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1)
2023(2325)
2022(1919)
2021(1811)
2020(1649)
2019(3278)
2018(3122)
2017(5374)
2016(3060)
2015(3482)
2014(3406)
2013(3411)
2012(3367)
2011(3064)
2010(3164)
2009(3069)
2008(2842)
2007(2641)
2006(2322)
2005(2123)
作者
(11779)
(9991)
(9759)
(9406)
(6319)
(4859)
(4340)
(3896)
(3781)
(3597)
(3549)
(3457)
(3444)
(3411)
(3392)
(3075)
(3049)
(2951)
(2787)
(2753)
(2728)
(2527)
(2430)
(2229)
(2221)
(2216)
(2175)
(2139)
(2114)
(2105)
学科
(9730)
经济(9720)
管理(6815)
(5657)
地方(5032)
(4868)
(3767)
环境(3704)
生态(3326)
(3201)
森林(3201)
(3178)
(3093)
企业(3093)
资源(2954)
农业(2664)
(2614)
贸易(2608)
(2514)
中国(2488)
方法(2392)
地方经济(2302)
业经(2076)
(2072)
(2018)
(1994)
数学(1949)
(1938)
银行(1931)
(1930)
机构
学院(45354)
大学(45018)
研究(20951)
科学(16601)
中国(15990)
(13989)
(13824)
经济(13550)
管理(13443)
(12162)
业大(11840)
(11766)
研究所(11338)
理学(10786)
理学院(10559)
农业(10200)
管理学(10192)
管理学院(10130)
中心(9303)
(9156)
(9084)
林业(8709)
(8132)
北京(8073)
(7618)
研究院(7141)
实验(7090)
科学院(7001)
资源(6811)
农业大学(6720)
基金
项目(34753)
科学(25362)
(24056)
国家(23933)
基金(23839)
研究(20872)
科学基金(18182)
自然(13942)
(13506)
自然科(13273)
自然科学(13260)
自然科学基金(12988)
基金项目(12854)
(12169)
社会(11436)
社会科(10715)
社会科学(10710)
资助(9773)
重点(8826)
科技(8818)
计划(8465)
(7952)
教育(7878)
编号(7544)
科研(7109)
专项(6574)
(6188)
(6127)
课题(5948)
创新(5908)
期刊
(17991)
经济(17991)
学报(14492)
科学(12131)
(11681)
研究(11255)
大学(10477)
学学(10326)
中国(10107)
林业(9026)
农业(7479)
资源(5095)
业大(4686)
(4666)
金融(4666)
(4386)
(4351)
科技(3825)
业经(3820)
管理(3651)
(3553)
自然(3087)
(3083)
问题(2974)
科技大(2894)
科技大学(2894)
(2720)
农业大学(2592)
教育(2364)
北京(2207)
共检索到72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赵明水  周忠辉  程晓渊  杨逢春  
对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996年营造的木荷防火林保持水分和改良土壤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木荷防火林地地上部分截留的水分比对照地多 5 2 37t·hm-2 ;0~ 30cm土层贮存的水量比对照地多 68 98t·hm-2 。 3a来木荷林地地表枯落物混草层营养元素N ,P ,K ,Ca ,Mg ,Mn ,Cu和Zn分别比对照地多积累了 1 4 0 8,2 5 5 ,1 4 0 5 ,1 8 41 ,1 0 1 ,0 5 0 5 ,0 0 0 65和 0 0 1 93kg·hm-2 。木荷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是对照地土壤的 ...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锦丽  江洪  舒海燕  吴孟霖  方成圆  孙文文  陈晓峰  牛晓栋  龚莎莎  
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典型阔叶林树种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中国绣球(hyDrangea chinensis maxim),在秋冬季节的光合作用光响应、叶绿素荧光以及相对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2个季节中,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实际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量子产量(yielD)、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是先减小后增大,均以交让木最高.光补偿点(lcp)秋季以交让木最高,小叶青冈次之,中国绣球最低;冬季交让木高...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琍英  程爱兴  喻爱林  傅卫庆  郑平谣  
通过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林木菌根和菌根菌的调查,本文报道了241个树种的菌根类型、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自然分布规律及其菌根菌的分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 英  
1986~1994年间,对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进行了调查,共采集标本528号。经初步鉴定,共计258种,隶属于10目27科90属。其中食用真菌57种,药用真菌35种,食药两用真菌48种,毒菌15种,抗癌抗肿瘤作用真菌43种,浙江省首次记录真菌117种。本文记述了真菌名录、它们的经济意义及分布特点,并附分属分种检索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发林  张思玉  
对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非生产性用火是引起森林火灾的主要来源、违章用火者趋向老龄化、旅游和登山人员野外随意用火行为难以禁止、林内可燃物逐年增多、发生森林火灾的机率增加、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力度不够等,提出加强宣传和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可燃物和火源管理、加强水灭火设施、生物防火林带、扑火队伍建设等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的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伟光  楼涛  郑旭理  盛恩浩  顾蕾  
通过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天目乡政府、周边社区不同类型村民代表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12个小组访谈,及104个农户和59个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建设中,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当地政府、以农林收入为主的社区农民和以非农林收入为主的社区农民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取向;指出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主要冲突是:⑴野生竹笋抚育经营受限,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减少;⑵补偿措施不到位,社区居民预期收益未能兑现;⑶保护区总体规划滞后,当地项目投资开发受限。最后,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冲突管理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冬基  
通过对西天日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调查,取得样地资料50份,抽样面积达10hm~2,抽样成数为1/60。根据各样地乔木层常绿阔叶树种或落叶阔叶树种的比例与所在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统计分析了西天目山森林植被垂直带的分布界限。常绿阔叶林带现状森林植被的分布上限为660m,演替顶极植被为796m;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下限分别为1133m和1176m;其间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地段。另外,还研究了组成西天目山森林植被的建群种。主要有青冈、甜槠、紫楠,浙江樟,小叶青冈、雷公鹅耳枥、茅栗、小叶白辛树,四照花,川榛,柳杉和黄山松等。绝大多数乔木树种作为伴生树种散生在西天目山各森林群落之中。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楼涛  赵明水  杨淑贞  庞春梅  王祖良  刘亮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古树名木资源集中分布区之一。为了全面了解该区域的古树名木资源状况,掌握它们的动态发展趋势,2002~2003年作者对该保护区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古树名木共计5511株,隶属43科73属100种;优势种群突出,特有珍稀资源丰富,垂直分布明显;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和经济文化价值;但有些古树名木生长势衰弱,亟须采取保护措施。表2参16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成林  
天目山清凉峰共有维管束植物181科,601属,1228种(包括种下等级)。蕨类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属占显著优势(占蕨类植物属总数的71.10%),但本区蕨类区系不属于熟带蕨类区系,而应划归耳蕨—鳞毛蕨类植物区系。种子植物属以温带性成分占优势(占种子植物属总数的63.03%),也兼有热带性成分(33.54%),呈现亚热带特性。通过维管束植物区系地理分析,揭示了本区植物区系作为华夏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具有地理成分复杂的特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俞飞  李智勇  
通过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年间的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对保护区美学质量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保护区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水域和其它等6类景观类型组成。阔叶林为优势景观,面积比例维持在80%以上,是形成保护区优美景色的最主要因素。而且该景观类型斑块破碎度低,结合度和聚集度高,具有宏观美。2)常绿阔叶林的面积比例逐年下降,平均斑块面积、结合度和聚集度也随之降低;而落叶阔叶林各指标变化与之相反,并在2004年开始超过了常绿阔叶林成为主导景观类型,丰富了保护区的季相变化,显著提升了秋季美景度。3)竹林面积扩张了近3倍,但是斑块破碎度较高,没有形成壮阔的竹海景观,而且极易入侵阔叶林,造成阔叶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美景度的下降,所以采取人为砍伐对其扩张进行了控制。4)景区道路、旅游基础设施、农家乐等面积增长了50%,由于缺少专业的设计和统一规划,建筑物景观与当地的森林景观没有形成很好的融合,美学质量不高。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荣林  张志坚  卢春天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旅游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选择浙江天目山和陕西佛坪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地,运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旅游生命周期阶段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与处于发展阶段的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相比,处于参与阶段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对旅游的支持度更加强烈。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对旅游社会效益的感知显著高于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但是环境冲击和社区人际关系冲击方面的感知则正好相反。这反映了两地居民由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旅游带来的消极影响有着不同的忍耐度。最后,还探讨了影响保护区居民旅游支持度的机制,发现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感知显著提高了居民的旅游支持度,环境冲击感知和社区人际关系冲击的感知则是显著负向的;而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的社会效益感知和环境冲击感知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尤建林  韦新良  李东  黄俊臻  赵明水  
使用旅行费用法对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游憩价值进行评估。针对旅行费用法存在的2个缺点:①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②只能评价森林游憩的使用价值,分别引入发展阶段系数之比以及条件价值法中对森林游憩非使用价值的评估,加以调整。评估结果表明,旅行费用是影响游客到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玩的最重要因子。2007年,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游憩价值为39727.4万元,人均1805.80元,消费者剩余8599.6万元,人均390.90元,评估结果与当前国内外所做同类研究相近,过程相对较为合理和客观。图1表1参1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柳新红  李因刚  沈国春  翁东明  张宏伟  张方钢  
以位于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hm2永久样地为研究材料,逐一测量并记录了样地中所有胸径≥1 cm树木的胸围,并对其挂牌标记、鉴定种名和确定坐标位置,分析了样地内木荷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DBH≤17.5 cm的木荷个体数量占80.5%,DBH>27.5 cm的仅占8.4%,种群能够实现自我更新,属稳定型种群。基于种群径级结构分析,木荷种群密度随个体胸径的变化趋势类似于偏正态分布形曲线。木荷在整个样地中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多数聚集于坡面和山脊的生境中。种群空间关联性分析表明,木荷大径级(DBH≥16.1 cm)和小径级(1 cm≤DBH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储胜金  许刚  
如何既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又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成为当前我国不少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位于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源头的浙北天目山区,在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通过对浙北天目山地区生态保护与其他土地利用冲突及其协调的机理分析,试图寻找太湖流域上游山区生态保护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可选途径,探索自然保护区有效管护与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相结合的良性发展机制,并提出解决这些冲突的办法:修正保护目标,调整保护政策;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在不同的功能区施行不同的土地政策;把生态旅游作为解决土地利用冲突的突破口;探索社区共管模式,力争在扩大社区参与的前提下,实现保护区资源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丁丽霞  王祖良  周国模  杜晴洲  
为解决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扩张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矛盾日益尖锐的问题,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监测该自然保护区在1985年,1991年,2003年3个时期毛竹林的面积及其变化。结果显示,区内毛竹林面积以平均4.47 hm.a-1的增长速度迅速扩张,并有继续快速蔓延的趋势,严重蚕食了周围原始植被(特别是阔叶林分),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该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认为毛竹林迅速扩张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干扰极少,毛竹林盖度大(>79%),林下其他植被更新难等。最后提出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图2表1参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