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6)
- 2023(9566)
- 2022(8214)
- 2021(7311)
- 2020(6378)
- 2019(14544)
- 2018(14042)
- 2017(26778)
- 2016(15053)
- 2015(16720)
- 2014(16748)
- 2013(16535)
- 2012(15393)
- 2011(13916)
- 2010(13934)
- 2009(12984)
- 2008(12949)
- 2007(11804)
- 2006(9953)
- 2005(8661)
- 学科
- 济(62596)
- 经济(62533)
- 管理(41443)
- 业(40894)
- 方法(32665)
- 企(32121)
- 企业(32121)
- 数学(29569)
- 数学方法(29290)
- 农(17346)
- 财(16178)
- 中国(14723)
- 学(14587)
- 贸(13568)
- 贸易(13567)
- 易(13198)
- 业经(12660)
- 农业(11675)
- 地方(10986)
- 制(10330)
- 务(10226)
- 财务(10210)
- 财务管理(10183)
- 企业财务(9628)
- 环境(9360)
- 技术(9175)
- 银(8831)
- 银行(8770)
- 和(8744)
- 融(8451)
- 机构
- 大学(224700)
- 学院(222886)
- 济(90499)
- 经济(88759)
- 管理(84249)
- 研究(76686)
- 理学(74042)
- 理学院(73160)
- 管理学(71747)
- 管理学院(71348)
- 中国(55473)
- 科学(51665)
- 农(50336)
- 京(46652)
- 业大(41699)
- 所(41043)
- 农业(40682)
- 财(38723)
- 研究所(38089)
- 中心(35352)
- 江(32516)
- 财经(31945)
- 经(29041)
- 北京(28606)
- 经济学(27949)
- 范(27701)
- 农业大学(27311)
- 师范(27236)
- 院(26939)
- 经济学院(25717)
- 基金
- 项目(156344)
- 科学(121177)
- 基金(113746)
- 研究(104349)
- 家(103110)
- 国家(102277)
- 科学基金(85567)
- 社会(66352)
- 社会科(62954)
- 社会科学(62929)
- 省(61838)
- 基金项目(60960)
- 自然(58616)
- 自然科(57301)
- 自然科学(57277)
- 自然科学基金(56293)
- 划(53016)
- 教育(48225)
- 资助(46244)
- 编号(40478)
- 重点(35900)
- 部(34098)
- 发(33300)
- 创(32551)
- 计划(32217)
- 成果(31502)
- 科研(31462)
- 创新(30543)
- 科技(28671)
- 大学(28382)
- 期刊
- 济(90045)
- 经济(90045)
- 研究(56745)
- 学报(46224)
- 农(43927)
- 科学(38477)
- 中国(37690)
- 大学(32991)
- 学学(31609)
- 财(29869)
- 农业(29403)
- 管理(26816)
- 教育(17993)
- 技术(17371)
- 融(16579)
- 金融(16579)
- 业(16221)
- 财经(15555)
- 经济研究(15500)
- 业经(15271)
- 经(13310)
- 版(12921)
- 问题(12680)
- 业大(12529)
- 技术经济(11621)
- 统计(11460)
- 科技(11308)
- 商业(10999)
- 策(10731)
- 农业大学(10703)
共检索到308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洪兵 张吉军
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天然气需求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为充分认识上述差异,利用相对关联度定量刻画天然气需求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依据重要性优先原则,采用逐步回归法逐次地对影响因素的统计显著性进行检验,深度挖掘有效驱动因素,构建"最佳"逐步回归C-D生产函数模型预测未来天然气需求走势。结果表明:(1)GDP是影响中国天然气需求的最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也是重要的有效驱动因素之一;(2)基于重要有效驱动因素构建的"最佳"逐步回归C-D生产函数模型实现了历史数据拐点拟合预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预测结果可作为确定未来天然气需求的重要参考依据;(3)预测2020~203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呈稳步增长趋势,但增速有所减缓,到2030年天然气需求量达约5660亿立方米,天然气需求量增长率降至4%。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毅军 汪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洪兵 张吉军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根据近20年的经济发展、能源消费量等演变趋势,利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预测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并构建各能源消费增量贡献值模型,预测各能源消费量。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30年,中国经济发展可分为规模速度型、换挡转速及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与能源的高耗能粗放发展、粗放转向高质量发展及高质量平稳发展三个阶段相对应;(2)预测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588 464万~616 762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比降为46%左右,石油占比缓慢增至20%,天然气占比快速攀升至15%,电力占比稳步增至19%左右,届时天然气的消费增量贡献值最大,为0.15;(3)2000—2030年,天然气增速较快,天然气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有需求潜力的高效、低碳能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洪兵 张吉军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根据近20年的经济发展、能源消费量等演变趋势,利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预测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并构建各能源消费增量贡献值模型,预测各能源消费量。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30年,中国经济发展可分为规模速度型、换挡转速及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与能源的高耗能粗放发展、粗放转向高质量发展及高质量平稳发展三个阶段相对应;(2)预测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588 464万~616 762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比降为46%左右,石油占比缓慢增至20%,天然气占比快速攀升至15%,电力占比稳步增至19%左右,届时天然气的消费增量贡献值最大,为0.15;(3)2000—2030年,天然气增速较快,天然气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有需求潜力的高效、低碳能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覃章健 葛良全
本文收集了四川省及国内外能源消费和国民经济发展等有关指标的大量历史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省能源终端消费构成,并采用部门分析法、GDP能源终端消费单耗类比法、回归分析、灰色预测、神经网络预测等多种预测方法建模,预测了四川省2010年和2020年能源终端消费量,然后经加权平均各种预测方法的预测值,确定四川省2010年和2020年能源终端消费量分别为9 738.94×104t标准煤和19 572.60×104t标准煤。再根据该预测值,采用各种能源消费比重分析,预测了四川省2010年和2020年成品油和天然气需求量。最后对成品油和天然气进行了供需平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四川省今后能源建设提出了...
[期刊] 预测
[作者]
于素花 吕应运
天然气与其它气体能源需求预测于素花,吕应运(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00084)1引言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随着经济发展能源需求越来越大,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天然气及其它气体燃料(液化石油气、焦炉煤气、炼厂于气、人工煤气)是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雪 张金锁 邹绍辉 包乌云毕力格
结合数据特征,文章以RBF神经网络作为非线性集成工具,建立了我国天然气需求预测模型。研究发现:(1)非线性集成模型对我国天然气需求预测精度最高,稳定性最强。相较而言,非线性集成模型的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最小(2.81%),明显低于单一的ARIMA模型(3.55%)、RBF残差修正后的组合模型(6.78%)和单一的RBF模型(9.00%);(2)非线性集成模型预测2013~2015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以年均12.45%的比例增长,这种增速有利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明晶 卜炎 陈从喜 齐睿
研究中国天然气安全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找出系统性的应对策略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能源转型的时代背景,从供应安全、储运安全、市场安全和环境安全四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天然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对指标赋权,从总体、区域和省域三个层面对中国天然气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总体评价结果表明,全国天然气安全均值为0.546,2006—2015年间虽然天然气安全水平在上升,但是总体安全状况一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天然气产量低,对外依存度较大;天然气管道建设滞后,调峰能力不足;天然气市场价格机制不完善;环境治理压力较大。区域评价结果表明,全国四大区域天然气综合安全的均值为东部(0.582)>中部(0.571)>西部(0.516)>东北(0.515),呈现出"东部最好,中部次之,西部和东北偏低"的特征。分析得出,天然气安全的影响因素在东部地区主要集中体现于市场安全,在中部地区主要集中于供应安全,在西部地区主要集中于市场安全和环境安全,在东北地区主要集中于供应安全和储运安全。省域评价结果表明,各省域天然气安全水平差异较大,其中7个省份的天然气安全水平处于上升趋势,5个省份天然气安全水平处于下降趋势,8个省份的天然气安全水平波动较大,10个省份的天然气安全水平趋于平稳;各省域在供应安全、储运安全、市场安全和环境安全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最后,分别从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和省域层面提出了保障中国天然气安全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蔡流
利用1985—2011年的相关统计数据,结合产业集中度指标和协整模型,分析了中国天然气资源供需格局演变趋势以及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受资源禀赋的影响,天然气供应行业集中度指数CR5和CR10走势比较平稳,2011年分别达到了90.20%和98.40%;②由于各省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天然气运输条件优化,CR5和CR10逐年下降,分别从1996年的77.64%和94.36%下降到2011年的40.40%和62.20%;③协整分析表明影响我国天然气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天然气价格以及替代能源价格。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亮 徐凌
由于页岩气开采技术实现突破,量产后打破了原有的市场供需基本面,对天然气价格造成了结构性冲击。利用EG两步法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协整关系及库存中断量、天气、供给等因素对天然气价格短期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石油对天然气价格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两者的长期协整关系受到天然气供应量上升、极端天气等影响而发生变化。此外,从短期来看,天气因素导致的天然气供应中断以及库存量的变化会对天然气价格产生影响,但在供大于求的基本情况下对天然气价格的影响程度正逐渐降低。
关键词:
页岩气革命 天然气价格 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金华 刘伦 王小林 肖建忠
以大华北地区2000-2012年的天然气消费数据为样本,采用对数线性需求函数模型,分别估算了引入价格规制变量和不引入时的大华北地区需求弹性模型,并分析了价格规制对模型估算结果的影响。考虑到需求弹性的差异性问题,文章选取北京、山东、陕西和甘肃四个地区为研究对象,分别估算得到对应地区需求弹性模型,结合区域市场特点具体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为探究价格规制对天然气区域市场的影响,由大华北地区需求弹性模型分别估算了考虑价格规制影响和不考虑两种情形时该地区2009-2012年每年的天然气需求函数,同时对大华北地区在继续实行价格规制和放宽规制两种情形下未来的天然气需求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表明:大华北地区天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丁黎黎 赵忠超 王垒
随着天然气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需求波动也显著加剧,导致部分地区天然气供需出现季节性和阶段性的失衡。本文基于混频采样框架、分位数回归模型和核密度估计的天然气需求混频概率预测模型,构建了包括天气状况、能源市场、资本市场和投资关注4个方面的综合性混频动态因子系统,以期更精确地预测我国的天然气需求。研究发现,天气状况、能源市场和投资关注对天然气需求的预测能力优于资本市场。在天气状况方面,每日温度是月度天然气需求的最佳指标;在能源市场方面,月度天然气需求呈现出显著的自相关特征,持续时间为3~5个月,石油现货价格和煤炭现货价格的影响持续天数较短,分别为11天和10天;在预测表现方面,样本外的月度天然气需求实际值大部分出现在概率密度曲线的最高点附近。本文所提出的模型不仅能够直接使用混频动态因子的前瞻性信息,还能够获得平滑的天然气需求概率密度曲线,预测精确度相较现有模型提升14.13%~29.15%。研究结论为保障我国天然气市场安全,完善“双碳”政策设计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殷建平 黄辉
天然气是世界第二大能源,近年来在我国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未来随着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和进口量的增加,我国天然气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因此,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天然气消费政策。文章剖析了我国天然气供给和消费现状,预测了未来我国天然气供给和消费的需求量以及供给缺口,分析了未来我国天然气的安全形势,提出了对天然气的消费应该有所鼓励、有所限制的消费政策。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程肖冰 张群
用组合预测法对区域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各单项预测方法组合前需进行有效性分析。定性分析后选择回归分析、灰色预测、指数平滑法,定量计算验证时以1991~2004年综合货运量的预测为例,求出三种单项预测方法的预测精度序列值及相对误差值,依据组合预测的有效性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经计算本文最终选定回归分析、指数平滑和灰色模型作为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的输入方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建华 李南 徐斌
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都在寻求改善供应链绩效的方法。然而,影响供应链绩效的因素很多,其中预测技术的准确性是一项重要的因素。为此,探索不同随机需求模式下,采用何种预测技术可以获得较优的供应链系统绩效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随机需求 预测技术 供应链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