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31)
- 2023(6354)
- 2022(5232)
- 2021(4670)
- 2020(3924)
- 2019(8467)
- 2018(8066)
- 2017(14509)
- 2016(8358)
- 2015(8788)
- 2014(8295)
- 2013(8151)
- 2012(7458)
- 2011(6487)
- 2010(6233)
- 2009(5544)
- 2008(5523)
- 2007(4618)
- 2006(3925)
- 2005(3174)
- 学科
- 济(26011)
- 经济(25974)
- 管理(21938)
- 业(21727)
- 企(16824)
- 企业(16824)
- 方法(13279)
- 数学(11911)
- 数学方法(11811)
- 学(10417)
- 农(8581)
- 财(8401)
- 中国(6799)
- 贸(6782)
- 贸易(6776)
- 易(6633)
- 业经(6230)
- 农业(5977)
- 务(5495)
- 财务(5494)
- 财务管理(5486)
- 环境(5375)
- 技术(5278)
- 企业财务(5250)
- 制(5145)
- 划(4406)
- 银(4359)
- 银行(4307)
- 产业(4024)
- 行(3980)
- 机构
- 大学(116790)
- 学院(116226)
- 研究(44277)
- 济(41637)
- 经济(40909)
- 管理(40215)
- 农(38219)
- 理学(36241)
- 理学院(35724)
- 管理学(34869)
- 管理学院(34706)
- 科学(34619)
- 中国(31238)
- 农业(30919)
- 业大(29339)
- 所(25448)
- 京(24652)
- 研究所(24160)
- 农业大学(20793)
- 中心(19700)
- 室(17741)
- 财(17266)
- 实验(17029)
- 省(16575)
- 江(16557)
- 业(16517)
- 实验室(16372)
- 科学院(15917)
- 院(15555)
- 重点(15524)
- 基金
- 项目(92097)
- 科学(70533)
- 基金(68293)
- 家(66139)
- 国家(65645)
- 科学基金(53502)
- 研究(53349)
- 自然(40046)
- 自然科(39112)
- 自然科学(39090)
- 自然科学基金(38426)
- 基金项目(37167)
- 省(36405)
- 社会(33602)
- 划(32326)
- 社会科(31865)
- 社会科学(31854)
- 资助(26293)
- 教育(23482)
- 计划(22777)
- 重点(21755)
- 科技(21163)
- 创(19617)
- 科研(19301)
- 发(19206)
- 部(18610)
- 业(18600)
- 创新(18520)
- 编号(17802)
- 农(17412)
共检索到154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惠忍 李法虎 张心平
利用直剪仪在试验室测定了一年生天然草本植被(主要为稗草和狗尾巴草)根系特征参数对土壤-根系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根系复合体抗剪强度与根重密度的相关性大于其与根长密度或根-土面积比的相关性。土壤-根系复合体抗剪强度随着土壤干密度和根重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土壤干密度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根系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大于根重密度的影响程度,其与土壤-根系复合体抗剪强度的标准回归系数(Beta值)分别为0.456、-0.321和0.186。当根重密度为5~10kg/m3时,一年生天然草本植被根系可增大土壤-根系复合体抗剪强度19.8%~39.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亚川 莫永京 王芝芳 廖植樨 邓健 张心平
分析了草本植被根系保持水土效能的机理,提出将根茎连接处形成的微型“栏上栅”及“滤水土体”抵抗径流推移破坏的极限能力,作为土壤-草本植被根系复合体的抗水蚀强度,并研究了它与含根量的相关性。通过复合体原型结构试样的直剪试验,证明复合体的抗剪强度τf与法向压力σ的关系符合库伦定律,即τf=σtan+C,但式中是土粒与土粒、土粒与根系之间的综合内摩擦角(13°~25°);C是土位与土粒、土粒与报系之间的凝聚力,以及由土的剪应力传递给根系而引起的根系抗拔力之和(16~60kPa)。由试验结果知,复合体抗剪强度随含根量增加而增大,随含水量增多而减小;C值与含根量呈正相关,而值与含根量关系不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芝芳 杨亚川 赵作善 邓健 廖植樨 刘军凤
提出用渗水模数、径流模数和泥沙模数这3个指标来衡量土壤-草本植被根系复合体的抗水蚀能力。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别建立了渗水模数、径流模数和泥沙模数与地面坡度、降雨强度、复合体渗透系数或抗水蚀强度之间的相关方程式,即土壤-草本植被根系复合体抗水蚀能力的土壤力学模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甘琦琳 尹新雅 赵国政 王林均 彭韬
林鸡复合经营作为创新农作模式之一,具有生态经济效益好的优点,但养殖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科学理念指导,片面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使得林下养殖对脆弱的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设置密度梯度试验,分析600只/hm~2(T1)、1 200只/hm~2(T2)、2 400只/hm~2(T3)3类养鸡密度对林下表层土壤质量及植被的影响,综合考虑生态经济价值,以确定喀斯特山地林下生态养鸡合理养殖密度。经4个月的养殖试验表明:1)T1、T2处理土壤饱和导水率变大,最大持水量上升,但土壤容重与孔隙度变化不明显;T3处理土壤饱和导水率下降、孔隙度降低,土壤出现较为明显的板结现象。2)各处理全氮(TN)、土壤有机碳(SOC)养分含量较养殖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在T2处理时养分含量最高,分别提升了69.0%和89.3%;全磷(TP)、全钾(TK)养分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增加,在T3处理时,养分含量分别提升了29.3%和36.8%。3)各处理草本植被生物量平均减少程度均超过95%。养殖结束自然恢复4个月后,T1、T2和T3处理草本植被生物量较养殖前恢复比分别为41.2%、3.5%、1.5%。4)T1、T2和T3各处理养鸡收益分别为7.2、14.4和28.8万元/(hm~2·a)。综合以上结果认为,喀斯特山地林鸡复合系统的合理密度应控制在600只/hm~2,同时划分禁牧区与轮牧区,能够提升土壤质量和保护植被多样性,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山地农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二辉 云菲 冯志培 常海荣 杨喜田
河流周边的人类活动干扰使得河岸带的植被类型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选取了北京市温榆河的3个类型河岸带植被结构,从河漫滩到河道上依次为:(I)杨树林-农田、(II)火炬树林-荒草、(III)农田-荒草。通过土壤采样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河岸带的植被格局可以显著影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流失风险。从河漫滩到河道的方向上,河岸带植被组合I的土壤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土壤容重则逐渐增加。对于植被结构类型II,土壤的全氮、有效氮和有机质呈现出波动的变化;而土壤的全磷和有效磷都呈现比较平缓的变化趋势。对于植被组合III,土壤养分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容重呈现降低的...
关键词:
河岸带 植被格局 土壤养分 生态管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倩 刘目兴 王苗苗 张海林 朱强 易军
合理的绿地植被建设和管理是提高城市蓄水能力和减少城市内涝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武汉市城区8种代表性绿地植被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力学特征参数,量化了不同类型绿地植被对表层土壤水分入渗和保持性能的影响,并揭示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其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表层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差异显著,天然香樟林、玉兰园、桂花园和牡丹园具有较好的入渗性能,表现为较高的饱和导水率(179.70~441.69 cm/d),其次是人工草坪(31.53~126.60 cm/d),而樱花园、梅花园和桃李园的入渗性能最差(22.40~57.99 cm/d)。天然香樟林土壤持水能力最强,表现为最高的田间持水量(0.315~0.336 cm~3/cm~3)和最大有效含水量(0.170~0.177 cm~3/cm~3),其次是玉兰园、桂花园、牡丹园、梅花园和桃李园,持水量、有效含水量分别为:0.241~0.289 cm~3/cm~3,0.144~0.182 cm~3/cm~3,而樱花园和草坪的持水能力最弱(0.209~0.254 cm~3/cm~3,0.139~0.165 cm~3/cm~3)。土壤饱和导水率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容重、总孔隙度、砂粒和粘粒含量是影响土壤水分特征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乔灌木林下种植草本植物、减少人为践踏,以及适时翻耕等方式提高绿地土壤的入渗与保水能力,进而提高其降雨存蓄功能,减少城市内涝。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甘琦琳 尹新雅 赵国政 王林均 彭韬
林鸡复合经营作为创新农作模式之一,具有生态经济效益好的优点,但养殖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科学理念指导,片面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使得林下养殖对脆弱的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设置密度梯度试验,分析600只/hm~2(T1)、1 200只/hm~2(T2)、2 400只/hm~2(T3)3类养鸡密度对林下表层土壤质量及植被的影响,综合考虑生态经济价值,以确定喀斯特山地林下生态养鸡合理养殖密度。经4个月的养殖试验表明:1)T1、T2处理土壤饱和导水率变大,最大持水量上升,但土壤容重与孔隙度变化不明显;T3处理土壤饱和导水率下降、孔隙度降低,土壤出现较为明显的板结现象。2)各处理全氮(TN)、土壤有机碳(SOC)养分含量较养殖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在T2处理时养分含量最高,分别提升了69.0%和89.3%;全磷(TP)、全钾(TK)养分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增加,在T3处理时,养分含量分别提升了29.3%和36.8%。3)各处理草本植被生物量平均减少程度均超过95%。养殖结束自然恢复4个月后,T1、T2和T3处理草本植被生物量较养殖前恢复比分别为41.2%、3.5%、1.5%。4)T1、T2和T3各处理养鸡收益分别为7.2、14.4和28.8万元/(hm~2·a)。综合以上结果认为,喀斯特山地林鸡复合系统的合理密度应控制在600只/hm~2,同时划分禁牧区与轮牧区,能够提升土壤质量和保护植被多样性,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山地农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瑞英 杨小燕 王恩姮 邹莉 陈祥伟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以典型黑土区美青杨林、水曲柳林、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类型水土保持林表层土壤(0~10 cm)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培养144 h时,4种林地土壤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变化范围为0.11~0.62,且表现为美青杨林最高,依次分别为水曲柳林和落叶松林,樟子松林最低;2)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丰富度指数、Shannon-Win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22、1.37~3.00、0.62~0.94和1.46~5.21,同样表现为美青杨林最高、其他依次分别为水曲...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芳 张红旗
本文基于野外实测剖面数据,借助于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采样点尺度上土地利用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坡向)对伊犁新垦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类型对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全磷有显著性影响,而对全钾的影响不显著;②不同地形因子对表层土壤养分要素影响的显著性各异。4种养分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在500~600m梯度平均含量均最低,600~700m梯度波动范围均最大;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在高海拔梯度的平均含量高于低海拔的含量,全磷的平均含量随着海拔升高呈倒U型分布;③有机质和全氮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3°以上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3°以下;在坡度<1.82°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龚艳宾 郭建斌 赵秀海 于诗卓
于2014年生长季(5-9月)对设置在天然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样地内的272个草本样方(1 m×1 m)进行物种及其植株高度、盖度以及土壤因子进行调查,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Gleason指数及相应的均匀度(Pielou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等指标分析天然阔叶红松林样地内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生长期动态,并采用冗余分析方法(rDa)探讨了土壤因子对草本层多样性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样地内草本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共有91种,隶属于34科80属,以毛茛科ranunculaceae和百合科liliaceae的物种数最多,物种单科单属、单属单种现象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益西措姆 许岳飞 付娟娟 孙永芳 巴桑吉巴 尼布 呼天明 苗彦军
【目的】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西藏高寒草甸科学放牧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06-2012-08在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开展牦牛放牧控制试验,设置对照(零放牧)、适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个处理,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群落丰富度、均匀度、生物量、盖度、密度、高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群落的丰富度和总盖度降低,均匀度指数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先增大后减小;高山嵩草和紫花针茅的盖度和高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增大。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的体积质量和硬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0~10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随放牧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蒲玉琳 谢德体 倪九派 魏朝富 林超文
【目的】土壤抗剪强度和抗冲性是反映土壤综合对抗水力侵蚀性能和评价复合农林业模式生态效益的指标。研究植物篱模式对土壤抗剪强度、抗冲性及其坡面分布的影响,为探讨植物篱模式控制水土流失及农业非点源污染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原位监测法测定土壤抗剪强度,原状土冲刷法测定土壤抗冲性,剖面挖掘法测定根系参数,简易比重计法、湿筛法、吸管法、环刀法等测定土壤颗粒组成、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微团聚体组成、容重等主要土壤理化性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紫色土区植物篱模式对坡耕地土壤抗剪强度、抗冲性及其坡面分布的影响。【结果】与横坡农作模式相比,0—10 cm和10—20 cm土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淑强 胡直友 李兆方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和土壤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年强度放牧使土壤的全氮含量和草地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牧草产量下降17.1%,草地主要种红三叶的重要值降低了33.8%,均质度系数增加51.1%,土壤的氮磷比升高1.3。轻度放牧使草地全氮含量降低0.096%,红三叶的均质度系数增加21.0%。中度放牧并未使草地牧草产量和红三叶的重要值降低,同时使草地红三叶均质度系数保持在远低于1.0水平以下,但使土壤全氮含量下降0.085%。根据以上结果,中度放牧是保持草地持续高产的最好的放牧管理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娄义宝 康宏亮 王文龙 沙小燕 冯兰茜 聂慧莹 史倩华
【目的】探明沟头植被根系垂直分布及其对土壤抗侵蚀性的影响,为沟蚀防治中植被措施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植被覆盖(杂草(农地)、冰草、铁杆蒿、苜蓿)沟头为研究对象,通过原状土冲刷试验明确沟头土壤抗冲性特征。采用扫描分析法、ZJ型应变控制式直剪仪等分析和测定根系特征及根-土复合体力学、理化性质。【结果】(1)各植被沟头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特征差异明显,根系特征指标(根重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总体上呈现冰草地最大,其次为苜蓿地、铁杆蒿地,农地最小;垂直深度上,农地沟头土壤中根系各指标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冰草、铁杆蒿和苜蓿地沟头土壤中根系各指标整体上则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各植被根系以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现出农地和冰草地大于铁杆蒿地和苜蓿地。(3)各植被沟头土壤黏聚力平均值苜蓿地为12.75 kPa、冰草地9.05 kPa、铁杆蒿地8.60 kPa、农地7.25 kPa;在垂直深度上,农地、冰草地和苜蓿地呈现出随着土层的加深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铁杆蒿地则呈现随着土层深度加深逐渐减小的变化。(4)沟头0—100 cm土层土壤抗冲系数为苜蓿地(39.31 L·g~(-1))>冰草地(25.49 L·g~(-1))>农地(22.39 L·g~(-1))>铁杆蒿地(14.75 L·g~(-1));在垂直深度上,表层(0—20 cm)土壤抗冲系数表现为较大值,在34.91—53.30 L·g~(-1)之间变化。【结论】不同形态根系对土壤抗侵蚀性能作用不一,在沟头防护过程中植被选择应将直根系植物与须根系植物相结合。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波 吴瑛 周大荣 彭华 李嫦燕 饶蓉 张守文 宋德荣 郭振刚 吴佳海
复合改良措施对促进退化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至关重要。为探明不同复合改良措施对喀斯特山区退化天然草地的改良效果,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理化分析和高通量测序等手段,分析施肥(OF)+打孔(LD)+补播(CS)(OLC)、施肥+绵羊宿营(SC)+补播(OSC)、施肥+切根(CR)+补播(OCC)、无改良对照(CK)处理下喀斯特山区退化天然草地土壤性质和植被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相较CK,3种改良处理的土壤全氮(TN)、全钾(TK)、速效钾(AK)均显著提高(P<0.05),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显著降低(P<0.05),土壤脲酶(S-UE)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有一定提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2)相较CK,3种改良处理的真菌丰富度Chao指数显著提高(P<0.05),而细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0.05)。3)相较CK,3种改良处理的物种丰富度、产草量(青)和豆科牧草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杂类草牧草比例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知,3种改良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退化天然草地的土壤肥力、草群结构和产草量,但在今后推广实践中还需综合考虑最佳施肥量、补播量和人工投入成本等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