然科学(22361)
自然科学基金(21976)
社会(21948)
社会科(20980)
社会科学(20976)
(20897)
(18307)
资助(16307)
教育(14823)
重点(13539)
(12094)
编号(11850)
计划(11661)
(11278)
科研(11143)
科技(10859)
(10473)
创新(10003)
国家社会(9722)
专项(9243)
期刊
(28862)
经济(28862)
研究(20112)
学报(16896)
科学(15724)
大学(12288)
学学(12016)
(11759)
中国(11093)
林业(8863)
(8085)
农业(7537)
管理(7229)
资源(5613)
业经(5345)
经济研究(4746)
财经(4624)
业大(4608)
问题(4600)
科技(4375)
(4353)
技术(4199)
(4182)
金融(4182)
教育(4049)
(4032)
(3928)
地理(3587)
(3377)
自然(3216)
共检索到99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邓英英  汤孟平  徐文兵  陈永刚  娄明华  赵明水  
近自然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纯林是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特殊的植被保护类型。研究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竹秆空间结构特征,可正确认识近自然毛竹纯林地上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近自然毛竹纯林设置样地(样地大小为100m×100m),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毛竹坐标(x,y,z),采用8邻域边缘校正方法,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秆龄混交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分析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竹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近自然状态的毛竹纯林活立竹、枯死竹和整个毛竹林的角尺度均值分别为0.554,0.556和0.553,均为聚集分布;活立竹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汤孟平  徐文兵  陈永刚  邓英英  赵明水  
在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近自然毛竹林内设置1块100m×100m的固定标准地,用相邻网格调查法划分100个调查单元,用全站仪对每株毛竹进行精确定位调查,基于GIS的Voronoi图空间分析功能,确定空间结构单元,选择聚集指数、年龄隔离度、竞争指数和目标竹最近邻竹株数4个空间结构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与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空间结构因子的重要性表现为聚集指数>年龄隔离度>最近邻竹株数>竞争指数;聚集指数与单位面积生物量的负相关关系最明显,较高聚集程度是提高单位面积生物量的前提条件;年龄隔离度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毛竹林单位面积生物量,高产毛竹林的年龄隔离度≥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唐思嘉  汤孟平  赵赛赛  杜秀芳  沈钱勇  庞春梅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具有速生和异龄纯林结构特征,导致毛竹林内竞争十分激烈。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毛竹林内个体竞争依赖距离尺度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动态。以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毛竹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2015年固定样地连续调查数据,采用Hegyi竞争指数、半方差函数、Moran’s I指数、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插值等分析方法,研究毛竹竞争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毛竹各年竞争指数空间分布均呈现全局一般正向自相关(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婷  施拥军  周国模  郑泽睿  李翀  
在新造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碳汇林内,设置80 m×100 m固定标准地,采用固定样地长期连续观测的调查方法,研究新造毛竹碳汇林在成林前(第1~5年)林分非空间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新造毛竹碳汇林成林初期,立竹度、林分平均胸径及林分平均竹高是林分结构变化的主导因子,且随着造林后年限的增加,立竹度、林分平均胸径及林分平均竹高均在不断增加。2新造毛竹碳汇林在成林过程中,立竹度(N)随造林后年限(y)的增加而增加,并满足异速生长方程:N=17.214y2+309.21y-217.4,R2=0.981 1。3随着造林后年限的增加,新出毛竹的平均胸径逐年增大,新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金玲  岳晋军  马婧瑕  于磊  刘蕾  
【目的】为数量化地分析元宝毛竹的秆形特征、为其后继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元宝毛竹的节间长度、节间歪斜长度、节间直径、节间凹陷深度、节间扁圆指数等性状特征的测量分析方法,并以栽培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黄公望森林公园的元宝毛竹试验林群体为材料,对其秆形特征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元宝毛竹在节位数1~30的范围内,平均节间长度随着节位数的增加而增大,至第30节达11.06 cm,为同等节位数毛竹节间长的36.87%。相邻的节间交替歪斜,同一节间的长度于不同方向存在变化,以具分枝两侧的节间长度交替最大或最小,而分枝侧垂直方向的节间长度变化幅度较小且均接近平均值。秆基部和上部的节间其歪斜长度较小,秆中部第9~14节的歪斜长度均较大。在节位数1~30的范围内,平均节间直径随着节位数的增加而减小。节间通常双面凹陷,凹陷深度的变化表现为秆基部较小、然后逐渐增大,至秆中部的第10~23节最大,第23~30节又逐步减小;具体表现在秆基部的第1~2节于具分枝的两侧略微凹陷,第2~3节之间有一处不凹陷,随后凹陷方向发生旋转,即第3~30节于具分枝的垂直侧方向上凹陷、且以第10~23节为甚。除基部第1~2节外,第3~30节的节间下部凹陷,故上部粗于下部。秆呈扁圆形,第1~2节近圆形,于具分枝两侧的垂直方向上略微扁圆,且节间上部的扁圆指数略大于节间下部;在第2~3节之间扁圆方向发生一次旋转;第3~30节于具分枝的两侧方向上扁圆,且节间上部的扁圆指数均小于节间下部。秆的扁圆指数在第3~15呈逐渐增大趋势,第15~23节扁圆指数均较大,第23节~30节的扁圆指数又逐渐减小,至第30节接近圆形。拓印图和摄影照片均显示显示元宝毛竹的节呈波状。【结论】本文建立了具有节间歪斜且凹陷、秆扁圆形等特异性状的元宝毛竹秆型测量和分析方法,弥补了已有方法仅适于圆筒形秆型的不足。通过该方法首次获得了元宝毛竹详细准确的秆型特征的数量化信息,为其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特异秆型竹子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叶鹏  叶昌民  周彤悦  卢禹君  杨帆  汤孟平  
【目的】研究浙江省不同地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差异性。【方法】以浙江省不同地区近自然生长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共设置54个样地,采用聚集指数、竞争指数和年龄隔离度3个空间结构指数。【结果】浙江省不同地区毛竹林竞争指数为2.88~8.81,其中余姚地区最大,庆元地区最小;年龄隔离度为0.30~0.84,其中黄岩地区最大,武义地区最小;聚集指数为0.73~1.24,其中宁海地区最大,余姚地区最小。浙江省不同地区毛竹林年龄隔离度和聚集指数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地区间竞争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浙江省毛竹林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空间结构指数存在一定的区域变化趋势,从北到南竞争指数逐渐减小。图7表2参1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楼一平  吴良如  邵大方  鄢振武  
对竹木混交林和改为毛竹纯林后处于不同经营时期的林地土壤肥力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木混交林土壤的自然肥力均高于相近地段上相同立地条件的毛竹纯林。毛竹纯林随经营期的延长,其土壤的自然肥力呈下降趋势,这是毛竹纯林的生长特性和经营方式决定的。在改为纯林经营后的第一个10a中,林分土壤肥力指标下降十分显著,下降速率高于第二个10a,在纯林经营的不同时期,各肥力指标变化速率不一致。毛竹林鞭根系对竹林土壤孔隙度有明显的影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帆  汤孟平  
【目的】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主导因子,并以竹节所处高度与竹高的比值(即相对高,取值为0~1)代替实际高,分析秆形结构因子及其依赖于相对高的分布规律,可以辅助判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长发育状况。【方法】在浙江省不同区域共选择10个县市(区)设置毛竹林调查样地,测量样竹的竹节数、竹节长和中央直径等秆形结构因子,用抛物线和直线拟合秆形结构因子依赖于相对高在竹秆上的分布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应用因子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中的主要因子。【结果】毛竹竹节数集中在53~67节,符合正态分布,95%置信水平下毛竹竹节数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58.1, 60.4);竹节长和竹节中央直径依赖于相对高分布分别具有抛物线和直线分布特征。竹秆高度每增加10%,竹节中央直径约下降10%。随着径阶的增大,最长竹节长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最长竹节的相对高没有明显差异,均为0.47~0.52;胸径与竹节数、1/2高节长、最长竹节长和胸高竹节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高节号呈极显著负相关(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旭  刘宗悦  徐钧杰  祁祥斌  余树全  
【目的】近年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的不断扩张已经对森林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毛竹林的更新管理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对天目山毛竹林进行皆伐处理,研究分析植物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树种特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特征,旨在促进天目山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方法】基于天目山毛竹林皆伐后植物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2018—2020年的定位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植物群落的科属种组成、优势种的变化、树种功能特征组成、物种多样性等恢复特征。【结果】(1)物种组成丰富且变化剧烈:乔木层有45科、86属、131种,灌木层有65科、137属、224种,草本层有45科、99属、135种;2020年与2018年相比,乔木层变化不大,但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数快速下降,分别下降了54.1%和65.5%。(2)乔木层优势种均为落叶树种,并且大部分优势种的年均种群大小变化率的绝对值都高于10%;灌木层优势种主要为山茶科The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植物;草本层的优势种主要为莎草科Cyperace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3)毛竹皆伐后群落以落叶树种为主,其种数与株数在群落中的占比分别约为80%和90%;不同生长型及光耐受性树种的种数占比变化不大,但中性与阴性树种的株数大幅增加,增长率分别为88.1%、56.2%;(4)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随时间变化无显著差异并且呈现小幅上升的趋势;灌木层的Shannon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均显著降低,Pielou均匀度显著增高(P<0.05);草本层的Shannon多样性、Simpson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均显著降低,Pielou均匀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天目山毛竹林皆伐后的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丰富,物种多样性恢复效果明显,因此,毛竹林皆伐是恢复和保护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一种可行方法,同时也可用于提高亚热带毛竹林蔓延扩张区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表10参3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楼一平  吴良如  李瑞成  刘仲君  刘耀荣  
对分别在1974年和1984年实施清除混交乔、灌木,把原竹木混交林改为毛竹纯林经营的两片毛竹林分内,于1985年各设立固定标准地20块,自1985年至1995年对改造后处于自然肥力条件下的林分不同生长阶段的毛竹纯林的生长指标,进行为期11a的观测,结果表明:在竹木混交林改成毛竹纯林后的较长经营期中,各生长因子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即:新竹个体数量增长和粗度下降期(1~4a),主要特征是林分年新成竹数量迅速增加,4a中平均比改造前混交林内的增加50%,井在第3年时达到96株/600m~2的成竹峰值,且该时期新竹粗度低于混交林时的水平,但新竹产量上升;新竹粗度和产量上升期(5~11a),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洪伟  陈礼光  张田华  
在福建省毛竹产区内设置标准地 1 80块 ,每块标准地挖小样方 2个 ,调查高产竹林的地下结构 (鞭长、鞭重、鞭龄和壮芽数、弱芽数等 ) ,并进行分布特征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 ,丰产竹林竹鞭大部分分布在 0~ 40cm土层中 ,总鞭长的大小顺序为 :笋竹两用林 >材用竹林 >笋用竹林 ,但均占 90 %以上。总鞭重的大小顺序为 :材用竹林 >笋竹两用林 >笋用竹林 ,笋用竹林的幼龄竹鞭鞭长和鞭重比材用竹林大 ,壮龄竹鞭鞭长与鞭重的大小顺序为材用竹林 >笋竹两用林 >笋用竹林 ,壮龄竹鞭大约有 55 %~ 66 %分布在 0~ 40cm深的土层中 ;竹鞭生长方向多为“平行”方向 ,材用竹林占 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王舒凤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 ,对尤溪县包溪林业采育场 1 974年在阔叶树毛竹混交林皆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后形成的杉木毛竹混交林进行地下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 ,杉木对毛竹地下结构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毛竹竹鞭向纵深延伸、壮芽数的比例提高有促进作用。杉木密度为 90 0~ 1 3 50株 /hm2 时 ,壮龄鞭比例比较高 ,毛竹地下结构比较优化 ,更新快 ;毛竹竹鞭有 92 8%分布在 0~ 4 0cm土层中 ,其中 0~ 2 0cm土层中占 60 %以上 ,大于 4 0cm土层中仅占 7 2 % ;杉木能促进竹鞭向纵深发展 ,随杉木密度的增加 ,0~ 2 0cm层鞭根减少 ,2 0cm以上鞭根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庄若楠  金爱武  
为了探讨施肥对毛竹无性系秆型特征的影响规律,探寻一种标准来反应一定区域综合水热条件。在浙江省遂昌县选取林分密度及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施肥和未施肥标准样地(面积>4000 m2)各3块,对测量的毛竹胸径和秆长、节数、去梢后长度、去梢后节数、枝下高等秆型结构建立回归方程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胸径与秆长、节数、去梢后长度和节数、枝下高、重量以Peal-Reed模型拟合最佳,秆型指数1、2不能很好拟合。拟用秆型指数2来反应一定区域综合水热条件。(2)施肥对毛竹秆高、节数、去梢后长、秆型指数1、2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径级为10和11的去梢后节数显著(P=0.02,P=0.03),施肥对秆重的影响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凯  何彩云  张建国  廖声熙  
为探索毛竹从发笋到竹秆形成的组织发育规律,对不同发育时期和部位的毛竹茎秆进行组织解剖分析并进行数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竹秆的快速发育主要表现在节间的纵轴方向,节间发育由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控制。发育初期,在薄壁细胞和纤维细胞上可以看到大量的细胞核出现,此时细胞分裂占主导地位;随着组织发育,细胞核逐渐减少并消失,薄壁细胞和纤维细胞的长度显著增加,细胞伸长在发育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竹秆的发育、成熟和老化从基部首先启动,中部和顶部要顺次晚一些。基部的纤维组织最先出现木质化,此时茎秆的高度大约为6 m。竹秆的细胞伸长呈阶段性的波动,薄壁组织的细胞长度在快速伸长期偏离正态分布,在缓慢伸长期呈正态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汪阳东  
在毛竹中心分布区福建省邵武市和江西省宜丰县调查研究了人工经营干扰对材用毛竹秆形生长和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经营强度下毛竹的秆形结构变异差异显著。立竹密度基本相似的纯林中 ,材用毛竹秆形生长表现为 :集约经营优于一般经营 ,一般经营优于粗放经营。在中心分布区 ,不论立地条件是否相同 ,多年采取集约经营的毛竹的竹秆不仅尖削度小 ,枝下高长 ,壁厚 ,而且全杆高度比一般经营的平均约高出 5% ,比处于粗放经营的高出达 12 % ;采取集约经营的毛竹的平均秆鲜质量可达 31.37kg,而一般和粗放经营状态下分别仅为 2 8.4 6kg和 2 3.33kg。不同经营强度下毛竹秆高随胸径的基本变化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