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2)
- 2023(12526)
- 2022(11078)
- 2021(10462)
- 2020(8868)
- 2019(20270)
- 2018(20497)
- 2017(38671)
- 2016(21730)
- 2015(24638)
- 2014(24863)
- 2013(24147)
- 2012(22377)
- 2011(19890)
- 2010(19787)
- 2009(18099)
- 2008(17649)
- 2007(15555)
- 2006(13545)
- 2005(11703)
- 学科
- 济(79947)
- 经济(79845)
- 管理(59999)
- 业(55530)
- 企(46465)
- 企业(46465)
- 方法(38144)
- 数学(32697)
- 数学方法(32244)
- 农(22127)
- 学(21975)
- 中国(20927)
- 财(19671)
- 业经(17652)
- 地方(16169)
- 理论(15837)
- 制(15714)
- 农业(14421)
- 贸(13879)
- 贸易(13872)
- 易(13427)
- 和(13359)
- 教育(13016)
- 技术(12677)
- 环境(12599)
- 务(12409)
- 财务(12332)
- 财务管理(12307)
- 银(12300)
- 银行(12239)
- 机构
- 大学(305275)
- 学院(302862)
- 管理(117610)
- 济(110637)
- 经济(107888)
- 研究(102709)
- 理学(102064)
- 理学院(100830)
- 管理学(98727)
- 管理学院(98198)
- 中国(74813)
- 科学(68597)
- 京(66069)
- 农(56430)
- 所(53301)
- 业大(50766)
- 财(50155)
- 研究所(49019)
- 中心(46479)
- 江(44865)
- 农业(44669)
- 范(41537)
- 北京(41427)
- 师范(41011)
- 财经(40332)
- 院(37433)
- 经(36642)
- 州(36205)
- 技术(35501)
- 师范大学(33016)
- 基金
- 项目(211656)
- 科学(164042)
- 研究(151471)
- 基金(151060)
- 家(133520)
- 国家(132394)
- 科学基金(112027)
- 社会(91532)
- 社会科(86459)
- 社会科学(86434)
- 省(84168)
- 基金项目(80672)
- 自然(75209)
- 自然科(73428)
- 自然科学(73407)
- 自然科学基金(72051)
- 划(71257)
- 教育(70212)
- 资助(62692)
- 编号(62454)
- 成果(51304)
- 重点(47379)
- 部(45442)
- 发(44378)
- 课题(43529)
- 创(43505)
- 科研(41010)
- 创新(40519)
- 计划(40023)
- 大学(39051)
- 期刊
- 济(121131)
- 经济(121131)
- 研究(85862)
- 中国(59734)
- 学报(56732)
- 农(50879)
- 科学(49026)
- 管理(42519)
- 大学(41719)
- 学学(39177)
- 教育(39071)
- 财(37470)
- 农业(35227)
- 技术(26753)
- 融(22585)
- 金融(22585)
- 业经(19989)
- 财经(18990)
- 经济研究(18398)
- 图书(18282)
- 业(17848)
- 经(16122)
- 版(16018)
- 科技(15789)
- 问题(15496)
- 业大(15445)
- 理论(14912)
- 技术经济(14130)
- 实践(13827)
- 践(13827)
共检索到439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维昊 宋立荣 徐小清 刘永定 张锡辉
微囊藻毒素是有毒蓝藻释放的肝毒性代谢物,对环境和人们健康具有潜在危害,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并已列入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特定检测项目。在暴发严重蓝藻水华的滇池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对水华污染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进行了全年监测,结果表明水样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7~0.82μg/L,比水体中蓝藻生物量的藻毒素含量低了至少一个数量级。为研究水体中藻毒素的归宿,通过有关微囊藻毒素的吸附、光降解、微生物降解等一系列现场和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光降解是滇池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浓度降低的主要途径,同时微生物降解、生物积累和颗粒物吸附也是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浓度降低的因素。探讨了蓝藻水华污染水体的藻毒素归宿...
关键词:
天然水体 微囊藻毒素 归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立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贝贝 谢立莹 薛庆举 苏小妹
基于1999~2021年期间太湖微囊藻毒素(MCs)已发表文献和近期自测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以及风险熵指数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太湖近20年以来MCs的长期变化特征与健康风险,以期为进一步加强MCs的监测和风险评估提供支撑。结果显示,自1999年以来,太湖全湖总MC(TMC)、胞内MC(TIMC)以及胞外溶解性MC(TEMC)浓度整体均呈缓慢增加趋势,其中TMC与TEMC月平均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1~19.50μg/L和0.001~6.44μg/L。从季节的历年变化看,春季时3种MC浓度均逐年上升,夏秋两季仅在近几年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冬季时仅TEMC表现为逐年升高趋势。在不同湖区,TMC与TIMC浓度趋于逐年升高,特别是在湖心及南部湖区和东太湖等水域,近几年升高趋势明显;TEMC浓度仅在贡湖湾逐年升高,但其历年平均浓度在竺山湾最高(0.53μg/L),而在夏秋季节时,以梅梁湾内为最高。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太湖共出现3个TEMC暴露风险高峰期,其中以2013~2015年期间风险值最高;从不同湖区看,竺山湾MCs暴露风险最高,其次为梅梁湾。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浅水湖泊有害蓝藻水华的健康风险评估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君倩 谢志才 王智 宋立荣 李林 甘南琴
螺蛳是我国的一种特有腹足类,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高原湖泊中,是重要的经济螺类。为了探讨微囊藻毒素(MC)在螺蛳各组织中的分布及季节动态规律,于2008年1月及5~10月间按月采集滇池螺蛳样品,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了肝脏、消化道、性腺及肌肉中MC含量。结果表明,MC在螺蛳的肝胰腺、消化道、性腺及肌肉中MC的含量均值分别为3.38±1.90、2.72±1.63、1.23±0.97和0.35±0.43μg/g DW;统计分析表明肝胰腺和消化道中MC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两者显著高于性腺,性腺显著高于肌肉。MC在各组织中含量...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螺蛳 生物积累 滇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丽 梁文艳 陈莉
通过萃取和常压柱层析色谱技术的合理组合,建立了从实验室培养的铜绿微囊藻中提纯微囊藻毒素MCLR的有效方法。MCLR粗提液先经过正己烷萃取脱脂、固相萃取净化,再用Sephadex LH-20凝胶过滤层析色谱分离去除杂质和色度,流出液分管收集,通过测定流出组分在238nm处的吸光度值,并对峰值组分进行鉴定,证明第2个洗脱峰为MCLR,其纯度为40.5%。最后利用DEAE Sepharose CL-6B阴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以水为初始缓冲液,以3mmol/L NaCl水溶液洗脱MCLR,得到MCLR在238nm的特征吸收峰,MCLR的纯度达90%以上,最终得率为66.2%。
关键词:
MCLR 纯化 萃取 柱层析色谱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罗民波 沈新强 杨良 段昌群 陆健健
以微囊藻体内提取的微囊藻毒素(MC)试液对ICR小白鼠进行腹腔注射实验,小白鼠肝脏充血、肿胀,出现死亡。通过电子显微镜对肝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实验表明,MC试液使小白鼠肝细胞超微结构出现较大异常变化,内质网破碎,发生核糖体的脱粒现象;线粒体内部结构尤其是嵴发生变形、碎裂,出现溶解。解体的部分内质网碎片包绕在线粒体周围,细胞内容物稀疏,细胞质结构分布比较随机,规律性降低。研究结果表明,MC-LR的腹腔注射剂量为0·06mg/kg时,会使ICR小白鼠肝细胞超微结构有显著变化并出现小白鼠死亡现象。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毒理效应 小白鼠肝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媛 Huovinen Tuomas 刘贤金 梁颖 张存政 谢雅晶 贺江 王耘 张霄
【目的】从鼠源合成噬菌体抗体库中,快速分离获得微囊藻毒素LR单链抗体。【方法】采用磁珠筛选和负筛选方法,设计两轮微囊藻毒素LR单链抗体的筛选方案。用噬菌体产出投入比和多克隆噬菌体免疫分析,对每轮筛选后微囊藻毒素LR特异性噬菌体的富集效果进行鉴定。再将第2轮筛选获得的次级库提取单链抗体基因,转入可溶性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后,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单个噬菌体克隆鉴定并测序。【结果】两轮筛选的噬菌体产出投入比分别为4.8×10-8和2.88×10-6。第2轮筛选后的次级库,经多克隆噬菌体免疫分析得到的荧光信噪比,比原始抗体库提高了22.8倍。最终鉴定得到5株不同的阳性噬菌体克隆,其中最佳的克隆对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振 李大鹏
通过腹腔注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对家兔染毒,测定MC对家兔攻毒的LD50值,在不同时间点采样测定血液生理指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和血清酶(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家兔对微囊藻毒素较为敏感(对MC-LR的LD50为33μg/kg),血清酶活性变化灵敏,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关系,染毒动物在试验后期出现显著的正常红血球贫血病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姚雁鸿 余来宁 何文辉 李谷 罗晓松
研究了淡水常见养殖品种银鲫(Carassius auratus)在有毒微囊藻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以及微囊藻毒素在鱼体内的积累情况。实验分为添加有毒微囊藻的实验组和不添加微囊藻的对照组2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10尾银鲫,实验周期42 d。结果表明,有毒微囊藻能够极显著的抑制银鲫的生长(P<0.01),添加微囊藻实验组的增重率为38.6%,不添加微囊藻的增重率为87.70%;有毒微囊藻能显著降低银鲫的消化酶活性(P<0.05),添加微囊藻的实验组的银鲫的肠、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和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分别是对应不添加微囊藻的对照组活性的60.6%、71.3%、65.4%、68.2%;而且毒...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荣飞 邓泽融 吴陈涛 金敏敏 胡晓斌
采用固相萃取(SPE)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对湖州某淡水青虾养殖池塘水体中溶解态微囊藻毒素(MC-LR,MC-RR)浓度进行了监测,研究了微囊藻毒素浓度变化及其与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水温、叶绿素a(Chl-a)等水体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养殖水体藻毒素浓度在监测期间波动明显,游离的MC-LR的最高浓度达到了102.3 mg/L,MC-RR的最高值为32.6 mg/L,MCLR的浓度要高于相应时段的MC-RR。MC-LR和MC-RR的浓度变化呈显著性正相关。在整个监测周期内TN、TP与MC-LR均呈显著性正相关,NH3-N、TN与水温均呈显著性负相关,TP与MC-RR呈显著性正相关,Chl-a与TP、MCs呈显著性正相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腾 袁昭瑞 姜子涵 陈国元 李青松 吴义诚
[目的]研究低质量浓度微囊藻毒素-LR(MC-LR)慢性暴露对生菜(Lactuca sativa)叶片及根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为富营养化水体在生菜灌溉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散叶生菜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试验方法,设置不同质量浓度(0(对照组),1,5,10,30μg/L)MC-LR的水溶液灌溉生菜30 d,通过分析生菜叶片及根系中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及淀粉含量、蔗糖和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探讨生菜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对MC-LR慢性暴露的响应。[结果]10和30μg/L MC-LR组生菜对MC-LR的富集系数较5μg/L MC-LR组分别显著上升10.85%和17.83%(P<0.05),而对MC-LR的转运系数分别显著下降14.86%和12.16%(P<0.05),叶片中果糖含量及根系中葡萄糖含量和淀粉酶(AMS)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52.71%,19.13%和37.01%(P0.05),叶片和根系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叶片中性转化酶(NI)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27.10%,38.01%和37.29%(P<0.05),淀粉合成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20.92%,24.57%和30.28%(P<0.05),根系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AMS活性均显著增加(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傅一鸣 李智 柳峰松 刘利平
对凡纳滨对虾进行血窦注射微囊藻毒素MC-LR染毒,取染毒前后肝胰腺及血细胞,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并对差异基因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进行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发现,酚氧化酶原、胰蛋白酶及C型凝集素等基因有显著的差异性表达。在GO富集性分析中发现细胞粘附显著性差异表达,细胞杀伤及细胞粘附分子结合物差异表达。KEGG富集性分析发现血细胞中吞噬体显著性差异表达,细胞凋亡、内吞作用和细胞粘附分子等通路呈表达差...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微囊藻毒素 转录组 细胞免疫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阳 吴春璇
税负归宿有三种研究模式、三种形成过程和四项决定因素。根据实际纳税人的不同特点,将税负归宿的研究目的分为三个方面。税负归宿的研究方法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和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三项研究目的定位,税负归宿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分别有三项具体研究内容,即税负在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归宿、税负在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之间的归宿和税负在不同年龄人群之间的归宿。
关键词:
税负归宿 税收负担 一般均衡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智 傅一鸣 李响 柳峰松 刘利平
蓝藻水华可产生大量藻毒素,其中以微囊藻毒素危害最大。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可影响包括虾类在内的多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亦可导致虾类免疫系统受损。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在微囊藻毒素MC-LR作用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液免疫中3种主要的抗菌肽基因(Penaeidin 3、Crustin和ALF)的表达量变化情况,发现Penaeidin 3和ALF受到MC-LR影响较大,Crustin基因表达量虽有所上调,但变化不大。同时,通过再次注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对3种抗菌肽在MC-LR影响下抗菌能力的检测,发现...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微囊藻毒素 体液免疫 抗菌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