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7)
2023(1626)
2022(1412)
2021(1306)
2020(1125)
2019(2312)
2018(2296)
2017(4099)
2016(2373)
2015(2677)
2014(2589)
2013(2608)
2012(2409)
2011(2294)
2010(2484)
2009(1898)
2008(1979)
2007(1672)
2006(1496)
2005(1316)
作者
(8464)
(7090)
(7074)
(6774)
(4552)
(3629)
(3044)
(2829)
(2752)
(2624)
(2548)
(2525)
(2494)
(2418)
(2378)
(2273)
(2200)
(2167)
(2113)
(2054)
(1917)
(1876)
(1874)
(1672)
(1594)
(1588)
(1587)
(1555)
(1509)
(1490)
学科
(6824)
经济(6819)
(4767)
(4597)
管理(4337)
(3514)
企业(3514)
(2878)
税收(2677)
(2644)
方法(2438)
(2272)
数学(2089)
(2080)
数学方法(2056)
中国(2048)
(1758)
地方(1700)
农业(1513)
生态(1512)
(1486)
银行(1477)
(1473)
森林(1473)
(1438)
(1434)
业经(1376)
(1335)
(1315)
财务(1306)
机构
大学(33599)
学院(33132)
研究(15493)
科学(11917)
中国(11532)
(10197)
管理(9960)
经济(9902)
(9177)
(8957)
研究所(8620)
理学(8235)
理学院(8049)
(7868)
管理学(7777)
管理学院(7713)
业大(6956)
农业(6904)
中心(6842)
(6340)
(6300)
(6223)
(6065)
实验(5766)
实验室(5551)
(5343)
重点(5269)
(5260)
师范(5167)
研究院(5081)
基金
项目(24833)
科学(19004)
基金(18119)
(17824)
国家(17712)
研究(14854)
科学基金(13907)
自然(10668)
自然科(10379)
自然科学(10376)
自然科学基金(10199)
基金项目(9733)
(9490)
(8859)
社会(8334)
社会科(7829)
社会科学(7826)
资助(7323)
重点(6549)
教育(6421)
计划(6162)
科技(5924)
(5492)
科研(5408)
编号(5267)
专项(5128)
(5107)
(4726)
创新(4499)
成果(4404)
期刊
(11711)
经济(11711)
研究(9544)
学报(9508)
科学(8369)
(7364)
中国(6954)
大学(6525)
学学(6311)
农业(4691)
(3929)
林业(3826)
管理(3229)
(2974)
资源(2971)
教育(2855)
(2709)
金融(2709)
业大(2578)
(2169)
(2112)
(2093)
科技(2056)
(2054)
税务(1838)
自然(1821)
财经(1786)
经济研究(1725)
农业大学(1686)
技术(1604)
共检索到51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旭  刘宗悦  徐钧杰  祁祥斌  余树全  
【目的】近年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的不断扩张已经对森林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毛竹林的更新管理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对天目山毛竹林进行皆伐处理,研究分析植物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树种特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特征,旨在促进天目山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方法】基于天目山毛竹林皆伐后植物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2018—2020年的定位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植物群落的科属种组成、优势种的变化、树种功能特征组成、物种多样性等恢复特征。【结果】(1)物种组成丰富且变化剧烈:乔木层有45科、86属、131种,灌木层有65科、137属、224种,草本层有45科、99属、135种;2020年与2018年相比,乔木层变化不大,但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数快速下降,分别下降了54.1%和65.5%。(2)乔木层优势种均为落叶树种,并且大部分优势种的年均种群大小变化率的绝对值都高于10%;灌木层优势种主要为山茶科The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植物;草本层的优势种主要为莎草科Cyperace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3)毛竹皆伐后群落以落叶树种为主,其种数与株数在群落中的占比分别约为80%和90%;不同生长型及光耐受性树种的种数占比变化不大,但中性与阴性树种的株数大幅增加,增长率分别为88.1%、56.2%;(4)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随时间变化无显著差异并且呈现小幅上升的趋势;灌木层的Shannon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均显著降低,Pielou均匀度显著增高(P<0.05);草本层的Shannon多样性、Simpson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均显著降低,Pielou均匀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天目山毛竹林皆伐后的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丰富,物种多样性恢复效果明显,因此,毛竹林皆伐是恢复和保护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一种可行方法,同时也可用于提高亚热带毛竹林蔓延扩张区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表10参3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汤孟平  沈利芬  赵赛赛  仇建习  徐文兵  庞春梅  赵明水  梅爱君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具有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主要经济来源竹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毛竹还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其生态价值已引起广泛关注(周国模等,2004;漆良华等,2009;肖复明等,2010;Yen et al.,2011)。实际上,毛竹林多种价值的形成都与生长周期密切相关,掌握毛竹林的生长周期是毛竹林合理经营与利用的前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汤孟平  徐文兵  陈永刚  邓英英  赵明水  
在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近自然毛竹林内设置1块100m×100m的固定标准地,用相邻网格调查法划分100个调查单元,用全站仪对每株毛竹进行精确定位调查,基于GIS的Voronoi图空间分析功能,确定空间结构单元,选择聚集指数、年龄隔离度、竞争指数和目标竹最近邻竹株数4个空间结构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与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空间结构因子的重要性表现为聚集指数>年龄隔离度>最近邻竹株数>竞争指数;聚集指数与单位面积生物量的负相关关系最明显,较高聚集程度是提高单位面积生物量的前提条件;年龄隔离度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毛竹林单位面积生物量,高产毛竹林的年龄隔离度≥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邓英英  汤孟平  徐文兵  陈永刚  娄明华  赵明水  
近自然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纯林是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特殊的植被保护类型。研究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竹秆空间结构特征,可正确认识近自然毛竹纯林地上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近自然毛竹纯林设置样地(样地大小为100m×100m),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毛竹坐标(x,y,z),采用8邻域边缘校正方法,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秆龄混交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分析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竹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近自然状态的毛竹纯林活立竹、枯死竹和整个毛竹林的角尺度均值分别为0.554,0.556和0.553,均为聚集分布;活立竹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颜玉娟  赵虎  杨倩  谢碧霞  
利用样地法,研究了湖南省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毛竹林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阳明山毛竹林主要有毛竹纯林群落、甜槠+毛竹群落、毛竹+马尾松群落和毛竹+南方红豆杉群落4种类型,其中毛竹纯林群落占地面积最大;组成该毛竹林群落主要有46种植物,隶属41属26科8个地理分布型,温带分布的属(51.2%)略高于热带分布的属(48.8%)。群落结构较简单,乔木层以毛竹单优种为主。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63.04%)为主,叶的性质以中型叶、单叶、革质叶、全缘叶为主。不同毛竹林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平均树间距不同。通过径级和龄级分析表明:阳明山毛竹林属衰退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唐思嘉  汤孟平  赵赛赛  杜秀芳  沈钱勇  庞春梅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具有速生和异龄纯林结构特征,导致毛竹林内竞争十分激烈。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毛竹林内个体竞争依赖距离尺度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动态。以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毛竹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2015年固定样地连续调查数据,采用Hegyi竞争指数、半方差函数、Moran’s I指数、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插值等分析方法,研究毛竹竞争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毛竹各年竞争指数空间分布均呈现全局一般正向自相关(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宗悦  吕时新  徐钧杰  陈旭  楼一恺  祁祥斌  余树全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生态修复是当前中国亚热带地区面临的一个难题。了解毛竹林皆伐和剩余物保留后迹地土壤的自然恢复状况可为毛竹林生态修复提供指导。【方法】在毛竹林皆伐迹地设置了保留采伐剩余物(UR)、清理采伐剩余物(CR)和未采伐毛竹林地作为对照(ck)等3个处理。5 a后,通过土壤调查与测定,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土壤指标变化,运用模糊判别和主成分分析,定量评价毛竹林皆伐后土壤自然恢复效果。【结果】(1)CR、UR处理土壤容重分别比ck降低31%和14%(P<0.05),土壤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均高于ck;UR处理土壤的持水力整体优于CR处理。(2)CR、UR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均高于ck,各指标增加幅度为117%~123%;有效磷则表现为CR处理极显著(P<0.01)低于UR和ck;由于保留了毛竹林皆伐后采伐剩余物,UR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显著高于CR处理33%~99%(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亚雄  范少辉  周潇  张璇  官凤英  
【目的】研究带状采伐毛竹林中氮、磷、钾养分变化特征,为伐后竹林的养分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 m带宽采伐样地(SC)及其保留样地(RB)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经营毛竹林(CK)为对照,调查伐后5年内不同处理样地毛竹生物量、林下灌草生物量、凋落物产量及各组分相应的养分含量,量化养分流通量,计算不同处理样地的养分循环系数,比较不同处理样地的养分流动及循环特征的差异。【结果】(1)伐后第1年,不同处理样地内毛竹氮、磷、钾的留存量无显著差异;采伐样地中氮、磷的归还量减少;(2)伐后3年,保留样地中氮、磷、钾的留存量小于采伐样地和对照样地;采伐样地和保留样地中氮的归还量显著低于对照样地。(3)伐后5年,保留样地中氮的留存量小于采伐样地和对照样地;采伐样地中氮、磷、钾的归还量、养分贮量均与对照样地无显著差异;(4)带状采伐显著增加了氮、磷的利用系数(P <0.05),随着样地的恢复各养分的利用系数逐渐下降,与对照无差异;采伐对氮、磷、钾的循环系数无显著影响。【结论】伐后5年氮、磷、钾养分贮量达到伐前和现期对照样地水平,从养分循环的角度证明伐后5年带状采伐样地能够恢复到对照样地水平。保留样地养分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从伐后第二个大年开始逐渐降低,需要进行密度调控,从而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吕君  赵明水  李静  蒋文伟  
选择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海拔高度的9个古柳杉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柳杉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外貌特征,实测春夏秋三季不同柳杉生境小气候、空气负离子浓度的瞬时值,并评价其空气清洁度。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柳杉群落Simpson、Shannon-Wienner及Pielou等多样性指数均呈增长趋势,大小排序为山顶(0.918 2;4.345 9;0.805 9)>山麓(0.895 9;4.116 0;0.781 1)>山中(0.890 9;3.999 6;0.747 3),而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则表现不同特点,其增长趋势为山中(37)>山顶(33)>山麓(31);春夏季节空气负离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兵  王燕  郭浩  赵广东  白秀兰  
采用收获法研究了江西大岗山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毛竹各器官碳密度波动在0.4630~0.4917g/g,其大小顺序为竹枝>竹秆>蔸根>竹蔸>竹叶。随着毛竹年龄的增长,碳密度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在毛竹林植被层中,碳密度依次为:竹枝>竹秆>竹鞭>蔸根>鞭根>竹蔸>竹叶>林下植被>枯落物。毛竹林生态系统土壤层碳密度以0~20cm层最高,且各层次之间碳密度差异极显著。毛竹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243.22t/hm2,其中土壤层碳贮量占84.03%,植被层占15.97%。毛竹林生态系统年固碳量为12.15t/(hm2.a)。其中植被层年固碳量为11.36t/(hm2.a),土壤层年固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聂道平  
1987~1989年对毛竹林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杆容重随年龄的变化反映了毛竹个体独特的生长分化特点。随着立竹度的增加,竹株按年龄分布大致均匀化。竹株按径阶分布遵从威布尔分布,但随生产力提高,则向正态分布过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蔡宗明  邓智文  李秉钧  李士坤  温伟庆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目的】研究不同宽度带状采伐下毛竹地下竹鞭结构和数量特征的差异,旨在探究毛竹鞭根生长对带状采伐的适应机制,为毛竹林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立地条件和竹龄结构一致、坡向相同的毛竹纯林,在2016年11月进行带状采伐,采伐带宽分别为6、8、10 m,设置3种采伐带宽的长度为30 m的采伐带样地,并在采伐带样地之间设置同样标准的保留带;在2019年10月对不同宽度采伐带和保留带样地的竹鞭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分析,测定不同土层、不同鞭龄的竹鞭的总鞭长、鞭节数、平均鞭径、平均节间长、鞭干质量等指标,分析其对不同采伐带宽的响应差异。【结果】1)在8 m采伐带的竹鞭的总鞭长和鞭干质量显著高于6 m采伐带(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昌明  范少辉  冯云  申景昕  刘广路  
【目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不同的植被类型、气候类型、经营管理措施、土地利用方式、地形梯度等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采用新的采伐模式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进行带状采伐(采伐宽度为3、6、9、12 m,长20 m的采伐带),探究带状采伐措施对毛竹林土壤细菌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学特征的影响,以评估毛竹林带状采伐经营技术的适用性与合理配置方式。【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采用16S rRNA的V3-V4区段引物对土壤细菌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毛竹林带状采伐后,土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在3 m采伐带显著增加(P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丁丽霞  王祖良  周国模  杜晴洲  
为解决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扩张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矛盾日益尖锐的问题,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监测该自然保护区在1985年,1991年,2003年3个时期毛竹林的面积及其变化。结果显示,区内毛竹林面积以平均4.47 hm.a-1的增长速度迅速扩张,并有继续快速蔓延的趋势,严重蚕食了周围原始植被(特别是阔叶林分),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该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认为毛竹林迅速扩张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干扰极少,毛竹林盖度大(>79%),林下其他植被更新难等。最后提出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图2表1参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蒋文伟  汤富彬  刘志梅  赵明水  
应用热扩散技术法,于2010年4—8月对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的2株柳杉古树的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结合所测定的相关环境因子,分析了柳杉树干液流和耗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液流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柳杉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单峰波动曲线,但树干液流启动时间、达到峰值时间及迅速下降时间存在明显差异;树干液流密度与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水汽压差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和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液流密度随树干直径的增加,无明显变化差异,但液流速率和日均耗水量均随树干直径的增加而增大;胸径75.6 cm柳杉和胸径62.8 cm柳杉的日均耗水量季节变化过程相同,但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